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课程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害,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长期保存的行为。
2. 修复技术:修复技术是指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针对文物病害或损伤采取的一种恢复原状或改善现状的专业技术手段,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
3. 病害分析:病害分析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物表面及内部各种病害现象的观察、记录、检测和研究,确定病害类型、程度及其成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4. 文物稳定性:文物稳定性是指文物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下保持原有形态、结构和材质性能的能力,它是评价文物保护效果和预测文物未来状况的重要指标。
5. 微环境控制:微环境控制是在文物保护中,为了减缓文物劣化速度而对其周围小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严格调控的技术措施。
二、填空题:1. 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最小干预原则2. 文物修复工作中常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_______等。
答案:超声波探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技术)3. 文物材质的_________变化是导致文物病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物理化学性质4. 在潮湿环境下,金属文物易发生的典型病害是_______。
答案:锈蚀5.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文物进行________和永久保存。
答案:精确复制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文物病害?A.陶瓷开裂B.壁画褪色C.青铜器自然氧化生成绿锈D.纸质文献霉变答案:C.青铜器自然氧化生成绿锈(注:这并非一定是病害,要看具体情况,有时自然形成的锈层反而是文物历史信息的一部分)2. 在文物保护领域,“预防性保护”主要指的是:A.对已受损文物的修复B.对文物可能出现病害提前采取的防护措施C.对文物进行定期监测D.对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答案:B.对文物可能出现病害提前采取的防护措施3. 对于脆弱易碎的文物,在提取时应首选何种方式?A.机械提取B.手工轻轻提取C.使用化学品软化后提取D.火烤后提取答案:B.手工轻轻提取4. 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对于木质文物常用的加固材料是:A.环氧树脂B.聚氨酯C.醋酸纤维素D.虫胶清漆答案:D.虫胶清漆5. 关于文物脱盐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脱盐是去除文物中过量盐分的过程B.脱盐可以有效防止文物进一步腐蚀C.所有类型的盐都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脱盐处理D.脱盐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湿度和时间答案:C.所有类型的盐都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脱盐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手段?A.脱酸处理B.生物防治C.数字化扫描D.表面清洗E.化学加固答案:ABCDE2. 对于纸质文物,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A.除酸B.脱水C.修复破损部位D.环境湿度调控E.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答案:ABCDE3. 在金属文物修复中,以下哪些步骤可能会被采用?A.除锈B.焊接补缺C.电化学防腐D.封护处理E.原位展示答案:ABCD4. 关于文物保存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温湿度控制对各类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B.光照强度过高可能导致有机质文物褪色C.空气质量中的有害气体可加速某些文物的腐蚀D.微环境控制只针对特定类型文物E.震动和噪音也会对文物造成潜在损害答案:ABCE5.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A.最小干预原则B.可逆性原则C.预防性保护原则D.科学性原则E.历史性原则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物修复过程中,只要能恢复文物原貌,可以不考虑使用材料和技术的可逆性。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主要研究的对象是:A. 历史文献B. 历史建筑C. 文物D. 历史人物答案:C2.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化学清洗方法不包括:A. 碱性清洗B. 酸性清洗C. 物理清洗D. 酶法清洗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A. 真实性B. 完整性C. 可逆性D. 可持续性答案:C4. 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法规是:A. 《文物保护法》B. 《文化遗产保护法》C. 《古建筑保护条例》D. 《文物保护条例》答案:D5.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加固材料不包括:A. 环氧树脂B. 硅酸盐材料C. 聚丙烯酸D. 聚乙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保护措施包括:A. 物理加固B. 化学清洗C. 环境控制D. 微生物防治E. 机械修复答案:ABCDE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文物的保存状态:A. 光照B. 湿度C. 温度D. 空气污染E. 人为破坏答案:ABCDE8.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A. 红外光谱分析B. X射线衍射分析C. 电子显微镜观察D. 质谱分析E. 热重分析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只适用于古代文物的保护。
()答案:错误10. 所有的文物都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答案:错误11.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可以应用在现代艺术品的保护上。
()答案:正确12.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工作仅限于文物的修复。
()答案:错误13. 环境控制是文物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重要性。
答案: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5. 列举文物保护技术中常见的几种修复材料,并简述其用途。
