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最准的一次地震!
- 格式:docx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2
最简单的预测地震方法
嘿,你知道吗,预测地震可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其实有一些超级简单的方法呢!比如说观察动物的异常行为。
动物们可神奇啦,它们好像有着我们人类没有的特殊感知能力。
你想想看,那些平日里温顺的猫猫狗狗,突然变得焦躁不安,上蹿下跳的,或者鸟儿们莫名其妙地成群飞走,这难道不是一种信号吗?这就好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发出的神秘暗号呀!
还有啊,地下水的变化也值得留意呢。
要是井水突然变得浑浊,或者水位出现异常的升降,这说不定就是地震要来的前奏呀!这就如同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涟漪,肯定是有什么在搅动它呀!
再看看那些自然界的小细节。
比如地面是不是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裂缝,或者一些原本不该有的隆起或下陷。
这就像是大地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在告诉我们它可能要“发脾气”啦!
当然啦,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也不是百分百准确的哦。
地震毕竟是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就像天气一样难以捉摸。
但是我们多留意这些小小的迹象,说不定就能在关键时刻多一份准备呢!难道不是吗?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方法来准确预测每一次地震,但它们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大自然的一个窗口呀。
我们要养成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警惕,也许就能在地震来临时少一份惊慌,多一份安全。
不要觉得这些方法太简单就不屑一顾呀,有时候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有用的呢!所以呀,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用这些最简单的方法去试着预测地震吧,为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海城大地震的预测、预报、预防--纪念海城7.3级地震40周年高继宗【期刊名称】《城市与减灾》【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6-8)【作者】高继宗【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
这次大地震的Ⅶ-Ⅸ度区,人口比较稠密(总人数834.8万),经济比较发达,但由于震前有预测、预报与预防,灾情大大减轻,震亡人数只占Ⅶ-Ⅸ度区人口总数的0.16‰,经济损失也至少减少了数十亿元。
这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方针,实行群众、专家、领导三结合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地震测报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是他们为地震科学史和防震减灾史书写的光辉篇章。
辽宁南部地区的地震预测,可以追溯到1970年初。
1970年1月17日至2月9日,在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上,沈阳—营口地区就被列为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
当年5月,在辽宁省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上,营口、海城等14个县被列为地震重点监视区。
1974年6月,国务院以国发[1974]69号文件批转中国科学院《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
报告指出:渤海北部地区一二年内可能发生5~6级地震。
1974年11月25日,东北三省地震趋势会商会明确指出:“营口、大连等地是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地区,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区,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监视,充分做好捕捉大震的准备。
”1974年12月20日,辽宁省地震形势会商会提出:近期在丹东、金县、盘山-营口等地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
1975年1月10日,辽宁省地震形势会商会认为:各种宏、微观异常还在继续发展,以后还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发生。
会后,省革命委员会于12日下发了《地震情况通报》:丹东、营口、旅大、盘锦等地区仍有发生五级左右地震的可能,但具体时间和地点尚难以判断。
各专业台站和各地区要继续加强观测,认真做好防震工作。
1975年1月13日,沈阳地震大队提出《关于七五年大震趋势意见》:1975年上半年,或在一、二月份内,在辽东半岛及沿海海域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
动物预测地震的例子《聊聊那些动物预测地震的神奇事儿》嘿,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动物能预测地震这回事呀?听起来好像很玄乎,但还真有不少例子呢!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报道说在某个地方地震前,当地的一些狗狗行为特别怪异。
平时挺乖的狗狗们突然变得焦躁不安,不停地叫,还到处乱跑。
这可把主人们都搞懵了,心想这狗今天是咋啦,抽啥风呢。
结果没多久,地震就来了,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狗狗是提前感知到了地震的到来呀!它们的小脑袋瓜里是不是装了什么特殊的地震探测仪呀!还有啊,据说老鼠也会在地震前有异常举动。
本来老鼠都是天黑了才偷偷摸摸跑出来找吃的,结果地震快来的时候,大白天的都跑出来瞎转悠了!好像在告诉大家:“嘿!赶紧躲起来呀,要出大事啦!”那场面,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养殖户们讲的故事。
有个养鸡场的老板说,在地震前他家的鸡都不乖乖下蛋了,一个个惊慌失措的样子,扑棱着翅膀在鸡舍里乱撞。
老板还以为是养鸡场进了啥野兽呢,到处找也没找着,后来才知道是地震要来啦。
