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198.26 KB
- 文档页数:11
岩学知识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和辉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
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磁铁矿物及玻璃质8.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里特曼指数:δ=(K2O+Na2O)2/(SiO2 -43)(wt%)δ<3.3 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 者为碱性岩,δ>9 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橄榄辉岩中,常见到大的辉晶体,包含有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颗粒15.文象结构: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中,这些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在地球表面和地壳深处,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了解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总结归纳岩石学的要点,从岩石的分类到岩石的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的速度和岩浆的成分,可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类。
火山岩是由快速冷却的岩浆形成的,例如玄武岩和安山岩;深成岩则是由缓慢冷却的岩浆形成的,例如花岗岩和二长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或溶解物质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根据成岩过程,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岩。
碎屑岩是由物理风化过程形成的,例如砂岩和泥岩;化学岩是由溶解、沉淀和结晶过程形成的,例如石膏和方解石;生物岩是由生物遗骸和有机碎屑形成的,例如石灰岩和煤。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根据变质程度,可以分为低度变质岩、中度变质岩和高度变质岩。
低度变质岩例如片麻岩,中度变质岩例如云母片岩,高度变质岩例如麻粒岩。
二、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可以从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成分变化来考虑。
1. 火成岩的成因:火成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浆的产生、上升和冷却。
当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形成岩浆,由于密度较大,岩浆从地壳下升至地表,尽量快速冷却使岩浆凝固,形成火成岩。
2. 沉积岩的成因:沉积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屑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
当岩屑遭受风化侵蚀后,经过水流或风力搬运到沉积盆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岩层逐渐形成。
3. 变质岩的成因:变质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石的高温和高压作用。
当岩石受到地壳深部的高温和高压作用时,其结构、组分和形态将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
三、岩石的特征和鉴别通过观察和研究岩石的外观特征、矿物成分和结构组合,可以对岩石进行鉴别和分类。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岩石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矿物结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分类: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岩石碎屑、有机物等通过风化、运移、沉积过程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已有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3. 特性:岩石具有硬度大、结构密实、化学成分复杂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性。
4. 地质意义:岩石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岩石是建筑材料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此外,一些珍贵的矿产资源也是由特定类型的岩石形成的。
二、土壤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土壤是由岩石通过风化、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有机物质的加入形成的一层薄而松散的表层,是生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2. 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三类。
沙土颗粒粗大,透气性好;壤土颗粒适中,适合作为耕地;粘土颗粒细小,透水性差。
3. 特性:土壤具有吸附、保肥、调节水分和气候等特性,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和水份。
4. 地质意义: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通过对土壤的研究也可以了解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建筑、园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资源。
土壤的健康状况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岩石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 岩石是土壤的物质来源,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
2. 土壤中含有硅、铁、铝等元素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
3. 土壤的类型和特性受到岩石的影响,不同的岩石类型风化形成的土壤也不同。
4.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岩石的风化起着重要作用。
四、岩石与土壤的保护和利用1. 岩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科学矿产勘查、合理矿产开发等手段,保护和利用岩石资源。
2.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分类1. 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根据其成因和形成过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浮选岩、玄武岩、花岗岩等不同类型。
沉积岩是由陆地上的岩石经历物理和化学风化,然后经水或其他运移介质搬运到比较低的地区沉积而形成的。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灰岩等。
变质岩是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云母片岩、云母片岩和大理岩等。
2. 按照成分的不同,岩石主要可以分为矿物岩石和非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例如石英岩、变质岩等。
非矿物岩石则是由非矿物质组成的,如煤、石灰岩等。
二、岩石的特性1.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硬度、颜色、纹理和断口等特征。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
2. 岩石的化学性质岩石的化学性质是指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用途。
