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6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应巧艳;王波【摘要】文章指出,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相邻城镇已有设施,加强港口与产业互动等,以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The city of Taizhou can optimize the space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the existing facilities of the neighbour cities, reinforc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harbors and cities.【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优化;港城融合;台州【作者】应巧艳;王波【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台州市规划局,浙江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现代海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水上交通运输枢纽,其功能逐渐转化为集运输、商贸、临港工业、金融、信息等上下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港口所在城市作为其直接腹地,其空间结构布局的确定和演变较直接地受到港区的设定、发展趋势因素的影响。
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方针的提出,对于港口的培育和发展,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等各方面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港口城市如何协调港城关系,在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中实现港城融合,是当前海港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港口对城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于:首先,港口的直接生产经营活动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发展;另外,海洋运输成本低廉,运输量巨大,为城市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使城市周边的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等上下游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从而间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港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港口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港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港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其作用不言而喻。
首先,港口可以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如大量的煤炭、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以及大量的食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日用品。
这些物资的充足保障,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港口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它可以为城市带来大量的外贸订单,为城市的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港口还可以为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业务,增加了城市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二、港口促进城市城市文化交流港口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港口作为城市与外界交流的门户,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
它可以为城市带来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此外,港口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资源,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港口,城市可以与全球各地的旅游者交流,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港口促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港口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国际化机会。
它可以为城市带来大量的国际贸易机会,提高了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此外,港口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港口,城市可以与全球各地的企业和机构实现更紧密的联系,促进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港口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也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交流机会。
此外,港口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国际化机会,提高了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港口的作用,为港口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港口在城市中的规划布局特点:港口规划是根据港口远景可获吞吐量的规模而确定的港口水域、陆域以及营运条件等规划。
一般需要在流域航运或海运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港址选择是应从港口和城市两方面考虑。
从港口角度必须考虑的因素有:一自然条件:包括水深、冲淤、风浪、潮汐、地质、地貌等。
二技术条件:按港口规模、性质的要求,分析设计与施工技术上的可行性。
三经济性分析:比较投资,运营费用的经济合理性,近远期的效益如何结合等。
港址选择的指导思想是从城市的全局出发,合理地安排好港、城关系:一港址与其他岸线使用的单位的关系协调,如港口、工业、生活等岸线的全面安排。
二港口与城市位置关系的协调,如与港口工业等地区的关系。
三港口的集疏运组织条件,如港口出入航道的距离。
四有关城市总体布局的其他因素。
如环境影响和保护。
港口作业区的布置应满足如下原则:一客运码头要接近城市中心地区,使游客有方面的交通条件。
二件杂货作业区一般应设在离城市较近,具有深水和中等水的岸线段,以适于件杂货船舶停泊以及有关业务部门联系。
三集装箱码头宜邻近件杂货区,要求有较大水深和较大的陆域面积。
四为当地服务的作业区应尽量接近城市仓库区,与生产加工、生活消费地点保持短捷的运输距离。
五散货作业区应布置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位置,防止对城市生活居住区污染。
六油码头对水深要求高,设独立的储存系统,有严格的防火和防止油污染水域的要求。
七木材作业区要有宽广水域。
八在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中,涉外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的用地功能布局: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各有岸线;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
仓库用地按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
BRT。
公共交通优先。
(分析,策略)BRT(Bus Rapid Transit)“巴士快速公交系统”。
BRT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于适当的优先权,兼具轨道交通容量大,速度快和常规公交灵活方便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一、标题1. 港口对腹地的经济发展带动2. 港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3. 港口与腹地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4. 港口和腹地间的合作与竞争5. 未来港口发展趋势与腹地经济影响预测二、港口对腹地的经济发展带动港口是连接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港口在腹地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港口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更能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