近年来,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为了加强对文物保护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特编写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1. 文物保护的定义是什么?2. 文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2. 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规定?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有哪些规定?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哪些机构负责文物保护工作?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1. 文物的保护原则有哪些?2. 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什么?3. 文物展览的原则有哪些?四、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 文物保护的常见方法有哪些?2. 文物修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3. 文物保护中常用的科学技术有哪些?五、文物保护的实践经验1.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经验有哪些?2. 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有哪些?3. 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4. 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六、未来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1.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 未来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3. 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和技术创新?通过学习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对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技术,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1. 我国在国际上的文物保护合作经验如何?2. 与国外进行文物保护合作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有哪些?3. 国际合作对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在国际上,文物保护合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与国外进行合作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的文物保护水平。
也可以将我国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推广到国际上,加强世界范围内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认可。
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2021摘要: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1.文物的分类2.文物的价值评估3.文物保护的原理4.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三、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四、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途径五、案例分享与分析正文: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传承文化、研究历史、展示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地下文物丰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1.文物的分类文物可以根据其性质、时代、种类等进行分类。
如古代建筑、石窟寺、陶瓷、书画、玉器等。
2.文物的价值评估文物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评估文物价值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依据。
3.文物保护的原理文物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文物受损、褪色、腐朽等,延长其保存时间。
文物保护原理包括防止生物侵害、物理损害、化学腐蚀等。
4.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如清洗、加固、修复、复制等。
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法规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
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和单位都要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
四、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途径1.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2.关注文物保护项目,参与志愿者活动,为文物保护出一份力。
3.举报文物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文化遗产。
五、案例分享与分析案例一: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盗掘。
此案暴露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案例二:河南龙门石窟文物修复。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提供实物资料。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物保护工作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古籍[填空题]1《辞源》(修订本)书词范围下限一般到什么时候为止?参考答案: 1840年[多项选择题]2、缩微复制、影印出版、电子扫描和光盘存储等四种再生保护古籍的技术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点?()A.抢救了濒临毁灭的古籍B.忠实地保存了古籍原件C.促进了古籍的利用D.存储容量大,存放空间小参考答案:A,B,C,D[多项选择题]3、古籍再生保护的措施有()A.缩微复制B.影印出版C.电子扫描D.光盘存储参考答案:A,B,C,D[单项选择题]4、2007年1月,()拉开帷幕,这是古籍保护的一个难得机遇,应不失时机地组织专家展开全国范围的古籍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民间所藏古籍情况。
A.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B.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C.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D.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通过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与有效利用之目的。
A.原生性保护B.现代保护技术C.古籍修复D.再生性保护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就加强古籍保护的指导思想,近、远期目标,保障措施作出了详尽规定,是新时期政府古籍保护工作的大政方针。
A.2002年B.2005年C.2007年D.2009年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文化部《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规定:古籍书库温度须在()之间。
A.22℃-25℃B.14℃-20℃C.25℃-27℃D.12℃-18℃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8、影响古籍文献保护最重要的因素是()A.氧化程度B.含酸量C.温湿度D.光照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9、拓片传拓的对象主要是()A.古代的器物B.刻石C.古字画D.古书参考答案:A,B[单项选择题]10、图书馆古籍工作所指的古籍范围主要是指()年以前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
A.1900B.1911C.1919D.1949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大型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都采用()的装帧形式。