三、岩石的形成过程1.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地壳深部的岩浆通常是由地幔部分熔化产生的,并随着地球内部热量的释放逐渐上升到地表,最终凝固成岩石。
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是由陆地上的岩石经历物理和化学风化,然后经水或其他运移介质搬运到比较低的地区沉积而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矿物质会被分开并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新的岩石。
3.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变质岩是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地壳深部或者山脉的压力下,原有的岩石由于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发生了结晶、变形和重结晶等变化。
四、岩石的应用1. 岩石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岩石是建筑和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一些火成岩和沉积岩。
例如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等广泛用于建筑表面装饰、地板、台面等。
2. 岩石在农业和土壤保护中的应用在农业领域,石膏、石灰和黏土等岩石都是重要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岩⽯学复习资料第1讲绪论1. 岩⽯:天然产出的,由⼀种或多种矿物或⽕⼭玻璃、⽣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3.三⼤岩类:岩浆岩(⽕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
4.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物有关物质、⽕⼭碎屑物等,在外营⼒作⽤下搬运、沉积、固结⽽成的岩⽯。
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转化⽽成的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统称为结晶岩。
6. 岩浆岩及其研究意义:(1)岩⽯类型及其鉴别特征(2)岩⽯系列与组合(3)岩⽯成因(4)岩浆作⽤与构造环境(5)⽕成岩岩⽯探针与当代地球科学前缘7.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岩浆的成份: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
挥发份(<6%)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成矿⾦属元素。
岩浆的温度:a.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通常:700℃~1200℃。
基性熔岩:1025℃~1225℃。
酸性熔岩:735℃~890℃。
挥发份可以使起熔温度和液相线温度明显下降。
8.影响粘度的因素:a.氧化物:SiO2,Al2O3,Cr2O3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 SiO2。
基性岩粘度⼩,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挥发份:其存在将显著降低岩浆粘度。
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温度:温度升⾼,粘度降低。
d.压⼒:对于不含⽔的⼲岩浆,压⼒升⾼,粘度增加;对于富⽔岩浆:I. 压⼒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达到⼀定值,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升⾼⽽增加9.岩浆作⽤: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和地质应⼒的作⽤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1. 导言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层的岩石及其形成、组成、结构和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石学的研究涵盖了岩石的分类、形成机制、岩石的性质和性质变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岩石学的基本知识点。
2. 岩石分类岩石根据其形成方式和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内或地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
根据其成因、组成和结构的不同,火成岩又可细分为基性岩、酸性岩、中性岩和超基性岩。
2.1.1 基性岩基性岩富含镁铁元素,如辉石、榴莲石等。
常见的基性岩有玄武岩、辉绿岩等。
2.1.2 酸性岩酸性岩富含硅铝元素,如长石、石英等。
常见的酸性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等。
2.1.3 中性岩中性岩介于基性岩和酸性岩之间,富含镁铁和硅铝元素。
常见的中性岩有闪长岩、辉长岩等。
2.1.4 超基性岩超基性岩富含镁铁元素,而贫乏硅铝元素。
常见的超基性岩有橄榄岩、角闪岩等。
2.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和溶解物质在沉积环境中沉积、堆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2.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或热液等环境下发生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
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石英岩等。
3. 岩石的形成机制和过程岩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地球的各个层次中都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过程。
3.1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的形成主要包括岩浆的生成、冷却凝固、结晶和固化等过程。
岩浆从地壳或地幔上升,经过冷却、结晶和固化后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火成岩。
3.2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包括岩屑的产生和运移、沉积作用、压实和胶结等过程。
岩屑经过风化、侵蚀和运移后,在沉积环境中沉积、堆积并通过压实和胶结形成沉积岩。
3.3 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在高温、高压或热液环境中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由岩石在构造运动、板块碰撞或热液活动中所经历的变质作用引起的。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分类岩石按照其成因和组成特征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火成岩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根据其成因和结晶环境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发岩。
深成岩的结晶环境在地壳深部,例如花岗岩、辉石岩等;浅成岩的结晶环境在地壳浅部,例如安山岩、玄武岩等;喷发岩是火山活动喷发出来的岩浆凝固的产物,例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2.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碎屑、沉积物和有机体在地表贮存形成,经过压实、胶结等过程形成的岩石。
根据其沉积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陆相沉积岩和海相沉积岩。
陆相沉积岩是在陆地上形成的沉积岩,例如砂岩、页岩等;海相沉积岩是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例如石灰岩、泥岩等。
3.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发生了化学、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形成的岩石。
