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2015级研究生导师名单汇总
- 格式:xls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张红岩副教授简介(正面清晰照片)张红岩,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外语及小语种教学部,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研究生外语及小语种教学部主任。
一、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1982-1986 东北林业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2002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6---1999*年,南京林业大学大学英语系,助教;1988---1999年南京林业大学大学英语系,讲师2002----2003年,大连海事大学英语系,讲师;2003----2005年,江苏科技大学大学英语系,讲师;2005--- 至今江苏科技大学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6—至今江苏科技大学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5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修;2012年9月-2013年3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英语系访学。
二、主要研究方向:1、语篇语言学;2、英美文学与文化;三、主要教学工作:1、本科教学《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研究生教学《西方文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语篇分析》《研究生综合英语》《研究生英语听力》四、承担项目及主要成果:1、科研与教改(1)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项目 (2013) 主持(2)交际教学法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校研究生部教改课题:主持 2012年结题(3)《应用语言学》校研究生精品课程(2010);参加(4)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校级一般项目(2009)主持2、发表论文[1] 浅谈距离表征中的语用元素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10.1 第一作者[2] 拒绝理性——论《等待戈多》的后现代语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9)第一作者3、专著与教材[1]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2] 英语国家概况(英联邦篇),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4、曾获表彰与奖励(1)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2009;。
第 22卷第 7期2023年 7月Vol.22 No.7Jul.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基于混合编码与双通道GCN的方面级情感分析程帆,王芳,黄树成(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镇江 212100)摘要:方面级情感分析研究忽略了词性和物理位置的结合,且仅考虑句子语法结构,缺乏对词深层情感极性的挖掘,包括情感极性标签和情感极性值,由此提出基于混合编码与双通道图卷积网络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HCDC-GCN。
首先,混合编码部分融合了线性结构上的词性特征和物理位置特征并馈入到每层网络的输出;然后,双通道图卷积网络在树形结构上结合了语法距离和情感极性以获取重要信息;最后,采用注意力机制突出方面词的情感特征。
在3个公共数据集Lap14、Rest14和Twitter上进行实验,其准确率分别达85.56%、88.46%和78.37%,表明HCDC-GCN可以更好地融合语义、词性、物理位置、语法距离和情感极性信息,在方面级情感分析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方面级情感分析;图卷积网络;混合编码;语法距离;情感极性DOI:10.11907/rjdk.22194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7-0015-06Aspect-level Sentiment Analysis Based on Hybrid-coding and Dual-channel GCNCHENG Fan, WANG Fang, HUANG Shucheng(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100,China)Abstract:The aspect-level sentiment analysis model HCDC-GCN based on hybrid coding and two-channe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exical and physical location is neglected and only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is considered, which lacks the mining of the deeper sentiment polarity of words, including sentiment polarity labels and sentiment polari‐ty values. and feeds into the output of each layer of the network, then the two-channe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combines syntactic dis‐tance and sentiment polarity on a tree structure to obtain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finally an attention mechanism is used to highlight the sen‐timent features of aspectual word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ree public datasets, Lap14, Rest14 and Twitter, with accuracy rates of 85.56%, 88.46% and 78.37%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HCDC-GCN can better integrate semantic, lexical, physical location, grammati‐cal distance and sentiment polarity information and has advantages in the area of aspect-level sentiment analysis.Key Words:aspect-level sentiment analysis;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hybrid coding; grammar distance; emotional polarity0 引言方面级情感分析(Aspect Level Sentiment Analysis,AL‐SA)是一种细粒度的情感分析任务,其目的是自动分类与文本特定方面相关的情感[1]。
第 22卷第 4期2023年 4月Vol.22 No.4Apr.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基于Albert与TextCNN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李飞鸽,王芳,黄树成(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镇江,212100)摘要:互联网数据众多,为高效管理互联网的海量中文文本数据,提出基于Albert与TextCNN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ATT)。
该方法引入Albert模型解决一词多义问题,使用TF-IDF算法抽取当前文本数据中权重最高的5个词构建整个文档关键词表,将关键词表与Albert生成的词向量进行向量拼接,构成一个融合关键词信息的多义词向量。
并且,在传统TextCNN基础上根据中文语言特点调整卷积核窗口大小以提取文本数据的深层局部特征。