例如,广州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广州市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其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在这个过程中,港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地极大地推进了腹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港口对腹地的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港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港口也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地域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大部分经济增长集中在沿海地区,而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重要枢纽,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将中国与世界相连,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也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四、港口与腹地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港口与腹地间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对于促进港口和腹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港口的建设、发展和对腹地的带动,也需要腹地地区的配合和支持。
例如,若腹地地区的道路或铁路交通不发达,将极大地制约港口的发挥效能。
因此,建立港口和腹地地区的紧密联系,实现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策略。
五、港口和腹地间的合作与竞争港口和腹地间的合作与竞争是这两个地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
港口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其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邻的的腹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对腹地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这种紧密的联系中,也存在一些矛盾。
例如,对于同一地区的货物流通,港口与内陆城市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平衡是实现港口和腹地双赢的关键。
六、未来港口发展趋势与腹地经济影响预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港口的发展将继续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港口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枢纽,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繁荣,还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诸多机遇。
首先,港口的贸易活动直接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大量的货物进出口通过港口进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从而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其次,港口能够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城市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
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往往会选择在港口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以利用港口的便利交通和物流条件。
再者,港口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如道路、桥梁、通信等,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港口的发展也给城市空间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港口的货物运输和装卸作业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粉尘和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港口的扩张可能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此外,港口的繁忙交通也可能给城市的道路交通带来压力,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港口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在规划方面,应将港口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充分考虑港口与城市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港口与城市的有机融合,避免出现相互冲突和制约的情况。
例如,在规划港口用地时,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注意与城市的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对城市生活的干扰。
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注重港口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围绕港口发展物流、贸易、加工制造等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港口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海港城市空间布局研究摘要:本文以“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为基础,在传统“港城关系”形成的海港城市的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在揭阳海港经济区战略规划的案例,将“生态文明”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强调最优空间布局以及重视资源环境使用效率的核心思想融入到规划里面,形成“生态文明”基础下的海港城市空间布局模型。
关键词:生态安全港城关系空间布局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spatial layout of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and city harbor city “on the combin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jieyang harbor economic zone of the case, the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concerned ab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phasizing optimal spatial layout and pay attention to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core thinking into the planning, the formation of “harbor city space layout mode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the basis of.key 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and city; space layout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关注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美丽中国”。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共3篇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1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宁波海港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宁波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港口和城市作为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互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及其互动模式,以期为宁波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港口对城市的影响港口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港口直接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港口是外贸货物的重要流通渠道,其快速高效的服务使得外贸贸易商、物流企业和相关商业服务机构聚集在港口周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其次,港口也成为了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例如以宁波为代表的我国港口城市,形成了以船舶和船舶配套产业、物流和商贸产业、临港产业、国际航线总代理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另外,港口建设和运营也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城市对港口的影响城市作为港口所处的空间载体,在港口的建设和运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城市为港口提供了交通、水电、油气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服务,保障了港口的正常运营。
其次,城市也提供了众多的资源和条件,促进了港口的快速发展。
例如,城市不断提高自身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功能,使得港口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发展空间。
另外,城市的先进科技和管理体系也为港口的运营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三、宁波市港口与城市的互动模式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城市带动港口发展模式和港口支撑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带动港口发展模式是指城市作为港口所在地的正向推动力量,扩大着港口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摘要】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和建设关系入手,讨论了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需要加强港口与城市规划的统筹,优化港口与城市交通网络,促进港口与城市产业互动,提升港口与城市环境协调性。