这些鸡可真是“未卜先知”呀!我就琢磨,这些动物咋就这么厉害呢?它们难道有比人类更敏锐的感知能力?还是说它们和地球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沟通渠道”?也许是它们的小耳朵、小鼻子能捕捉到我们人类察觉不到的微妙变化吧。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这些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动物,在关键时刻还能给我们发出警告呢。
虽然动物预测地震还不能完全准确,但是多留意一下它们的异常表现,说不定还真能给我们提个醒。
虽然动物预测地震这事儿挺神奇的,但我们也不能全靠它们呀,科学家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探索,争取找到更准确的预测地震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啦!总之呢,动物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说不定它们真能成为我们的“地震预报员”呢,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呀,让我们继续充满好奇地去探索吧!。
1、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日本最近的大地震发生的日期是2011年3月11日,如果我们把两者发生日期的年、月、日的数字相加,都是2025!汶川大地震:2008+5+12=2025日本大地震:2011+3+11=20252、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是月份和日子是(2008年)5月12日,海地大地震发生是月份和日子是(2010年)1月12日,智利大地震发生是月份和日子是(2010年)2月27日,把这三个日期中的月份、日子即九个数字按地震发生时间先后排序,即为:中国 512 (5月12日)海地 112 (1月12日)智利 227 (2月27日)把这9个数字放在九宫格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横看第一排是512,竖看最左边也是512;横看第二排是112,竖看中间一排也是112;再看横着的第三排是227,而竖看最右边也是227 !三次特大地震的日期“512”、“112”、“227”都分别在这“九宫格”里出现了两次!太让人震惊了啊!即便是巧合,也不可能这么巧啊!三次大地震中哪怕其中有一次发生的日子早一天或晚一天,都不可能组成这神奇的九宫格!这一切难道都是上苍安排的?3、遗憾地是,世界上并没有人预先想到“2025”这个神秘数字,如果想到了,如果在今年三月份日本人发现近海有地震预兆了,那么就可以用2025—2011(年)—3(月份)=11(日)!从而准确地判断出这个月11日将爆发大地震!4、我们是否可以从“2025”这个神秘数字预测出下一次大地震爆发的日期呢?2011—2008=3,那么3年爆发一次,那下一次大地震爆发的年份可能在2014年;5(月份)—3(月份)=2。
那么下一次大地震爆发的月份是在3—2=1即1月份,也就是在2014年1月份,再用2025—2014—1=10,因为2014+1+10=2025,也就是说2014年1月10日将在某国爆发大地震!。
1,2075年的时候,日本的首都已经迁到冈山,但是他没有说什么时候迁过去的。
好像没听说日本你要有登月的计划,也算是一个大胆的预言吧。
2,下面说一位来自2010年出现在日本论坛上的穿越者,他的名字就叫2062。
2062准确的预测了311大地震和五年之后的熊本大地震。
这让他名声大噪。
有人就说2062预测的311大地震,说的很模糊,就是说他之前留下了一段日文的密码,说是给当时的人们的忠告。
破译出来之后,忠告是“爬到山上去”。
但是在海啸之后,这段文字才被解读出来,有点牵强了。
如果这件事算牵强的话,他预测的五年之后的熊本大地震就不能这样说了。
他在2010年的时候做了第一个预言之后就消失了,后来过了一年,在2011年的时候又回来了,他说自己是因为泄露天机,被相关人士给带走了。
他这次回来他说他本应该在2016年4月15日才来,但是他等不及了,说2016年4月有大事发生,说完又消失了。
这次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结果过了五年,2016年4月14日,熊本地震49人死亡,1人失踪。
让人们惊奇的发现,2002的这次预测已经准确到了日期,他本来应该出现在地震发生的后一天,但是他没有么做。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2062是真实的穿越者。
2062每次出现说的话都不多,但是却预示着天灾目的明确,也不会混淆视听,所以可信度比较高。
2062他还说过2031年年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3,接下来要说的人,要回到2000年,正是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的几年。
有一个自称来自2036年的美国军人约翰提托出现在了美国的网络上。
据他说,他的目的是为了拿一个东西,解决他所在的年代的一件大事。
他准确的预测了美国会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攻打伊拉克三年之后,他的预言得到了准确的验证。
但是他有很多的预言是错误的,并没有发生。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他对于时间穿越的证据。
他不但能具体的说明时间机器的理论依据,甚至还有照片为证。
4,来自2060年的华人穿越者k f k ,他的预言有很多。
八万人的死换不来几句真话吗?!汪成民汶川地震预测反思录翟明磊访谈并纪录汪成民是中国地震史的关键人物,唐山大地震时他是国家地震局负责华北震情的京津组组长。
坚持华北有大震的主帅人物。
唐山惨痛教训,他亲历之,周恩来、李四光的决策过程,他亲历之。
在国家地震局曾主持综合预报组工作。
现任地震局长陈建民是他的学生。
汶川地震后,受中央委托,主持余震预报,三发三中。
他是国家八六三课题地震中的智能化决策的课题领头人。
他上书中央要求追查国家地震局在汶川中的责任。
并成功查证收集了被压制的汶川预测意见二十多条,写下《对汶川大震的预测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八万人的死换不来几句真话问:汶川地震发生了,我们如何来反思预测的问题呢。
我注意到,通过四个月调查,我觉得首先要创造一个讲真话的环境,我们才可能正确反思汶川地震。
汪先生,在震后,你访谈了众多的预测工作者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写出了汶川地震预测中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你如何看汶川反思?汪成民:唐山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局长刘英勇说:“我要准备坐牢,这件事是给人民欠下的血债”。
当他地震后觉得,在地震前有对唐山预测可以做得更好的事他并没有给与支持,使他作为党员说一些党性的话。
现在更不如唐山。
这批新的官僚完全考虑的是怎么应付上面和下面。
所以我说一点尖锐的话,八万人的死,人命都换不来几句真话。
非常非常严重。
试图在各个方面压制,我们发点言,发表点文章,当面和他沟通。
尽管这第一把手(陈建民)是我的学生,都予以拒绝。
沟通不了,没法沟通,完全回避。
陈建民是我从北大选来的研究生,当时在我的课题组成绩不算好,但善于和人打交道,我常派他搞公关。
