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 第五章 生育保险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9
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概念、对象与目的第二节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社会保障的作用第四节社会保障模式第五节社会保障体系第二章生育保险第一节生育保险及其特点第二节人口政策与中国计划生育保险第三节生育保险的基本待遇第四节我国生育保险的改革第三章失业保险第一节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中国的失业保险第三节外国失业保险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一节工伤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第二节工伤保险的待遇第三节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与待遇第四节外国工伤保险制度第五章医疗保险第一节医疗保险的对象、内容和范围第二节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第三节外国医疗保险制度第六章养老保险第一节养老保险及其特征第二节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模式第三节我国的养老保险第四节外国的养老保险第七章社会救助第一节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对象第二节最低生活水平第三节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第八章社会福利第一节社会福利制度概述第二节我国的职工福利第三节福利国家第九章社会优抚和安置第一节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基本内容第二节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和褒扬革命烈士第三节军人退役安置和离退休安置第十章社会保险基金第一节社会保险基金的概念与要素第二节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第三节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投资运营第四节国外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运用第十一章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第一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模式比较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基本义务。
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的socialsecurity,是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安全项目的总和。
它向公民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津贴和服定、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2)社会保障的标准时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生活需要。
3)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或社会组织。
4)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或行政规定。
社会保障概论-5(总分10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 家庭津贴法B. 社会保障条例C. 国民保险法D. 国民救济法2. 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 应付风险B. 对象C. 实施方式D. 经营目的3. 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 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B. 雇主与政府共同负担C. 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 雇主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4. 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 5天B. 10天C. 12天D. 7天5. 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 人均行政管理费B. 伤残津贴C. 伤残风险率D. 人均收入6. 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 国家B. 社会C. 企业和事业单位D. 保险公司7. 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基金中,占最大部分的为( )A. 行政管理基金B. 社会行动基金C. 津贴基金D. 保险基金8. 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障组织机构的为( )A.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B. 社会保障基金经办机构C. 社会保障立法机构D. 社会保障监督组织9. 新加坡收效显著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B.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C.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D.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10. 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 90%B. 100%C. 50%D. 120%11. 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 工伤预防B. 工伤补偿C. 工作培训D. 职业康复12. 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的国家为( )A. 德国B. 英国C. 美国D. 日本13. 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 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B. 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C. 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 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14. 复员退伍安置工作的方针为( )A. “妥善安置,各得其所”B. 实事求是C. 鼓励自谋职业D. 部队与地方相结合15. 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A. 部队B. 地方政府C. 国家D. 军属16. 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 无劳动生产能力B. 无劳动意愿C. 无经济来源D. 生活上无依靠17. 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 社会救助B. 社会福利C. 工伤保险D. 社会优抚18. 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 全部由政府负担B. 全部由企业负担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 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19. 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 社B. 个人C. 单位D. 国家20. 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 不低于B. 等于C. 高于D. 低于21. 我国为革命烈士褒扬工作制定的第一部法规为( )A. 《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B. 《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C.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D.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22. 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 12个月B. 24个月C. 18个月D. 15个月23. 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 长期性补助B. 保险性补助C. 短期性补助D. 福利性补助24.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除普通股票以外,使资产价值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投资方式为( )A. 信托贷款B. 银行存款C. 直接贷款D. 不动产投资25. 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 弃婴B. 产妇C. 残疾人D. 老年人26. 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 社会性B. 