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613.50 KB
- 文档页数:22
2020继续教育100分: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考试及答案1.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B.涉及面较小C.评价范围较小D.工作较为简单我的答案:A √答对2.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
(1.0分)A.生态科技B.能源类型C.市场D.资本我的答案:C √答对3.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 0 分)A.十七大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九大D.十三届人大我的答案:B √答对4.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
(1.0分)A.5B.6C.7D.8我的答案:B √答对5.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1.0分)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我的答案:B √答对6.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
(1. 0 分)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我的答案:A √答对7.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是()。
(1.0 分)A.中国B.美国C.日本D.印度我的答案:A √答对8.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1.0分)A.社会文明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物质文明建设D.精神文明建设我的答案:B √答对9.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 0 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的答案:B √答对10.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键信息项:1、改革目标2、改革原则3、主要改革任务4、实施步骤5、监督与评估机制6、保障措施1、改革目标11 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11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
112 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过度消耗。
113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2、改革原则21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
211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保障公众的生态权益。
212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213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214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项改革任务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3、主要改革任务31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和权利。
311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312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管理制度。
313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生态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
314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控和全过程治理。
315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16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4、实施步骤41 制定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
411 分阶段推进改革任务,先易后难,逐步深化。
412 加强试点示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领域开展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5、监督与评估机制51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
A 能源业B畜牧业 C 种植业 D 渔业2、.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是(D )。
A 敬畏自然B 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 D 顺应自然3、(B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A 十七大B 十八届三中全会C 十九大D十三届人大4、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 B )大类别。
A 5B 6C 7D 85、2017年6月1日。
(B )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A. 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6、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A )。
A 亚洲B欧洲 C 非洲D大洋洲7、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是(A )。
A 中国B美国C日本D印度8、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B )”。
A 社会文明建设B 生态文明建设C 物质文明建设D精神文明建设9、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B)。
A.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 《中国共产党党章程(修正案)》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0、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 B 涉及面较小C评价范围较小D工作较为简单11、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包括(D )。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特殊性原则12、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敏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D )。
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13.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C )。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9.21•【文号】•【施行日期】2015.09.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
解读《决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袁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笔者将《决定》第十四章“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制度创新安排进行了归类梳理,将制度体系分为三大类,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节约利用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六方面制度建设任务,即: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保管理制度;完善现有林权与林业资源管理制度。
每一项制度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改革予以保障。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如下:一、国土空间开发制度(健全创新制度,改革监管体制机制,配套考核评价机制)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重点任务:统一确权登记。
(目标要求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
)体制机制:健全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探索责任考核: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建立空间规划体系重点任务:划定空间开发管制界限与落实用途管制。
体制机制:完善规划机制: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完善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3、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政策)重点任务: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制度,建立国家公园制度。
体制机制:建立监测机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超载限制政策: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改革考核机制: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且贫困的地区GDP考核。
二、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完善现有制度,强化市场机制。
)4、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重点任务:完善能源、水、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体制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发展资源节约的市场,推行节能量、水权交易制度和其它有效推动资源节约的市场化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节能、节水、节材市场化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新华社5日受权播发了意见全文。
文件共9个部分35条,包括总体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二是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四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五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考研政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知识点 2018年考研报名即将开始,但是2018年考研政治大纲还没有公布,那幺考研政治该如何复习?各位考研的小伙伴要注意背好考研政治的知识点,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2018年考研政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知识点,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考研政治知识点一、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2018年考研政治知识点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