根据其形成的方式可以分为构造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构造变质岩是在板块构造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例如片麻岩、辉岩等;接触变质岩是在火成岩与周围岩石接触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例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动力变质岩是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变质岩,例如绿片岩、云母片岩等。
二、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在地质过程中,岩石的形成有多种成因,主要包括火成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
1.火成作用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是由火成岩浆冷却、结晶和凝固形成的。
火山喷发活动是火成岩形成的主要过程,火山口的火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都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2.沉积作用沉积岩是由陆地上或海洋中的岩屑、碎屑、沉积物和有机体在地表贮存形成。
沉积作用是陆地和海洋中岩屑和沉积物经过沉积、压实、胶结等过程形成沉积岩的过程。
3.变质作用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发生了化学、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是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化学和结构的变化形成的,通常发生在板块构造作用和构造变形过程中。
三、岩石的变质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化学等条件作用下,发生了矿物成分、结构和组成的变化。
岩石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岩石的基本分类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矿物质、玻璃或有机物质等在地质作用下固结而成的坚硬的块状或片状的地壳构造体,是地球的主要构成要素。
岩石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结构。
2. 常见的岩石分类岩石可以根据其成因、特征和成分等不同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按成因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2) 按特征分类:板岩、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3) 按成分分类:酸性岩石、中性岩石、碱性岩石3. 岩石的特点不同种类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例如:颗粒大小、质地、颜色、密度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点常常反映了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历史。
二、常见岩石的特点、成分及用途1. 火成岩火成岩是在地球表面以上或以下由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
它包括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主要包含石英、长石等矿物。
火成岩可以用于建筑、雕刻、装饰等方面。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或化学沉淀物在地表被堆积、压实后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多用于建筑、路面、雕塑等领域。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火成岩、沉积岩等岩石改造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包括片岩、页岩、大理岩等。
变质岩的特点是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晶粒比较细致紧密,岩石结构比较坚硬,因此广泛应用于石材、建筑装饰等领域。
三、岩石的形成1.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
火成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高压等条件。
2.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从陆地或海洋中由碎屑经过堆积和压实形成的,主要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常常是在地壳运动或其他作用下,经历了长时间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
3. 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由其他类型的岩石改造而成的,主要有片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的形成需要在深部地壳里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岩石的晶粒会被重新排列并形成新的矿物晶体。
岩石学总结知识点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一、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二、填空(共20分)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3、镁质岩类,4、磷质岩类,5、蒸发岩类,6、可燃有机岩类,7、石英岩类,8、碳酸盐岩类。
岩石类知识点总结火成岩是岩浆在地壳表面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火成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两种类型。
侵入岩是在地下凝固的岩浆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等;而喷发岩是在地表凝固的岩浆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火成岩的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取决于岩浆的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快,结晶程度越低,颗粒越细。
沉积岩是由岩石颗粒在水或风力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种类型。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在水或风力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物质在水中析出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盐岩等;有机沉积岩是由有机物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煤岩、石油岩等。
沉积岩保存了很多古生物和地质信息,对研究地球历史和古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由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本身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分为片岩、云母片岩、角闪片岩、纹理岩、大理岩等多种类型。
变质岩的形成与构造变形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对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岩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岩石可以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工艺品制作等多个方面。
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常用于建筑材料和雕刻艺术;沉积岩如石灰岩、石膏等常用于水泥和建筑材料的生产;变质岩如大理岩、云母片岩等常用于室内装饰材料和雕刻艺术。
