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宋 辛弃疾
- 格式:pptx
- 大小:463.48 KB
- 文档页数:10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只见北固亭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年少时期,就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2、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三、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辛弃疾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佳作,为千古绝唱,也反映了辛弃疾的风格的多样化。
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白话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
鉴赏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所以,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⑩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背景】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名句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赏析:作者:佚名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长往,不免发思古幽之情。
看着滚滚的长江水,一腔豪气奔涌而出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出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
宋南渡以后,朝廷置人民痛苦和民族危难于不顾,屈辱求和,苟安江左。
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但长期不为朝廷重用。
在写这首词前不久,宰相韩侘胄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了辛弃疾。
他们起用辛弃疾,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名望作北伐的旗帜而已。
同年三月,辛弃疾被派到镇江任知府。
辛弃疾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镇江东北的北固亭,不禁感触连翩。
作者下笔前首先用了一个设问,然后自问自答:日夜想往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于今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的山光水色。
短短两句,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如同热浪扑向读者,他那伫立楼台远眺中原的形象,也像浮雕一样在读者眼前浮现。
南乡子(舟中记梦)
宋代:辛弃疾
敧枕橹声边。
贪听咿哑聒醉眠。
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
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
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
不管人愁独自圆。
译文
注释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意同“好似”。
花树:此指亭亭玉立的女子。
撩乱:纷乱。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关于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文学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90.【南宋】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孙权情怀历史画卷【诗词原文】《南乡子》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精华赏析】嘉泰四年(1204),当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他放眼北望神州大地——如今已沦陷多年的中原,“满眼风光”映入他的眼帘。
“何处望神州?”以设问开篇,以“满眼风光北固楼”作答,既表明“望”的地点,又结合北固楼的地理位置含蓄表达神州陆沉的感慨。
如果是一般的登览诗词,接下来应该饱蘸笔墨描写词人在北固亭上欣赏到的壮美河山,可是,辛弃疾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并没有按常理接着来一番风景描写,而是宕开一笔,突然来了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迅速将他看到的“满眼风光”尽化为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站在北固亭上,千古兴亡的事件就像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在他眼前悠悠地延展开来,那些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从这幅“画卷”中一一闪现。
历史太悠远,人物太丰富,故事太繁多,就像不尽长江一样在词人眼前奔流不息。
“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词人在北固亭上看到的眼前实景,同时也蕴含着历史风云如滚滚长江滔滔东逝的无限感慨。
喜欢用典、擅长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常常在一首词中连用多个典故,因此甚至被人戏评为“掉书袋”。
这首《南乡子》虽然是一阕小令,篇幅短小,但辛弃疾依然做到了几乎无一句无来历。
尤其是词的下阕,词人在这幅漫长的历史画卷和千古兴亡中聚焦了一个历史人物——孙权。
孙权是辛弃疾十分佩服的一个英雄人物,“年少万兜鍪”便是描绘孙权的英雄形象:兜鍪本意是士兵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千军万马。
少年时代的孙权即已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往来不败。
“坐断”即占据的意思,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孙权占据江东,一手开创了一度非常强盛的吴国,号称东吴大帝,几次大战显示出其过人的战略智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全文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全文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北固亭的描绘和对历史英雄的追忆,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赏析:
- 写景寄情:词人登上北固亭,眺望远方,壮丽的风景引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何处望神州”这一问句,既表现了词人对沦陷的中原地区的深切关注,也透露出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 怀古伤今:词人回顾历史,感慨千古兴亡之事,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无穷无尽。
这种历史的沧桑感,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 赞颂英雄:下阕中,词人称赞孙权年少有为,敢于与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抗衡。
这里既表达了对孙权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当下南宋朝廷缺乏抗金英雄的忧虑。
- 风格豪放:整首词语言豪迈,意境恢弘,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景、情、史、今相互交融,表现出了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同时,通过对孙权的赞颂,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渴望和对国家的期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
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此词。
1.内容主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蕴含着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满。
2.“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答:“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3.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2分)答: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4.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5.“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在这里指的是士兵,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2分)6. 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爱国诗: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所以,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宋代:辛弃疾好个主人家。
不问因由便去嗏。
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
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
海誓山盟总是赊。
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标签女子译文你当初只贪图他家里条件好,不问他这人好坏,你就轻易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
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并且容貌丑陋,而你却系上裙儿,强颜欢笑,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
你离开旧主人,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当初所谓的“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
你今日另寻新欢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否则过上十年八年,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注释嗏:语气助词。
妆晃:谓样子难看。
引申为出丑之意。
巴巴:可怜巴巴。
些些:数量,这里指流泪多。
赊:此有渺茫难凭之意。
孩儿,是上对下的通称。
赏析这是一首赠妓词。
写妓女抛弃旧主,另寻新欢,并就此对其进行批评、规劝。
语多嘲讽,诙谐有趣。
全词共分两大部分。
前七句为第一部分,写其抛弃旧主人。
起首二句写其轻率。
不经了解,便一口咬定那人是“好个主人家”,所以“不问因由便去嗏”,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
轻率难免上当受骗,所幸的是此女有处变不惊的本领。
故“病得”三句接写其机智。
言其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且容貌丑陋,而她却处变不惊,系上裙儿,强颜欢笑,虚与周旋,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
“别泪”二句写其对旧主人毫无感情,即使离去,也不会流下一滴眼泪。
所谓“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天方夜谭而已。
从而揭示此妓的无情无义。
“今日”三句为第二部分,写作者对妓女的赠言。
谓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对人不可轻信,这是今日另寻新欢时所必须“记取”的,否则还要上当受骗,过上十年八年,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这首词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主要是通俗似曲。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代的方言俗语,如“嗏”、“妆幌”、“巴巴”、“稳”、“赊”、“孩儿”之类,加上其他一些词语也多取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因而形成本词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