2018年需完成的参比制剂目录-289个品种
- 格式:xlsx
- 大小:29.57 KB
- 文档页数:12
2015年7月22日后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CFDA随即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2018年底前要完成289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没有通过的将注销药品批准文号,产品将面临下架。
这是产品重新准入的过程,也将对市场上的现有企业的重新洗牌。
是挑战,也是机遇,有三家申报过“一致性评价”后,其它不许参加投标!在2018年底大限之前,一旦不能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将面临下架,轻则丢失市场,重则影响生存。
挑战与机遇并存,谁能在同类品种中首先通过一致性评价,谁就会取得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政策出来后,大家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药品一致性评价?为什么要做一致性评价?哪些药品要做一致性评价?如何做一致性评价?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请到肖文森(西典医药集团董事长)来为我们解开迷惑。
肖文森简介: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柏林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EMBA;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药监局(CFDA)高级顾问。
筹建广东东阳光、德国格兰泰等4家综合性制药企业,历任4家大型制药企业总经理。
创建西典医药集团,现任西典医药集团董事长。
一致性评价到底是什么?规避7.22之前的弊端,对已上市药品进行再评价工程,主要包括药学研究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
一致性评价该怎么做?与内外部资源丰富,精熟各环节政策法规,有良好沟通渠道,可降低风险、节约经费、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的CRO公司合作。
如何做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一.参比物的选择Selection of Reference Product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究竟是和谁的质量的一致性?CFDA:“按照参比制剂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定拟评价品种的参比制剂,经公示后对外公布。
”FDA的建议:如下,首先原研企业的产品,如原研企业不再生产,则首选首仿制药。
二.需要进行哪些试验?体外/BE?CFDA:“尽量选择体外方法进行评价,对体外评价不能满足一致性评性要求的,应增加生物等效性试验。
”FDA(参考):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豁免BE。
现在,甲硝唑片、头孢拉定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289个基药品种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如要按期完成一致性评价,必须加强药学一致性研究。
其中新近发布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对参比制剂的批次要求如下:“1.10.3 质量考察每个规格需至少提供3批参比制剂的考察数据,考察与一致性评价紧密相关的关键质量属性,例如晶型、含量、有关物质等(检验报告可列为附件)。
”《意见稿》关于参比制剂的选择和要求虽然已经比较清楚地讲述了操作流程。
但关于参比制剂到底需要几批方面,参比制剂理论上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用一批做一次对照,应当与用三批的结果一样。
”此外,美国FDA没有批次要求。
因为对参比制剂进行稳定性实验,仅仅是仿制药自愿的做法。
理论上讲,只要参比一批结果有上限,企业就可以使用最高的上限来调整自己的产品。
如果担心一批做出来的结果不能反映参比最不好的情况,根据意愿多做几批也可以。
实际上,企业拿到手的原研药已上市一段时间,到手的三批参比制剂间的购买人所不可控的生产时间,都会直接影响其稳定性结果。
为此,参比的多条溶出对照虽然极重要也是必须的,但可能以一批(参比制剂)为妥。
资深药学专家则表示,“应多批次来观测。
因为仿制药企业需要剖析多批参比制剂,并观测参比制剂批间波动的情形。
基于此,每个品种都需通过多批来观测。
”尽管一致性评价还有不少实操层面的细节需进一步明确,但机遇同样诱人。
越早过一致性评价的厂家,越可能享受到政策福利。
不难预判,接下来大企业会进行产品线的整合,选择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种进行一致性评价,部分小企业会主动选择放弃。
“现在企业特别关心的是,高投入之后会否有高回报。
尤其是和一致性评价工作配套的招标采购等政策能否落地。
除了可以加分,是不是还可以优质优价?如果仍唯低价是取,估计很多药企难以坚持做下去。
”左联坦言。
据悉,已有企业直接开始申请备案。
多家药企也在找行业协会推荐参比制剂。
预计很多低端产品将被清理出市场,腾出来的空间对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言是继续做大做强的良机。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十三批)
的通告
【法规类别】药品管理
【发文字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告2018年第38号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日期】2018.02.13
【实施日期】2018.02.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十三批)的通告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告2018年第38号)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确定,现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十三批)。
特此通告。
附件: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十三批)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8年2月13日附件
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十三批)。
一致性评价品种选择及评价方式目前国内原研药在大医院药品销售占比高达80%,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提高仿制药质量,临床上实现与原研药相互替代,才能够推动药品生产领域的结构性变革。
一致性评价是提升国产仿制药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陆续发布了多个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标志着一致性评价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一致性评价工作对于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涉及的一致性品种做还是不做,应该做哪些品种?本研究就企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如何筛选和评价方式进行探讨。
标签:一致性评价;筛选;评价2012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宣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始。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宣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2016年4月1日发布的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有关事项进一步提出了评价时限要求。
此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陆续发布了多个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标志着一致性评价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一致性评价工作对于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研究就企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如何筛选进行探讨。