文物保护一、填空题:1、墓葬的绘图资料包括、,以及必要的结构图、局部图、分解图等。
答案:平面图;剖面图2、考古调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工作便是。
答案:实地勘察3、在那种有多层叠压关系的遗址中,的形成时间一定早于上文化层和遗址单位。
答案:下文化层和遗址单位4、西周王朝在山东分封的两个主要诸侯国是、。
答案:齐国;鲁国;5、地层和遗址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类:、答案:叠压;打破6、在文化中,大汉口文化早于文化。
答案:史;前7、在考古发掘时遇到上层时代早,下层时代晚,这叫地层。
答案:扰乱8、考古测量中,方向的计算有和方位角两种。
答案:象限角9、彩陶的花纹是在绘上的。
答案:泥胎上10、南宋出现一位以简笔人物画出名的,它的作品便是代表,其画风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
答案:梁楷;《李白行吟图》11、北宋的山水画有两种形式,一种表现雄伟场面的式山水,另一种表现清丽诗意的式山水。
答案:全景;小景12、苏裱的发源地是。
京裱的发源地是。
答案:苏州;北京13、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省,因为历史上多在集散,故名宣纸。
答案:泾县;选城14、评定装裱质量的四个标准是、、、。
答案:裱工精细;舒展大方;色彩协调;平整干净15、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和历史价值。
16、设计中美的形式原理包括和谐、对比、对称、平衡、反复、律动、比例、统一。
17、“设计”一词源于英语design,设计是一种构思和计划,以及将这种构思和计划通过一定手段使之视觉化的形象创作过程。
18、有关“形”的认识中,我们一般将“形”分为两大类,即形态和形态。
答案:现实;理念19、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
20、拓印这种方法,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它们都需要原版、纸、墨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复制文字和图像。
21、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古典文献与文献保护技术》期终考试卷(B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档案文献遗产载体类型分为、、。
2. 对档案文献遗产造成危害主要有两种,人为的有意破坏和。
3. 纸张的老化主要有三种:、、。
4. 机制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主要分为四类:、、和禾本科纤维。
5.字迹色素的转移方式主要有三种:、和黏附方式。
6.对档案文献遗产而言,影响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有、、、和臭氧等。
7.在评估我国文物的价值时,通常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其中最高级别是,其下分为等。
8.档案库房害虫的生长发育变态过程分为和两种。
二、判断题(√或×,每小题2分,共20分)1.档案库房内结露与否不仅取决于库房的实际含水量,而且与库房的当前温度、湿度直接相关。
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时,越难以结露。
()2.在文献的各种保护措施中,控制好库房的温湿度是最重要的。
()3.种毛纤维是最好的造纸原料,最差的是禾本科纤维。
()4.光盘的信息寿命与其物理寿命无关。
()5.微生物对档案文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档案文献遗产制成材料、污染档案文献等多个方面。
()6.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角度来看,光照度越少越好。
()7.纸张内的纤维素遇酸后不会发生水解。
()8.在对高温高湿的档案库房里进行温湿度调控时,应先降温,后降湿。
()9.字迹材料主要包括颜料与染料两种,染料字迹比较稳靠,适合记录档案。
()10.光波波长越短,能量越小。
紫外光波长很短,因而对档案文献载体影响很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对古籍进行评估的“三性原则”是什么?2.库房管理中最常用湿度概念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定义。
3.纸张去酸的技术方法有哪三种,哪一种方法适合大规模去酸的需要?4.影响档案文献遗产保存的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及生物因子是哪些?四、计算分析题(20分。
计算10分,理由说明10分)已知库内温度为25℃,库内相对湿度为30%,库外温度为27℃,库外湿度为50%,求库房能否进行通风?并说明理由。
古籍鉴藏考试试题题库古籍鉴藏是一门综合了历史、艺术、文献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它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鉴定能力和审美眼光。
以下是一份古籍鉴藏考试试题题库的示例内容:一、选择题1. 古籍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2. 以下哪项不是古籍的装帧形式?A. 卷轴B. 蝴蝶装C. 线装D. 硬封面3. “宋版书”是指哪个朝代的刻书?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填空题4. 古籍的纸张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等。
5. 古籍的印刷技术主要包括雕版印刷、____、____等。
三、判断题6. 古籍的版本越老,其价值一定越高。
()7. 古籍的修复工作需要在无尘环境下进行。
()四、简答题8. 简述古籍的版本鉴别方法。
9. 描述古籍的保存条件及其重要性。
五、论述题10. 论述古籍的收藏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11. 假设你是一名古籍鉴藏师,面对一本疑似明代的刻本书,请描述你将如何鉴定其真伪。
答案解析:1. 答案:B. 宋朝。
四部分类法是宋代学者郑樵所创,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2. 答案:D. 硬封面。
古籍的装帧形式主要是卷轴、蝴蝶装和线装。
3. 答案:B. 宋朝。
宋版书指的是宋代的刻书,以其精湛的印刷技艺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而著称。
4. 填空答案:竹纸、棉纸、宣纸等。
5. 填空答案:活字印刷、套色印刷等。
6. 答案:错误。
古籍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年代,还与其稀有性、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有关。
7. 答案:正确。
古籍修复需要在无尘环境下进行,以防止灰尘对古籍造成进一步损害。
8. 简答:古籍的版本鉴别方法包括观察字体、纸张、墨色、装帧、印章等,同时还需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9. 简答:古籍的保存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环境,以及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良好的保存条件对于延长古籍的寿命、保护其完整性和价值至关重要。
一、选择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B.最小干预原则
C.可识别性原则
D.完全修复原则(正确答案)
2.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文物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
A.定期检查文物的保存状态
B.对文物进行环境控制,如温湿度调节
C.对文物进行表面清洁和保养
D.对已损坏文物进行修复(正确答案)
3.文物建筑在进行修缮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尽可能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提高效率
B.保持和恢复文物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正确答案)
C.以新替旧,使文物建筑焕然一新
D.简化修缮过程,降低修缮成本
4.考古发掘中的“土遗址”保护,关键在于?
