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 工业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主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但对于工业的概念、分类和布局因素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3.分析实际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工业的概念、分类和布局因素。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实际地区工业发展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呈现相关课件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等,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实际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讨论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第三节工业【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工业,掌握工业的分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4、对比分析我国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5、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学习重点】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3、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掌握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一、工业与我们【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取阅读课本内容与图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课本内容完成: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工业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属于工业品。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3、完成课本活动1、2题。
4、找出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部门。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自学课本内容和图4.25完成:1、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沿海地区的四大工业区,记住其名称和位置。
3、对比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有什么不同。
4、交流讨论:完成课本活动4题。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
2、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3、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特点?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5、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的开发重点有什么不同?【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课本活动1题。
(根据图例所提示的内容进行分析)2、完成课本活动2题。
3、完成课本活动3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总结在下面【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的是()A.纺织工业B.煤炭工业C.化学工业D.钢铁工业2、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工业和旅游业3、与印刷厂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业生产过程是()A.伐木B.造纸C.运输D.发电4、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B.兰新、京沪铁路沿线C.宝成、浙赣铁路沿线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5、下列地区位于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的是()A.辽中南B.长江沿线C.黄河流域D.陇海铁路沿线6、下列城市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A.上海、济南B.南京、武汉C.重庆、成都D.南昌、杭州7、下列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D.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8、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快C.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D.高新技术产业不需要便利的交通9、我国继中关村之后在上海建设多媒体谷,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B.知识密集,高科技人才集中C.环境优美D.交通发达、便捷10、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是()①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③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④一般依附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拓展延伸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简图”,分析回答:1.此图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基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工业的分类和分布规律,认识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工业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生活中的工业实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工业的概念、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2.使学生了解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4.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2.工业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的基本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工业的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利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PPT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如资源、市场、交通等。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工业的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测自己对工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节工业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5. 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和发展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布特点及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新课教学】(一)工业及其重要性(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3.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
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4-3 工业(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工业(2课时)”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内容包括工业生产的定义、特点,工业的分类,工业布局的原则,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工业知识系统掌握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农业、商业的基本知识,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的了解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同时,学生对于身边的工业生产实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学会分析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工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工业布局的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实例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商业的基本知识,进而引出工业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工业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2.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 教学过程【导入】工业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苏州的经济发展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那么苏州的经济到底有多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数据(投影展示)转:通过同学们新闻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苏州的经济位列全国第五,单论工业更是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可以看出我们苏州的经济确实很强,其中,工业的贡献很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讲授】工业及其重要性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是工业?(2)工业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3)我国的工业分布情况如何?带着这几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100-103页。
2.教学引入:以汽车生产为例,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学生教师共同总结什么是工业。
请同学再举一个工业生产过程的例子。
3.小组讨论:请同学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教师讲述:目前,我国的工业概况,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过程中。
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展示图片:正在研制生产的国产大飞机C919,视频展示相关新闻视频,让同学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我国工业的分布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
第三节工业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知道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并分析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其区位优势,归纳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重点)2.分析四大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难点)【导学过程】一、工业及其重要性1.什么是工业生产?2.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工业产品?二、我国工业的分布创设情境:有一位美国老板准备来中国投资开办玩具厂,他想更好地开发中国和东南亚的玩具市场,老板派秘书迈克来我国考察,寻找最佳的办厂地址。
1.想一想:要建一座工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根据下列图片推测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3.读图验证(1)观察上图,找出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及其工业中心,加以验证。
(2)总结出我国目前的工业分布大势。
4.全班分为四组(辽中南组、京津唐组、长三角组、珠三角组),分别考察四大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并把考察结果填写在学案上。
辽中南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1) 。
(2) 。
主要的工业城市 、 、 。
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 、 。
它是我国著名的 (填轻工业或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1) 。
(2) 。
(3)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工业发展条件好。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 、 、 。
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 、 。
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 (填轻工业或重工业或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长三角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1)。
(2)。
(3)。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
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它是全国最大的(填轻工业或重工业或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1.普通工业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差异普通工业产品_____(技术含量产品利润)高新技术产品_____(技术含量产品利润)2. 看图说说我国的高新技术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3.分析松山湖具备哪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四、知识结构归纳(课堂小结)。
有关八年级上册地理工业教案(精选3篇)有关八年级上册地理工业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共分五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
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
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中国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
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四、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第三节工业(共3课时)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
重点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难点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教师:同学们,大家在我们的教室里观察一下有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学生踊跃抢答,教师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
教师适时引入: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大家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教师:阅读图4.17“工业生产举例”,你能说出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吗?学生:第一阶段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第二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第三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
教师: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就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过渡: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大家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鼓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3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主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因素以及我国工业的发展。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实际、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但对于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因素以及我国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因素,掌握我国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因素以及我国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2.难点: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因素。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业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布局因素以及我国工业的发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工业案例、图片、数据等素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座位安排合理,便于学生交流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因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工业布局因素以及我国工业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每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享。
第三节工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工业,掌握工业的分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4、对比分析我国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5、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学习重点】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3、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
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掌握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
一、工业与我们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取阅读课本内容与图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课本内容完成: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工业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属于工业品。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3、完成课本活动1、2题。
4、找出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部门。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自学课本内容和图4.25完成:
1、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沿海地区的四大工业区,记住其名称和位置。
3、对比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有什么不同。
4、交流讨论:
完成课本活动4题。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
2、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3、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特点?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5、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的开发重点有什么不同?【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1、完成课本活动1题。
(根据图例所提示的内容进行分析)
2、完成课本活动2题。
3、完成课本活动3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总结在下面
【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的是()
A.纺织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2、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和旅游业
3、与印刷厂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业生产过程是()
A.伐木
B.造纸
C.运输
D.发电
4、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
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B.兰新、京沪铁路沿线
C.宝成、浙赣铁路沿线
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
5、下列地区位于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的是()
A.辽中南
B.长江沿线
C.黄河流域
D.陇海铁路沿线
6、下列城市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
A.上海、济南
B.南京、武汉
C.重庆、成都
D.南昌、杭州
7、下列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8、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w W w.xK b 1. c o m
B.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快
C.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
D.高新技术产业不需要便利的交通
9、我国继中关村之后在上海建设多媒体谷,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知识密集,高科技人才集中
C.环境优美
D.交通发达、便捷
10、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是()
①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
③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拓展延伸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简图”,分析回答:
1.此图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基地。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市;②________市;③________市;④________市;
⑤________市;③________市;①________江;③________湾;
②________湖;①________海。
3.下列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上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南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杭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
4.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著名的________(重、轻、综合性)工业基地。
试从资源、交通、市场、科技等方面简要分析该工业某地的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