岩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学研究中,岩石是重要的地质记录载体,它记载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探寻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组成和变化。
岩石研究对地质学和资源勘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记录载体,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岩石资源,是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
同时,加强岩石研究和开发利用,可以为地质学和资源勘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岩石的基本认识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天然固体材料,是地球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岩石分类:按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火山岩和节理岩等。
二、岩石的形成机制1. 火成岩的形成机制: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有玄武岩、花岗岩等。
2. 沉积岩的形成机制:由岩屑、贝壳、植物残体等沉积堆积形成,有砂岩、页岩等。
3. 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而形成,有片岩、云母片岩等。
三、岩石的结构特征1. 火成岩的结构特征:具有晶粒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斑晶结构等。
2.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具有层理结构,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
3. 变质岩的结构特征:具有片理结构,可分为横长石片理、石英片理等。
四、岩石的性质和特征1.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颜色、透光性等,可通过实验进行测试。
2. 岩石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溶解度等,对不同矿物质有不同影响。
3. 岩石的热学性质:包括导热性、热胀性等,影响岩石在地球内部的行为。
五、岩石的应用价值1. 火成岩的应用价值:如花岗岩可用于建筑、雕刻;玄武岩可用于路面铺设等。
2. 沉积岩的应用价值:如石灰石可用于水泥、建筑材料生产等。
3. 变质岩的应用价值:如大理石可用于装饰、雕刻;片岩可用于板岩的生产等。
六、岩石的形成与地质变化1. 岩石的形成过程:源于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经过固化、堆积、挤压等多种过程形成。
2. 岩石的地质变化:受地壳构造运动、地质过程影响,岩石会发生变形和改变。
1. 岩石的研究对地质学、矿产资源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2. 岩石是地球演化的记录者,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地球历史和地球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岩石构造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岩石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岩石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 研究内容岩石学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1)岩石的成因:探讨岩石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及其地球化学背景。
(2)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分类。
(3)岩石的分布规律:研究岩石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4)岩石的演变过程:分析岩石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序列及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5)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岩石的硬度、密度、磁性、电性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6)岩石与地质作用的关系:探讨岩石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2. 研究意义(1)基础科学意义: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资源勘查:岩石学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寻找金属、非金属、能源等资源。
(3)环境监测:岩石学在地质环境评价、污染监测和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灾害防治:岩石学研究有助于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二、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基本概念(1)矿物: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
(3)岩浆: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物质。
(4)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的过程。
(5)沉积作用:地表物质在流体(水、风、冰)的作用下,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的过程。
2. 岩石分类(1)按成因分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 沉积岩(水成岩):由沉积物堆积、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
- 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2)按成分分类:- 酸性岩:富含二氧化硅的岩石,如花岗岩。
- 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中等的岩石,如闪长岩。
- 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岩石,如辉长岩。
- 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很低的岩石,如橄榄岩。
岩⽯学重点⼀、岩⽯的概念1、岩⽯:天然产出的由⼀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是地球发展到⼀定阶段、由各种地质作⽤形成的产物。
2、分三类:(1).岩浆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
也称为⽕成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成的岩⽯。
(2).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物有关物质、⽕⼭碎屑物等,在外营⼒作⽤下搬运、沉积、固结⽽成。
如砂岩、灰岩。
(3).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转化⽽成的岩⽯。
如⼤理岩、⽚⿇岩等。
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统称为结晶岩。
3、三⼤岩类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重结晶、交代、碎裂等),可转变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可形成岩浆,冷凝为岩浆岩。
⼆、岩浆的概念1、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体。
基本特征:有⼀定的化学组成、⾼温、能够流动。
2、岩浆作⽤: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的作⽤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复杂过程。
