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55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汉代舞蹈是中国舞蹈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中国舞蹈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汉代舞蹈的发展,并分析其在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意义。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文化繁荣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代舞蹈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西汉和东汉时期。
在这两个阶段中,汉代舞蹈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汉代舞蹈在技术和形式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汉代舞蹈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如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等。
这些舞蹈形式在形式上丰富多样,表现出了汉代人们对舞蹈的热爱和创造力。
汉代舞蹈的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舞者们的身段和步伐更加优美流畅。
这些进展使得汉代舞蹈在技术和形式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次,汉代舞蹈在内容和主题上呈现出多样性。
汉代舞蹈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出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其中,宫廷舞蹈通常以对天地万物的赞美为主题,体现了汉代统治者的权力和威严。
而民间舞蹈则更富于情感和幽默,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这种多样性的内容和主题使得汉代舞蹈具有了更加广泛的表现力和人文关怀。
此外,汉代舞蹈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汉代与西域、东南亚等地的交流,外来舞蹈的元素逐渐渗入到了汉代舞蹈中。
比如,在西汉时期,匈奴舞蹈和塞外舞蹈对汉代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汉代舞蹈的内涵,并为后来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汉代舞蹈的发展对于中国舞蹈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在技术和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中国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代舞蹈的内容和主题多样化,使得舞蹈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汉代舞蹈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加了舞蹈的多元性和国际性。
所有这些因素都为中国舞蹈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素材,对于后来的舞蹈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代舞蹈的发展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在技术和形式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内容和主题呈现出多样性。
汉唐古典舞简介春秋战国是我国众多古民族通过兼并战争到融合的阵痛时期,秦统一中国,二世而终,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到汉才真正凝结定型。
从民族发展说,是我们从童年,青年进入青壮年、一切趋向于成熟的阶段,富有蓬勃的朝气,富有进取精神。
从社会发展说,是封建制度稳固上升,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时期。
汉的文化艺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是一个飞跃,具有辉宏、博大、雄浑的气势和风格。
汉代舞蹈由于江淮流域楚文化和黄河流域尊周文化的合流,形成历史上第一次俗乐舞的发展高潮。
汉代舞蹈既有北方周文化坚实、厚重、谙于人事的务实风格,又有南方巫文化挥洒、坦荡、俏丽、妩媚、敬事鬼神的幻想和热情。
方士、神仙家创造幽冥与神界仙界的奇想,黄老之术散播的虚幻迷离,原始儒教至此的纤纬化,又为汉代舞蹈注入了飘逸杳渺的气韵,使得汉代舞蹈外观奔放古掘而意蕴纤巧,形、神都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在古代舞蹈文化的发展史上,汉代舞蹈是为后世舞蹈的艺术风格、审美传统奠定基础的时期。
然而没有形象依据,也难于进行古代舞蹈的追索和创作。
古人的厚葬之风,在地下墓室为我们发掘汉代舞蹈提供了许多形象资料,是最为丰富的一个时代。
唐代,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峰,舞蹈也进入前所未有的极盛时代。
汉代舞蹈是江淮、黄河两系文化合流推动出现的第一次发展高潮。
唐则是在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南北朝期间)的历史背景上,第二次南北文化合流和中原(广义的)文化与西域文化的沟通所形成的第二次发展高潮,并成为全盛时代。
唐大帝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各方面的雄厚实力,不仅在域内形成鼎盛局面,而且远扬四海对域外也发挥了巨大影响,从而造成一种宏阔、自信的胸臆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佛、道教的繁荣也推动了当时宗教艺术的繁荣;文化的昌盛提高了当时艺术的水平和成就;与域外的文化、贸易往来,又形成了唐代社会生活、情趣、审美的开放。
在这种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上的唐代舞蹈,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出现晚宴芭蕾五、六个世纪,而在乐舞体制的建立--如坐、立部伎的区分;舞蹈性质的划分--如健舞、软舞的分类,皇家职业机构的管理--如内外教坊、宜春院、内人等的等次;剧目的数量、种类、艺术风格的广泛性成熟性以及独、双、小型队舞的表演格局、水平,广场集体和大阵容舞蹈的气魄与唐帝国的其他成就一样,在当时是居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汉唐舞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历史发展汉唐舞蹈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和唐代,其发展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历史长河中,汉唐舞蹈曾是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表演形式多样,主题内容丰富,成为当时社会中流行的艺术风尚之一。