1.企业面临的难度大1.1一致性评价品种背景目前首批需要在2018年底完成一致性評价的基本药物口服制剂品种289个,通用名198个,涉及批准文号或注册证号17740个,国内生产企业1817家,进口企业42家。
289种待评价药品中,数量上占据最大份额的为全身用抗菌药17%、精神安定药6%、抗酸及溃疡药5%。
批准文号的品种重复性极高,批文数量少于10的药品数量为113个,其批文总量占总批文数量的2.6%。
同时,批文数大于300的药品数量虽只有17个,但其批文总量已达8980个,占据总批文数量的46.3%。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RevisedbyPetrelat2021仿制药致性评价一:背景信息1)201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办发【2016】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随后国家又在短时间内连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相关文件和指南,真正拉开了仿制药产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序幕。
2)根据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和时限要求,289种基本药物要求在2018年底完成评价,其他仿制药产品若能成为“首名”或“前三名”,对市场和经济意义重大。
否则,则存在较大风险失去市场甚至文号不保。
二:认识与建议虽然国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和评价原则,但当前的法规并不具体,企业左右为难。
公司基于长期从事药政法规研究的工作经验,我们对本轮要求的认识如下:1)不等不靠、主动研究。
2)要充分重视对产品的信息回顾与整理,重视仿制药评价的整体策划,为开展研究工作打基础。
3)重视药学研究。
仿制药研究的重点是药学部分,也是国家评价仿制药质量的重要内容,CMC是重中之重,必须先行。
4)时间紧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尤其是基本药物的评价看起来还有2年多时间,实际分解后留给企业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即使一切顺利也需要20-25个月。
5)逐步开展,分段进行。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一个综合工程,链条长,费用高。
尤其是早年完成注册的产品,注册研究与申报资料更加薄弱,适合先初步摸索产品质量现状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6)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应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审评跟踪、审评补充与批准三:优势与业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服务链条和资源配置,包括CMC 研发实验室、动物GLP实验室、BE临床实验基地、生化分析实验室和注册服务团队,以及良好的公共资源,并且各个环节都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经得起注册现场核查与临床现场核查。
1)咨询拥有的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建立了高水平配置的国家级CMC研发实验室,拥有专业的研发人员和十多年药品研发经验,为中国三大医药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平台之一,国家基本药物标准溶出度曲线制作承担单位之一;合作动物GLP实验室,比格犬等大动物试验不是问题;集团内拥有BE临床试验基地与通过FDA审计的生化分析实验室(海口、长春、南京3个BE基地),BE试验优先快速安排;18年丰富经验的注册团队,轻松化解技术难题。
关键词之一:评价对象和要求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对象是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评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中 2007 年 10 月 1 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 289 个品种,应在 2018 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要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 2021 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对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中的化学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品种,要求其批准证明文件现行有效,剂型规格要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规定的相同。
而对于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其他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 3 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关键词之二:研究和评价方法原则上应采用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
对符合《人体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的品种,由药品生产企业申报,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组织审核后公布,允许生产企业采取体外溶出试验的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其它品种则要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对于无参比制剂的,要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研究。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的测定能表明药品的质量特性,是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的参考。
原则上,应先开展溶出曲线的研究,可提高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成功率,也为将药品特征溶出曲线列入相应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为上市后药品监督检查提供重要技术指标。
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应根据《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实行备案管理的公告》规定的程序备案,并按照《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研究。
对于无参比制剂的需要按照药审中心制订的《临床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临床有效性试验。
对于未改变处方、工艺的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可考虑采用备案的原则,备案后企业可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开展相应的临床试验。
“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国务院保障药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为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十二五”时期,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人民群众用药得到保障,药品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公众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及时出台政策,优先审评审批部分临床急需的仿制药,加快审评审批对重大疾病、罕见病、老年人和儿童疾病有更好疗效的创新药及医疗器械。
