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考点答题技巧:能源题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考点答题技巧:能源题

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

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会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两基础

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

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下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下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下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资源的浪费。

看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去评估绝对人数最多时,秒杀技巧是由正变负时,反之,绝对人数最少时,秒杀技巧是由负变正

人口迁移分析两模式——迁入地和迁出地,必须注意审题,划出关键词

迁入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看“高大上”

城市化三大标志秒杀技巧——人口比重

城市化病的表现及卫星城的对应理论

农业大区位分析模板:光热水土地,劳市交政科+X

农业小区位分析四要素=地价+单产+需水量+交通+市场

农作物区位秒杀,优先考虑“市场”,如果题目明确规定,以题目要素为主,如果涉及主观大题,自然要素搭配播种期+生长期+成熟收获期

世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和中国五大农业地域类型判断强调三

看——生产对象、生产目的和生产规模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题秒杀之策

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

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区位分析模板:原动水土地,劳市交政科+X

工业传导效应类题型坚持一个原则“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工业集聚=共用设施,降低成本+信息交流与协作+规模效应

产业转移原因=劳动力+地价+内部交易成本+其他因素

水文差异的形成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3S技术”运用的秒杀方法——“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根据区域来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