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特殊句式】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②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⑥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
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
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
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
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弄清全文结构。
2、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教学手段:引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
2、复述__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二、课文分析1、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实际上徐公比邹忌美,那么为什么邹忌的妻、妾、客都说邹忌美呢?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2、徐公美于邹忌,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与事实不相符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了?被蒙蔽了。
3、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齐王同邹忌情况一样即: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齐王受蔽更甚。
4、邹忌入朝讽谏齐王,当邹忌说到齐王受蔽时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想指出齐王受蔽这个事实?不是,他是想让齐王纳谏。
5、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劝谏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并收到什么效果?课文第三、四段。
6、邹忌劝谏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设喻说理。
7、从文中看,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设喻说理,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
齐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虚怀纳谏,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通过学习这篇__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四、作业以“朋友,我想对您说”为题运用今天所学说理方法,说服朋友改正缺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3、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锁定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1,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的2。
教学方法:情境法、设疑法、探究法、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激情导语,创情境课堂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自觉诵读的习惯,达到熟读成诵。
2、掌握并积累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辨析并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喻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设喻说理的写法。
2、掌握《战国策》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讽喻的手法,体会本文结构安排的精巧之处。
教学方法】研讨法、点拨式。
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圣君,有贤臣,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的时期被称为“太平盛世”,但是自古忠臣易得,圣君难觅,于是才会出现忠义之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甚至死谏,在《红楼梦》中借助贾宝玉之口道出了封建社会用人的标准,那就是“武死战,文死谏。
”然而,忠言逆耳,即使死谏,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君王也未必愿意听取,怎样使帝王能够听取自己的进谏呢?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能够使齐威王察纳雅言,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用的就是“忠言顺耳”讽谏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走近邹忌和齐威王这对被人称颂的贤臣、明君。
授课:(板书课题,解题)题目包括两个含义: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
(掌握“讽”的含义)二、通过预习课文,请大家说出邹忌讽谏结果“战胜于朝廷”(板书)三、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齐威王纳谏除蔽(板书)四、用课文原句找出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变化,分析描写方法,解释重点实词,积累文言知识变化:“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
(三赏三变)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
五、同学快速从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应积累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标出有疑难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文言知识归纳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作者分享了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完成板书忌齐王妻----------宫妇左右妾----------朝廷之臣客---------四境之内四、关于进谏很多时候,由于一篇《邵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很自然的成为一篇成功的进谏范本。
臧克家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对这一点作过精彩的论述。
而在历史上各名家也差不多是众口一辞地肯定了邹忌的讽谏艺术,甚至于拔高了这种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人们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这样既能达到利于病、利于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婉言劝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政治清明。
这位智者就是邹忌,同学们打开书一qi课,让我们一起去拜访邹忌。
二、解释文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了几件事?如何解释“讽”和“谏”?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其中,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通过积累中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策》由谁整理的?——刘向。
哪个时代?——西汉。
内容包括哪些?——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哪些成语故事来源于《战国策》?——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有一个成语——门庭若市,查字典积累它的含义。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是什么?——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网捕雀,比喻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三、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一段记叙十分生动,朗读时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朗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用来表现齐威王当机立断,马上颁布政令的果断。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
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
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
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
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店铺为你带来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①、理解重点词语: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朝等。
②、学习文言句式: ……孰与……?宾语前置,壮语后置。
③、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学会类比说理的方法。
2、背诵全文3、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教学设想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应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但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多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将有关的词句知识问题、练习、补充资料适时展示给学生以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课型和课时自读课,两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召公谏厉王止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於彘。
问题:厉王为什么会被“流於彘”?明确: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压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批评,他不听召公的劝谏,结果被人民放逐,遭到灭亡的下场。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本文将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的优秀六篇,这些教案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内容丰富性而脱颖而出。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卢龙职教中心赵力军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学习它,对于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民族的精华,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
它文字较浅显,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职高学生经过初中几年的古文知识积累,学习本文,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完全可以自行翻译。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分析该篇的邹忌高超的劝谏技巧,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并学会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
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习古人高超的语言技巧。
情感目标:
1、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纳谏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2、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邹忌高超的劝谏技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策略: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经过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教学目标。
2、自主学习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互连网、图书馆、阅览室等教学资源,根据教学任务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活动性策略:教师对学生放手,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本课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期完成课文学习目标中的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和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
在课堂中,将课文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探究思考,深入理解”等七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录象,导入课文。
讲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
刚才同学们观看了比干劝谏的录象,比干劝谏成功了吗?(生答:没有。
)比干不但没有成功,还丢了身家性命。
可以说比干的劝谏非常失败。
而战国时期的邹忌却成功的劝谏了受蒙蔽的齐王,使齐国大治。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讨一下邹忌是如何成功的劝谏齐王,齐王又是如何纳谏的。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找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案见课文导读第二段)
2、邹忌是如何比美的?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与徐公比美)得到了怎样的回答?(见课文)
3、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
4、邹忌怎样分析“王之蔽”的?(见课文)
5、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手法?(设喻说理)
6、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三赏)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战胜于朝廷)
7、邹忌的劝谏技巧有那些高明之处?
(1) 注意进谏艺术——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
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
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
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
“比美”的生活趣事,既能引起国君的兴趣,又能在此基础上借题发挥。
这样的婉词劝说,使齐王“暮寝而思”,
如梦初醒,翻然悔悟,明确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其实,邹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邹忌劝谏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运用了比喻说理的进谏方法。
那么,什么是设喻说理呢?(多媒体打出)
设喻说理
设是设立,使用的意思,喻就是比喻。
无论明,暗,借喻的使用都属于设喻。
设喻说理:就是用比喻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加以说明,它的妙处就在于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道出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
同学们可以举一些用设喻说理的例子。
如《劝学》通篇运用设喻说理,《拿来主义》里边的大宅子、烟枪、烟灯、姨太太等的比喻都是设喻说理。
三、探究思考,深入理解
学生朗读全文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课件展示问题)
教师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而邹忌的劝谏却取得了成功,那么
1、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2、齐威王是个怎样的人?
3、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4、《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
1、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实事求是,缘事及理;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2、齐王:闻过则改,明智果断;
从谏如流,兴利除蔽……(课件展示)
3、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
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4、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善于纳谏;
作为群众,要敢于进谏,善于进谏,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
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从谏如流。
四、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学完课文,老师不禁想起了古人的一些劝谏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
(学生齐读)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
——(唐)魏征(课件展示)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3.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涑》你有那些收获呢?(找学生谈)
1.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本文劝谏艺术的高明所在:用设喻说理手法,把治理国家的策略(大事)从家常小事谈起,这就将深奥转化为通俗,为咄咄逼人的锐气披上一件温情而美丽的衣衫。
这种说理的方式与游说的对象多为帝王有关,给忠言包裹了顺耳的糖衣,更易于被听者接受。
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邹忌
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
2.作业: 结合现实生活,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或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家事设喻国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求────四境之民
蔽甚
纳谏
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