一批在治疗肿瘤、艾滋病、罕见病、儿童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以及国产生物材料、高端影像类产品、心脏血管支架等医疗器械加快上市,满足群众需求。
(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要求,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在10省(市)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改进临床试验审批,提高审评审批质量,公开审评审批信息,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审评审批体系。
(三)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修订公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
提升药品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药品标准4368项、药包材标准130项、医疗器械标准566项。
制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四)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稳步实施,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品种、全链条的药品追溯体系正在建立。
(五)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出台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及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打击。
BE试验主体放宽后的冰与火作者:梁振来源:《E药经理人》2017年第03期“我们非常愿意做BE试验,但不一定能做好。
”这句话出自还未通过GCP认证,但现在也可以承接BE试验的临床机构的一位医生。
“到没有经验的机构和医生那里去做,我们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
”这句话则出自山东一家大型上市药企的临床研究中心人士。
这是BE试验实施主体放宽后,在有需要的制药企业与没做过BE的临床试验机构之间存在的一个面相。
CFDA局长毕井泉在2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已经接到参比制剂备案申请4000多件,备案品种700多个。
本土药企的一致性评价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被国家划定需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这项工作的289个品种都陆续进入BE试验阶段。
而伴随到来的还有国内临床试验资源紧张成为最大瓶颈的声音。
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发布。
其中,为解决临床资源紧张的问题,“允许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办检验检测机构等依法开展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这一新动作被业内认为是在临床资源上“撕开了口子”。
但在BE临床资源紧张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上述药企临床研究中心人士是认为紧张的一方,他说:“公司今年计划完成30多个项目的BE试验,但现在临床资源成了主要瓶颈。
”而江苏的一家大型上市药企人士则认为:“目前三甲医院资源是比较紧张,但没到‘抢破头’的程度。
有实力、有意愿去做BE试验的企业并不多。
”“7·22”后进行过大量临床试验稽查工作的第三方稽查公司经纬传奇董事长蔡旭柳说:“现在能做BE的大约只有50多家医院,一个医院的临床试验基地每年最多可以做20个。
”目前国内获得GCP资格认证的医院总数不到500家,因此BE试验实施主体放宽,客观上会带来临床资源的放量。
面对临床试验资源的新增量,受访的申办方药企均表示出不同层面的担心,而CRO企业看到的是机会来了。
289种药品列入一致性评价目录289种药品列入一致性评价目录CFDA今日发布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106号),指出289种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至性评价。
以下全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提高仿制药质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评价对象和实施阶段(一)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包括国产仿制药、进口仿制药和原研药品地产化品种,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二)凡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附件),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三)上述第(二)款以外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企业可以自行组织一致性评价;自第一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
二、参比制剂的选择和确定(四)药品生产企业对拟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参照《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61号)要求选择参比制剂。
(五)药品生产企业按照《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与推荐程序》(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99号),将选择的参比制剂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
行业协会可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推荐参比制剂,原研药品生产企业、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生产企业可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申报参比制剂。
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主动对参比制剂的备案、推荐和申报信息向社会公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时公布推荐和确定的参比制剂信息,药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应选择公布的参比制剂开展一致性评价。
(六)企业找不到且无法确定参比制剂的,由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
三、一致性评价的研究内容(七)在开展一致性评价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须以参比制剂为对照,全面深入地开展比对研究。
289目录品种参比制剂基本情况表
更新时间:2018年2月14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注:1.“三改”技术指南参见总局2017年第27号公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规格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一般考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剂型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一般考虑》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盐基药品评价一般考虑》”。
2. 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根据总局发布的《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1~13批)、药审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289基药目录中国内特有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和目前企业备案情况,更新相关品种的基本信息。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