A.立即进行大规模修复
B.尽可能保持其出土时的状态和土壤结构(正确答案)
C.将其移至博物馆内进行保护
D.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加固
5.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环境监测内容?
A.空气温湿度监测
B.光照强度监测
C.文物外观变化监测(正确答案)
D.有害气体浓度监测
6.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文物所有权的归属,通常情况下属于?
A.发现者
B.国家(正确答案)
C.地方政府
D.私人收藏家
7.下列哪项技术是现代文物保护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A.X射线探伤(正确答案)
B.破坏性取样分析
C.化学试剂浸泡测试
D.高温灼烧测试
8.文物保护工作中,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重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保护文物的历史环境风貌
B.对文物本体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
C.将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迁移至博物馆内进行保护(正确答案)
D.控制文物周围的环境因素以减少损害。
文物保护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分为哪几个级别?A. 国家级、省级、市级B. 国家级、省级、县级C.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D.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答案:C2. 以下哪项不属于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A. 原址保护B. 修旧如旧C. 迁移保护D. 随意改造答案:D3.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的所有权归谁所有?A. 国家B. 个人C. 集体D. 地方政府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文物保护的主要方式?A. 修复B. 复原C. 重建D. 销毁答案:D5.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的保护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A. 国家文物局B. 文化和旅游部C. 国家文物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 国家文物局和文化和旅游部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措施属于文物保护的范畴?A. 定期检查文物状况B. 建立文物档案C. 随意改变文物现状D. 制定文物保护计划答案:A、B、D7.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哪些行为属于文物违法行为?A. 非法买卖文物B. 破坏文物C. 非法占有文物D. 合法使用文物答案:A、B、C8. 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什么?A.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B. 促进经济发展C. 弘扬民族文化D. 增加旅游收入答案:A、C9. 以下哪些属于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内容?A. 技术交流B. 人才培训C. 资金援助D. 文物归还答案:A、B、D10.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哪些行为需要经过文物行政部门批准?A. 修复文物B. 迁移文物C. 拆除文物D. 改变文物用途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所有文物都应原址保护,不得迁移。
()答案:错误12. 个人可以随意买卖国家所有的文物。
()答案:错误13. 文物保护工作应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
()答案:正确1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文物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古籍整理与保护1、善本: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2、本校法:是一种用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通过前后文字的对照,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找出其中的错误。
3、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4、集注: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
集合前人关于某部书的注释或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进行注释,多用做书名。
1、试分析造成古籍同书异本现象的原因。
原因:(1)先秦时期图书多无作者自定书名,后人称呼多有不同;(2)古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一种书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可以用作者的姓、名、字、号、官爵等命名;(3)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使用几个不同的书名,如《红楼梦》曾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4)后人将书名简化,造成的不同书名,如《伤寒溯源集》简称《伤寒论》等。
2、比较校勘、校对、校雠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1范围不同;有无原稿的不同;难易程度的不同。
○2校勘与校对的区别:校对是有了明确可靠的底稿作为判断版样正误的依据,原则上不涉及书籍的内容,只要保证与底稿一致就行了;校勘则搜集各种版本,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考证原稿的文字语句,判断正误,整理出一个定本。
○3校勘与校雠的区别:校雠最初的含义和校勘是一个意思。
刘向以后的学者多以“校雠”一词来指文献整理工作,如郑樵著《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程千帆先生的《校雠广义》。
狭义的校雠才指校勘。
3、简述古代史籍的主要编纂体例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体例有三种: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编年体最早出现,纪传体次之,纪事本末体出现最晚。
三者中影响最大的,为纪传体。
(1)编年体是在春秋战国由孔子编纂《春秋》时创立的。
编年体的体例特点是记事以时间为线索,按年代的顺序叙述每年发生的历史大事,使史实发展的秩序分明。
古籍保护课程习题
1,试述纸张的发明过程和主要发明人在其中的作用。
简述古代造纸的主要几个工艺过程。
答:
2,作为文物具有哪些特质?纸质文物与其它文物相比又有哪些特点?纸质文物保护与其它文物保护相比又有哪些特征和难点?3,什么是文物的微环境保护方法?简述该方法主要控制哪些因素和条件(包括具体指标)。
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什么优
势和劣势?
