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29.48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yù()其奇者藻()荇()交横怀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tíng()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____(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_________(4)解衣欲睡:(5)盖竹柏影也:___(6)念无与为乐者:(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水中藻、荇交横: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①相与步于中庭: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交①水中藻、荇交横:___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内阅读【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加点词:(1)答谢中书书___ (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___ (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沉鳞.竞跃(lín)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2.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3.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B.明天参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C.“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D.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
要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_____________。
要倡导尊重①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②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③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②③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B.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 寻张怀民寻病终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 念念有词B. 心无杂念C. 念念不忘D. 念过大学7.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弃医从文,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答谢中书书》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黄鹤楼》描写了古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郦道元《三峡》)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段《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段《三峡》节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短文二篇》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C.实是欲界之仙都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二、情景默写5.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小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1 短文二篇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未寝.(qǐn) 夕日欲颓.(tuí)B. 遂.至(suì) 与.其奇者(yǔ)C. 相与.(yǔ) 沉鳞竞跃.(yuè)D. 竹柏.(bǎi) 藻、荇.交横(xìng)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五色交辉..( )(2) 晓雾将歇. ( )(3) 夕日欲颓. ( )(4) 沉鳞..竞跃 ( )(5) 念.无与为乐者 (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 相与..步于中庭 ( )(8) 庭下如积水空明.. ( )(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 古来共.谈 (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作者。
B.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几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5. 默写。
(1) 山川之美,__________。
__________,清流见底。
(2) 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
(3)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
(4)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
(5) 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6) 《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基础测试卷(80分)一、基础检测(一)写出画横线字词拼音(6分))))沉鳞()夕日欲颓()晓雾()(二)文学常识。
(4分)1、《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2.《三峡》作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苏轼与其父、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理解性默写(16分)1、《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2、《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3、《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4、《答谢中书书》中俯视角度的句子:5、《答谢中书书》中平视角度的句子:.6、《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晨景的句子:7、《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8、《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二.选择题(12分)1.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C.怀民亦未寝:就寝,睡下。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以下哪一选项包含通假字()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盖竹柏影也。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答谢中书书”题目意思为答谢了中书的书信。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是将要的意思。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侧面写月明。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未复意为再也没有。
6、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是()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课后练《短文二篇》一、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词语(1)《答谢中书书》五色交辉交辉:晓雾将歇歇:夕日欲颓颓:沉鳞竞跃沉鳞:与其奇者与:(2)《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中庭:积水空明空明:盖竹柏影也盖: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耳:2.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
4.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1)“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5.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对其中“闲人”的理解。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6. 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篇随笔性的小品文叙事简洁,写景如绘,将抒情寓于叙事与写景之中,传达了复杂而微妙的心境。
B. 本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念无与为乐者"体现了他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C. 文中首句的“欣然”一词,使作者见到张怀民后的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1).弘( ) (2).颓( ) (3).鳞( ) (4).遂( )(5).寝( ) (6).藻( ) (7).荇( ) (8).吾(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选贤与.能。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综合练习】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先用“│”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分层:第一层:第二层:(2).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2.有人说“夕阳欲颓”在常人看来,往往引发消沉的思绪,而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却描绘出“沉鳞竞跃”的生动图画,说说这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简答题:(1).写出作者记叙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同游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院中景色的?2.回答下列问题。
(1).夜游的原因是:(2).夜游的背景是:(3).夜游的心情是:(4).写景的一句是:(5).抒发的感慨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拓展练习】一.阅读于是项王乃欲东流乌江。
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11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自康乐以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实是欲界之仙都孔子云:何陋之有?5. 根据提示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展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 ”。
6. 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四字句分别描写了山、水的特点——“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与《答谢中书书》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体现清高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的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B.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札翰”等,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们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的感情或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B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下面2. (2分)读《往事依依》,“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仔细阅读这段文字,选出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
()A . 《千家诗》是最能影响作者童年生活的一本书。
B . 《千家诗》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在那里,作者“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C . 《千家诗》之所以会给作者以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中的歌咏祖国风物的诗歌是“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的。
D . 第2节中所引的诗句都出自于《千家诗》。
3. (2分)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A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4. (2分)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C . 《核舟记》这个题目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 . 《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读书看报,识不少字,跳广场舞也在行。
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测验卷(100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8分,每空2分)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 盖.竹柏影也()7.相与..步于中庭() 8.如积水空明..()9.四时.俱备() 10.欲界..之仙都()11.月色入户.() 12.但.少闲人()13.遂.至承天寺() 1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根据课文默写(共16分,每线2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3)《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盖竹柏影也。
三、翻译句子(共20分,每题4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题(共16分,每题4分)1.下列选项中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 /乃记之而去B.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C.寝:怀民亦未寝/寝食难安 D.解:解衣欲睡/何以解忧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11 短文二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亦未寝.()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与.其奇者()藻、荇.交横()四时俱.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怀民亦未寝.(6)相与..步于中庭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B.夕日欲颓.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猿鸟乱鸣.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答谢中书书(2)记承天寺夜游(3)实是欲界之仙都(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自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字子瞻,号,代家。
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人均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
(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课内精读(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7.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实是欲界之.仙都C.又数刀毙之.D.水陆草木之.花8.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它们的特点可用文中哪一个字来概括?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B.念无与为乐者.莲,花之君子者.也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肃.遂拜蒙母D.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11.请品析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交横B.实是/欲界之仙都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江雪》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亭午”指正午;“烽烟”指战争;“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茨威格,是美国作家,擅长写小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B.《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C.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为别人喝彩,还是不屑一顾?D.甘孜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螺沟、甲居藏寨、稻城亚丁等……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6.“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我们湛江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
为了响应我们湛江的文明创建活动,你的学校组织了“文明先锋小队进学校”的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学校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假使你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该如何劝导他?(不超过50字)。
11 短文二篇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B.晓雾将歇.(停歇)C.沉鳞竞跃..(争相跳) D.月色入户.(窗户)2.下列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A.山川之美B.春冬之时C.何陋之有D.恻隐之心3.下列各项解说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B.《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的意境。
4.《答谢中书书》和《三峡》中都写了“猿鸣”,请说说写法和所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4分)[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
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寻张怀民寻病终
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念念有词
B.心无杂念
C.念念不忘
D.念过大学
7.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二、填空题
8.理解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默写。
①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默写
a________,猿鸟乱鸣。
b夕日欲颓,________。
c《答谢中书书》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e《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苏轼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会期待用什么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40字以内)
【材料】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它音色朴拙低沉,独为天籁。
鼓: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上古时代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音色雄浑而奔放。
古琴: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歇()②能与其奇者()
③ 念无与为乐者()④但少闲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5)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12.文言文阅读
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
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凡八百里 ________
②果蔬可以饱邻里 ________
③乐其风土 ________
④幅巾杖屦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②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4)本文结尾部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A
3. C
4. C
5.C
6. C
7. D
二、填空题
8.月色入户,无与为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晓雾将歇;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语言表达
10. 古琴:古琴的声音空灵轻越,委婉缠绵,与月下承天寺的空明澄澈之景相契合。
四、文言文阅读
11. (1)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指欣赏③考虑,想到④只是
(2)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闲人不闲,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12. (1)一共;使……饱,使……满足;喜爱;拄着竹杖
(2)①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②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
(3)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4)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