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砂浆用砂的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一、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1.1 机制砂选择应选择质量稳定、级配良好的机制砂,同时应满足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强度等要求。
1.2 水泥、骨料等其他原材料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水泥、骨料等,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
二、配合比设计与试验2.1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的水泥、骨料、添加剂等用量。
2.2 试验验证应在试验室进行配合比的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三、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3.1 生产工艺流程应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2 设备选择与维护应选择性能良好的搅拌设备,同时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运输与存放4.1 运输应采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等现象。
4.2 存放应合理设置混凝土的存放场所,防止混凝土出现硬化、离析等现象。
五、施工准备与技术交底5.1 施工准备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2 技术交底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6.1 施工方法选择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2 质量控制措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
七、成品检测与验收7.1 成品检测应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检测,包括强度、坍落度等指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预拌砂浆技术一、新技术应用概述及创新点预拌砂浆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家对其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它的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也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材料选用2.1 水泥2.1.1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2.1.2 水泥进货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并应按批量检验其强度和安定性,合格后方可使用。
2.1.3 检验批量以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500t 为一检验批,不足500t者应按一批计。
2.2 砂2.2.1 砂宜选用中砂,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且砂的最大粒径应通过5mm筛孔。
2.2.2 砂进厂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其装卸及存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使砂颗粒级配均匀,保持洁净,严禁混入影响砂浆性能的有害物质。
2.2.3 检验批量按连续供应的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者应按一批计。
2.2.4 对料源固定、质量稳定并连续供应的砂,可按周进行抽检,每周抽检不得少于一次。
2.3 保水增稠材料2.3.1 保水增稠材料进厂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标记。
其质量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保水增稠材料品质要求2.3.2 检验批量以连续供应的同一厂家,同一型号50t为一批,连续30天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
2.4 粉煤灰及其他矿物掺合料2.4.1 粉煤灰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粉煤灰标准》中的规定。
2.4.2 粉煤灰或其他矿物掺合料进厂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应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防止受潮,并做好标记。
2.4.3 检验批量以连续供应相同品种等级的粉煤灰200t为一批,不足200t者按一批计。
目录目录 (1)总则 (2)预拌砂浆技术要求 (3)砂浆基本性能 (4)设计规定 (6)生产材料质量控制 (7)原材料储存 (8)生产质量控制 (9)产品质量检验 (10)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1)砌筑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1)抹灰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2)地面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3)防水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4)施工产品质量检验 (15)砂浆质量要求 (16)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17)砂浆保水性试验 (18)砂浆抗渗压力试验 (20)砂浆粘结强度试验 (22)砂浆含气量试验 (25)总则为了适应发展商品砂浆的需要,保证砂浆的产品及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概述了预拌砂浆质量控制、产品性能、产品检验方法及施工工艺要求等,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砌筑、抹灰、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其他特种用途的砂浆。
砂浆的生产与应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由于施工现场配制的砂浆存在质量不稳定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现场配制砂浆已不能满足目前品种繁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需要,墙体工程质量通病时有发生。