答:1,微环境保护方法就是通过调控博物馆展柜温度,湿度。
光照亮度等具体环境来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
2,(1)光照:在光源上不含紫外线有荧光灯管,光
纤灯和LED灯等。
(2)温度:保存环境的调控温度标准为19~24℃,日波动小于l℃Ilo(3)湿度:的博物馆内环境气候的相对湿度为45%~65%,以日波动小于5%RH(4)空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优势:解决博物馆中的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控制和整治问题,根据文物的不同质地、不同保存环境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起到阻止或延缓污染物危害文物的效果。
劣势:需要不断地研究符合我国国情最为经济实用的新方法、新手段,以满足文物保存微环境调控的要求,对人力物力财力要求较高。
4,简述纸质文物修复保护的方法主要有那几种方法?各有哪些优
势和劣势?
答:(1)纸浆修补法,优点:不但可修复破损纸张,还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类型纤维满足手工修复的特殊需要。
纸浆修复效果不错缺点是:破损处有纤维外露(如撕裂)——修复效果好破损处无纤维外露(如刀切)——修复效果差
(2)水溶液法(湿法),水溶液能稀释酸,清洗有害物质,但同时也冲洗掉纸纤维中的钙镁离子酸度降低了,但纸寿命缩短.
1石灰水脱酸法,优点: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缺点:有可能降低纸张强度;2氢氧化钙和重碳酸钙法(双液两步法)优点:脱酸后pH值达8,是最安全可靠方法.3碳酸氢镁法,优点:处理后纸张耐折显著提高. 缺点:只能单页处理,效率低,周期长,字迹颜料会褪色,褶皱.
(3)有机溶液法(干法) 1甲醇镁-甲醇法,优点:与水溶液法相似,残留的碱式盐能起抗酸缓冲作用缺点:由于使用了如氟利昂、甲苯和氯化烃等污染溶剂,使用受限制;2韦托法,优点:操作简便,脱酸费用低.缺点:溶剂易燃有毒,有害,对字迹有褪色或变色危害(3),气相沉积法,优点:气相沉积法相对较安全,缺点:对设备要求较高。
5,纸质文物的老化受损主要有哪些因素?并简要说明这些因素破坏纸质文物的原因和机理。
答:(1)1,纸张老化内在因素(1)纸张材质老化①纤维素降解老化②半纤维素降解老化③木质素纤维素降解老化(2)字迹材质老化(3)印刷油墨老化(4)古墨的老化
2,纸张老化外在因素(1)、温度、湿度(2)、氧气、其它气体(3)、光老化(4)、微生物老化(细菌,霉菌)(5)、发黄原因机理(6)、酸化老化
①纤维素老化
A,纤维素水解老化,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水解为小分子葡萄糖。
糖类物质为菌类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也成为虫类生长的食物。
B纤维素氧化,老化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及还原性端基能被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氧化,相应生成氧化纤维素,使得纸张变黄、变脆,机械强度降低。
C,纤维素酸性水解老化,纤维素大分子中的β-1,4-糖苷键是缩醛键对酸敏感,在适当的氢离子浓度,温度作用
下会发生酸性水解。
D,纤维素光化学降解,太阳光使纤维素物质降解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氧化纤维素和有强还原性的有机物。
在湿气和氧气下,纤维素易被光降解,引起强度下降并产生羰基和羧基。
②半纤维素降解老化,半纤维素在外界条件如光、热、酸、碱的作用下,可酯化、醚化、氧化、降解和水解.
6,纸质文物中机构主要是纤维和填料,其中纤维主要含有哪3种物质?其中哪种物质含量的多少对纸质文物的质量和寿命影响
很大?