1.1 汉代舞蹈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的舞蹈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
宫廷舞主要是由宫廷舞姬和舞人表演,其舞蹈内容多以宗教仪式、祭祀活动、宫廷娱乐为主题,表现出宫廷文化的特点。
而民间舞则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表现出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乡土风情。
1.2 唐代舞蹈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舞蹈艺术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唐朝的宫廷舞蹈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表演技巧更加精湛,舞蹈内容更加高雅典雅。
同时,唐代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如《霓裳羽衣舞》、《长恨歌》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舞蹈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发展变迁随着历史的变迁,汉唐舞蹈在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舞蹈史上诸多的艺术珍品。
而到了近现代,汉唐舞蹈已成为了中国舞蹈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甚至延续至当今,成为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宝贵遗产。
二、基本技巧汉唐舞蹈的基本技巧包括身段、步法、手势、表情等方面,这些技巧是表现舞蹈形态和情感内涵的重要手段。
2.1 身段身段是指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的身体动作和姿势。
汉唐舞蹈的身段优雅轻盈,姿态端庄优美。
舞蹈者在表演过程中,应以挺拔的躯干、舒展的肢体,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2.2 步法步法是指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的脚步技巧和移动方式。
汉唐舞蹈的步法丰富多样,包括起步、迈步、转身、折叠等多种基本步法,每一种步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要领。
2.3 手势手势是指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的手部动作和姿势。
汉唐舞蹈的手势丰富多变,包括挥手、抚摩、扬指等多种手势,这些手势都具有独特的舞蹈韵味和艺术表现力。
汉唐舞蹈知识点归纳总结汉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汉唐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汉唐舞蹈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对汉唐舞蹈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读者对汉唐舞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汉唐舞蹈的起源1. 起源时间:汉唐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夏商周时期,舞蹈艺术早已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舞蹈传播:随着周朝的建立,舞蹈艺术也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而逐渐融入到汉唐文化中。
在汉唐时期,舞蹈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
3. 舞蹈类型:在汉唐时期,舞蹈可以分为宫廷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宫廷舞多是由宫廷女子演出的优美婉转的舞蹈,而民间舞多是由百姓演出的朴实满足的舞蹈。
这两类舞蹈各有其特点,共同构成了汉唐舞蹈的丰富多彩的舞蹈形态。
二、汉唐舞蹈的发展1. 舞蹈表演形式:汉唐时期的舞蹈表演形式较为丰富,有以舞姬为主角的宫廷舞、有以舞者为主角的宴舞、有以宗教活动为主的祭祀舞等。
这些形式的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2. 舞蹈技艺:在汉唐时期,舞蹈技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舞宫宴舞最为典雅华贵,其舞蹈动作优美华丽,舞姬们表演的花样繁多、动作灵活,展现出了舞蹈的高超技艺。
宗教祭祀舞,多为祈祷神灵赐福的舞蹈,表现出了虔诚和敬畏之情。
3. 舞蹈曲目:汉唐时期的舞蹈曲目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广寒宫舞》、《凤宫舞》、《玉环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这些舞蹈曲目都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成为当时人们的精神食粮。
三、汉唐舞蹈的特点1. 优美婉转:汉唐舞蹈以其优美婉转、动作流畅、形象生动著称。
其舞姬袅娜多姿,舞姿轻盈,身姿曳丽,充满了古代中国女性的阴柔之美。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舞蹈艺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代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
在汉代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音乐等元素,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舞蹈形式和风采。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汉代舞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汉代舞蹈的历史、特点、流派、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代舞蹈的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音乐舞蹈成为了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在汉代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舞蹈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代舞蹈的特点1. 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在汉代舞蹈中,融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舞蹈艺术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繁荣。
汉代舞蹈以其多元的艺术融合和跨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综合性。
2. 丰富的题材内容汉代舞蹈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农耕生活、战争、祭祀等各个方面。