而预拌砂浆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具有质量稳定,性能优良、品种众多、适应面广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发展商品砂浆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技术与管理上具有可操作性,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墙体工程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一、预拌砂浆技术要求:1.1拌合后的砂浆拌合料及固化后的砂浆硬化体的技术性能均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及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1.2普通砂浆以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硬化体的抗压强度划分等级。
1.3特种砂浆以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划分等级,其性能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使用要求确定。
1.4砂浆的凝结时间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一般不大于8h。
1.5砂浆的干缩率要求为28d龄期干缩率≤0.3%。
1.6砂浆的含气量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含气量有限制时,砂浆含气量应小于7%。
预拌砂浆用砂的技术要求1 砂骨料是普通干混砂浆不可缺少的组分,占整个砂浆组分的70%以上,骨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砂浆的性能。
骨料按其来源方式,可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天然砂是指粒径小于5mm,在湖、海、河等天然水域中形成和堆积的岩石碎屑,也可以是岩体风化后在山间适当地形中堆积下来的岩石碎屑。
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
1.1 砂的处理集料的处理主要有三个目的:去除砂中的有害成分、调整砂的级配和降低砂的含水率。
集料的处理主要包括筛分和烘干,当集料的有害成分超标时,还应有相应的工艺措施来去除有害成分。
筛分的主要目的在于将集料分级,并根据不同的干粉砂浆品种配制适用的集料。
烘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砂的含水率降低至0.2%以下,在烘干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得引入有害物质,如未燃烧完全的碳粒等,因此最好使用清洁的燃料进行烘干。
1.2 建筑用砂技术性质用于砂浆中的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如下几项:1)砂的粗细及颗粒级配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粗细程度。
在一定质量或体积下,粗砂总表面积较小,细砂总表面积较大。
例如,粒径为2.5~5mm 的砂,1m3砂的总表面积为1600m2,粒径为0.05~0.14mm的砂,1m3砂的总表面积为160000m2,即粒径愈小,总表面积愈大。
在砂浆中,砂的表面需要由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浆体包裹,砂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的浆体就愈多。
当砂浆拌和物的流动度要求一定时,显然用粗砂拌制的砂浆较之用细砂所需的浆体要省。
单砂粒过粗,却又使砂浆拌和物容易产生离析、分层、泌水现象。
同时由于砂浆层较薄,对砂子最大粒径也应有所限制。
对于毛石砌体所用的砂子,最大粒径应小于砂浆层厚度的1/5~1/4。
对于砖砌体以使用中砂为宜;对于光滑的抹面及勾缝砂浆则应采用细砂。
骨料的级配指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级配应当能使骨料的孔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从而不仅使所需水泥浆量较少,而且还可以提高砂浆的密实度、强度及其它性能。
预拌砂浆技术规程一、引言预拌砂浆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墙体、地板、地下工程等建筑施工中。
本文将探讨预拌砂浆的技术规程,包括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要点等方面的内容。
二、原材料选用2.1 水泥水泥是预拌砂浆的主要胶凝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并注意存储和保管条件,确保水泥的品质不受损。
2.2 砂料砂料是预拌砂浆中的主要骨料,应选用优质、洁净、无杂质和过砂的石英砂。
砂料的粒径应按照设计配合比要求进行筛分,并根据需要进行砂料的处理,如清洗、除尘等。
2.3 科技中添加剂添加剂在预拌砂浆中起着改善性能、增强强度、调节凝结时间等作用。
根据施工需要,选用合适的添加剂,并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规范进行使用,严禁超量使用或混用添加剂。
三、配合比设计3.1 设计原则根据工程需求和预拌砂浆的使用性能要求,合理设计配合比是保证预拌砂浆质量的关键。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数量的控制、施工性要求等因素,并进行试验验证。
3.2 配合比计算通过试验和实际经验,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砂料特性、添加剂性能等参数,进行配合比的计算。
配合比应包括水泥、砂料、水和添加剂的比例关系,以确保预拌砂浆的强度、流动性、可塑性等性能达到要求。
3.3 容许偏差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现场要求,给出配合比的容许偏差范围。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投加量和比例关系,以确保预拌砂浆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四、施工要点4.1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保证预拌砂浆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安全,禁止乱堆乱放以及污染环境。
对材料的运输、存储和加工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材料的质量不受损。
4.2 配料及混合在预拌砂浆的配料过程中,应根据设计配合比要求,按序投加水泥、砂料、水和添加剂,并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各组分均匀分散。
同时,施工中应注意控制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和混合时间,以确保砂浆的质量和性能。
预拌砂浆规范预拌砂浆是由水泥、砂子等原材料经过科学配比搅拌而成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砌筑、抹灰、填缝等工程。
为了保证预拌砂浆的质量和施工效果,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拌砂浆的规范要求。
1. 原材料要求:1.1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无结块、无凝结珠,标签上应注明品牌、牌号、生产厂家等信息。
