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学:麝香酮Muscone
- 格式:docx
- 大小:13.06 KB
- 文档页数:1
麝香酮(Muscone),化学名称 3-甲基环十五烷酮,为一种微黄色油状液体,极微溶于水,能与乙醇混溶,有特殊香味。
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成分,现可人工合成。
天然的麝香酮为左旋体,合成的一般为右旋体。
在国家药典中,有10%的中成药需用麝香,北京和上海应用麝香配伍的中成药达1/4 以上。
目前京沪两地医药界用麝香酮代替天然麝香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的中成药主要有苏合香丸、紫雪散、周氏回生丹、牛黄清心丸、第一丹、西黄丸、六神丸等。
这些用麝香酮代替天然麝香制成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冠心病、小儿高烧、急性肠胃炎、跌打损伤、五宫科炎症、乳腺炎、淋巴结核、扁桃腺炎、腮腺炎等疾病均收到良好疗效。
麝香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对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一般于用药(舌下含服、气雾吸入)后5分钟内见效,缓解心绞痛的功效与硝酸甘油略相近似。
具有芳香开窍、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小剂量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白瘫风等。
国家药典药有百分之十的中成药需要麝香。
麝香酮是天然麋香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天然麝香是十分珍贵的中药材,有300多种中药需有麝香配伍,我国最早的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把麝香列为上品。
在临床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镇静安神、清热解毒、芳香开窍、消肿止痛、恬血化癀、跌打损伤、小儿惊吓和高烧惊厥筹方面.麝香既是药中珍品,也是一种极其宝贵的香料,早在东汉时期麝香就被称为香料之王。
它有提扬、圆润、平衡香精香气和留香的作用。
称为香通常香精中只要加入万分之一的麝香,就能使香气变得柔和诱人,经久不散。
它是高档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
目前国内市场对麝香酮产品的年需求量达到了 4000 公斤以上,而生产量却不到 500 公斤/年,市场存在非常大的供需缺口,未来几年随着该产品应用不断的加深,国内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开发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麝香酮国内已合成生产。
人工合成品的药理作用经试验与天然康香酮相似。
名贵中药中间体——麝香酮
汤鸿志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2(000)007
【摘要】麝香酮是人工合成麝香不可缺少的成分,用它作成的麝香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很好,它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充量,迅速透过大脑屏障等药理作用。
麝香酮不仅在医药上有重要的用途,而且在香料工业上也很重要。
它作为一种高级香料,香味芬芳,浓郁、幽雅、持久,扩散性、渗透性很强,定香和提香作用极佳。
在国外。
【总页数】1页(P32)
【作者】汤鸿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5
【相关文献】
1.麝香酮中间体环——十五酮的合成 [J], 庞冬梅;柳翱;倪宏哲;李东风
2.从四氢叶叶酸辅酶模型合成麝香酮中间体2,1 5-十六二.酮 [J], 白银娟;卢林刚;史真
3.麝香酮中间体-β-单酯工艺改进 [J], 朱广淑;王燕;王集会
4.麝香酮中间体3-甲基十五烷二酸双甲酯的合成 [J], 刘通;贺凤伟;张娜;吴庆银
5.麝香酮中间体-壬二酸单乙酯的合成 [J], 胡式贤;任世斌;周晓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7201213收稿,1997203214修回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陈望忠 焦克芳(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100850)麝香酮(m u scone ,32m ethylcyclopen tadecanone )的人工合成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有机化学家十分关注的课题,文献上报道了许多的合成路线和方法[1],但是适于工业生产的方法甚少。
Sto ll [2]提出的由2,152十六烷二酮(1)经环合合成去氢麝香酮(2)再经氢化得麝香酮的路线,步骤较短、操作简便是其优点。
如能较好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将有利于麝香酮的大量合成。
一是要有一条简便和收率高的合成(1)的方法。
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了[3];二是已有(1)的环合方法基本上是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环合试剂,它要求反应体系绝对无水和高度稀释,因而难于进行(2)的大量合成,为此解决(1)的分子内醛醇缩合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
利用A l 2O 3作催化剂进行二羰基化合物的非均相分子内醛醇缩合反应未见报道。
我们以(1)为原料,采用层析用活性碱性A l 2O 3为催化剂进行环合,获得了成功。