最近,打着要广泛听取民意旗帜的中国地震学会要开会,我写了一篇文章过去。
接文章的人说,老汪,你的文章非常好。
我要求在大会上发言,在大会讨论,编成会议论文集,他们说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消息。
我就打电话问,办事人员说:“汪老师,我是负责领导批了哪个人、我通知哪个人,我查了查,批的文件人名中没有你。
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意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地震活动监测技术的提升,对地震趋势的预测能力也逐渐提高。
然而,地震是一种复杂的地球自然现象,其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趋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根据当前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对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而板块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情况来推测未来地震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因此,对于地震的预测应该是一种概率性的判断。
一、全国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全国地震活动总体上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地震分布在特定的地壳运动带上,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印度洋地震带等。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中国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
二、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对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的预测如下:1.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增强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经常发生较强的地震。
近年来,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有所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应力会逐渐积累,未来几年内可能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导致地震活动增强。
因此,对于西南地区的地震防御和减灾工作应该高度关注。
2.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增加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另一重要区域,包括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地区经历了一系列较强的地震活动。
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板块运动的影响,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也相对频繁。
未来几年内,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会增加,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灾害应对能力。
3.北方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相对较弱相对于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地震活动较为稳定,相对较弱。
然而,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预知或排除。
北方地区虽然地震活动强度较低,但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地震监测和减灾工作,保持对地震灾害的高度警惕。
当年李四光预言了中国的 4 个有可能随时发生的地震带:1、唐山——邢台(已震)2、台湾(已震)3、四川大足(已震)4、山东郯城——日照或是连云港(未震)(注:1668 年山东郯城8."5 级地震1969年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
希望最近中国G-ON-VEN- MENT 这些年来的防震措施能积极、有效。
黄相宁在2006年02期《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杂志上发表的,《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中,回顾了李四光先生几次成功预测:李四光先生在1966 年邢台7. "2 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
果然在1967 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6. "3 级地震;••…他说我是让你们马上去郯庐断裂带建立压磁地应力站,这个断裂带要出问题。
…•果不其然,1969年渤海7. "4 级和1975 年海城7. "3 级地震就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东北延伸部位上。
1967 年他就派地震地质大队的华北三队到唐山、滦县一带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如果这里也在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年唐山7.8 级、滦县7."1 级、宁河6. "9 级强震群正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在他预测10年后发生了!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分队在1970年1 月4日到达通海西北30公里的峨山时,发生了1970年1 月5日通海7. "7 级地震。
通海地震后,他立即提出要注意川西的地震危险性,1970年1 月28日在与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专业队伍代表谈话时他说:"四川西部是危险区,现在我提心吊胆地工作,要赶快上去。
"结果在1970年2月24日就发生了四川大邑6. "2 级地震。
