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 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 活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 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 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 下的个性/特征: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 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凡事要求完美; 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青春期(12至18岁):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 混乱(身份对角色的困惑)
婴儿期(0至1岁):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 的个性/特征:
1、害怕犯错; 2、感到无助及内疚; 3、只懂得安慰别人; 4、回避风险;
5、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对感情 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儿童晚期(6至12岁):勤奋感与自卑感
儿童早期(3至6岁:主动性与内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受到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 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 心。
•若这一阶段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如果成人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 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幼儿期(1至3岁):自主感与羞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 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果受到支持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 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若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 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 羞及惭愧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 以下的个性/特征: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3、需要别人照顾;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 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
• 若未能满足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需要: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 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 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 以下的个性/特征: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在父母支持下,不断体验成功,形成自主。
由交流和挑战所导致的探究和探索态度。
通过成功和取得各类成就,体验对人物熟练掌握的 胜任感。 在学校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形成人 格、社会、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自我同一感。 通过与他人交往,对他人开放并形成亲密联系。
通过职业的成功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对社会做出 大量富有创造意义的贡献,关心下一代的发展。 通过理解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接受并理 解自己的生活。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82)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 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 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 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 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 下问题。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 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表3.1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
危机
年龄范围 特征
信任感对不信 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 感与怀疑感
主动感对内疚 感
勤奋感对自卑 感
自我同一感对 同一感混乱
亲密感对孤独 感
繁殖感对停滞 感
自我整合感对 绝望感
婴儿期 幼儿期 儿童早期 儿童晚期 青少年期 青年期 成人期 老年期
通过持续不断的爱与关怀,形成对坏境的信任。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 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4、界定自己在同性里的身份; 5、界定自己在同辈里的身份; 6、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若这阶段容许他去探索他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 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 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希望 目的 忠诚 关心
意志 能力 爱 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