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胡中刚 2019.4.10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汇总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重要基础知识点作者档案品:文言文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作品主旨本文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波逐流的生活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园之思和故国之悲。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是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矣②莫说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2.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大雪..三日(下大雪)3.古今异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古义:还今义:更加4.一词多义是.日更定矣(这)是是.金陵人(判断词)上下一.白(全)一惟长堤一.痕(数词)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白上下一白.(白色)重点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 (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 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 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 会天大雨(适逢,碰巧碰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 带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 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 广故数言欲亡(一再)卒数万人(几)6.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1.【等死】古义: 同样今义: 等着2.【卒中往往语】古义: 到处今义: 常常3.【楚人怜之】古义: 爱怜今义: 怜悯4.【夜篝火】古义: 用竹笼罩着今义: 泛指火堆5.【而戍死者, 固十六七】古义: 十分之六或七, 表分数旳约数今义:表整数旳约数, 十六或十七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 集会,议论今义: 监督和管理财务旳工作7、【今亡亦死】古义: 逃走今义: 死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 私下今义: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旳地方(四)词类活用1.【大楚兴, 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 称王, 为王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 以……为苦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 指指点点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 用笼罩着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 就是用网捕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 坚硬旳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 锐利旳武器8、【死.国可乎】为……而死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 用丹砂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 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 以……为怪。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上册)陈涉世家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三.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四.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
(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出师表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3、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4、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备齐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解析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页 1 第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岳阳楼记【文学常识】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
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
【写作背景】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二.双音节古今异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古)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古)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古)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古)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古) 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古)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古) 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古)连词,表承接关系、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沁园春·雪毛泽东1、《沁园春·雪》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动静结合)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毛泽东《沁园春·雪》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沁园春·雪》中描写作者想象景色(虚写)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由写景到论史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沁园春·雪》中由“惜”字所统领的句子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6、《沁园春·雪》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我爱这土地艾青1、《我爱这土地》中最能表现诗人献身精神的句子是: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感情基调)的句子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乡愁余光中1、《乡愁》一诗中将思乡之情升华为家国之思的诗句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1、开篇总领全诗,点明“你”轻灵、多变特点的句子: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2、以四月几种美好意象作比,突出“你”无比美好的句子: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3、从视觉角度,以各种美好颜色为喻展示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你”的句子: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4、抒发作者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的主旨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五)我看穆旦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力度和温柔的句子是: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2、表达作者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的句子是: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六)《岳阳楼记》范仲淹1.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从空间、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范仲淹)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情操高尚、思想境界、心态)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本文原句回答)。
(七)《醉翁亭记》欧阳修1、描绘山间朝暮(早晚)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次北固山下》重点语句赏析主旨:诗人即情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习题: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景”所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两岸齐平,一桅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宽阔。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褪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出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本诗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钱塘湖春行》重点语句赏析主旨:本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柳荫等,展现了一幅景色秀丽的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习题:1、本诗以“春”为着手点,抒发了:。
答: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诗中“最爱”直抒胸臆,表达了这一情感。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咏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好处。
答:“争”和“啄”形象地写出了一幅黄莺早春争向阳树,新燕啄呢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本诗写作特点:直抒胸意。
《渡荆门送别》重点语句赏析主旨:本诗通过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和眷恋的真挚情感。
习题:1、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答:这句诗的意思,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雾升起就像海上建起了楼阁一样,幻出海市蜃楼,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了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
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写作特色:移步换景,直抒胸意。
《过零丁洋》重点语句赏析主旨:诗人通过追忆自己的抗元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习题:1、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此句的意思为,国家支离破碎,如被狂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国家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不安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2、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惶恐的惨败让我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
“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形势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孤苦伶仃。
真是妙手偶然的佳句。
3、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自己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使至塞上》重点语句赏析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
习题:1、为什么说这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我们可从题目《使至塞上》和诗句中的“边”“属国”“汉塞”“居延”“大漠”“汉塞”“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领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直”表达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塞外雄奇壮观之景,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孤寂情绪。
3、本诗写作特色:借景抒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重点语句赏析主旨:这首诗既表现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习题:1、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答:用典,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2、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蕴含哲理:个人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形象生动,常被人引用,并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赏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诗人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4、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答案《渔家傲·秋思》1. 衡阳雁去无留意2. 长烟落日孤城闭。
3. 浊酒一杯家万里4. 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
5.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江城子·密州出猎》1.亲射虎,看孙郎2.何日遣冯唐?3.会挽雕弓如满月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8.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梦回吹角连营2.沙场秋点兵。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满江红》1.为篱下黄花开遍2.八年风味徒思浙3.心却比,男儿烈4.英雄末路当磨折5.何处觅知音?青衫湿!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7.为篱下黄花开遍《定风波》1.何妨吟啸且徐行2.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3.山头斜照却相迎4.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杏花疏影里2.二十余年如一梦3.渔唱起三更4.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5.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6.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7.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8.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一轮秋影转金波2.被白发,欺人奈何?3.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4.斫去桂婆娑清光更多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被白发,欺人奈何?《浣溪沙》(纳兰性德)1.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2.一抹晚烟荒戍垒古今幽恨几时平!3.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4.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十五从军征》1.松柏冢累累2.兔从狗窦入3.井上生旅葵4.采葵持作羹5.泪落沾我衣6.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7.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8.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10.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11.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千树万树梨花开2.狐裘不暖锦衾薄3.瀚海阑干百丈冰4.胡琴琵琶与羌笛。
5.纷纷暮雪下辕门6.去时雪满天山路7.雪上空留马行处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满眼风光北固楼2.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3.坐断东南战未休4.曹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