中国四大地震剩一个中国预测四大地震中国四大地震剩一个篇1:中国四大地震带中国四大地震带地震现象歌诀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李四光说的中国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中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中国的地震带是那些地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是当年周总理的主要地震灾害咨询人。
地震前兆如何判断地震是否来临地震前兆如何判断地震是否来临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在地震发生之前,存在一些地震前兆,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前兆,我们可以提前判断地震是否即将来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震前兆,并解释如何判断地震是否即将到来。
1. 地震波前现象地震波前现象是地震即将到来时出现的一系列现象。
首先是地震云。
地震云通常为稀薄高层云,具有特殊形状,如鱼鳞云、条状云等。
其次是地震光。
地震光是在地震发生前一两天,在天空中出现的一种奇特光现象。
最后是地震电现象。
地震电现象是指地震到来前地球内部发生变动,从而在地表上产生电磁波而引起的各种现象。
2. 地震预报工具地震预报是通过使用各种地震监测工具来预测地震的方法之一。
最常见的地震预报工具是地震仪。
地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震震级和震源距离等参数的仪器。
地震仪可以记录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从而判断地震的强度和即将到来的时间。
此外,地震预报还可以通过测量地壳运动、地磁场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数据来分析地震潜在的发生。
3. 地震动物行为地震动物行为是一种普遍被认为与地震前兆相关的现象。
在地震即将到来之前,一些动物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
例如,家畜会表现出焦虑、不安、不吃食物等行为;鸟类会出现大量群集并呈现异常鸣叫;昆虫会从地下或低处涌现出来等。
这些异常的动物行为可以视为地震即将到来的一个警示信号。
4. 地震井的水位变化地震井是一种用于监测地震前兆的专门设计的井。
地震井通常包括一个水井和一个地震仪。
通过观察地震井的水位变化,可以判断地震是否即将到来。
当地震波通过地下时,会使地震井的水位产生波动。
一般来说,较大幅度的水位波动预示着地震将要发生。
5.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分析地震数据来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来判断离震中的距离,并根据地震波的特征来估计地震的强度。
当地震预警系统检测到即将到来的地震时,会发送预警信息给人们,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预测地震先兆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每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总会伴随出现一些征兆,只要平常观察仔细,就能躲避一些灾难,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地震的前兆有哪些。
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动物异常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地动异常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科学上将他称为前震(foreshock)。
前震的定义是:所有先于最大震级的震动都称作前震。
有些前震人可以感觉得到。
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也通过前震对海城地震做出了准确预报。
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xiù]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2008年5月11晚,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要发生的人。
[半个台预测出汶川地震]他们预测了08年512大地震“国内要是不要,我们就给国外。
”两位爱国者长长的叹息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
——笔者翟明磊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 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
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笔者翟明磊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
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
——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
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
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
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
”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
”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
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
知道12秒后地震要来,你能做些什么作者:木子童来源:《北方人》2024年第04期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柳沟乡发生6.2级地震。
地震这种古老灾害的破坏力再次显露无遗。
在天地巨力面前,人力之微犹如萤火,然而有人却从“死神”手里抢出了时间:那个深夜,很多人都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短则十几秒,长至几分钟,预警准确预报了地震波到达的时间。
这意味着,接收到信息的人可以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逃生。
然而现实情况是,地震预警响起后,许多人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许多人的第一直觉是跑,趁地震没来赶紧跑出房子。
第二直觉是寻找“生命三角区”,这或许是最广为流传的地震逃生技巧——墙角、厕所等狭小空间,更容易在房屋倒塌时形成三角形安全空间。