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紧密地结合港口与城市建设,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港产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港口与城市合作,建设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
【关键词】关键词:港口、城市建设融合、港产城协调发展、规划、交通网络、产业互动、环境协调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港口与城市的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港口作为城市的门户和枢纽,承担着物流、贸易、产业等多种功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与港口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还可以有效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完善。
通过合理规划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城市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减少交通拥堵、污染排放等问题,提升人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城市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实现城市与港口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港口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是连接城市与外部世界的纽带。
通过港口,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进行货物和人员的交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门户,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的繁荣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的发展也为港口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探讨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港口与城市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首先,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能够促进贸易的繁荣,吸引众多企业在港口周边设立物流中心、加工厂等,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如运输、仓储、配送等,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此外,港口的发展还能够吸引外资,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提升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然而,港口的发展也可能给城市带来一些挑战。
例如,港口的货物运输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城市的环境压力。
大量的货物装卸和存储可能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此外,港口的运营还可能带来噪音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
在规划方面,要将港口的规划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因素,合理确定港口的位置、规模和功能分区。
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港口与城市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减少相互之间的冲突和干扰。
在产业协同方面,要加强港口与城市产业的互动与融合。
推动港口相关产业与城市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例如,鼓励港口企业与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原材料和产品的高效运输和配送。
同时,发展港口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的产业层次。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协调发展的关键。
加大对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加强港口的能源供应、通信设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港口码头设施的港口城市化与空间规划港口城市化是指通过港口发展和建设,推动港口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提升港口城市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港口城市化与空间规划密切相关,有效的空间规划能够合理布局港口设施,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
在港口码头设施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港口城市化和空间规划应兼顾多方面的需求。
首先,港口城市化与空间规划应注重港口安全。
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港口城市化需要确保港口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应合理划定港口区域和非港口区域,避免港口设施与居民、工厂等敏感区域的重叠。
同时,港口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符合安全标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港口码头设施不会对环境和周边居民造成安全隐患。
其次,港口城市化必须兼顾环境保护。
港口城市化进程中,空间规划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港口区域的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划定港口建设用地和保护用地。
在港口设施建设和运营阶段,应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同时,港口城市化也需要注重港口城市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港口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再次,港口城市化与空间规划需注重港口经济发展。
港口是贸易的重要枢纽,空间规划应注重港口设施的布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
合理规划码头的位置和港口功能区的划分,能够促进货物的快速装卸和贸易的顺利进行。
此外,港口城市化还应注重港口的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港口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此外,港口城市化与空间规划需关注社会需求。
港口设施的建设应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
例如,在港口城市中可规划建设住宅区、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港口城市化还需重视社会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建设文化场馆,增加居民的文化娱乐选择。
最后,港口城市化与空间规划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在港口城市化进程中,空间规划应考虑港口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
合理规划港口的规模和功能,避免过度拥挤和资源浪费。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码头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演变关系探讨——以烟台市太平湾为例常明月1,杨 兰2,邱 瑛2,王 骏1(1.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2.烟台市规划设计院,山东烟台 264005)摘要:烟台城市的港口对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港口组成部分中不可或缺的码头则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烟台对外经济与文化传递的中转站,城市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必然有码头发展带来的影响。
太平湾码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既渗透着滨海地区的历史,也体现着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可作为研究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因素。
作为烟台近代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太平湾码头既在讲述历史,又在影响着城市空间。
