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图为联合国缴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联合国徽章图案()

A. 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 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

C. 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 纬度范围为60°S~60°N

(2)联合国徽章所示()

A. 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相当

B.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 四大洋之间没有相互连通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通过海陆分布可知,A.图中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故A错误;B. 图中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故B正确;

C. 图中所示区域跨南北半球,故C错误;

D. 图中纬度范围为60°S~90°N,故D错误。故答案为:B(2)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无论怎么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热带地区陆地少,海洋面积大;地球上的四个大洋,彼此连在一起;故答案为:C。

【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字的写法见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

①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②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期为一年

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表现出了四季的变化;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河流由南向北流

B. 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C.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 村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河流既有自北向南流,也有自西向东流;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4.图①是某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②是太阳能热水器,结合A、B 和C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位于A点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

B. 位于B点时,该地昼夜平分

C. 位于C点时,北京正值一年中昼最长

D. 为了更好采光,收集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排管最好朝南

【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点太阳高度最高,是太阳在夏至日的位置,故答案A正确;B点太阳高度位于最高和最低之间,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太阳位置,昼夜平分,故B正确;C点太阳高度最低,是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北京正值一年中昼最短,故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四季太阳在南方高度最高,所以为了更好采光,收集热量,集热管最好朝向南方,故D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点评】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5.读经纬网示意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经纬度为(170°W,60°S)

B. 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丙

C. 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丙、丁三地中经过距离最短的是甲

D. 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S”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纬度是南纬,用符号“S”表

示;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确定东西,可知甲地的经纬度为(170°W,60°s),故A正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据此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丁地,故B错误;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因此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丙、丁三地中经过距离最短的是丁地,故C错误;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6.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

①→②

【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7.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图,请你仔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