可惜,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避震方法。
要说清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具体场景。
在积石山地震中,距离震中56公里的临夏市市民只提前12秒收到预警,而距离震中1270公里的长沙市市民有长达数分钟的反应时间,两地居民当然不会采取同一种应对方式。
那么,如果某天深夜,当我们在刺耳的警报声中醒来,发现屏幕上跳动的时间只剩12秒时,我们到底还能做些什么?主持地震预警系统开发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议,如果有10秒时间,那么2楼以下的居民可以逃离到楼外,更高层的居民则最好就地避险。
不过,这只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想象一下实际操作场景:被警报吵醒,确认情况后,避难者需要穿上鞋,打开房门,冲下楼梯,并迅速远离楼体,抵达楼宇外的空阔区域。
其中的每一步都可能出现意外:反应不及、楼道拥堵、未能及时远离楼体。
12秒的反应时间实在太短,人一旦被意外绊住脚,就可能陷入更糟糕的处境——来不及跑出楼体的居民可能会在拥挤的楼梯间迎上地震波,未能远离楼体的居民则会被碎玻璃等坠落物所伤。
12秒,往外跑困难重重,在家却可以执行多个避难动作:穿上鞋子,叫醒家人,寻找桌子等坚固掩体,做好避难姿势。
“预测地震”①1979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自1857年以来已发生了6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22年。
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1988年左右。
1984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1985年4月发布预测,有95%的把握认为,在未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不晚于1993年1月。
②地 <!--[if !vml]--><!--[endif]-->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
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尔德实验”。
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在旧金山和洛杉矶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
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比预测的晚了11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
日本在1965年已开始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1978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信在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
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尔德实验”类似。
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
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
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他 <!--[if !vml]--><!--[endif]-->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
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
报告题目:天然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地震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以便解决地震预报、限制和利用问题.目前主要是企图解决地震预报的问题.地震预报,乂称地震预测,其科学前提是熟悉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 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目前人们对地震成因及其发生规律还知道的很少,主要是由于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地下深层变化过程, 不同于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单纯进行的样品试验过程,其影响因素不仅过于复杂, 而且还可能有人类未知的因素存在.人们目前还不能深入地球内部直接或间接观测其介质的物化状态及其变化过程,而只能做到在地面上进行某些物理量的观测,有时这种观测是不完全或不完善的, 甚至也不能确知这种观测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发生真正相关.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目前地震预测研究包括三个方向,即由于地震大局部是发生在地壳中、上层, 少数是发生在深入地幔的部位,故认定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届于地质过程, 研究地震预测应着重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特点,这个方向可以称为地震地质方向.另外一个方向是着重地震统计,即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设法得出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地震发生时间序列的规律, 这种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的方法, 可称为地震统计方向.还有一个方向是搞地震前兆,认为地震过程届于物理过程,观测地球物理场各种参量及其异常变化, 可以找到地震发生的征兆.这个方向称为地震物理方向.但上述三个方向或三个方法,都有其片面性,不可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来求得地震预测的方法,而必须采取综合观测的方法,才可探索出可以利用的规律.地震预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震级〕.地震预报可分为长期预报〔预报10年或更长期的地震活动情况〕、中期预报〔预报数年内的地震活动情况〕、短期预报〔预报几天到半个月内将要发生的地震〕和临震警报〔预报24小时或几小时内即将发生的地震〕.中长期预报是一种地震形势的估计,可以及早做好战略准备,对于一切工、交、水利设计和建设米取防患于未然的必要举措;而短期预报和临震警报那么可及时采取战术上的举措, 及早做好防震、抗震工作.