1.2 砂子: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无有机杂质、杂色和盐碱等不良现象。
1.3 外加剂:应选择品质优良的外加剂,且按照配方要求正确使用。
2. 配比要求:2.1 配比比例:应依据工程要求和使用部位的强度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确保预拌砂浆的强度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2 配合比例: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外加剂生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进行使用,不得私自调整配合比例。
3. 搅拌要求:3.1 设备要求:搅拌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搅拌性能,能够确保砂浆充分混合均匀,无积料现象。
3.2 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控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确保砂浆的均匀搅拌、充分混合。
3.3 搅拌方式:搅拌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但应确保均匀、充分混合。
4. 适用要求:4.1 施工期限:预拌砂浆应在施工期限内使用,不得长时间存放。
4.2 温度要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应符合砂浆使用规范的要求,以免影响砂浆的使用性能。
4.3 湿度要求:施工时的空气湿度应符合砂浆使用规范的要求,以免影响砂浆的流动性和施工效果。
5. 存储要求:5.1 防潮防水:预拌砂浆应存放在防潮、防水的仓库或场地内,以免受潮变质。
5.2 正常温度:存储环境应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砂浆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5.3 有效期限:预拌砂浆的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应清晰可见,确保及时使用最新生产的产品。
综上所述,对于预拌砂浆的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原材料的质量、配比的合理性、搅拌的科学性、施工和存储的条件等方面。
遵循这些规范要求,能够提高预拌砂浆的质量稳定性和施工效果,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预拌砂浆已成为当今建材行业家喻户晓、应用频繁的建筑材料,为了正确应用预拌砂浆,本规程旨在提供预拌砂浆的生产和应用技术要求。
一、生产技术要求(一)用料1.主要原料:水泥、粉煤灰、细砂、粗砂、膨胀聚合物助剂等。
2.辅料:止咳剂、抗凝剂、高效抗压剂、密度调节剂等(二)比例级配方预拌砂浆成品比例为:水泥:粉煤灰:细砂:粗砂=1:3~4:4~6:2~4。
预拌砂浆粘结剂比例为,水泥:粉煤灰:合成纤维=1:2:1。
(三)技术参数1.预拌砂浆设计强度应大于或等于C15;2.起砂品位小于合格标准要求;3.粘接力抗剪强度满足室内外墙面和地面使用要求;4.砂浆化学剂有效期不小于7d;5.水泥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C30,加水稠度不超过180mm。
二、应用技术要求(一)使用量1.使用预拌砂浆应根据施工图纸排列层数计算,没层膨胀缝饱满。
2.每厘米的用量为4~4.2kg;3.一遍拌制一次抹划,每遍厚度不宜超过5cm。
(二)施工技术1.墙体抹灰前应先在墙体表面涂刷4~5个厘米膨胀缝以便预拌砂浆能膨胀自如。
2.预拌砂浆应搅拌均匀,建议用电动搅拌机或叶轮搅拌机,搅拌不得少于3min,多于10min,使搅拌物质成为细腻稠糊状。
3.抹灰时要多磨,少拉,容易出现脱层现象,并在抹面平整位置划定条纹,利于控制位移。
4.全部抹完一遍后应迅速用软布、湿毛刷或海绵布蘸有水用力擦拭略去灰尘。
5.预拌砂浆每遍厚度不宜超过5cm。
(三)施工环境1.温度不低于5℃,雨天施工时应有足够的防护设施。
2.湿度不超过80%,有较强的气流。
3.拌合时尽量不要在烈日或霜冻期间施工,否则会影响施工质。
目录目录 (1)总则 (2)预拌砂浆技术要求 (3)砂浆基本性能 (4)设计规定 (6)生产材料质量控制 (7)原材料储存 (8)生产质量控制 (9)产品质量检验 (10)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1)砌筑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1)抹灰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2)地面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3)防水砂浆施工工艺要求 (14)施工产品质量检验 (15)砂浆质量要求 (16)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17)砂浆保水性试验 (18)砂浆抗渗压力试验 (20)砂浆粘结强度试验 (22)砂浆含气量试验 (25)总则为了适应发展商品砂浆的需要,保证砂浆的产品及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概述了预拌砂浆质量控制、产品性能、产品检验方法及施工工艺要求等,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砌筑、抹灰、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其他特种用途的砂浆。
砂浆的生产与应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由于施工现场配制的砂浆存在质量不稳定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现场配制砂浆已不能满足目前品种繁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需要,墙体工程质量通病时有发生。
而预拌砂浆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具有质量稳定,性能优良、品种众多、适应面广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发展商品砂浆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技术与管理上具有可操作性,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墙体工程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一、预拌砂浆技术要求:1.1拌合后的砂浆拌合料及固化后的砂浆硬化体的技术性能均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及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1.2普通砂浆以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硬化体的抗压强度划分等级。
1.3特种砂浆以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划分等级,其性能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使用要求确定。
1.4砂浆的凝结时间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一般不大于8h。
