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1.15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正文]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在我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关爱留守儿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为题,将介绍我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及所得到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二、留守儿童现状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未能陪伴下成长的儿童。
他们面临了诸多问题,如缺乏亲情陪伴、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
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关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形式和活动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我校积极组织了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志愿者探访、学科辅导、心理疏导等。
志愿者探访是我们最常参与的活动之一,我们定期前往农村地区的学校,与留守儿童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身心需求,并通过陪伴和关心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
学科辅导是另一个重要的活动项目。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些学科辅导课程,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此外,我们还举办了一些娱乐活动,如文艺表演、户外运动等,为他们带来快乐和放松。
四、成果和效果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得出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和效果。
首先,亲身接触留守儿童,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困境和需求,增强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
其次,我们的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有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再次,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互动,我们的志愿者团队的团结和凝聚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心得体会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关注弱势群体,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也让我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延边地区儿童期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延边地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延边大学586名在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39.17±14.26)和社会支持总分均(27.23±5.28)低于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442,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说明社会支持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应该引起相关社会人员的关注,一定程度上给予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必要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011-02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延边大学在校五个院586名学生。
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本次调查的586名在校大学生中以护理学院学生为主,占60.6%。
调查女生人数比例显著高于男生,朝鲜族和汉族学生比例分别为58.33%和41.67%;学历以本科生为主;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占77.14%,高于21岁以上的学生;56.%的学生来自农村,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44%),独生子女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43%,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44.56%。
1.2调查工具(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是由肖水源在 1986 年编制,1990 年修订的。
共设 10个条目,3个分量表,包括:客观支持(条目 2,6,7评分总和),主观支持(条目 1、3、4、5 评分总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条目 8,9,10 评分总和)。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难题。
由于家长长期工作在外,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作为大学生,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责任,应该以实际行动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温情与关怀。
一、了解留守儿童的特点与问题留守儿童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一方面面临亲情的缺失,与家人的交流受限;另一方面也可能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安全防范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关心和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二、提供教育支持,塑造自主人格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成立志愿者支教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
我们可以安排志愿者定期前往留守儿童所在地,与他们进行学习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三、关注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怀,往往比较孤独,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率也较高。
为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志愿者团队,利用假期前往留守儿童所在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他们能够倾诉内心的困扰,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和自卑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加强社会关爱,营造良好环境除了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我们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促使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通过媒体的报道、社区的互助活动等方式,营造一个多方共同关爱、照顾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五、提供职业指导,拓宽发展路径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来自脆弱家庭环境的多重压力。
我们可以组织职业指导活动,向他们介绍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技能,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习机会,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六、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靠一次性的活动不能解决问题。
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有幸参加了关于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留守孩的生活状况,也让我认识到了社会各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努力。
实习目的与岗位认识参与这次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留守孩的实际生活,探究他们在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出解决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到了留守孩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我所在的实习岗位是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负责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
这个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实习过程与问题发现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留守孩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实践,我发现留守孩在教育、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教育资源不均:很多留守孩所在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心理问题突出: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孩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生活条件艰苦:很多留守孩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环境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留守孩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建议学校和社会组织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制,为留守孩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改善生活条件: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方式,改善留守孩家庭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实习收获与不足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留守孩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在实践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收集,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关注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关爱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知识累积的主力军,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其中,关注留守儿童并促进社会关爱是大学生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以及他们如何关注留守儿童并促进社会关爱。
