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液化用微通道换热器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588.76 KB
- 文档页数:3
微通道换热器的特性分析及应用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热和热力转换的新型换热技术。
相比传统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具有体积小、传热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对微通道换热器的特性及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微通道换热器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小:微通道换热器采用微细通道设计,通道尺寸通常在10微米至1毫米之间。
相比传统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体积更小,可以实现高功率密度的换热,适用于对空间有限的系统。
2.传热效率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微细通道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此外,微通道换热器采用微尺度流体,流体在通道内流动时,流体与通道墙面之间的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更为充分,传热效率更高。
3.响应速度快: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尺寸小、结构简单,使得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速度更快。
这对于一些需要快速热传导或需要快速控制温度的应用场合非常重要。
4.能耗低: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可以实现在相同传热量的情况下,节约能源消耗。
这对于一些对能源效率要求高的应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领域:由于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尺寸小和传热效率高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中。
微通道换热器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并提高冷却效果。
2.电子设备领域: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其集成度和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导致热管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热管理技术,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和温度控制。
3.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微通道换热器可以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冷却、热交换器的制造等方面。
微通道换热器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传热,并提高飞机的整体效能。
4.化工工艺领域:微通道换热器不仅可以在传统化工工艺中用于传热,还可以用于多相反应、气体/液体分离等工艺过程中。
微通道换热器可以提高化工反应的效率和产能。
微通道换热空气能
微通道换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热交换器结构,适用于空气能换热系统。
微通道换热器是将热交换器的换热管路尺寸从毫米级降至微米级,通道的直径通常在几百微米到几十微米的范围内。
这种微小的通道尺寸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和热传导性能,从而使空气能系统更加高效。
微通道换热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换热效率:微通道换热器的通道尺寸小,能够增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2. 减少风阻:微通道换热器中的压降很小,减少了空气能系统的风阻,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尺寸小巧: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通道尺寸小,热交换器体积小,适用于空间有限的空气能系统。
4. 快速响应:微通道换热器的体积小,热传导速度快,能够快速响应温度变化,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因此,微通道换热技术在空气能系统中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并且具有快速响应和小尺寸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适用的热交换器结构。
微通道换热器知识总结(全面详细)微通道,也称为微通道换热器,就是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的扁平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在扁平管的两端与圆形集管相联。
集管内设置隔板,将换热器流道分隔成数个流程。
与传统化工生产相比,微通道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所以我们一起来从几个反面了解一下微通道吧。
一、微通道反应器简介微通道反应器本质上讲是一种连续流动的管道式反应器。
它包括化工单元所需要的混合器、换热器、反应器控制器等。
目前,微通道反应器总体构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结构,这种方式以错流或逆流热交换器的形式体现,可在单位体积中进行高通量操作。
在整体结构中只能同时进行一种操作步骤,最后由这些相应的装置连接起来构成复杂的系统。
另一种是层状结构,这类体系由一叠不同功能的模块构成,在一层模块中进行一种操作,而在另一层模块中进行另一种操作。
流体在各层模块中的流动可由智能分流装置控制对于更高的通量,某些微通道反应器或体系通常以并联方式进行操作。
二、微通道反应器的原理微反应器主要是指以表面科学与微制造技术为核心,经过微加工和精密技术制造的一种多通道微结构小型反应器,而微反应器的通道尺寸仅有亚微米和亚毫米级别。
除此以外因为微反应器有优于传统化工设备1-3个数量级的传热/传质特性,所以特别适合做高放热和快速反应的实验。
微反应器原理如下:微化工技术思想源自于常规尺度的传热机理。
对于圆管内层流流动,管壁温度维持恒定时,由公式(1)可见,传热系数h与管径d成反比,即管径越小,传热系数越大;对于圆管内层流流动,组分A在管壁处的浓度维持恒定时,传质系数kc与管径成反比(公式(2)),即管径越小,传质系数越大。
由于微通道内流动多属层流流动,主要依靠分子扩散实现流体间混合,由公式(3)可知,混合时间t与通道尺度平方成正比。
通道特征尺寸减小不仅能大大提高比表面积,而且能大大强化过程的传递特性。
LNG液化用微通道换热器是什么?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是天然气在超低温(-162℃)条件下液化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天然气液化是个深冷过程,在液化过程中,冷剂通过冷剂压缩机增压,进入冷箱预冷后,节流使冷剂进一步降温,之后与天然气换热到设计温度后回压缩机入口,形成闭式循环,因此天然气液化设备非常复杂。
天然气在换热器中与节流降温后的制冷剂发生热交换,使天然气降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为缠绕管式换热器,其它少部分类型换热器是板翅式换热器。
如下图示所示,随着LNG液化企业规模扩大,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基本负荷型LNG液化企业的标准。