差异性C. 强制性D. 福利性27. 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 结构性失业B. 技术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季节性失业28.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0%—59%之间的属于( )A. 生活贫困B. 勉强度日C. 小康生活D. 富裕29. 不属于中央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有( )A. 组织研究拟订社会保障法规草案B. 负责组织社会保障各项收入的完成C. 统一管理和组织调剂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差异D. 代表政府从事有关与国际上社会保障机构的合作交往30. 1951年我国颁布的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险的开始的法律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B. 《劳动法》C. 《义务教育法》D. 《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1. 中国计划生育保险形式有( )A. 委托保险公司办理,国家和集体交费为主B. 与银行合作,成立儿童福利会、基金会C. 绿色保险D. 委托保险公司办理,集体交费为主E. 个人交费32. 下列属于我国军人退役安置内容的有( )A. 现役军人提拔B. 军人家属安置C. 复员军人安置D. 退伍军人安置E. 转业志愿兵安置33. 我国社会保障监督组织的组成有( )A. 立法机关B. 工会组织C. 主管部门负责人D. 人民代表E. 审计部门34. 保险型的基金筹集模式的代表国家为( )A. 瑞典B. 美国C. 英国D. 日本E. 中国35. 社会保险基金与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的区别在于( )A. 实施目的不同B. 建立依据不同C. 基金来源不同D. 理算原则不同E. 支付原则不同三、名词解释题36. 致残37. 失业率38. 社会优抚39. 累进费率制40.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四、简答题41. 简述我国医疗保险中自费医疗的含义。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 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5.按管理方式分: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公众机构管理和私人机构管理等模式五、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2.福利经济学理论3.新福利经济学理论4.凯恩斯主义理论5.民主社会主义6.新自由主义7.中间道路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萌芽时期(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英国《济贫法》2.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20年代——60年代)4.改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个时期)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一是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二是由国家法律强制实行的项目: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三是遵循自愿原则的项目(以盈利为目的):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投保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6点)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一,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第二,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还有待建设;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思考题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有哪些特点?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A、收入补偿功能B、促进社会安定功能C、保障劳动力再生产功能D、促进社会公平功能4、简述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构成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E、社会互助与个人储蓄积累保障5、简述社会保障的制度类型(模式)A、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投保资助型) 德美日B、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瑞典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澳大利亚、新西兰D、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6、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经济条件:工业化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根源。
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保障的需求。
社会条件:主要是工人阶级长期为争取自己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斗争。
7、社会保障的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什么?A、德国新历史学派理论古斯塔夫. 施穆勒讲坛社会主义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与福利”的责任.主张国家举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B、费边社会主义乔治.肖伯纳韦伯夫妇费边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议会,对贫民和失业者,包括病人、残废人、老年人实行救济,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改良实施普遍福利来实现“社会主义”。
C、福利经济学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福利的定义:福利是指个人获得的某种效用或满足福利经济学两个命题:第一,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会使满足感增大;第二,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于穷人会使满足更大。
收入转移的措施:自愿转移、强制转移实施福利措施应防止的内容D、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及相应的国家经济干预思想。
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认为国家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有助于增加消费倾向,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E、贝弗里奇计划”的福利国家思想1942 《社会保障及有关服务》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四条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满足最低需求原则、充分就业原则、费用共担原则,确立了战后英国社会保障计划的基本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保险提出了社会保障的范围包括七个项目: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和家庭津贴。
「资料5」 2003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险 (⼀)养⽼保险 年末全国离退休⼈员4523万⼈,⽐上年末增加300万⼈。
其中离休⼈员141万⼈,退休⼈员4382万⼈。
城镇基本养⽼保险的覆盖⾯继续扩⼤。
200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保险的⼈数为15506万⼈,⽐上年末增加770万⼈。
其中,参保职⼯11646万⼈,参保离退休⼈员3860万⼈,分别⽐上年末增加518万⼈和252万⼈。
全国企业参保⼈数为13882万⼈,⽐上年增加603万⼈。
其中,参保职⼯10325万⼈,参保离退休⼈员3557万⼈,分别⽐上年末增加395万⼈和208万⼈。
全年企业离退休⼈员养⽼⾦基本做到了按时⾜额发放。
到年末,企业退休⼈员实⾏社会化管理⼈数达到2933万⼈,⽐上年末增加1499万⼈,社会化管理率达到84.5%. 全年全国基本养⽼保险基⾦收⼊3680亿元,⽐上年增长16%.其中征缴收⼊3044亿元,同⽐增长19.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保险基⾦53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74.3亿元。
全年全国基本养⽼保险基⾦⽀出3122亿元,同⽐增长9.8%.期末基本养⽼保险基⾦累计结余2207亿元。
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养⽼保险事业。