汉代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今人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独特的舞蹈形式汉代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如宫廷舞、民间舞、祭祀舞等等。
其中,宫廷舞在所有舞蹈形式中地位尊崇,舞姿多为优美轻盈、优雅柔美,展现出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典雅。
4. 丰富的表现手法汉代舞蹈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舞蹈者在表演时既有器乐、歌唱、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也有衣饰道具、布景等的辅助。
汉代舞蹈以其多元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汉代舞蹈的流派1. 宫廷舞宫廷舞是汉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流派,它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典雅。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汉服舞蹈概述汉服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舞蹈跨越时代,积淀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汉服舞蹈既包括了古代的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也有与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的内容。
在汉服舞蹈中,服饰的选择、舞姿的动作、表演的形式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汉服舞蹈的发展历程汉服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舞蹈的表演形式。
汉代以后,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与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服舞蹈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汉服舞蹈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融合,吸收了各地的舞蹈文化,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三、汉服舞蹈的艺术特点1、动作优美汉服舞蹈的动作优美婉转,充满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注重身体姿态、手势表现、眼神交流等方面。
舞者在舞台上起舞时,体现出了女性的温柔、细腻,男性的刚毅、豪迈,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特点。
2、服饰考究在汉服舞蹈表演中,服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汉服舞蹈服饰繁多,包括了古代汉服、汉代宫廷服饰、汉代民间服饰等。
这些服饰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文化内涵丰富汉服舞蹈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统等。
这些内容都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使得汉服舞蹈具有了极高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四、汉服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汉服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
目前,有些地区的文化机构和学校开设了汉服舞蹈相关的课程,以便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一些专业的舞蹈团体也开始尝试将汉服舞蹈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以期更好地让汉服舞蹈走向世界。
五、汉服舞蹈的国际影响在国际舞蹈界,汉服舞蹈也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
我国汉代歌舞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演变歌舞艺术是人们最早创造和运用的表演形式之一,从诞生那天起,歌与舞便相互补充、水乳交融,在共同的思想内容要求下,逐渐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种“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
歌舞作为一种重要艺术活动,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作为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歌舞艺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巨变与转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汉代歌舞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承前启后,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这是中国歌舞发展继西周之后,又一次更加深刻、影响久远的大变革与转型,从此,中国歌舞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比于律而和于心汉初政权草创,制度粗疏,百废待兴。
如何快速有效地稳定政权,处理战后满目疮痍的经济局面,成为汉统治者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面对治国良策的选择,当时的思想界有了一次短暂的争鸣:高祖对儒家论不以为然;文帝则喜刑名;景帝至武帝初,窦太后听政,黄老道家又占据上风。
曾春海先生认为,“观汉代历史,从汉高祖至汉武帝之间六七十年,可谓为西汉推行黄老无为之治的时代。
”阎步克亦认为,“汉初诸子互相采补,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对汉的朝廷政治发生了不同影响,但汉初的70余年中,最初是黄老之学占据了相当地位。
”在这种“黄老无为”思想的指导下,汉朝的政治、经济得到稳定和增长,歌舞领域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西周雅乐一统的局面,开创了雅乐与俗乐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气象。
汉初的歌舞艺术活动是以崇尚“俗乐”为特征。
“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意;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
这对于一个充满勃勃生机,正积极改革创建新政治体制的新兴王朝来说,无法适应其政治情感和生活情感需要。
