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磺酸危险、有害识别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18 KB
- 文档页数:1
一理化及危险特性表1.1理化及危险特性表一附表氨基磺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氨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苯乙烯[稳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表附表 2-丙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丙酮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附表丙烷的理化特性及安全信息资料表附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理化性能指标表(有关数据参照苯乙烯)附表醇酸清漆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钙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醋酸甲酯安全信息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乙酸甲酯;醋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甲酯79-20-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
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化学品英文名:Sulphamidic acid分子式:H3NO3S分子量:97.09CAS号:5329-14-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脱离接触,休息,采取半卧体位,注意防治肺水肿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一般要求20~30min。
就医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30min食入:给饮牛奶或水,成人不超过2杯。
就医。
禁止催吐和洗胃(有主张吞食后1h内可洗胃),不要用碱中和。
活性炭不能吸附酸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2.氨基磺酸2.1理化性质:分子式H3NO3S,分子量97.07,熔点205°C,沸点209°C,相对密度(水=1)2.13,相对密度(空气=1)3.3。
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溶解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主要用途: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试剂,也用作除草剂、防火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软化剂及有机合成。
2.2危险特性: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2.3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4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吸呼,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植物油或蛋清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2.5灭火方法: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2.6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一理化及危险特性表理化及危险特性表一附表氨基磺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氨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苯乙烯[稳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表附表 2-丙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丙酮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附表丙烷的理化特性及安全信息资料表附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理化性能指标表(有关数据参照苯乙烯)附表醇酸清漆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钙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醋酸甲酯安全信息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乙酸甲酯;醋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甲酯79-20-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
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一理化及危险特性表1.1理化及危险特性表一附表氨基磺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氨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苯乙烯[稳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表附表丙烷的理化特性及安全信息资料表附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理化性能指标表(有关数据参照苯乙烯)附表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醋酸甲酯安全信息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乙酸甲酯;醋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甲酯79-20-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
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磺酰胺酸化学品英文名:sulfamic acid;amidosulfonic acid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氨基磺酸99.5% 5329-1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氨基磺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氨基磺酸、Aminosulfonic acid ,Sulfamic acid化学品英文名称: Amidosulfonic acid GR for analysis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氨基磺酸分子量: 97.09 g/mol有害物成分:氨基磺酸浓度; --CAS No.:05329-1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8.腐蚀性物质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感环境危害:对水中生物有害,可能会对水中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燃爆危险:非可燃物质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1.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20分钟,2.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眼睛接触: 1.撑开上下眼皮,并以水冲洗20分钟。
2.通知眼科专科医师并尽速就医。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1.立即使患者喝大量的水。
2. 尽速就医。
医生须知: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可燃物质有害燃烧产物:无资料氮气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灭火时可能遭遇特殊危害:1.不易燃物质火灾中可能会会产有毒的气体或有毒蒸气特殊灭火程序:1、未穿安全防护设备者不得进入危险区域2、避免外泄物流入下水道系统3、接触水会产生蒸汽灭火注意事项:。
不要碰触外泄物,避免吸入/产生粉尘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1. 不要碰触外泄物,2、避免吸入/产生粉尘,3、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系统消除方法:1、如果可行及不危及人员安全之下,设法止漏。
2、清理废弃物,用水清洗泄漏区,3、保持干燥。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储存注意事项1、储存于密闭容器内,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保持干燥。
2.此物质保持在摄氏15-25度之间环境中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无资料呼吸系统防护:需要,当有粉尘产生时眼睛防护:需戴安全护目镜,护面罩身体防护:-手防护:丁基橡胶,聚乙烯,氯丁橡胶,聚氯乙烯,氟化弹性体等材质防渗手套-。
一理化及危险特性表1.1理化及危险特性表一附表氨基磺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氨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苯乙烯[稳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表附表 2-丙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丙酮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附表丙烷的理化特性及安全信息资料表附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理化性能指标表(有关数据参照苯乙烯)附表醇酸清漆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钙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醋酸甲酯安全信息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乙酸甲酯;醋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甲酯79-20-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
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氨基磺酸MSDS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氨基磺酸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分子式:H3NO3S 分子量:97.09二、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氨基磺酸三、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六、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一理化及危险特性表理化及危险特性表一附表氨基磺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氨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苯乙烯[稳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表附表丙烷的理化特性及安全信息资料表附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理化性能指标表(有关数据参照苯乙烯)附表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醋酸甲酯安全信息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乙酸甲酯;醋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甲酯79-20-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
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编 码: 产品名称:氨基磺酸危 险儿童不得接触 使用前请读标签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不要吸入粉尘或烟雾。
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反应: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漱口。
不得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贮存: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存放处须加锁。
处置: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内装物和容器。
CODE :PRODUCT NAME : Sulfamic acidDangerKeep out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Read label before useMay be corrosive to metals. Harmful if swallowed. Causes severe skin burns and eye damage. Harmful to aquatic life with long lasting effects.Prevention: Keep only in original container. 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Do not eat, drink or smoke when using this product. Do not breathe dusts or mists. Wear protective gloves/protective clothing/eye protection/face protection. 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Response: Absorb spillage to prevent material damage. IF SWALLOWED: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 if you feel unwell. Rinse mouth. Do NOT induce vomiting. IF ON SKIN (or hair): Take off immediately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Rinse skin with water/ shower. Wash contaminated clothing before reuse. IF INHALED: Remove person to fresh air and keep comfortable for breathing.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 IF IN EYES: Rinse cautiously with water for several minutes. Remove 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 and easy to do. Continue rinsing.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Storage :Store in corrosive resistant/container with a resistant inner liner. Store locked up. Disposal: Dispose of contents/container to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regulations.化学品安全数据单信号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