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30.72 KB
- 文档页数:3
赏识教育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对学习英语没兴趣,抵触情绪高,对学习英语很没信心。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发现改变初中英语教学落后的现象,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所以,赏识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鼓励,激励,表扬等手段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沟通,与自我调节等手段,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鼓励心理暗示沟通自我调节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对学习英语没兴趣,抵触情绪高,对学习英语很没信心。
通过反思与研究,我进行过多种尝试,最终,我发现,通过多种鼓励,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可以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农村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为什么小小的鼓励会有这么大的力量?究竟如何使用鼓励,才会使收效更大?我们都知道,鼓励其实就是赏识,就是爱。
学会鼓励,就是学会赏识,学会爱。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其实,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
我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面对问题百出的英语课堂,我充分运用了赏识教育的力量,来使我的课堂教学有所进步,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
下面,就结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才能运用好赏识教育表扬学生,鼓励学生。
一、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需因人而异。
(一).如何表扬优秀学生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容易得到表扬的,不论是学习的成绩还是学习的习惯,一般来说都值得教师对他进行表扬。
但是表扬这样的学生也需要技巧。
1、表扬优秀的学生,要做到表扬得既有效力而又不使其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
优秀学生,我们要表扬的不单单是他的成绩有多么好,更多的应该是表扬他平时在英语课堂上的用功、平时作业的认真。
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特质和成绩的认同和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给予他们合理的赞扬和鼓励。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及时赞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提问、回答问题、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肯定成绩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成绩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引导发现潜力: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潜力,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挑战,提高英语技能。
4. 倡导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帮助和支持,教师可以提供适时的认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介绍有趣的英语故事、文学作品或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总之,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赏识教育策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为英语教师,也许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如果学生英语基础太差,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好英语,把成绩提上来简直是太难了,强迫他们认真记单词、记语法、进行口语对话练习,虽然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难道这些成绩差的学生真的想放弃英语吗?不,许多学生在课下也努力尝试想把英语学好,尤其是英语偏科的学生,他们更想把英语这一科补上去,赶上来,因为英语学习成绩的好赖直接关系到高考成绩,关系到以后进入哪所高校,关系到以后的就业与生活。
但是他们虽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绩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于是他们丧失了信心,感到再追赶、再努力也不起到什么作用了,结果是干脆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虽然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想更多的是,应找到符合学习英语规律的更好教学方法。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赏识学生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大大提高,继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优异的学习成效。
为了挽救那些心灰意冷的学生,我阅读了有关“赏识教育”方面的文章书籍,并在英语课中大胆地进行赏识教育的尝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坚信学生行,给他们必胜的信心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教学理念,它是教育者用欣赏赞扬的手段去发现,唤醒激励受教育者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能教育。
因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不管他们以前英语成绩如何,我都会告诉学生,“老师坚信每个同学都能学好英语,因为你们都很聪明,在老师眼里你们都是好学生,个个都很优秀。
”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也就是你如果看得起他,他就会为你卖命。
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如温暖的阳光,能融解人心中的冰山,给人注入无穷的力量。
学生们在我赏识的目光注视下,赏识的语言激励下,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经常告诉学生说:”你是你命运之船的船长,只有你自己能掌握,命运之船开往何方;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学习决定未来,思路决定出路。
只要你坚信自己行,你就一定行。
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周晓静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2期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是以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赏识、激励的教育方式,以发挥学生的潜能。
赏识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也不仅仅是语言的范畴,它是藏在心里的由内而外的爱。
赏识是学生遭遇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是学生犯错误时的一种合理宽容。
把赏识教育带入英语课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期待心理,点燃赢得赏识的希望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以日常口语为主,教师和学生应该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学生才会产生兴趣。
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析,要对每一个学生抱以希望,不要让学生失去信心。
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不时地给学生信心,为他们实现自我提供动力和源泉。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尊重个性差异,运用因材施赏的策略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要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寻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分层或分组: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可重点教学几个主要句型,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更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中去。
根据学生能力、兴趣、特长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这种分组主要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符合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Super”、“Great”等表扬中认识自我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巧妙运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小学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和实际运用摘要:英语科目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一直是三大主科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选择“赏识教育”。
赏是欣赏,识是重视,教育在此处指的是学校教育,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呢?本文阐释了赏识教育的内涵,并且就在小学英语教学科目中赏识教育的意义和实际运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赏识教育意义实际运用引言:教育狭义上来说代表学校教育,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艺术,“赏识”便是艺术的体现,赏识教育就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赏识是人性本质的需求,对于思想是一张白纸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科目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适当地赏识教育能够取得很好地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什么是赏识?赏是欣赏,代表着一种认可和喜欢,识是认识,代表重视或赞扬。
那什么是教育?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而广义上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呢?顾名思义,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教师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真诚、信任为基础,带着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
渴望得到赏识是人性中本质的需求,而接受教育在我国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以“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它不只是通常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而且是一种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学生对于行为的印象,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心理成就感和满足感。
赏识教育对在小学阶段应用十分广泛。
小学生年龄偏小,思想和思维并不成熟,课堂上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教学,可以说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中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听课的孩子,而对于小学英语科目来说更是如此。