图1 缠绕管式换热器图2 板翅式换热器海上天然气开发已成为世界能源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海上天然气开发的基础装置是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
因其移动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海上天然气的开发。
FLNG 的出液率由液化换热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故换热器是 FLNG的核心装备。
FLNG受到海风浪影响产生晃荡,会使换热器产生相较于陆基工况不同的动态热力特性,同时使材料受到的热应力和压应力增大,损坏换热器。
为了保证 FLNG在海上工况下高效稳定运行,换热器需要在晃荡工况下兼顾紧凑高效和安全可靠。
印刷板路式换热器凭借其紧凑、高效、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的主低温换热器的需求,近几年逐渐成为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的主低温换热器的首选。
图3 印刷板路式换热器结构印刷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创新的微通道换热器,在海上天然气处理系统中,主要用于天然气外输前的冷却。
海洋平台空间有限,普通换热器体积大、重量大,无法满足平台的空间和重量限制要求。
与普通换热器相比,采用印刷板式换热器,体积和重量减少85%,预计可为海上平台建造、安装和维护节约费用超千万元。
这个紧凑式高效换热器产品,兼具壳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双重优点。
微通道换热器发展历程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设备,其发展历程可以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人们对传统换热器的效率和性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始研究微通道换热器的概念。
在初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微通道结构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上。
他们发现,通过减小通道尺寸,可以增加换热器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因此,微通道换热器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研究的深入,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在汽车工业中,微通道换热器被用于发动机冷却和空调系统中,取得了显著的能耗降低效果。
在电子设备领域,微通道换热器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此外,微通道换热器还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能源等行业。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高效、紧凑、轻量化的特点,成为替代传统换热器的重要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和结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
研究人员通过应用新的材料和制备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微通道换热器中的一些难题,如流体不均匀性和腐蚀问题。
此外,他们还在微通道换热器上引入了新的功能,如换热与传质的联合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通道换热器变得越来越成熟,已经成为研究热工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通道换
热器有望在许多领域取得更广泛的应用,并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微通道换热器结构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热交换设备,其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微通道管、壳体、进出口管和支撑板等部分组成。
微通道管是微通道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其直径一般为几毫米至数十毫米,长度为数十厘米至数米级。
微通道管由多个微通道组成,微通道间距一般为数十微米至数百微米,相比于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微通道管的通道更小,换热面积更大,热传递系数更高。
壳体是微通道换热器的外壳,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微通道管,同时提供流体的进出口。
壳体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
进出口管是微通道换热器的进出口部分,其设计应保证流体的均匀分配和流量的平衡。
进出口管可采用T型或Y型结构,以满足不同的流体需求。
支撑板是微通道管的支撑部分,其作用是保证微通道管的稳定性和排列均匀性。
支撑板可采用金属网格、多孔陶瓷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热传导性能。
总之,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简单紧凑,热传递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通道换热器将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1 -。
微通道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微通道内的流体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微通道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汽车冷却系统、电子设备散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通道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
微通道换热器一般由微通道板、壳体、进出口管道等部件组成。
微通道板是通过多道微通道组合而成的,其内部呈现出大量的细小通道,通道横截面尺寸一般为几毫米至几十微米。
通道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壳体则用于将流体引导到微通道板内,并提供换热介质与流体之间的热传递路径。
当流体进入微通道板内部时,由于通道的尺寸很小,流体受到边界效应的约束,流体的流动状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
层流状态下,流体分子以层叠排列的方式运动,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分子之间的传导完成。
而当流体进入紊流状态时,流体分子之间的运动变得无规律,热量的传递则由分子之间的碰撞和对流完成。
在微通道板内部,流体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
首先是对流传热,当流体经过微通道板时,流体与微通道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小的空隙,这样即使流体与微通道之间热传导的能力很弱,但由于两者表面积接触面积大,导热能力较高,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对流传热。
其次是传导传热,微通道板的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通过微通道板材料的传导传热,将热量从流体一侧传递到换热介质一侧。
此外,微通道板内部的各通道之间也会实现一定程度的传导传热,从而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最后是辐射传热,微通道板的表面积常常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为辐射传热与表面积呈正比关系。