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保险的⼈数为5428万⼈,共积累农村养⽼保险基⾦259.3亿元,⽐上年末增加26亿元,全年共有198万农民领取了养⽼⾦,当年⽀付保险⾦15亿元。
(⼆)医疗保险 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进⼀步扩⼤。
年末全国绝⼤部分地级以上统筹地区组织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数10902万⼈,⽐上年末增加1501万⼈。
其中参保职⼯7975万⼈,参保退休⼈员2927万⼈,分别⽐上年末增加1049万⼈和452万⼈。
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收⼊890亿元,⽀出654亿元,年末个⼈账户基⾦滚存结余积累291亿元,统筹基⾦滚存结余379亿元。
(三)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作⽤进⼀步增强。
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数为10373万⼈,⽐上年末增加191万⼈。
社会保障概论(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工商学院第一章测试1.国家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特征。
参考答案:保险费由单位负担2.社会保障的特征为()参考答案:层次性;再分配性;普遍性3.社会保障是从正式制度的安排发展到非正式制度的安排,其目标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别来源于企业缴费与劳动者个人缴费。
()参考答案:对2.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分为社会救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和军人保障基金等。
( )参考答案:对3.由于数量巨大,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必须规避风险,社会对基金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参考答案:错4.从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实践来看,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包括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两大类。
()参考答案:对5.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时往往把收益性原则放在首位。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医疗保险的基金筹措原则是“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参考答案:对2.医疗保险中所提到的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医疗保险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
()参考答案:对3.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是实际参保人数最多的险种。
()参考答案:对4.在我国,职工报销的医疗保险费数额,跟其参保年限和缴费多少有直接关系。
()参考答案:错5.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群体不包括儿童。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养老保险财务模式为缴费确定式与给付确定式。
()参考答案:错2.在我国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多少跟缴费多少有关,跟缴费年限无关。
()参考答案:错3.我国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参考答案:对4.达到退休年龄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唯一条件。
()错第五章测试1.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Social Security Introduction Syllabus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总学时(学分):48(3学分),其中讲授44学时,自修4学时。
面向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社会保障思想的起源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的,过上有保障的、幸福的、安定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追求。
而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则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具体说来产生于十九世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无论是社会福利还是社会保障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课程结合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入手,探讨社会福利思想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并尽可能从理论与实例上阐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保险等概念,并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内容进行具体讲解,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状况有基本的框架理解。
前续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后续课程: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总学时48,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自学学时4学时,共3学分,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概论》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状况。
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了解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测定,以及社会保障管理。
2、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社会保障所涉及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险中基本的四种险种;了解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自考题-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最早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的国家是______。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就颁布了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险条例》3. 外国养老金的给付主要有两种,即______。
A.城市居民养老保险金和非城市居民养老保险金B.本国居民养老保险金和他国侨民养老保险金C.普通国民老年保险金和社会劳动者养老保险金D.白领老年保险金和蓝领老年保险金4. 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______。
A.特困救助形式B.严审受益人条件C.本国公民享受制D.生活补贴形式5.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家庭或个人,享受最低生活水平的救助条件是其收入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的______。
A.30%B.40%C.50%D.60%6.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特征之一是______。
A.待遇标准各省市不一B.待遇标准全国统一C.待遇标准与本人的原工资无关D.待遇标准由各行业自行决定7. 根据我国职工探亲制度,归侨、侨眷出境探望配偶,4年以上一次的假期为______。
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8. 社会救助是______。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C.慈善事业的一种D.社会保险的核心9. 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______。
A.《社会保险法》B.《保险法》C.《社会保障法》D.《社会救助法》10. 1948年首先宣布建成“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是______。
A.瑞典B.中国C.英国D.美国11. 1952年由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解释社会保障的权威性文件是______。
A.《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B.《社会保障法》C.《社会保险法》D.《济贫法》12. 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