二、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1.1 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作为大学生,首要的责任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
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1.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社团活动等,旨在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眼界,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1.3 传播价值观念大学生是社会的引领者和未来的希望,他们应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和影响更多的人向善向好,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2.1 定义与特点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处于非监护人照料的状态下的儿童。
他们通常以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作为主要的监护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2.2 心理与身心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并且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法及时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影响。
四、大学生如何关注留守儿童3.1 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大学生首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关注他们的处境,并对相关政策和项目有所了解。
3.2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走进农村,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与他们建立联系,并提供帮助和关爱。
例如,可以组织帮助留守儿童的夏令营,开展教育辅导等活动。
3.3 捐献爱心,改善生活条件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的捐献活动,向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可以捐赠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并且可以联系企事业单位,争取更多的帮助。
摘要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
出于经济压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乡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日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成为2007 年两会的重要提案。
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多局限在这一特殊群体当前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等负面的相关研究,而关于童年期留守经历对个体依恋质量、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却不曾涉足。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作研究对象,寻找影响这批有特殊依恋经历人群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使有留守经历人群或留守儿童能够通过挖掘和提高这些保护性因素来对所处不良环境进行积极适应。
以此希望为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
本研究以湖北省几所大学1141 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19 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工具包括“亲密关系体验ECR 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
(2)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中,安全依恋型在消极情感得分上低于不安全依恋型,差异显著;高中低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个体,其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总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即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总体主观幸福感越高。
(3)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4)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力。
(5)社会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从事农、林、牧、渔等工作,远赴他乡、外地务工,或从事城市建设、工厂、企业和服务业等工作,无法将子女随迁的人员的子女,他们因家庭经济困难或生活环境限制而不能和父母同城居住,由亲戚朋友、师生代为照料和抚养。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逐渐凸显,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热点之一,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留守经历是否会产生影响,相关研究和讨论却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究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具体影响机制。
一、留守经历及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与一般家庭中孩子的成长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
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心理上长期处于缺失状态。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随着留守儿童逐渐长大成人,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社交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评价和评价过程的恐惧。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行为。
留守儿童的社交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新环境时会产生较大的不适感,从而增加了社交焦虑的可能性。
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二、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直接影响大学生是留守儿童中的一部分,他们通常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由亲戚或祖父母抚养,长期的家庭分离经历使得他们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在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而留守经历使他们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很难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因此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留守经历的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经历的学生。
留守经历使得大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更加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支持和肯定。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交认同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当他们需要面对社交困境时,缺乏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容易陷入社交焦虑的情绪中。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而父母则外出打工。
这种家庭结构被称为“留守儿童家庭”。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暑假期间,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2. 通过开展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三、实践内容1. 调查研究我们团队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当地村委会、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
2. 开展关爱活动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团队设计了以下关爱活动:(1)亲情陪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陪伴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心理健康辅导: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3)兴趣培养:开展各类兴趣班,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4)知识普及: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讲解科普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宣传教育我们团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撰写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事业。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志愿服务精神。
2. 为留守儿童提供了陪伴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提高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4.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为留守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沈宏艳(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铜陵244000)[摘要]留守现象主要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具有本土化研究的特色。
早期的留守儿童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进入高校学习深造,成为有过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该群体的身心健康尤其需要密切关注。
探讨了关于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展望。
[关键词]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焦点解决疗法[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7-0192-02“留守”问题由来已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已经达到900多万。
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于2016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倡导关爱并保护留守儿童。
目前社会各界也已经加大对该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在我们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我们有所忽视的———长大后的留守儿童,他们还好吗?一、留守经历大学生概念研究的现状对于该群体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尚未有明确的统一。