1.5砂浆的干缩率要求为28d龄期干缩率≤0.3%。
1.6砂浆的含气量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含气量有限制时,砂浆含气量应小于7%。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dbj41t 078-2015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研院颁布的一项行业标准,该标准编号为DBJ41T 078-2015。
预拌砂浆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均匀的性能,方便施工人员使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该技术规程规定了预拌砂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项技术要求,以确保预拌砂浆在施工中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预拌砂浆的生产应当符合相应的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根据规程要求,预拌砂浆应当采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搅拌和充分磨合,保证其性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在预拌砂浆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避免因包装破损或运输不慎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规程规定了预拌砂浆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震动和挤压,防止加速剂和材料分离,降低产品的性能。
在预拌砂浆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程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预拌砂浆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
规程要求,在施工现场需要对预拌砂浆进行充分搅拌和保持一定的施工温度,保证产品性能稳定。
规程还对预拌砂浆的应用范围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常用的预拌砂浆种类、配合比例和施工方法等,为施工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导。
规程还对预拌砂浆的使用和保养进行了说明,以确保产品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性能。
该技术规程的颁布对于规范预拌砂浆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遵守规程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和生产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风险,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0字】第二篇示例:《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研规定的标准化文件,其编号为DBJ41T 078-2015。
DB41/T 2176—2021水利工程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机制砂应用的技术要求、混凝土和水工砂浆配合比设计、施工及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水利工程中预拌混凝土、现场拌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及水工砂浆使用的机制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T 51003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SL 27 水闸施工规范SL 53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 176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T 352—202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77 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 433 钢丝网水泥输水管及管件SL 514 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3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 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利工程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各项工程。
3.2机制砂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5mm的岩石或卵石颗粒。
3.3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160μm的颗粒含量。
DB41/T 2176—20213.4亚甲蓝MB值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3.5泥块含量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25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30μm的颗粒含量。
3.6碱集料反应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的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3.7软化系数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项目商品砂浆技术要求一、预拌砂浆技术要求:1.1拌合后的砂浆拌合料及固化后的砂浆硬化体的技术性能均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及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1.2普通砂浆以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硬化体的抗压强度划分等级。
1.3砂浆的凝结时间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一般不大于8h。
1.4砂浆的干缩率要求为28d龄期干缩率≤0.3%。
1.5砂浆的含气量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含气量有限制时,砂浆含气量应小于7%。
二、砂浆基本性能: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有M10,M7.5,M5等,性能指标见附表抹灰砂浆性能三、设计规定:本工程所用商品砂浆为为预拌砂浆M7.5。