1 实验110g (1)加入150m l 苯中,溶解后再加入30g 层析用活性碱性A l 2O 3(pH 915±015,200~300m esh ),搅拌回流4h ,过滤,浓缩苯溶液,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醚=20∶1洗脱,得淡黄色液体,M S :236(M +),221(M —CH 3),207(M O CH ),43(100%,O +C CH 3),55(O +CH —CH CH )。
I R :2930,2850,1712(O C ,与C C 非共轭),1684(O C ,与C C 共轭),1614c m -1。
2 结果与讨论利用A l 2O 3进行(1)的分子内醛醇缩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非均相催化合成麝香酮的方法,实验发现(1)在A l 2O 3表面的分子内缩合反应,作用迅速,分子内环合的选择性较好,未反应原料和A l 2O 3可回收,成本低。
麝香酮的合成李茹【摘要】以尼龙-11的下脚料11-溴代十一酸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DL-麝香酮,总收率32.1%.产物及部分中间体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认.【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4(012)003【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麝香酮;11-溴代十一酸;2,15-十六烷二酮;合成【作者】李茹【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4.4麝香酮(Muscone)即3-甲基环十五酮(3-Methyl-cyclopentadecanone)是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不仅是名贵的香料,又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贵重药材。
由于天然资源极其有限,特别是麝作为珍稀动物被保护后,天然麝香来源紧张,价格昂贵,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人工获得麝香的方法,而麝香酮的合成则是有机合成者追求的目标。
本文以尼龙-11的下脚料11-溴代十一酸作为初始原料,设计出一条步骤少、产率高、可大批量生产的有望工业化的合成麝香酮的新方法。
新合成路线(Scheme 1)由4步构成:(1) 采用洪赛迪克尔—博罗丁银盐脱羧溴化作用的Cristol改良法[1]由11-溴代十一酸(1)合成1,10-二溴癸烷(2);(2) 2与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作用下反应后,水解生成2,15-十六二酮(6);(3) 6在碘化乙基锌环合剂作用下选择性的发生分子内环合生成去氢麝香酮(7);(4) 7在催化剂(5% Pd-C)作用下催化氢化还原为麝香酮(8)。
1 实验1.1 仪器与试剂FLASH EA1112型元素分析仪;Shimadzu-IR435型红外光谱仪(NaCl涂片);DMX-300型核磁共振谱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APEXII型FT-ICR质谱仪。
碘乙烷、锌粉、碘、乙酰乙酸乙酯、乙醇、四氯化碳、甲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硫代硫酸钠、无水硫酸镁等均为分析纯;红色氧化汞、硫酸铜、盐酸为化学纯。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麝香酮合成新技术的研究姓名:王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化学工程指导教师:方云进20080321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页麝香酮合成新技术的研究摘要麝香酮(3一甲基环十五酮)是名贵中药麝香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天然麝香的药理作用,同时也是名贵的麝香香气的主要来源。
由于天然麝香来源稀缺,因此麝香酮的人工合成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同时,因其大环结构的特殊性,它的合成对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研究了以l,10.二溴癸烷、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相转移催化缩合、水解制得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的反应。
通过考察影响2,15.十六烷二酮收率的主要因素及正交试验,探索出合成2,15.十六烷二酮的最佳实验条件,产品收率为87%。
其次,本文以TiCl4及催化剂B为催化剂组成Ti.媒介反应体系应用于2,15一十六烷二酮的分子内羟醛缩合,使2,15.十六烷二酮进行关环,成功合成了脱氢麝香酮。
考察了影响缩合反应收率的各种因素,得到环化的最佳实验条件,脱氢麝香酮的收率可达92%。
实验最后用钯碳催化剂对制得的脱氢麝香酮催化加氢合成了最终产物麝香酮,并研究了影响加氢收率的因素,麝香酮的收率可达95%。
本文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易行的合成麝香酮的路线,为麝香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麝香酮;2.15一十六烷二酮;羟醛缩合;相转移催化;加氢反应ResearchonSynthesisofIⅥusconeAbstractMuscone(3-methylcyclopentadecaJlone),whichhaSthee行ectofpha肌acolo鼢istheotmaiorin星印dientoftherare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musk.ItisalsothemainresourcetofindathesmellofrareInuskpemmes.Ith弱伊eateconomicalbenefitssimplesyntheslstherouteformusconebecauseofthede?