微通道板内部存在大量的通道,在有限的空间内,通道表面积相对较大,从而增加了辐射传热的机会,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综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通道内的流体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微通道换热器利用微小通道的特性,使得流体与换热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微通道换热器材料一、引言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制冷、汽车等领域。
其核心部分是微通道结构,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微通道换热器材料的特性、种类、选择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微通道换热器材料的特性微通道换热器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传热性能、机械性能、耐腐蚀性、成本等方面。
理想的微通道换热器材料应具备高导热系数、低热阻、高机械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此外,材料的加工制造难度、成本以及环保性能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微通道换热器材料的种类目前常见的微通道换热器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材料如铜、铝、镍、钛等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但耐腐蚀性较差。
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碳纤维等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但导热性能较差。
还有一些复合材料,通过结合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优点,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四、选择微通道换热器材料的考虑因素在选择微通道换热器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传热性能:材料的导热系数、热阻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2.机械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疲劳性能等需满足换热器的机械负荷要求。
3.耐腐蚀性:对于某些应用场景,如化工、海洋环境等,材料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
4.成本:材料的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也是选择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5.环境因素:考虑到环保要求,选择低污染的材料或可回收材料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6.工艺可行性:制造过程中材料的可加工性、可塑性以及与其它材料的兼容性等也需要考虑。
7.长期稳定性:换热器材料需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8.应用领域: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制冷、汽车、能源等)对材料的要求不同,需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9.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材料和技术可能不断涌现,需要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
五、结论微通道换热器材料的选择对于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LNG液化用微通道换热器是什么?
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是天然气在超低温(-162℃)条件下液化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天然气液化是个深冷过程,在液化过程中,冷剂通过冷剂压缩机增压,进入冷箱预冷后,节流使冷剂进一步降温,之后与天然气换热到设计温度后回压缩机入口,形成闭式循环,因此天然气液化设备非常复杂。
天然气在换热器中与节流降温后的制冷剂发生热交换,使天然气降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为缠绕管式换热器,其它少部分类型换热器是板翅式换热器。
如下图示所示,随着LNG液化企业规模扩大,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基本负荷型LNG液化企业的标准。
图1 缠绕管式换热器
图2 板翅式换热器
海上天然气开发已成为世界能源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海上天然气开发的基础装置是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
因其移动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海上天然气的开发。
FLNG 的出液率由液化换热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故换热器是 FLNG的核心装备。
FLNG受到海风浪影响产生晃荡,会使换热器产生相较于陆基工况不同的动态热力特性,同时使材料受到的热应力和压应力增大,损坏换热器。
为了保证 FLNG在海上工况下高效稳定运行,换热器需要在晃荡工况下兼顾紧凑高效和安全可靠。
印刷板路式换热器凭借其紧凑、高效、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的主低温换热器的需求,近几年逐渐成为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的主低温换热器的首选。
图3 印刷板路式换热器结构
印刷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创新的微通道换热器,在海上天然气处理系统中,主要用于天然气外输前的冷却。
海洋平台空间有限,普通换热器体积大、重量大,无法满足平台的空间和重量限制要求。
与普通换热器相比,采用印刷板式换热器,体积和重量减少85%,预计可为海上平台建造、安装和维护节约费用超千万元。
这个紧凑式高效换热器产品,兼具壳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双重优点。
缠绕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和印刷板路式换热器三者比较,如下图所示,印刷板式换热器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突出特点安全可靠和高效率。
图4三者类型换热器比较
目前,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换热器领域深耕多年,成功研制出可商业化的LNG液化用微通道换热器即印刷板路式换热器。
图5 杭州沈氏LNG液化用微通道换热器
杭州沈氏LNG液化用微通道换热器特点:传热面积密度高,紧凑度高,换热效率高;极耐高压(最大耐压可达60MPa)和耐高低温(-196℃至900℃);泄漏少,且焊接强度大;在相同的热负荷下,其体积和重量仅约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1/6。
杭州沈氏研制的LNG-FSRU / FLNG气化-微通道换热器可广泛应用于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中的天然气液化冷凝器,回热器,天然气再气化蒸发器,气气换热器,过冷器等;以及海洋其他平台、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