四、生产材料质量控制:4.1砂浆所用的各种原材料,不得对环境有污染和对人体有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4.2水泥砂浆的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4.3细集料:砂浆用的细集料可选用河砂,如采用其它人工砂或特种砂时,应确保不会对砂浆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或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的要求。
砂应保持洁净,按批量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4粉煤灰:用于砂浆的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粉煤灰质量不低于Ⅱ级,按批量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其它掺合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5外加剂:所使用的外加剂必须具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进厂时应按规定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原材料储存:5.1砂应分级筛分,按不同粒级等分别储存在专用仓内。
5.2水泥与其它粉料贮存时不得淋水、受潮、靠近高温或受阳光直射,水泥贮存时不宜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的水泥在使用前需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其它原材料也应分类储存,并做好标记标识。
预拌砂浆配合比
一、预拌水泥砂浆配比表
1.M5水泥砂浆配合比:条件:施工等级,一般;砂,中砂;砂的含水量:
2.5%;水泥实际强度:32.5MPaM5配合比(重量比):水泥:中砂=1: 5.23。
每立方米砖砌体中,M5水泥砂浆0.238m3,其中水泥67.59Kg;中砂
354Kg(0.26m3)。
2.M7.5水泥砂浆比例:条件:施工水平,平均值;砂,中砂;砂的含水量:2.5%;水泥实际强度:32.5兆帕7.5比例(重量比)水泥:中砂=1: 4.82。
每立方米砖砌体中,需要M7.5的水泥砂浆为0.251m3,其中水泥为77.31Kg中砂373Kg(0.27m3)。
3.C20混凝土比例:坍落度35-50mm;砂的种类:粗砂,混合强度:28.2兆帕;石头:河石;最大粒径:31.5毫米;水泥强度等级为32.5,实际强度为35.0MPa
4.C20混凝土配合比(重量比):水泥:砂:碎石:水=1: 1.83: 4.09: 0.50,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含量为326Kg含砂量:598Kg碎石:1332KgC25混凝土配合比条件:坍落度35-50m m;砂的种类:粗砂,混合强度:28.2兆帕;石头:河石(鹅卵石);最大粒径:31.5毫米;水泥强度等级为32.5,实际强度为3
5.0MPa
5.C25混凝土配合比(重量比):水泥:砂:碎石:水=1:1.4833603.633600.44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含量为370Kg含砂量:549Kg碎石:1344Kg。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2016版预拌砂浆是一种在工厂进行配制,并在施工现场直接使用的砂浆产品。
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为了规范预拌砂浆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我国于2016年颁布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了预拌砂浆的材料、配合比、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点进行介绍。
首先是预拌砂浆的材料。
根据规程要求,预拌砂浆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砂子和其他辅助材料。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石灰应为优质石灰,砂子应为符合要求的细砂。
辅助材料包括各种添加剂和掺合料,其种类和用量应符合规程要求。
其次是预拌砂浆的配合比。
配合比是指各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浆配合比例。
根据规程,预拌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并进行试配。
配合比应包括水灰比、砂浆的强度等指标。
同时,规程还要求对配合比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再次是预拌砂浆的施工要求。
规程明确了预拌砂浆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要求。
首先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材料的检查和试验、施工设备的检查和调试等。
其次是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包括搅拌、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
最后是施工后的处理要求,包括砂浆的养护、保护等。
规程对每个环节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
规程还对预拌砂浆的质量监督和验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质量监督包括对原材料的抽检和试验、生产过程的监控等;验收工作包括对生产厂家的资质、产品的合格证书等进行检查。
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应与预拌砂浆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
总的来说,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2016版的颁布为预拌砂浆的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遵循该规程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风险。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以确保预拌砂浆的应用效果和工程质量。
预拌砂浆标准预拌砂浆是一种由水泥、砂子和其他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预先混合好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砖砌、瓦面、混凝土构件的粘接和抹面。
预拌砂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对预拌砂浆的质量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预拌砂浆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水泥应符合GB175-2007《水泥标准砂》的要求,砂子应符合GB/T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要求。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预拌砂浆的质量,因此,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确保预拌砂浆的质量。