妫椋悖椋澹睿悖?ofnatllralresource.MorcoV%therelstheoreticalvalueforprep撕ngthemaCrocycliccompoundsduetoitsspecialstmc哳e·forsyntheslsmuscone,wasFirstly,2,15-heXadecanedione,whiChisthekeyprecursorsynthesizedbyphasetraIls右琵catal如ccondensationandhydrolysisprocessusmg1.10.dibromodecaneandacetaceticesteraStherawmaterials.Theoptimizationoperatmgconditionswasobtainedthrou曲theexp耐ment.Theyieldof2,l5-hexadecanedioneisachievedto87%.:Secondly’thecatal”icsyst锄composedbyTiCl4-PEAwasappliedt0theintr锄olecul2urtosynmesize3-IneChyl-2-ringclosingald01condensationof2,15-hexadecanedionecyclopentadecenone(abbreVdehydrogenatedmuscone).Thee虢ctSofoperatingconditionsSuchascatalystconcentration,reactiontimea11dratioofsolventweresmdied.TheoptimizationofringclosllrereactionwaSaChieVedto92%·operatingconditionswaSobtained.Ttleyieldt0nmsconebyPd/CcatalySt·Finally,t11edehydrogenatedmusConewashydrogenatedAndtheyieldofmusconewaLsachievedto95%.AneaSyandeconomicalsyntheSisrouteformusconewasfoundinmismesis,anditwillbeagoodsⅥmlesismemodforthcla唱e—scales皿hesisofmuScone·K∞啊ords:Mus∞ne;2,15.Hexadecmedione;AldolcondenSation;PhasetraIls断catalysls;Hydrogenation作者声明我郑重声明:本人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Normuscone)。
PPkao 考试网麝香纯干燥品一般组成的范围如次:水溶性物质50~75%,乙醇溶性物质10~15%,水分10~15%(常温、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7~8%,麝香酮0.5~2%.主含麝香酮(muscone)0.5%-2%,有特异强烈香气。
另含鹿香吡啶(muscopyridine);甾体化合物有胆甾醇、胆甾-4-烯-3-酮(cholest -4-en-3-one)、5α-雄甾烷-3,17-二酮(5α-androstane-3,17-dione)、5β-雄甾烷-3,17-二酮、3α-羟基-5α-雄甾烷-17-酮、3α-羟基-5β-雄甾烷-17-酮、3β-羟基-5α-雄甾烷-17-酮、雄甾烷-4-烯-3,17-二酮、雄甾烷-4,6-二烯-3,17-二酮、5α——雄甾烷——3β——17α——二醇、5β—雄甾烷—3α—17β—二醇、5β——雄甾烷—3α—17α—二醇等;脂类化合物有甘油二软脂油酸酯、棕榈二油酸酯、棕榈三油酸酯、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醇。
尚含蛋白质和多肽,其中分子量约为5000—6000的多肽,具抗炎活性,含15个氨基酸,主为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东氨酸。
麝香、牛黄各论第10章动物类生药重要动物类生药学习目标目标1:掌握麝香的基源目标2:掌握牛黄的基源目标3:掌握麝香的功效主治目标4:掌握牛黄的功效主治•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 sifanicus原麝M. moschifer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奇香之质*,曰麝脐香”结成颗粒者称“当门子”•产地:主产四川、西藏、贵州、甘肃一、麝香(Moschus)•呈球形、扁圆形或柿子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的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褐色的麝香•革质皮,内膜极薄•背面(包藏在麝腹内的半部)为一层微皱缩而柔软的内皮,棕褐色略带紫色•内即为麝香仁•质柔软,微有弹性,有香气•以身干、色黄、香浓者为佳1、生药性状:整麝香(毛香)2、化学成分•麝香酮(Muscone)•降麝香酮(Normuscone)•麝香醇(Muscol)3、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呼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扩冠•子宫兴奋作用:孕妇忌用4、功效与主治•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癥瘕,难产死胎,胸痹心痛,心腹暴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痈肿瘰疬,咽喉肿痛附注:人工合成麝香•以合成的麝香酮为主,按规定比例配制而成•与天然麝香的性质、作用相似•对心绞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的胆囊结石•产地华北:京牛黄东北:东牛黄西北:西牛黄二、牛黄(BovisCalculus)1、生药性状•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等,大小不一,直径0.6~3 (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2、化学成分•含胆红素:72.0%~76.5%以胆红素及其钙盐为主:占25%~70%•胆甾酸、胆汁:~10%•氨基酸及酸性肽类:如牛磺酸3、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抗惊厥、解热、镇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牛磺酸•保肝利胆作用:牛磺酸•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镇咳祛痰等作用4、功效与主治•性味与归经甘,凉。