现将与地震预报有关的问题简述如下:一、地震烈度区划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通常指K年左右〕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地震的最大烈度,称为地震根本烈度.〔一〕地震地质构造分析1.强震多发生于活动性断裂构造上搞活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是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的重要根底.日本神户于1995年1月17日发生7.2级大地震,据考察认为是由淡路岛北部的野岛断层和须磨断层发生活动造成的. 因此,地震地质工作主要着眼于活动断裂构造,特别要注意活动断裂的一定部位.我国自古迄今已记录到17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均发生在延伸规模为数白千米的强烈活动的深断裂带上.我国大陆地区6级以上地震也大都发生在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活动断裂构造上.断裂构造的下述部位和地震的关系尤为密切.〔1〕活动断裂带曲折最突出的部位〔简称拐点〕在拐点外侧,地应力最易集中,引起地震.如云南通海、建水、石屏一带,正好位于弧形断裂拐弯处, 地震非常密集.〔2〕活动断裂带的两端〔简称端点〕端点是应力比拟集中和促使断裂继续开展的最有利部位,容易发生地震.例如,甘孜-康定鲜水河断裂带,全长30 0km,强烈地震往返跳动〞于从西北到东南两端之间.〔3〕两条活动断裂带会而不交的地方〔简称交义点〕在这样部位,应力最易集中,常发生大地震.1668年山东莒县-邺城8.5级地震,1679年北京平谷马坊8级地震,以及河北唐山地震等,都与这种交义部位有关.〔4〕活动断裂带的中断部位〔简称闭锁段〕这里也是应力容易集中和发生地震的地方.2.强震常发生在新生代形成的或有继承性活动的断陷盆地内这种盆地的一侧或两侧常为活动性断裂所限制,在盆地深、陡的一侧活动性断裂的断距最大的部位,特别容易发生地震.这样的地段往往是第四纪或现代沉降中央, 沉积厚度也最大.从地貌看往往表现为最低洼的或河流通过的地段. 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等就是发生在这样的部位上.〔二〕历史地震分析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并结合具体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可以推断震中的分布地点、总结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预测未来地震的震级等.在分析过程中常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性我国大陆上有记载的6级以上的地震共400屡次. 其中有些地震是在同一地震带内重复发生的, 但相隔年数有长有短.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经常与一定的构造条件有关.例如,四川炉霍 -康定一带曾发生16次6 级以上的地震,均集中于鲜水河断裂上.2.强震的填空与填满在活动性构造带内,有时在一段时间内发生许多小震, 并围绕成一个地震相对平静的地区一一空白区,后来就在这空白区内某一部位上发生大震,这种现象叫填空.1695年山西临汾地震的填空现象,在大震前50年内在周围地区发生许多小震,中间形成一个空白区,后来在空白区内大震发生.有时与此相反,在某些强震发生之前,在其未来震中附近,发生许屡次小震, 这种现象称为地震的填满现象.如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前1484—1555 年的72年间,在其附近发生过屡次较小地震,于1556年大震发生.总之,历史地震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分析,并参照地震活动期、震级和频度等,是确定地震的危险地段,区划出不同震级及地震范围的重要方法.二、地震短期预报目前研究地震预报的主攻方向是寻找和抓住地震前兆.地震的发生,一般是地壳或更深处的岩石长期受力逐渐变形直至破裂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演变过程,当其濒临破裂之前,常产生许多相关现象,预示地震将要发生,这些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乂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一〕微观前兆地震前人们不能感觉到的而必须用仪器长期监测才能发现的自然现象变化, 称微观前兆.1.地应力变化地震的孕育、开展和发生过程,也是地应力的逐渐集中和骤然释放过程.因此,可以根据地应力的集中增强活动的变化来预报地震. 地应力变化必须用专门仪器测量.2.地形变化地震前,震源区岩层发生剧烈变形,可使地面出现大面积升降、水平位移或倾斜现象.一般用大地水准测量、断层位移测量、地面倾斜测量等方法〔或用伸缩仪、电阻丝应变仪、激光测距仪、测潮仪等〕进行长期监测.3.地磁异常地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常导致磁场强度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局部异常现象.华东有一个地震台,曾利用震前磁偏角的变化,成功地预报了1972年1月25日发生在台湾的8级地震.4.地电流变化一般是用地电流测量方法观测大地的自然电流数值或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值.通常在地面选择两个点,分别埋上电极,将电极用金届导线连接起来,并申连一个微安表〔或毫伏表〕,就可以测量出两点的自然电流数值, 或自然电位差数值.这些数值假设发生异常变化,应考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变化,如海平面的升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温变化、重力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等,都必须用仪器或一定手段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才能看出结果,并据以分析得出应有的结论.〔二〕宏观前兆指地震前人的感觉器官能够直接发觉到的一些震前征兆.1.地下水异常包括地下水位的忽然升高或下降,水质变苦、变甜、变色、变浑或变活,以及翻花、冒泡等;有时还有微观的变化,如地下水温、放射性物质〔氢、铀等同位素含量等〕变化.由于气候、用水情况等因素,也可引起地下水的变化,必须全面分析考虑.2.动物反响异常地震前的各种变化,往往为动物的某些器官敏锐地感觉到, 引起异常反响.如1969年7月18日上午,天津人民公园的动物忽然出现异常现象,水中泥瞅、蚂蝗上下翻腾不停、大熊猫痴呆不动、牛忽然打滚不吃草,等等. 人们认为可能是地震前兆,并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不久果然在渤海地区发生了7.4级地震.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前一天,忽然从海底掀起泥沙混浊了整个海域,有大量小鱼浮沉于海面上.