其次,预拌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拌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设计,确保预拌砂浆的强度、粘结性、耐久性等性能符合工程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的调配,不得擅自更改配合比,以免影响预拌砂浆的使用性能。
另外,预拌砂浆的搅拌和储存也是影响预拌砂浆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搅拌过程中,应注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确保预拌砂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防止预拌砂浆受潮和结块,影响使用效果。
此外,预拌砂浆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预拌砂浆的搅拌、运输、抹面等环节,确保预拌砂浆的施工质量。
同时,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控制,避免在高温、低温、干燥、潮湿等不利条件下施工,影响预拌砂浆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预拌砂浆的质量标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储存和施工等环节,才能确保预拌砂浆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GJ32/J13-2005)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预拌砂浆的定义、分类、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订货与交货。
本规程适用于预拌砂浆的生产质量控制、采用预拌砂浆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砌筑、抹灰、地面(屋面)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预拌砂浆的生产与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满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本规程不包括特种预拌砂浆的生产质量控制、采用特种预拌砂浆的3Z,_lk与民用建筑物的工程和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使用本规程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JGJ98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JC474--1999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GB9776--88建筑石膏GB 9774水泥包装袋GB 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GB/T50315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JGJ / T136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GBJ129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3术语和定义3. 1 预拌砂浆ready-mixedmortar预拌砂浆系指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砂浆,包括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
4. 2 干拌砂浆dry-mixedmortar又称砂浆干拌(混)料,’系指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无机胶结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混合物。
预拌砂浆标准
混凝土预拌砂浆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预拌砂浆制备、性能检验以及分级标准。
二、术语与定义
1、混凝土预拌砂浆:是以水泥、粉煤灰、细砂、粗砂和含水骨料(如粉煤灰和砂介质)为主要原料,经搅拌、粉磨、调配、调制而成的水泥浆料。
2、砂浆等级:按砂浆的力学性能特征分为M10、M15、M20、M25等几个等级,每个等级中有3个分级。
3、搅拌:将预拌砂浆成分混合和分散在水中,使之成为一致的细腻浆体。
4、粉磨:将混合的预拌砂浆反复搅拌、切割、压缩等操作,使之成为光滑、无细小空隙的有效浆料。
三、技术要求
1、原料组成:混凝土预拌砂浆应采用优质的水泥、活性粉煤灰、细砂(粒径≤0.15mm)、粗砂(粒径0.15mm~2.0mm)、含水骨料(粉煤灰、砂介质)等组成。
2、性能要求: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机械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3、搅拌操作指南:混凝土预拌砂浆应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少于2min,搅拌后的预拌砂浆应形成平滑、无细小空隙
的有效浆料。
4、质量控制: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控制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
四、性能检验
1、力学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物理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细度、均勻性、水泥结合力、密度等物理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预拌砂浆标准预拌砂浆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墙体砌筑、地面铺设、瓷砖粘贴等工程中。
预拌砂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制定和遵守预拌砂浆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预拌砂浆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主要包括水泥、石灰、砂、外加剂等。
水泥应符合GB175-2007《普通水泥》的要求,石灰应符合GB/T 10666-2008《石灰》的要求,砂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要求,外加剂应符合JG/T 157-2004《外加剂用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要求。
同时,原材料的质量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预拌砂浆的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水灰比、砂浆的配合比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砂浆的流动性、抗压强度、粘结力等性能符合要求。