首先,名称方面的不统一。
有的研究称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有的称为“童年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也有称之为“曾留守大学生”。
其次,对留守年龄的界定不一致。
有研究界定为18岁之前(陈孜,2012;李凡繁,2012;李云,2014)、17岁之前(李凡繁,2012),抑或是14岁之前(王玉花,2008;赵国香),绝大多数界定在16岁之前(李晓敏2009;励骅,2015;孙志军,2016)。
再次,留守经历的内容不一致。
部分研究只强调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导致的与子女的分开居住,部分研究认为因父母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子女被留守在家。
最后,留守经历的时间界定不一致。
大部分研究中留守时间界定在半年以及上。
部分研究将“自3岁起由其他照育者抚养至18岁”或者是留守时间超过10年以上作为筛选留守大学生的标准(杨曙民,2015)。
179
2016年/第三十二期/十一月
(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胡启帆
(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摘
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这一“打工潮”现象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
就是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成长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支持少、社会责任感缺乏就是其中部分问题。
如今,部分留守儿童已经步入大学,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学生社会责任量表”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了实证测量,并对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相关性
社会责任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8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in Childhood
HU Qifa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llege,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Jiangxi 330099)
Abstract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floods into the cities ever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especially the 1990s.The most immediate problem brought by this phenomenon is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Because of a lack of parental care,many problems appeared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during their growing up,such as less social support and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Today,many left-behind children has become college students.In this paper,empirical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in childhood are taken by adopting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the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nse ”.And an exploratory study has also been done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in childhood;correlation analysis;social support;social responsibility
0前言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一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如今,大量留守儿童已经步入高校成为大学生,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对于高校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从目前来看,以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责任为研究的文献较少。
黄瑞苗虽通过探讨社会支持对社会责任的影响,指出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正相关,但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初中生,未考虑留守这一特殊的人生经历。
本文以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1对象与工具
1.1调查样本
本次问卷主要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15份,从中筛选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问卷194份。
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为江西省高校的大学生,且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其读大学之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半年以上,而其被留在家乡。
其中,男生占51.55%,女生占48.45%。
大学一年级
的学生占20.10%,二年级的学生占26.29%,三年级的学生占24.74%,四年级的学生占28.87%。
1.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中“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于
1986年编制、1990年修订完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
该量表是社会支持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及信度。
问卷中“大学生社会责任量表”,是在借鉴了已有社会责任问卷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利用Liken 五点尺度法描述题项。
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的均值不存在极端或异常的情况,且通过效度及信度检验。
2结果
2.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三个维度比较(表1)
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上,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支持度均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且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得到
的社会支持相比较少。
180
2016年/第三十二期/十一月
(中)表1
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比
类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
36.44±4.5757.41±1.5397.60±1.95621.43±3.149有留守经历无留守经历
21.74±3.570
7.99±1.959
7.79±1.692
37.52±5.534
2.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个体因素在相关变量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表2)
结果表明:在性别变量上,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看,男生的主观支持高于女生,但其他方面均低于女生,但只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男生在社会
责任及三个维度上均高于女生,且在责任认知、责任行为、社会责任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独生变量上,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均值都低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性差异。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责任情感低于非独生子女,其余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性差异。
2.3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表3)
表3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
项目
责任认
知
责任情感.234**社会责任总分责任行为.249**.209**.249**
Sig.
(双侧)相关系数
主观支持
.000.004.001.000-.008-.028-.019.048
相关系数
客观支持
.506.795.701.911.079.016.277.823.793-.019.015
.839.189**
.008Sig.
(双侧)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Sig.
(双侧)社会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
Sig.
(双侧).145*.193**.185**.010
.007
.044
**.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在置信度(双测)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在相关分析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
社会支持与责任认知显著正相关,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越高,其责任认知越强;社会支持与责任情感
显著正相关,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越高,其责任情感越强;社会支持与责任行为显著正相关,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越高,其责任行为越强。
但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上来看,只有主观支持与社会责任及其三个维度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有留守经历男生的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在均值上低于女生,可能是具有留守经历的女孩考上大学,她得到了较多的支持与肯定,也更能利用所获得的支持。
但男生的主观支持在均值上高于女生,在相关性分析中,主观支持与社会责任显著性正相关,可能是导致男生的社会责任及三个维度上的均值均高于女生的原因。
有留守经历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在均值上低于非独生子女,原因可能是非独生子女具有来自亲兄弟姐妹的相互支持。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主观支持与社会责任及其三个维度显著正相关。
可能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从情感上领悟自己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后,才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提高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主观支持,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感知,
对提高其社会责任具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