在淡路岛上的一家牧场,有一个饲料和种子仓库,平日老鼠为患.但地震前数日却鼠迹杳然〞.但必须注意,其他原因如生病、发情、饥饿等以及气候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可造成动物异常反响.3.地声地震时或临震前往往在地下发出声响, 常如闷$声、载重车通过声、风声、金届碰撞声等,自远而近传来;假设在震中区,那么一听到地声,地震随即发生.地声的出现,可能和岩石破裂有关.根据实验说明,在应力到达岩石破裂强度一半时,声发射信号显著增加;当微破裂进一步开展时,声发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变化,因而有可能被仪器和人耳接收.根据地声的特点还能够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有人总结其规律:声调沉闷如闷地震较大;声发尖,地震较小;声音长,在远方;声音短,离不远.4.地光在临近强烈地震发生时出现发光现象,称为地光.有的呈大面积笼罩地面,有的呈条带状闪光,有的如火炬或火球成申升起;有时一闪而过,有时可以持续几十秒.其颜色以白中发蓝似电焊火光者居多, 问有红色、黄色及其他颜色.关于地光的成因,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震前低空大气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另一种说法认为岩石中石英颗粒产生压电效应, 并形成强电场;还有的认为与地下水流动产生的高电压有关;有人认为火球式地光是从地下逸出的天然气在地表处的爆发式点燃现象.除上所述,地震前兆还常表现为天气骤冷或骤热,大风、暴雨、大雪等异常现象.从理论上讲,地震是可知的和可以预防的,我国古代就注意观察和研究地震现象,并且注意到地震前兆和预防.建国后,我国制定和贯彻了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阔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的方针,地震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潞西-龙陵地震,同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等,都在震前做了较准确的预报.但是,地震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地震的成因、机制和观测方法都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水平还不高, 还需要坚持不断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从世界角度看,地震预报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无论是预测理论或应用手段,地震工作者都在积极开拓新领域. 如美国正在探求在断层带氢释放和地震的关系,认为富含铁镁的岩浆和水发生反响, 可以产生氢并通过断层上升到地表;同时,形成蛇纹岩一类物质,挤入断层,就象涂上润滑油一样,导致断层猛然滑动,从而形成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用15个传感器组成的网络,探测活动断裂带氢释放情况,然后通过卫星把数据传输给在华盛顿的一个观测所.许多科学家认为,氢是准确预报地震的关键.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地壳变动研究小组,以及欧美一些国家都在试验利用通用地球测位系统,即在地球上的两个点利用专门接收机捕捉从人造卫星上发出的电波,测定这两个点的距离,其误差只有白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 这样可以十分准确的测定地壳变动情况, 根据这种变动来到达预测地震的目的. 现在已有假设十颗这样的卫星围绕地球旋转.为了防止或尽量减少地震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害,必须做好地震预防工作. 首先是要编制出精确可靠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这是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基础.其次,是在地震区划的根底上,因地制宜,制定抗震的整体建筑规划,设计一定的抗震结构,对于建筑物的重量、高度、房屋层数以及重大工程的基地等, 都必须严格根据抗震条例设计.第三,在接到临震警报后,必须立即采取断电灭火举措和做出疏散安排等.当前在地震研究方面,还注意到地震限制问题.由于在美国某工厂向地下高压注入废液,意外地触发一些小震,从而得到一种启示,是否可以在地震带对活动断层定时定点高压注水,用人为的方法诱发小震,也就是采取化大震为小震的化整为零的限制方法,来防止发生强烈地震.这只是一种设想,尚待实践证实。
地震预警一般提前多久预报地震预警一般提前多久10-20秒1、一次地震纵波抵达震中地面只有15秒的时间,而横波抵达震中地面需要32秒,所以地震预警只能提前17秒发出并且进行离开。
2、二次地震纵波抵达震中地面需要72秒的时间,而横波抵达震中地面需要157秒,所以地震预警可以提前85秒发出。
用户的手机以及电视都可以及时的收取到地震到达的信息,玩家可以提前进行预警然后离开危险地带。
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法1.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直接冲出房屋,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者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该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被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去,为避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3.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切勿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会填满堵塞出口。
4.在公众场所遇到地震时,大众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甚至发生踩踏事件,这时需要有序撤离,不要乱跑乱窜。
地震时最先感到的地震波是?最先感受到地震波的是纵波。
因为地震时产生的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地震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但地震发生时这三种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不同。
纵波、横波和面波的含义解释如下。
纵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从而使介质不断的压缩和疏松,故也称为压缩波。