本文以烟台市太平湾为例,通过梳理码头历史沿革、码头片区城市空间演变,探讨码头的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的关系及二者相互的影响,最后结合太平湾码头现状对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码头兴衰;城市空间;太平湾;烟台[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8.10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e and Fall of Wharf and the Evolutionof Modern Urban Space—— A Case of Taiping Bay in YantaiChang Mingyue1, Yang Lan2, Qiu Ying2, Wang Jun1(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China; 2.Yanta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005, China)Abstract: The port of Yantai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progress, and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port, the whar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 transit station for Yantai’s foreign economic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must be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wharf.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aiping Bay Wharf not only permeates the history of coastal areas, but also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ce. As one of the witnesses of Yantai’s modern history, Taiping Bay Wharf is not only telling history, but also affecting urban space. Taking Taiping Bay in Yanta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harf and modern urban space and their interaction by comb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wharf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ce in the wharf area.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ping Bay Whar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Key words: rise and fall of wharf; urban space; Taiping Bay; Yantai1引言烟台港是一个天然港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属于黄海海域,隔海与其相对的是位于辽东半岛的大连港。
港口城市发展与港区经济的空间互动港口城市发展与港区经济的空间互动是指港口城市的发展与港口所在的港区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港口城市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支撑,而港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港口城市提供的相应服务和基础设施。
这种互动关系对于港口城市和港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港口城市发展促进了港区经济的繁荣。
港口城市作为物流枢纽,承担着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为港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港口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港区的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促进了物流、贸易、制造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港区经济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港口城市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次,港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港口城市的发展。
港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流、货流和资金流的增加,为港口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港区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港口城市的商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实力。
同时,港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港口城市发展与港区经济的空间互动还体现在城市规划和港区布局上。
港口城市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港口和相关的物流设施,以提高港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港区经济发展也需要港口城市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教育医疗等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港口城市和港区经济之间的空间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港口城市发展与港区经济的空间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港区空间的压力和矛盾,如土地利用冲突、环境污染等问题。
另一方面,港区经济的发展也会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交通拥堵、供应链瓶颈等,需要港口城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港口城市发展与港区经济的良性互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规划与协调:港口城市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统筹城市发展和港区经济的需求。
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作者:刘中邦单位:苏州科技大学邮编:215011摘要:本文以天津港为例,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对港口、城区的空间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论文通过天津港与天津滨海新区的空间发展具体分析了港口发展是如何影响城市地域结构, 与空间形态的,探讨港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机理。
并为港口与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了个人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港口;港口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首先,阐述一下港口变得越来越显著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港口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装卸和换装场所,而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条件优越的港口城市,依托强大的经济腹地,城市规模发展,可能跃升成为国际性城市,如香港、新加坡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沿海地区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
使港口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港口城市的城市空间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本文从城市规划学科的角度出发,以天津港与天津滨海新区空间发展为例,研究港口对港口周边城区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影响。
该图反映了港口空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港口如何由渔港阶段发展到拥有集装箱码头的港口阶段。
天津港与滨海新区发展概况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天津港包括海港和河港两部分。
海港位于渤海湾最西端海河入海口北岸,称天津新港,是天津港的主体,承担全港吞吐任务的90%以上。
河港位于海河下游的塘沽区,距海河口8.7公里。
天津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
天津港经过50年代初期、1957年、1973年3次大兴建港工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成为以新港为主体,由北疆、南疆、海河三大港区组成的现代化港口,是中国北方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现以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港口。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中天津港就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港(海港区)用地规模(陆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对滨海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城市临港的城市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等功能布局产生深刻地影响。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空间影响分析港口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在五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1港口对城市的向心力。