传统“雅乐”的衰落,为“俗乐”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汉代统治集团以顺应历史潮流的胸怀、积极开放的思想观念,成功地实践了其开明、开放的音乐舞蹈文化政策,以适应社会变革,以及歌舞艺术自身发展的多元需求,充分重视蓬勃兴起的俗乐,将俗乐的抒情、娱乐特性与雅乐的功能结合起来,以俗入雅、雅俗交融,进一步开拓了歌舞艺术领域,创造了汉人自己的“新雅乐”。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舞蹈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在汉代,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与宗教、宫廷、民间生活等密切相关。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汉代舞蹈的发展,从舞蹈形式、表演场合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汉代舞蹈的形式汉代舞蹈包括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
宫廷舞蹈以宴会和祭祀活动为主要表演场合,常常与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
民间舞蹈则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主要表达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生产劳动的场景。
宫廷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是宴会舞,它分为仪式性和娱乐性两种。
仪式性宴会舞是在重要的祭祀和庆典活动中表演,通常采用规范的舞蹈动作和庄重的表演风格,突出皇权的威严。
娱乐性宴会舞则更加轻松欢快,舞者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的内容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技巧。
民间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农民舞、儿童舞、各地方特色舞等。
这些舞蹈通常以生产劳动、民间传说和婚礼庆典等为题材,动作灵活多样,情感真挚且富有生活气息。
二、汉代舞蹈的表演场合汉代的舞蹈表演场合多样。
在宫廷中,舞蹈常常伴随着宴会、祭祀等重要场合的举行。
尤其是皇帝的举行庆典或者寿宴时,宫廷舞蹈会被广泛表演,以显示君主的威仪与统治力。
此外,汉代舞蹈也在民间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农民在庆祝丰收或者祈福之时,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并表演相应的农民舞蹈。
而在婚礼中,新郎、新娘和亲朋好友们也会跳各种喜庆的舞蹈,以祝福新人的幸福。
三、汉代舞蹈的社会意义汉代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融入了丰富的社会意义。
首先,汉代舞蹈是展现统治者威严和威力的重要途径。
宫廷舞蹈的表演场合多为宴会和祭祀等庆典活动,通过舞蹈形式的庄重与精彩,提升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地位,巩固了其权威。
其次,汉代舞蹈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舞、各地方舞等民间舞蹈形式在庆祝农作物丰收、传承地方文化以及社交互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汉唐舞蹈知识点总结汉唐舞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传统之一。
它承载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汉唐舞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起源、发展、特点、形式、表演要领等方面。
通过对汉唐舞蹈的系统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一、汉唐舞蹈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汉唐舞蹈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以祭祀、宴乐为主,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开始逐渐形成,成为了古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舞蹈在祭祀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祭祀时的舞蹈被看作是对神灵的一种表达和祭奠,因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同时,还有一些游戏性质的古代舞蹈形式,如舞劲舞、箏舞、幔舞等开始出现。
2.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逐渐丰富,汉唐时期的舞蹈得以持续发展。
在汉朝,宫廷舞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作为庆典和宴会的重要节目,不仅在宫廷中广泛流传,也逐渐传播到民间。
到了唐朝,舞蹈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乐府诗集》中就有大量关于舞蹈的记载。
二、汉唐舞蹈的特点1.注重礼仪古代汉唐舞蹈对于礼仪的重视可以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无论是在宫廷宴会上还是祭祀仪式中,舞蹈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动作优美大方,表达恭敬和敬仰之情。
而一些特定的舞蹈形式,如宫廷秧歌等,更是严格遵循着宫廷礼仪的要求。
2.器乐与舞蹈结合在汉唐时期,器乐与舞蹈的结合与发展达到了巅峰。
在古代社会,舞蹈往往伴随着乐器的演奏,而在汉唐时期,器乐与舞蹈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舞蹈的形式多样,气氛热闹,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盛行。
3.吸收外来文化在汉唐时期,中国不断与外部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汉唐舞蹈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得舞蹈中的一些动作和形式有所变化;而唐朝时期的舞蹈,则更多地吸收了中亚和印度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特点。
中国舞蹈秦汉时期的舞蹈-俗乐舞的兴盛2010-12-27 17:17|发布者: admin|查看: 331|评论: 0摘要: 秦汉时期的舞蹈秦汉建立并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力渐增,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鼎盛局面。
汉初的统治者对内削弱旧贵族的割据势力,对外和亲安抚,汉族的封建经济和文化影响 ...秦汉时期的舞蹈秦汉建立并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力渐增,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鼎盛局面。
汉初的统治者对内削弱旧贵族的割据势力,对外和亲安抚,汉族的封建经济和文化影响了周边地区,而边境各族文化也丰富了中原文化,构成当时的文化景观。
第一节俗乐舞的兴盛汉代乐舞是一个广收并蓄、融合众技的时代,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扩大了舞蹈的表现能力。