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或疏密波,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横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
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
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30多年前海城地震观测站姜成田等人临震预报正确率95%李伯淳董军(国际天灾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真正成功预测的人类第一次七级以上地震是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地震。
此次地震许多专家从许多角度、许多层面进行了总结。
姜成田也写了《海城站土地电突跳与临震预报》(发表在《地震战线》1977年第一期)、《对土地电突跳的初步认识》(在第二次辽宁省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然而这些文章未引起重视,因此, 姜成田等人预测海城地震临震的方法没有得到很好地总结和发挥应有作用。
近日,我们有幸得到1972年海城地震观测站成立至1977年底技术负责人姜成田、群测群防负责人王立华,提供的《地震预报登记簿》、《地震工作日记》等珍贵资料,并对他们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30多年前他们临震60次预报正确率95%,特别是《地震预报登记簿》中76份《地震预报登记表》对当时的预报有详细记录。
如此好的临震预报,令人难以相信。
为了确认其真实性,李伯淳专程到海城核实原始资料并寻找地震期间经历人了解情况,姜成田、王立华写《证明书》确认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无差错的基础上,为了更好说明他们在当时对临震预测实际情况,因此整理此文供各位参考。
海城地震观测站在1975年2月4日7.3级大地震发生前后几年,他们在工作中的预报意见及经验说明,地震发生之前地电突然变化、土倾斜变化现象,作为地震临震预报手段是非常有价值的。
自汶川地震后姜成田在自已家中安装上了土地电、土地倾钭,在近期地震中他又做出了很好的预测。
一、海城地震观测站姜成田等人资料摘录《地震工作日记》内容摘录如下:1972年10月20日调到地震台工作,负责业务。
1972年12月15地震台基建全部结束,地址玉皇山。
1972年12月17日我第一次参加省地震大队测震学习班两个月考试成绩合格,邮回县里。
1972年12月17日我第一次参加省地震大队测震学习班二个月,考试成绩合格,邮回县里。
预测最准的一次地震!
1974年后,辽宁省的营口、海城一带,接二连三地发生了100多次小级别的地震。
直到1975年初,小震越来越频繁,震级也逐渐升高。
辽宁省地震办不断将情况上报。
引起了辽宁省委的高度警惕,决定由省委常务书记负责抗震工作。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
省委书记立即查问情况。
得到的汇报是:预测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
于是,省委书记与省委负责同志商量:向营口、海城一带群众发出地震预报。
省委书记并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
有同志说:“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
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
”
书记说:“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
”
当时室外零下10多度。
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
发出地震预报,可能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
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省委商量的结果,预报要发!但是,要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
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集海城、营口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
同时,通过县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
当天下午2点,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
“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
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
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
2月4日晚上19点36分,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
灾情比估计严重,倒塌房屋很多,救灾部队迅速到达灾区,省委书记也前往海城、营口等地,继续组织救灾工作。
地震后统计:
辽宁全省倒塌房屋100多万间,伤1万余人,死1300余人。
据估计,如果不发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10万人。
将会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损失差不多。
1975年9月底,辽宁省委书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主席,并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
毛主席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
”
辽宁省委书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
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
”
毛主席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
”
书记说:“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
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
”
辽宁省委书记当时的担忧,是老实话,并非杞人忧天。
东北2月的天气,是天寒地冻的。
采用行政手段,让大批老百姓呆在室外,要冒很大的风险。
辽宁省领导人能够做出决策,并非易事。
1976年10月6日,“粉碎了四人帮”。
辽宁省委书记同日被捕,后判处徒刑17年。
辽宁省委书记和海城地震的关系,此后不再被媒体提及。
注解:当时的辽宁省委书记就是毛主席大弟弟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