2港口对腹地的吸引力或城市离心力。
3港口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
4港口用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力。
5人为等因素的改造力。
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空间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天津港促进滨海新区的城市空间扩张港口城市的发展极就在港口。
港口及其港口周边区域具备了成为“发展极”的最有利的条件。
天津港的经济发展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背靠着首都北京和我国东北、华北发达的城市群和工业带。
这种优势带动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扩张。
天津港的发展,促使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逐步东移,在空间上的体现出来的是滨海新区的快速扩张。
以滨海新区中的塘沽区为例,近20年来,天津市与港口发展相关的产业也逐步搬迁到滨海新区的塘沽城区。
从1985年到2000年,塘沽城区的面积由44..3平方公里扩张到95.7平方公里。
到2006年,塘沽城区的城区仍然在空间上扩张,而且扩张的速度愈来愈快。
(滨海新区空间扩张轴线)滨海新区空间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由分散的状态T字型带状发展。
滨海新区的城区发展一方面沿东西向交通线扩张,另一方面沿环渤海一线扩张。
其两条发展轴“箭头”就是天津港,可以看出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的拉动作用。
天津港交通集疏线路对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天津港交通集疏线路对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津港的疏港铁路(公路)对城区分割造成的影响。
,公路、铁路与城区空间混杂示意图)在港口与港口城市的用地布局中,铁路、疏港公路的进线与站场位置对港口与城区均有重要影响。
这里以铁路进线为例说明,图中展示了三种不同情况的铁路进线与港口、城市布局的关系。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1)港区与城区相邻或分开布置,彼此互不妨碍,并留有发展余地。
城市面海,有一定长度的海滨公共活动岸线。
(2)铁路集疏运系统比较顺畅,铁路线沿城市边缘绕进港区,兼顾工业区,不切割城市,编组站设在市外,当地客货运线进入市区。
(3)城市对外公路可沿城市周围辐射外伸,进港公路与对外公路可方便连接。
天津港的进港铁路与塘沽城区参照的是第二种布局模式。
天津港有两条进港铁路,分别沿滨海新区中塘沽原有城区的边缘绕进港区,本来是避免干扰城市空间发展。
但滨海新区的扩展是沿海河向南北拓展,铁路就干扰了城市的发展。
以进港北部的铁路为例,这条铁路处在塘沽城区北面的边缘区。
当天津开发区建设时,塘沽城区向北发展,天津开发区与塘沽城区的联系逐步紧密,于是北部的铁路就成为一条穿越城市中心区的铁路,将塘沽城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空间分割开,阻碍塘沽城区向北拓展。
同时南部的铁路线也阻隔了城区向南扩张。
随着铁路货运量的不断加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式是在铁路与城区间设置了隔离带,但同时造成了塘沽城区与天津开发区在空间上的分隔。
造成这种原因是铁路进线只考虑了与港区的便捷地联系,未考虑到滨海新区城区的扩张,导致铁路线将现有城区分割。
天津港对滨海新区城区用地布局的影响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的城市用地,与港口联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四种(港口与港口用地布局示意简图):1、以港口为主题的各类用地,包括港区以及为港口集疏运的铁路、公路、管道和各种辅助设施用地。
2、仓库货物和辅助用地,包括港口和城市、部门和货运的中转或储备仓库及货场,凡是与港口关系密切的,其用地以接近港区为宜。
3、沿渤海海岸的生产用地,包括宜于利用水运和接近港区的工业或者其他产业的生产用地,这类工业或产业又必须利用岸线和邻近水域。
此外还有各种涉外机构的用地。
天津港,作为对外开放的枢纽港,陆地用地的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而各种用地中需要量最大的便是这种用地,对港口未来发展的关系甚大,新港的建设预留出了大量的土地(主要是盐田与盐碱用地)4、生活居住用地,和一般城市的居住区相同,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建设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等部分。
生活居住用地的布局布置离港区一定距离(5公里-20公里),避免港区的生产环境对生活居住用地的干扰。
理想的城市布局(土地获得最大的利用)是按照以下层次作紧凑的排列“码头—港口作业区—港口后方—工业区—其他城市用地”总的来说,从港口用地与城市用地布局来看,天津港与滨海新区城区的大的关系结构是毗邻式。
生产用地与港区对接,并顺着港口码头的顺海岸拓展,工业生产用地同时与港口对接,城市居住用地沿城市通道一线展开,工业、港口、城市居住,各自留有发展空间。
天津港口引发滨海新区城区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滨海新区城区随着天津新港的发展,空间规模上是扩张的态势。
一方面城区在平面上向外部拓展。
另一方面,在立面上,城市的空间上不断出现现代大尺度的建筑,建筑高度不断升高,城市空间加密。
其最主要表现在工业区、仓储物流区等的空间结构演变。
工业区:一部分天津市区的工业企业迁移到塘沽城区,同时港口的发展也吸引了高技术产业(电子、化工、石化、船舶修造等)向滨海地区集聚。
工业区的发展又带动了居住生活区的发展,吸引天津市区的人口迁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产业布局图)港口城市与港口形成了“港口—临港工业区—城市生活区”的空间联系。
一方面,现代港口作业区(港区)与滨海新区的城区相分离,避免港口作业对城市的干扰;另一方面,滨海新区中临近港口的优势又吸引工业(包括物流、仓储)向港口积聚,形成临港工业区。
港口城市与港口形成了“港口—临港工业区—城市生活区”的空间联系。
一方面,现代港口作业区(港区)与滨海新区的城区相分离,避免港口作业对城市的干扰;另一方面,滨海新区中临近港口的优势又吸引工业(包括物流、仓储)向港口积聚,形成临港工业区。
它包括(1)港口产业与港口关联产业的发展成为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产生集聚效益。
(2)临港大工业的发展产生协作引力,吸引前后向关联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
(3)前面所述的各种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消费与就业呈现扩张的趋势并影响了港口城市非经济基础部门的发展。
临港工业区将港口与城市生活区相联系。
港口是临港工业区的载体。
城市生活区是提供工业区的工作者居住休闲的空间。
因此,在港口扩张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港口工业区与城区的空间扩张。
在空间形态上,工业区的地块划分规整,同时路网结构上往往是与港口的岸线成垂直与平行布置,偏于交通的集散与港口的对接。
小结经济因素:天津港发展带动滨海新区临港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滨海新区的城市扩张。
交通因素:天津港港作为海陆交通的枢纽,起到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
与港口联系较紧密的就是通道(包括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等)。
这些通道对与港口毗邻的塘沽城区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交通发展加强了滨海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天津港交通会造成滨海新区的生活区的干扰,铁路线将滨海新区城区分割。
空间布局因素:天津港作业与城市生活区会产生矛盾。
在空间布局上滨海新区的空间与港口区布局上采用了“毗邻式”的布局,形成了“港口—临港工业区—城市生活区”的布局模式;另一方面,港口码头的生产岸线对城市的生活岸线造成干扰,同时降低了景观品质。
对港口与港口城市发展的几点启示港口与港口城市应联动发展中国的港口与港口城市发展应考虑联动发展。
港口和临港工业能够为城市的物流和生产中心职能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基础,并提供就业岗位。
而城市为港口发展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本,是港口发展尤其是商贸港口的必要支撑。
充分利用港口产业带动城市产业发展随着港口职能的不断扩大,港口产业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港口附近的相关产业,随着交通的便利,一切与港口相关的产业都可以在相对较远的区域开展,而不必毗邻港口。
因此,港口城市应充分利用港口产业的扩散作用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并在港口城市的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更为开放的城市形态。
应避免港口的集输交通线路在空间上对港口城市造成干扰随着港口尤其是海港,货运量的增大,集输交通线路(铁路、公路)必然会对周边的城区造成一定干扰。
对于港口城市的城区可能会造成空间分隔、空间异化等。
其港口集输交通线路的规划应考虑港口城市的空间发展。
总之,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港口与港口城市迎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期。
我们规划工作者应该将港口与城市的规划相结合,积极发挥港口对港口城市的正向影响,使之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1洪承礼,《港口规划与布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2于汝民,《港口规划与建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3罗正齐,《港口经济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年4易志云,《环渤海港口城市群功能结构及天津发展定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