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 格式:ppt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2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2?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2。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4。
生子当如孙仲谋5!【注释】1.京口、北固亭:见前注。
2.神州:战国时齐人邹衍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此处特指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地区。
3.“不尽”句:语本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兜鍪(音mou):头盔。
此处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住。
以上二句谓孙权自年轻时起就统帅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地区,北与曹魏抗衡,西与蜀汉争胜,征战不已。
按孙权为吴主时,年仅19岁。
5.天下英雄、曹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谓刘备)与操耳。
”6.“生子”句: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率军攻濡须(故址在今安徽巢湖市),孙权亲自提兵迎敌。
曹操见孙权麾下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猪狗)耳!”(见《三国志·吴主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历》)。
【译文】在哪里呀,我的北国神州?满眼风光扑来,我独立在江南高楼。
千古兴亡发生过多少事?往事悠悠,像是不尽的长江,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英俊年少,率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战事不休。
天下的英雄谁人可与之为敌手?只有曹、刘。
唉!生儿子就要像他孙仲谋。
【赏析】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同期之作,亦多用典故,但更大的特点是多用问答,四语句而三问答,且多自如如常话,并以问答揭深题旨,令人称奇。
一是“何处望神州?”引出“满眼风光北固楼”之主题;二是“千古兴亡多少事?”引出“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千古往事与“大江东去”的时空交错感;三是“天下英雄谁敌手?”引出曹操对孙权的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留下曹操后半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的余韵,让读者自己体味。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原文】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白话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第38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概括诗歌内容。
上片:借景抒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下片:借曹刘衬托孙权英雄形象,表达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设问,写词人登高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3、从炼字的角度说说“望”和“满”的妙处“望”,看见、眺望,准确写出作者登临北固亭,想到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的悲愤;“满”,只能看到北固亭的风光,与想到的中原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作者的悲愤之情,为下文感慨千古兴亡做铺垫。
4、说说“悠悠”的好处运用双关,既指时间悠久长远,又指作者思绪无穷无尽,暗含无奈伤感之情。
5、说说“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妙处(1)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流露出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6、赏析“年少万兜鍪”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孙权年满20便已做了上万战士的统帅,突出其年少有为,为下文进一步颂扬他做铺垫。
7、赏析“坐断东南战未休”运用反衬,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当朝文武庸碌无能,苟且偷安。
8、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用典(青梅煮酒论英雄),意在说明只有像曹刘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
暗示只有孙权才是第一英雄。
诗人怀古伤今,感叹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一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9、说说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情感作者借用曹操的感叹,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主和派的愤慨,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10、主旨情感(或极力写孙权的目的)。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⑩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
[标签:标题]篇一:【阅读欣赏+训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田K)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简介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著有《稼轩长短句》.主题此词为作者认镇江知府时登京口北固亭所作,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这就跟词调有关系,因为这种词调规定头一句只能七个字,第二句五个字,所以只能倒过来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1“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很好,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2江滚滚流,永远不变。
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二、简答题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答: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3.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
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
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此词。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原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何处望神州?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满眼风光北固楼。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千古兴亡多少事?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悠悠。
不知道。
不尽长江滚滚流。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英雄谁敌手?天下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曹刘。
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生子当如孙仲谋。
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注释: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这首词以北固亭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壮志豪情。
这篇文章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来看这首词的整体结构和意境。
这首词以“登京口”为开篇,通过描述京口的自然景色和悠久历史,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通过北固亭的意象,借古喻今,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
在词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词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
在文章中,除了欣赏词的华美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辛弃疾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乱的时代。
他的诗歌往往热烈而激昂,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的振兴。
理解词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需要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中加以思考和理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在表达国家兴衰之忧和壮志豪情的也体现了辛弃疾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其艺术之美,更能从中感悟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我个人认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更是一首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诗篇。
它告诉我们,爱国之情要化为报国之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时代内涵的词,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在精神上激励着每一个我国人。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辉煌未来。
写到这里,我对这首词的赏析与个人观点已经完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许。
【导语】⾟弃疾是词⼈豪放派的代表⼈物;豪放派的代表⼈物有两位,苏轼和⾟弃疾,号称“苏⾟”。
下⾯是⽆忧考分享的⾟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宋代:⾟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译⽂】 历经千古的江⼭,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物却随着岁⽉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巷,⼈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吞骄虏⼀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数。
四⼗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拓跋焘祠堂⾹⽕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
还有谁会问,廉颇⽼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 京⼝: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长江⼝⽽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
⽣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名。
刘裕(363年4⽉——422年6⽉),字德舆,⼩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二、简答题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
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③多少事?悠悠④。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⑧。
生子当如孙仲谋⑨。
[1]1、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
鍪,音móu。
万兜鍪:千军万马。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2、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3、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名句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