麝香酮合成的新进展陈寒松 刘秀芳 徐汉生(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 摘 要 按合成方法分类,综述了近12年来麝香酮合成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麝香酮 关环 扩环 麝香不仅是名贵的香料,而且也是一种名贵的药材。
麝香酮(muscone,3-甲基环十五烷酮,1)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具有天然麝香的某些重要药理作用,又是天然麝香珍奇香气的主要来源。
由于天然麝香来源稀缺,半世纪以来,麝香酮的合成一直吸引着众多化学家的兴趣,新的合成方法层出不穷。
现将近12年来,合成麝香酮的主要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根据麝香酮的大环结构,其合成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1)关环法;(2)扩环法;(3)在β位插入甲基法。
1 关环法关环法就是先合成α,ω-双官能团化合物,然后再合环而成的方法。
这是合成麝香酮较早采用的方法,但由于早期的一些方法产率太低而不被重视。
近十多年来,人们又重新注意到这种方法,并进行了改进。
新的方法原料易得,步骤减少,产率提高了。
1.1 羟醛缩合早在1951年,Sto ll M [1]就最早采用乙酰乙酸乙酯与1,10-二溴癸烷反应制得2,15-十六烷二酮(2),再经过羟醛缩合,氢化得到了麝香酮,该方法产率极低,总产率仅5%。
尽管如此,这个古老的方法为人们开阔了思路,40年来,人们一直为改进这个方法进行了大量工作,而近12年内人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2的产率。
王永铿等人[2]对合成2的方法作了改进,他们选用环氧乙烷与乙酰乙酸乙酯作为原料,制得α-乙酰丁内酯,然后开环溴化,再制成格氏试剂与1,6-二碘己烷反应增长碳链,最终得到2。
关环制脱氢麝香酮时,他们运用了溴代异丁烷的格氏试剂与AlCl 3的混合物,关环率达到了42%。
该路线原料价廉易得,产率也较高。
1.2 狄克曼缩合这种方法是先制得二酯化合物,经过狄克曼缩合后,再作进一步处理可得麝香酮。
Oga wa T[3]经过较为繁杂的步骤制得二酯化合物8,在甲基铜锂试剂的作用下发生狄克曼缩合,再经过琼斯氧化得R-麝香酮。
麝香酮(muscone)的合成研究
林先顺
【期刊名称】《广东药学》
【年(卷),期】1995(5)2
【摘要】本文简述从蓖麻油裂解所得的十一烯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还原、溴代、加成缩合、皂化、酸化、脱羧、酯化而得α、ω十五碳二酸二乙酯,进行分子内缩合,得环十五酮醇,再经脱水,甲基化后得dl-3-甲基十五烷酮,最后,经硅胶层折提纯,
可得药用麝香酮.
【总页数】3页(P35-37)
【关键词】麝香酮;合成工艺;蓖麻油;分子内缩合;中药材
【作者】林先顺
【作者单位】广州明兴制药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关环法合成麝香酮的研究新进展 [J], 李建民;王晓琴;解丽娟;张忠诚
2.人工合成麝香酮(Ⅰ)的药理,临床研究及含有(Ⅰ)制剂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J], 张联合;刘仲则
3.(R)-麝香酮的手性合成研究进展 [J], 张琦霞;张晓伟;詹雄杰;张鲁笑宁;龚永富;高勇
4.麝香酮的药理与合成研究进展 [J], 马丽锋;郝六平;李丽娟;陈慧;马吉海
5.麝香酮的合成研究 [J], 蔡元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cm~8cm,厚2cm~4cm.开口面的革质皮棕褐色,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直径2mm~3mm.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
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状;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或“云皮”,内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
质较柔软。
有特异香气。
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麝香仁,野生品质柔、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棕黄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色或棕褐色或微带紫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紫黑色或深棕色,表面不平,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毛。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以当门子多、质柔润、香气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取麝香仁粉末用水合氯醛装片观察,呈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
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
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
【麝香粉末图】电镜观察:麝香仁的基本结构为无数均一致密的颗粒,直径3nm~3.5nm,表面粗糙。
3~5~9个颗粒结成短链,非直线排列,交叉或不交叉。
它们普遍存在于板层结构中与板层结构外。
(板层结构是麝香特有的组成部分,它由一些具膜的亚单位组成。
条宽120nm~210nm,条间距离在13nm以上,有的分离很远。
紧邻的两条,其膜在互相融合的部位彼此通连。
此种条状亚单位有时亦以松散或曲折的状态存在。
但在条内和条外的基本结构完全相同)。