此外,预拌砂浆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工程要求进行配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再次,预拌砂浆的搅拌和储存也需要符合标准要求。
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顺序进行,确保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避免出现团聚、结块等现象。
同时,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潮湿环境,确保预拌砂浆的质量不受影响。
最后,预拌砂浆的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砂浆的用量、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
同时,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确保砂浆的固化和硬化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预拌砂浆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确保预拌砂浆的质量稳定和可靠,为工程施工和使用提供保障。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预拌砂浆标准,共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预拌砂浆用砂的技术要求
1 砂
骨料是普通干混砂浆不可缺少的组分,占整个砂浆组分的70%以上,骨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砂浆的性能。
骨料按其来源方式,可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天然砂是指粒径小于5mm,在湖、海、河等天然水域中形成和堆积的岩石碎屑,也可以是岩体风化后在山间适当地形中堆积下来的岩石碎屑。
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
1.1 砂的处理
集料的处理主要有三个目的:去除砂中的有害成分、调整砂的级配和降低砂的含水率。
集料的处理主要包括筛分和烘干,当集料的有害成分超标时,还应有相应的工艺措施来去除有害成分。
筛分的主要目的在于将集料分级,并根据不同的干粉砂浆品种配制适用的集料。
烘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砂的含水率降低至0.2%以下,在烘干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得引入有害物质,如未燃烧完全的碳粒等,因此最好使用清洁的燃料进行烘干。
1.2 建筑用砂技术性质
用于砂浆中的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如下几项:
1)砂的粗细及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粗细程度。
在一定质量或体积下,粗砂总表面积较小,细砂总表面积较大。
例如,粒径为2.5~5mm 的砂,1m3砂的总表面积为1600m2,粒径为0.05~0.14mm的砂,1m3砂的总表面积为160000m2,
即粒径愈小,总表面积愈大。
在砂浆中,砂的表面需要由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浆体包裹,砂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的浆体就愈多。
当砂浆拌和物的流动度要求一定时,
显然用粗砂拌制的砂浆较之用细砂所需的浆体要省。
单砂粒过粗,却又使砂浆拌和物容易产生离析、分层、泌水现象。
同时由于砂浆层较薄,对砂子最大粒径也应有所限制。
对于毛石砌体所用的砂子,最大粒径应小于砂浆层厚度的1/5~1/4。
对于砖砌体以使用中砂为宜;对于光滑的抹面及勾缝砂浆则应采用细砂。
骨料的级配指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级配应当能使骨料的孔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从而不仅使所需水泥浆量较少,而且还可以提高砂浆的密实度、强度及其它性能。
若骨料的粒径分布全在同一尺寸范围内,则会产生很大的空隙率,只有适宜的骨料粒径分布,才能达到良好级配的要求。
砂的级配和粗细程度用筛分析方法测定。
砂的筛分析方法是用一套孔径为4.75mm、
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标准筛,将抽样所得500g干砂,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然后称得留在各筛上砂的质量,并计算出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1、a2、a3、a4、a5、a6(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及累计筛余百分率A1、A2、A3、A4、A5、A6(各筛与比该筛粗的所有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细度模数(Mx)按下式计算
Mx=[(A2+A3+A4+A5+A6)-5A1]/(100-A1)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一般为3.7~1.6,其中Mx在3.7~3.1为粗砂,Mx在3.0~2.3为中砂,Mx在2.2~1.6为细砂,Mx在1.5~0.7为特细砂。
其中毛石砌体的砌筑砂浆,宜选用粗砂;光滑表面的抹灰及勾缝砂浆,宜选用细砂。
底层与中层的抹灰砂浆的砂的最大粒径控制在2.2~2.5mm;面层抹灰砂浆砂的最大粒径不大于
1.2mm。
应当注意,砂的细度模数并不能反映其级配的优劣,细度模数相同的砂,级配可以很不相同。
2)泥和泥块含量
含泥量指骨料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在细骨料中指粒径大于1.18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0mm的颗粒的含量。
砂中的泥颗粒极细,会黏附在砂的表面,影响水泥石与砂之间的胶结能力。
而泥块会在砂浆中形成薄弱部分,对砂浆的质量影响更大。
3)有害物质含量
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炉渣、煤块等杂物,并且砂中所含硫化物、硫酸盐和有机物的含量要符合表2-3的规定。
还有云母、轻物质(指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如果是海砂,还应考虑氯盐含量。
4)坚固性
骨料的坚固性,按标准规定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相关规定。
5)碱活性
骨料中若含有活性氧化硅或含有黏土的白云石质石灰石(含35%~40%碳酸镁的石灰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碱-骨料反应,发生膨胀并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当用于重要工程或对骨料有怀疑时,须按标准规定,采用化学法或长度法对骨料进行碱活性检验。
以上内容只是根据经验总结的普通砂浆中所用骨料的关键技术指标,也可参照《JG/T14684-2011建设用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