实验表明,ATT模型相较于未加入TF-IDF关键词表、未调整卷积核大小的传统模型,F1值分别提升1.88%和2.26%,为中文文本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向量;文本特征提取;多标签;文本分类DOI:10.11907/rjdk.22159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4-0027-05Research on Chinese Tex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lbert and TextCNNLI Fei-ge, WANG Fang, HUANG Shu-cheng(School of Computer,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100, China)Abstract: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Internet data,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manage the massive Chinese text data on the Internet, a Chinese text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Albert and TextCNN (referred to as ATT)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introduces Albert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ysemy. TF-IDF algorithm is used to extract the five words with the highest weight in the current text data to build the whole docu‐ment keyword table. The keyword table and the word vector generated by Albert are vector spliced to form a polysemy word vector that inte‐grates keyword information.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extCNN, the window size of convolution kernel i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to extract the deep local features of text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T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without TF-IDF keyword list and without adjusting the size of convolution kernel, increases the F1 value by 1.88% and 2.26% respectively, providing a new method for Chinese text classification.Key Words:word vector; text feature extraction; multi-label; text classification0 引言在移动互联时代,文本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基金项目: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YJG2014Y_07,YJG2015Y_09);江苏省2015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LX15_026,JGZZ_057);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016)。
作者简介:郑尚(1983—),男,汉族,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演化及挖掘。
0绪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的不断攀升,非洲国家的相继独立与中非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也随之有了较大的进展[1]。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开始接受非洲来华留学生,随着我国对非洲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和培养方式的政策调整,留学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较好地实现了为非洲培养人才和促进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双重目的[2]。
留学生教育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3]。
因此,近些年中国政府开始向非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和资助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研究生来我国进行进一步深造和学习,因而非洲研究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然而从当前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很少关注留学生的个体需求,采用了与中国研究生“趋同式”的学术型培养,培养模式基本照搬本国研究生的固有模式,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应“因材施教”。
因此留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来华留学的积极性[2]。
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来华非洲留学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学术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受其所在国家与我国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差异的影响,与我国研究生有较大差距[4]。
1“分层次培养模式”教学的内涵由于来华非洲留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我国高校的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和目标缺乏明显的广度和深度的层次差异,因此,为了做好对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工作,本文根据非洲留学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与中国高等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对“分层次培养模式”留学生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周卫京教授简介周卫京,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江苏科技大学语音科学实验室主任江苏科技大学语音科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主任江苏科技大学赛珍珠研究所主任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协会会员世界应用语言学研究会会员亚太应用语言学研究会会员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协会会员英国语音家协会会员国际语音家协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与语音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英语写作创新联盟核心会员美国赛珍珠基金会中国顾问美国亚太协会中国顾问、英汉翻译剑桥大学语音科学实验室国际研究员中国外语测试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外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英语语音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部主任中国镇江赛珍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镇江赛珍珠纪念馆学术主管国际学术期刊Modern Language Journal、Applied Linguistics、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专家审稿人一、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1982----1986年,苏州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1991年,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班毕业;1999----2001年,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2006年,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86----1988年,镇江师专英语系,助教;1989----1999年,镇江师专英语系,讲师;2000----2009年,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 至今,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音科学实验室,研修;2006----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大学当代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系,访问研究;2008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语言学与心理学系,访问研究;2008----2011年,英国剑桥大学大学语音科学实验室,合作研究;2012-2013年,英国剑桥大学语音科学实验室,访问与合作研究。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和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使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和分析,网络和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使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和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和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使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和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使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