未见光镜下的结晶。
【成分】主要含麝香酮(muscone)0.9%~0.5%,少量降麝香酮(normuscone),均系大分子环酮,具特异强烈香气。
并含11种雄甾烷衍生物,如雄性酮(androsterone)、表雄酮(epiandrosterone)等。
麝香酮在不同复合促进剂的载体中透皮转运的动力学特征程怡;高幼衡;虞金宝;王利胜;陈秀娟【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年(卷),期】2000(25)9【摘要】目的 :实验比较不同促进剂的溶液载体改变麝香酮 (muscone)透皮转运的促进增强作用。
方法 :将muscone分别溶于 5组不同溶剂载体:① 5 0 %丙二醇(PG) 乙醇(EtOH) ;② 5 0 %PG EtOH 0 .5 %亚油酸(LA) ;③5 0 %PG EtOH 5 %氮酮(azone) ;④ 5 0 %PG EtOH 0 .5 %月桂酸(DA) ;⑤ 5 0 %PG 生理盐水。
采用V C扩散池 ,进行2 4h的小鼠离体皮肤膜渗透实验 ,用GC法测定muscone膜渗透的累积量 ,根据量时曲线和渗透系数 ,表达出mus cone经皮促渗特征。
结果:① ,②组muscone渗透速率比⑤组分别提高 6 7倍和 95倍之多 ;含azone和DA组分的载体使muscone经皮渗透时滞显著延长 ,2 4h内的促渗穿透作用低于①和②组 ;结论 :5 0 %PG EtOH体系是muscone经皮渗透的良好载体 ,LA对muscone有显著促渗作用 ;载体的化学性质与muscone的渗透特性有相关性。
【总页数】3页(P531-533)【关键词】麝香酮;透皮转运;溶液载体;促渗剂;渗透系数【作者】程怡;高幼衡;虞金宝;王利胜;陈秀娟【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相关文献】1.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研究 [J], 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2.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研究 [J], 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3.冰片在不同溶剂载体中透皮速率的动力学特征 [J], 程怡;高幼衡;王利胜;虞金保;宋友昕4.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格列美脲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J], 张援;许东晖;许实波;陈颖;李向阳5.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透皮吸收的影响 [J], 潘林梅;沈静;郭立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剂学:麝香酮Muscone
[中文名称]麝香酮[英文名称]Muscone[别
名][化学名称]15-甲基-双环(10,3,0)+五碳1(12)-烯-13-酮[分子式][分子量][物理性质][成分分类][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对动物的条件反射有一定的影响,且随剂量而改变。
如小剂量(0.002mg/kg)对大白鼠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0.01~0.05mg/kg)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剂量时(1mg/kg)则大多数动物呈中毒现象,表现为阳性条件反射的反应不规则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
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能缩短戊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但大剂量则反能延长睡眠时间,故认为小剂量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量也可抑制,此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2.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用浓度为0.04mg/ml剂量灌注蟾蜍离体心脏时,能使心跳幅度缩小,浓度大时更为明显,心输出量亦减少,以致抑制心跳,表明麝香酮对蟾蜍离体心脏不具强心作用。
但麝香酮使离体蛙心及兔心肌收缩力加强。
使猫及兔心乳头肌无兴奋作用,但能增强肾上腺素能B受体兴奋药对这些器官的作用,对肾上腺素能a受体的增强作用较弱或没有作用,对犬在体心脏的肾上腺素能B 受体药物效应则未见增强作用。
人工麝香酮及天然麝香酮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均有升压及增加呼吸频率的作用。
3.抗肿瘤作用天然及人工麝香酮的不同制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肉瘤S37及肉瘤S180细胞的呼吸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动物体内抗肿瘤试验未能观察到治疗效果。
[毒性]小鼠静注麝香酮乳剂,其LD50为172mg/kg。
腹腔注射的LD50为270~290mg/kg。
亚急性毒性实验:麝香酮55.56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20d,考试大网站可使大鼠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加肉眼观察,肝、脾均较对照组增大,且边缘厚纯,停药1周后未见恢复正常。
犬肌注人工麝香酮注射液400mg/kg或800mg/kg,连续注射14d,结果:所有犬食欲增加,行动自如。
注射部位未见红、肿、热及硬块等现象。
对肝、肾功能和血象亦无明显影响。
镜检各脏器未发现异常变化。
猴每只1.2g,连续注射2d也无任何毒性反应。
[毒
性][不良反应][用
途][成分来源]从麝MoschusmoschiferusL.中提取的麝香。
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