答:(1)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2)半纤维素——在光、热、酸、碱作用下,可酯化、醚化、氧化、降解和水解。
纸张中含有适量的半纤维素,不仅能缩短造纸中打浆时间,而且能增加纸张强度。
但半纤维素含量太多会影响纸张寿命。
7,分别说出虫类和霉菌对纸质文物的损害情况,并具体说出防治
的方法和种类。
答:虫类;损害情况:古籍书画、档案图书中——带有昆虫所需各种养料: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
有记载档案图书害虫有100多种,它们以纸张为食料温床,咬烂纸张,在纸上产卵,排泄有色代谢物污染纸张,破坏纸张表面的整洁,虫害孽生繁殖危害纸张。
防治方法:(1),清洁卫生防治①周围环境清洁、存放柜架清洁、文物清洁;②书画库通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书库及时开关窗户门户通风,防生虫——书库空间要大,面积宽敞,书架,书柜摆放要宽,垛书间隔3cm,③防煤烟, 橱灶之地
(2),环境条件防治虫害虫害与霉害环境条件相似——采用不利于生存条件来防治。
①日常温度:22-32℃利于害虫生长繁殖;40-52℃或-4-10℃为致死多数害虫温度区。
②湿度:相对湿度≥70%利于害虫生长繁殖,干燥能抑制害虫生长繁殖。
③空气:害虫新陈代谢需氧气,含氧≤2%害虫缺氧致死。
(3),高低温防治①高温62.8℃/5min或49-52℃/10-12h杀死虫;②低温-5-10℃杀虫。
利用冬季寒冷,人工制冷,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繁殖、杀死。
4),缺氧法防治,害虫及霉变均需氧,将空气中的氧气由21%降至2%下,使虫缺氧窒息死亡。
霉菌;损害情况:取决于温度,湿度,光线,pH值,氧气.养料.霉菌以纸张,淀粉浆糊,胶料,油墨等作为养料,吞污损毁纸张。
防治方法:(1),环境防霉①保持书库,书清洁卫生,人员进出更
衣;②过滤净化库内空气,减少阻止灰尘颗粒霉菌孢子入库;③控制库内温度,湿度,保持干燥通风;
(2),除氧防霉,除氧或充氮密封贮藏,抑制霉菌呼吸
(3)防霉剂防霉,抑制霉菌代谢,繁殖
(4)γ射线辐照防霉,食品业已用,档案馆曾使用。
但是会否产生不良副
作用,尚无进行试验研究,需试验后再视情慎用。
8,纸质文物的酸化对其危害很大,简要说出危害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并说出纸质文物的几种脱酸方法。
答:(1)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的组合。
纤维素大分子中基环间的葡萄糖柑键。
当酸的水溶液作用于纤维素时,使葡萄糖柑键发生断裂,并造成聚合度降低,其结果使纸变质发脆。
水解过程中,酸是催化剂,它能降低葡萄柑键断裂的活化能,而提高水解速度。
水解速度随着氢离子浓度成一定比例的增加,也就是PH值越低,酸性越强,水解速度越快。
纸的变质表现在宏观上是变色,在微观上便是结构的破坏(即机械强度的下降)。
(2)1,用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对纸质文献进行脱酸,对脱酸剂种类、脱酸剂流量、等离子体能量密度、脱酸次数等参数进行调节后,确定合适的脱酸参数,并对大量不同材质的纸张以及书画颜料进行脱酸处理2,使用物化性质优异的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原料对纸张进行静电纺丝封护3,使用等离子体脱酸技术以及静电纺丝封护技术对明、清、民国时期的报纸、封面纸、书页等多种纸张进行脱酸和加固处理
9,分析测试纸张主要有哪些性能指标?其中哪几项指标能够分析评判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效果?
答:(1)基本性质质量<225g/m2为纸,质量≥225g/m2为纸板
(2)物理性能1,厚度2,紧度松厚度3,抗张强度4,伸长率5,抗张
能量吸收6,耐破度7,耐折度8,撕裂度9,施胶度10,白度11,透气度12,挺度13,人工加速老化14,纸张其它分析外观质量(尘埃、洞眼、透明点、半透明点、褶皱、折子、筋道、网印、毛布痕、浆疙瘩、鱼鳞斑、裂口、卷边、色泽不一致、黑斑、杂物)物理性能(定量、厚度紧度、机械强度、伸缩性、可压缩性、挺度、透气度、柔软性)其中机械强度包括:抗张强度、裂断长、耐破度、撕裂度、破裂强度、戳穿强度、耐折度、环压强度、伸长率等.)(3)纸张化学性能测试1,纸张pH值测定热水抽提法冷抽提法试纸法2,纤维素含量纸张铜值测定纸张纤维测定纸张松香测定纸张有害杂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