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3.为了忘却的记念专题1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精选3篇(一)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柳青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理解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话题:让学生回顾并描述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散文或小说。
2.提问:你们对散文或小说的了解有哪些,你们对散文或小说有什么期望?第二步:文本分析1.介绍作者柳青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呈现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文本,一起朗读。
3.让学生自由阅读作品,然后展开讨论。
4.引导讨论:作品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命运又有什么特殊之处?5.引导讨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有哪些?哪些情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第三步:深入理解1.让学生分组,根据所给的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四步:扩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柳青的其他作品,并进行分享。
2.学生可以选择一篇其他作者的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五步: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散文或小说作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
2.鼓励学生写作,尝试以故事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描绘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3.为了忘却的记念专题1
2020.03
1,9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
"鲁迅先生"痛惜"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本书落到"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 两本书在书作者的祖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C 两本书是鲁迅年轻时很不容易购买到的。
D 两本书寄托着鲁迅对白莽的深情。
2,"左联"五作家就义后,上海龙华监狱的墙壁上发现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
仔细研读,回答后面习题。
①墙外桃花墙里血②龙华千载仰高风
③一般鲜艳一般红④壮士身亡志未终
1.上面的诗句已打乱了顺序,请根据诗歌内容和七绝的格律整理,将序号填入下面方格内。
□→□→□→□
3,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______,______"一诗的原作者是____,译作者是____。
4,11 填空:
(1)《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写于年月日。
此文是为纪念于年月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的五
位革命青年作家、、、、而写的。
(2)《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颈联是,尾联是
5,12 下列说法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讲"忘却",因为他认为沉浸在悲哀之中不仅对革命事业无益,而且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有害,不利于和反动派进行长期的殊死的斗争。
( )
(2)作者写柔石的"迂"与明王朝方孝孺的硬气联系起来,是因为柔石和方孝孺都是台州籍的同乡。
( )
(3)文中穿插"高僧坐化"的故事,表现了鲁迅要以韧性的战斗来揭露敌人,打击敌人。
( )
(4)"惯于长夜过春时"一句中,"长夜"既交待了"在一个深夜里"的避难时间,又指反动统治下漫长的黑暗岁月。
( )
6,
(2)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a 轻慢
b 轻易
c 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7,4 选词填空: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
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
(a 悲哀 b 悲愤 c 悲痛)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
8,1 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悚(sǒng)身轻率竭力
B 罗曼谛(tì)克伤疤迁
怒
C 着(zháo)落情随事迁信札
D 吮(shǔn)血仓皇失措隔膜
9,(2)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
A.[1][2][3][4][5][6][7]│[8][9][10][11][12][13][14]
B.[1][2][3][4][5][6][7][8][9][10][11]│[12][13][14]
C.[1][2][3][4][5][6][7][8][9][10]│[11][12][13][14]
D.[1][2][3][4][5]│[6][7][8][9][10][11][12][13][14]
10,
8 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
这句话的谓语是"高明",是一个单句。
B 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上做诗的殷夫。
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白莽"。
C 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这是一个转折复句,第一个分句的谓语是"是"。
D 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
这是一个二重复句,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
11,10 下面这段话的第一个层次应划分在哪里?从四种分法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为括号处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
①由于历来的经验②我知道青年们③尤其是文学青年们④十分
之九是感觉很敏⑤自尊心()很旺盛的⑥一不小心⑦极容易得到误解⑧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⑨见面()怕⑩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⑾但那时我在上海⑿也有一个惟一的()敢于随便谈笑⒀而且()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⒁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1)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是: ( )
A 又尚且不仅也
B 也犹且不仅还
C 还犹且不但也
D 也尚且不但还
12,7 "总之"是从下面一段话中抽出来的,把它复原,正确的位置是:( )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A),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
(B),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C),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D),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
13,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维危"说的怀疑减少了。
B 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C 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藉全被没收了。
D 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戮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
14,(3)谈了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a 隔阂 b 冷漠 c 隔膜),
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蒂克,急于事功。
15,4.《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一句和狱中七绝表述同样信念的话,请写出。
16,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17,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和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
B 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曲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误译。
C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屑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敢,或不愿载这件事。
D 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18,此诗可看作上面七绝中"____"二字的写照。
19,2.诗中"壮士"所指的"左联"五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下列词语中,释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B 延口残喘--张着嘴勉强呼吸
C 永诀--永远分别,多指人死
D 素不相识--从来不认识
答案
1, 9.B
2, 1.④→②→①→③
3,
3.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白莽。
高风。
4,
11.(1)南腔北调集 1993 2 7─8 鲁迅 1931 2 7 柔石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2)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 12.(1)√ (2)× (3)√ (4)×
6, (2)c
7, 4.(1)b
8, 1.D
9, (2)D
10, 8 A
11, : 10.(1)C
12, 7.C
13, 2.B
14, (3)c
15, 4.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张广祥
16, 5.A
17, 6.D
18,
19,
2.白莽、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20,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