一、角抵百戏秦代已有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
汉代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还演出大角抵招待外国宾客。
角抵不断发展变化,内容日趋丰富,后来称为百戏。
秦代讲武为角抵戏,把民间流传的角抵戏引入宫廷。
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当时的艺人力图用角抵的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
这样就促使角抵向戏剧转化,成为角抵戏。
角抵戏《东海黄公》演的是秦朝末年,一个能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去降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所杀的故事。
表演中的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的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虎是人装成的虎形。
《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已有人物、情节、冲突、结局,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
另一出《总会仙倡》有虎、豹假形,有神人、仙女,是巫舞的进一步发展。
角抵戏到汉代就成为乐舞杂技节目中的一部分,也就是百戏中的一员。
百戏中,杂技类的有:找鼎、寻橦、跳丸、走索、倒立、冲狭、车上缘杆、顶竿等;幻术类的有吞刀、吐火、易牛马头等;武打类的有弄剑、刀舞、对打等;假形舞蹈有鱼龙漫延、戏狮、舞巨兽、耍大雀等;舞蹈类的有巾舞、长袖舞、盘鼓舞、建鼓舞;歌舞戏类的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
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繁荣期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舞蹈文化的国家。
在中国古代时期,舞蹈一直是人们表达情感和祭祀神明的形式之一,并且在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繁荣期,包括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舞蹈风格及舞蹈作品。
汉朝时期,古代中国舞蹈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武帝时期,宫廷中的宴乐会变得越来越盛行,舞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战马奔腾图》就是汉朝初期的一幅著名舞蹈图,它以对马的驯养和训练为蓝本,表现了汉武帝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
唐朝时期,古代中国舞蹈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朝的“华丽”和“庄严”的特点在舞蹈中有着深刻的表现。
唐朝的舞蹈作品多样华美,且它们有许多不同的舞蹈元素,如手势、眼神、身体姿势等。
《霓裳舞》是唐代舞蹈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个仙女从天上飞到人间寻找她的真爱,美丽的神话氛围让这支舞蹈至今依然引人注目。
到了宋朝时期,古代中国舞蹈文化再次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期的舞蹈更加注重身体的舞蹈造型和舞蹈情感表现,而“细腻”、“迷人”的特点也成为了当时舞蹈的一个重要特色。
宋徽宗时期的《蝴蝶恋花》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舞者的单独舞而表达出蝴蝶对花的情感,以及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明朝时期,古代中国舞蹈文化的繁荣期结束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舞蹈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舞蹈作品反映人们对梦想和现实的态度,其中《雀之灵》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一对恋人从梦中走出来的情节,被赞誉为“中国现代舞蹈之父”林书铁所创作的代表之作。
在总结中,中国古代舞蹈文化在不同朝代中都有着独特的发展和创新。
它们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且在今天,它们依然被青年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所喜爱。
建议我们应该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中国舞蹈文化,使中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着光彩。
探究汉代的舞蹈艺术发展和创新作者:暂无来源:《尚舞》 2021年第17期薛祥【摘要】汉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文明帝国,国力昌盛,经济繁荣,是少有的帝国王朝之一。
汉代是舞蹈艺术发展较为蓬勃的一个时期,当时发展最为繁荣的属于乐舞百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通过跳舞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跳舞也是当时百姓最常见的娱乐生活方式之一。
汉代为了更好地发扬舞蹈,还专门设立了相应的乐府,用来管理民间的俗乐。
汉代的舞蹈风格极具艺术特征,在表演风格上,将西周和先秦的舞蹈精华吸收进来,转变成为自身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古代舞蹈艺术发展中形成一大艺术高峰。
本文将简要介绍汉代舞蹈艺术的特征,就其发展和创新进行阐述,为广大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代;舞蹈艺术;特征;发展和创新1.汉代舞蹈艺术特征1.1兼容并包,融入多元化舞姿汉代属于一个政治形势多样复杂的朝代,当时的汉王为了统一王朝,多次进行各种起义战争,我们熟知的楚汉争霸、农民起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生,因此,汉代的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多样性,从汉代舞蹈艺术的表达形式上就能看出兼容并包的表达形式。
在古代的舞蹈表现手法上不能缺失的就是诗歌、音乐和舞蹈,人们通常通过这三种艺术表达形式将自己的内心所想传达出来,缺一不可。
“乐以舞为主”的表达形式在汉代也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在很多舞姿的表达中,都融合了戏曲杂技元素,使得表演更加丰富,比如盘鼓舞就是以鼓和盘子为核心的一种舞蹈表达形式。
汉代舞蹈表演形式中,通常表演者的穿着都是长袖,这是表达舞蹈活力的一种手段。
当前,我国出土和保留的莫高窟壁画中对于汉代舞蹈的表达手法就有较好的阐述,在壁画上可以看到舞者身穿长袖,袖子随着舞姿进行摆动,具有较好的力度表现和延伸感。
表达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色,提升了舞姿的美感。
1.2舞姿各异,表达形式多样舞姿各异,表达形式多样的舞蹈是汉代独有的,在汉代的舞蹈表达中,不光有柔美的一面,刚强的一面也有较好的体现,两者融合,形成了风格刚强的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