在小学阶段,英语并不像语文数学科目那么贴近生活,英语教师的教育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在大量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总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本质上就是应用英语的学习活动。
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与学究竟怎样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谓的理想状态就是教师具有童心,有“学生之心”,能融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实现教与学的高效统一,唤醒学生内心的自觉。
有位专家对教育做出形象的解说,他说:“真正的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巨人一旦醒来,潜能尽情释放,一个真正的人从此诞生。
”感觉此言甚妙。
妙在这种形象的解说接近教育的真谛。
学生,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学生,一个蕴含丰富潜质等待发掘的未来人。
他们处于沉睡的状态,一旦苏醒,潜能得到释放,成长等于完成。
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唤醒他作为“一个人”的自觉。
当然,唤醒的方式是友好,而不是生硬的逼迫,因为被唤的是一个生命,生命对于生命应该有着起码的尊重,唤醒绝对不是粗暴的吵醒打醒或吓醒,而是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饱含感情的呼唤。
教师希望学生能学得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用自己内心的欢乐来唤醒;希望学生能体验到美感,那么你就应该用阅读美的作品来唤醒。
精神的解放用自由来唤醒,创新用求真求异来唤醒,真诚用平等来唤醒。
如果教师自己不是一团火就很难将另一颗心点燃,这就是唤醒的全部,也是赏识教育的精髓。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英语课堂,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以下的情怀:一、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智慧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
这种爱,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而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成的合金。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
爱是需要学习的,无知的爱是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爱如花之芬芳、酒之醇香,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浇灌着渴望成长的学生。
也就是说,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其本源是爱,真挚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
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
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爱抚、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
有道是鼓励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指责谩骂能使天才变白痴!三、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赏识学生,还意味着要学会宽容。
它要求我们教师理解学生的执拗不驯,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原谅学生的屡屡失败,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理解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是非观不明确等。
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用爱去包容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
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1、你不能让学生泄气,所以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
2、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
3、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再如,对闯祸的学生,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老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老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依旧充满希望。
同时还可以举自己或名人在小时犯错的典型事例加以教育,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鼓励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这不仅能在知识传授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四、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我们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能够给予鼓励和帮助。
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赏识更意味着信任。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身上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缺陷。
长其善,而救其失。
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也许他们不是天才,但他们一定能成才,从而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赏识同时要求我们学会期待,给予机会,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环境,班会活动、体育比赛、游戏等都能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在这些活动的众多项目中,每个人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怎样实施呢?一、提倡课堂分层分组,培养学生自赏能力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增强自信心。
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如下分层或分组:1.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分层A层:领悟差,厌烦英语;B层:学习不主动,成绩不稳定;C 层: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兴趣浓厚。
这样分层之后,我就很容易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如在教单词时,很多老师只是把单词写出来,跟读几遍,就算完成任务。
大家不妨试着开始先教国际音标,碰到新单词时,通过手势、动作、图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个单词的读音及意义。
然后,写出音标,如/ti:t∫ə/,再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单词的拼写规律:ea经常读作/i:/,ch读作/t∫/,er常发/ə/。
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拼写teacher这个单词了。
然后要求:A层学生:写出单词,努力消除学英语的恐惧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一种“我也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B层学生:拼出单词,写出意义,再写出同类的单词。
如:/ti:m/team,/mi:t/meat,/t∫i:p/cheap,以此来培养英语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讲并运用规律的能力,达到一种“学好英语其实也不难”的境界。
C层学生:要求用这个单词进行造句,越多越好。
这样,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种分层主要是把学生的大目标化为小目标,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
2.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性格进行分组A组: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可以负责活动的安排及开展;B组:性格内向、善于写作的学生,可以负责书面作业;C组:性格活泼、大胆的学生,可以负责口头作业;D 组:擅长美术的学生,可以进行美术设计。
当然,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组织这类合作小组。
如教完JEFC B I后,要求学生给英语老师设计一套你最满意的服装(可以和美术老师合作),并要求在设计图旁边作简洁的语言描述。
作品完成后,交换作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加以口头描述,并评出“最佳色彩搭配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构思奖”、“最佳口才奖”“智力七巧板”奖等。
这种分组方法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也符合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真棒!”“我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机会、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在同学当中提高知名度,树立威望,形成优越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这样既符合英语课堂教学原则,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改变学习方式,创设群体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习的过程以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尽量采用“启发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自己推测、发现、归纳、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存在方式得到了改变:由原来的“消费者”变成了“贡献者”。
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体验创新、分享快乐。
为此,教师一定要转换自身的角色,要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者”。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
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通过课堂中的“教”达到“教与学的高效统一”。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效果呢?下面以JEFC BⅡTraffic accident为例加以说明:一周前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大组选出两位主要负责人。
再分配各组的任务:分别去查找有关飞机、轮船、汽车与火车交通事故的资料及图片。
要求查出: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及导致的结果,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②找出该起事故的原因,并写在纸上。
上课时,每大组的两位负责人以某地记者的身份上讲台作报告。
一人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事故的图片,用英语陈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及导致的结果。
然后另一人总结事故的原因,进行具体陈述并提出希望。
让学生扮演记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这项探究活动。
因此,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③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出造成交通事故的其它原因。
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原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设计任务,使学生在任务中探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他们不时产生一种成功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做到人人参与。
最后,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参与的成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