按其侵⼊在地壳之中或喷出地表,可分为侵⼊作⽤和喷出作⽤;侵⼊作⽤所形成的岩⽯,称为侵⼊岩;喷出作⽤所形成的岩⽯称为喷出岩。
3、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硅铝矿物:SiO2和Al2O3含量较⾼,不含铁镁。
如⽯英、长⽯类及似长⽯类,这些矿物颜⾊均较浅,所以⼜叫浅⾊矿物。
铁镁矿物:FeO与MgO含量较⾼,SiO2含量较低,如橄榄⽯、辉⽯类、⾓闪⽯类及⿊云母类等,这些矿物颜⾊⼀般较深,所以⼜叫暗⾊矿物。
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产状:指岩浆岩的形态、⼤⼩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他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和构造环境、岩浆上升和活动⽅式等。
岩脉:是⼀种厚度⽐较稳定近于直⽴、切穿围岩层理、⽚理的板状侵⼊体。
1、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晶体形态,⾃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1. 岩石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各种岩石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科学。
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体,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演化历史、地壳变动和地球资源等问题。
1.1 岩石分类根据岩石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的不同,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由于火山喷发或者深部侵入体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由于风化、冲刷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由于高温、高压或者化学反应作用而改变原有岩石性质而形成的新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麻岩等。
1.2 岩石的组成和结构岩石主要由矿物质和岩石碎屑组成,其中矿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
根据不同的矿物质组合,可以将岩石进一步分类为单一矿物质岩、复合矿物质岩和玻璃质岩。
•单一矿物质岩:由单一种类的矿物质组成,如方解石、萤石等。
•复合矿物质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矿物质组成,如花岗岩、大理岩等。
•玻璃质岩:由玻璃体或者胶体颗粒组成,如黑曜岩、玻化木等。
在结构上,岩石可以分为块理结构、层理结构和节理结构等。
块理是指由于冷却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断裂面;层理是指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平行于地层面的裂隙;节理是指在地壳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断裂面。
2. 岩浆与火成岩火成岩是由于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中高温、高压下部分熔融的岩石物质,主要由矿物质和气体组成。
2.1 岩浆的形成和分类岩浆形成有两个主要来源:地幔上升和地壳部分熔融。
根据岩浆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酸性岩浆、中性岩浆和碱性岩浆。
•酸性岩浆:富含二氧化硅(SiO2)和铝(Al)的岩浆,具有高粘度和黏度,如花岗岩。
•中性岩浆:介于酸性岩浆和碱性岩浆之间的岩浆,如安山玻璃质。
•碱性岩浆:富含碱金属元素(钠、钾)的岩浆,具有低粘度和流动性,如玄武安山玻璃质。
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4、岩浆岩的概念: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5、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6、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7、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8、结构:是指岩石的组成部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9、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10、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分为三大类: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11、显晶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分为:伟晶(颗粒直径>10MM),粗晶结构(颗粒直径>5MM>),中晶结构(颗粒直径2-5MM),细晶结构(颗粒直径2-0.2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2MM)。
12、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13、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14、不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15、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16、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17、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自形结构,它形结构,半自形结构。
18、自形结构指矿物晶粒具有完整的晶面。
19、它形结构指矿物晶体发育不完整,部分晶面完整,部分为不规则的轮廓。
20、半自形结构指矿物晶体无一完整的晶面,形状规则的轮廓。
21、岩浆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枕状构造,流面构造和流线构造。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岩石学总结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岩浆2.岩浆作用3.岩浆岩的结构4.原生岩浆5.辉长结构6.粗玄结构7.拉斑玄武结构8.粗面结构9.反应边结构10.里特曼指数11.安山岩12.粗玄岩13.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15.文象结构16.环带结构17.镁铁矿物18.蛇绿岩19.细晶岩20.斑状结构21.似斑状结构22.斑岩23.玢岩24.超镁铁岩25.超基性岩26.喷出岩31.熔结凝灰岩32.火山角砾结构33.凝灰结构34.集块结构35.火山碎屑岩36.细晶结构37.二长结构38.辉绿结构39.堆晶结构40.硅铝矿物二、填空第一节岩浆岩习题1.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 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__ _____、____和_____。
2.条纹结构是______和_______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____有规律地镶嵌在______ 中。
3.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________。
4.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5.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 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SiO2 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见的刚性火山碎屑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火山岩岩石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O)图划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