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抗菌药物
- 格式:pptx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37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分析摘要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中的一种抗生素药物,是此类药物中抗菌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药物。
该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能够有效治疗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感染类疾病。
临床上应用该药物时,往往会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但却存在一定的配伍禁忌。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配伍禁忌;对策1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抗感染类药物的配伍禁忌1. 1 与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药物共同使用后,可以发现澄清的混合液变为白色混浊液体且存在沉淀物,放置一段时间后,混浊物体并未消失,充分说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1. 2 与喹诺酮类药物配伍采用2 ml生理盐水对0.2 g氟罗沙星进行稀释后,将其与2 ml 0.1 g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体立即变为混浊的液体,且液体呈现为淡黄色乳状。
将其放置30 min后发现,混合液体的上层逐渐呈现为澄清淡黄色液体,而混合液体的下层逐渐呈现为白色细末状的沉淀物。
于室温下放置1 h后,发现该混合液体中的沉淀物依然没有消失[1]。
1. 3 与抗结核类药物配伍采用5% 5 ml葡萄糖溶液对0.3 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稀释,待其充分溶解后,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5% 100 ml葡萄糖溶液,采用注射器抽取1 ml左氧氟沙星溶液,然后再抽取1 ml利福霉素钠溶液,将两者充分混合后,发现混合液体立即转变为红色浑浊物。
改变抽取的顺序后,发现澄清的液体仍然存在改变[2]。
1. 4 与其他抗菌药物配伍采用0.9% 250 ml氯化钠注射液将0.5 g用夫西地酸钠进行稀释,先输注用夫西地酸钠,然后再输注左氧氟沙星,发现输液管内部出现乳白色混浊物,且存在小块状的结晶体。
将两种药物的输注顺序进行调换,发现混合液体的改变结果相同。
2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配伍禁忌2. 1 与丹参类药物的配伍禁忌2. 1. 1 与丹红注射液的配伍禁忌采用4 ml丹红注射液与1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体中立即出现絮状沉淀物,放置24 h后发现混合液体并未出现改变,提示左氧氟沙星与丹红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剂量与不相容重量的各种抗生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1、青霉素g(又称青霉素、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0,000 ~ 100,000单位/公斤体重它与四环素和磺胺类等酸性药物不相容。
2年,氨苄西林(又称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与抗菌药物混合:0.02% ~ 0.05%;肌肉注射:25 ~ 40毫克/千克体重3.阿莫西林也称为阿莫西林抗菌药物。
饮用水或混合材料:0.02% ~ 0.05%4,头孢丙烯钠类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0 ~ 100 mg/kg体重,与林可霉素不相容5,头孢氨苄,又称头孢氨苄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6年,头孢唑啉钠(又称头孢唑啉钠):头孢唑啉V,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0 ~ 100毫克/公斤体重7,头孢呋抗生素,肌肉注射:0.1毫克/只鸡,用于1日龄雏鸡8年,红霉素类抗菌药物,饮用水:0.005% ~ 0.02%;混合原料:0.01-0.03%不可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混合。
9、罗红霉素抗菌药物,饮用水:0.005% ~ 0.02%;混合物料:0.01-0.03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性10、泰乐菌素(又称泰乐菌素):泰乐菌素类抗菌药物,饮用水:0.005% ~ 0.01%;混合料:0.01% ~ 0.02%,肌肉注射:30毫克/千克体重,不适合与聚醚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注射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1-2天。
11、替米考星抗菌药物、饮用水:0.01% ~ 0.02%,蛋鸡禁用12,螺旋霉素类抗菌药物,饮用水:0.02% ~ 0.05%;肌肉注射:25 ~ 50毫克/千克体重13、吉他霉素(又称吉他霉素和克林霉素抗菌药物),饮用水:0.02% ~ 0.05%,混合料:0.05% ~ 0.1%肌肉注射:30 ~ 50 mg/kg体重,蛋鸡产蛋期禁止14、林可霉素(又称林可霉素抗菌药物),饮用水:0.02% ~ 0.03%,肌肉注射:20 ~ 50 mg/kg体重,最好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与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青霉素0、链霉素、多种维生素等药物不相容15,泰妙菌素(又名:致炎净,抗菌药物,饮用水:0.0125% ~ 0.025%),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第一篇: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一)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使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
如氨苄青霉素加入到葡萄糖中,比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发生输液反应的机率要高,这可能由于葡萄糖的弱酸性使氨苄青霉素降解生成微量致敏性聚合物的缘故。
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
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
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
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 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 , ,1、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
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 ;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
?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
饮水或拌料:%~%?4、头孢曲松钠(ceflriarone sodium)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5、头孢氨苄(cefalexn)又名:先锋霉素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
?6、头孢唑啉钠(cefazolin sodium)又名:先锋霉素v,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
7、头孢噻呋(cefliofur)抗菌药物,肌注:毫克/只,用于1日龄雏鸡。
8、红霉素(ery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拌料:~%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合用。
9、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拌料:~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10、泰乐菌素(tylosin)又名:泰农抗菌药物,饮水: %~%;拌料: %~%,肌注: 30毫克 /千克体重,不能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
注射用药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 天。
11、替米考星(tilmicosin)抗菌药物,饮水: %~%,蛋鸡禁用。
12、螺旋霉素(spiramycin)抗菌药物,饮水:%~%;肌注: 25~50毫克/千克体重。
13、北里霉素(kitasamycin)又名:吉它霉素、柱晶霉素抗菌药物,饮水: %~%,拌料: %~%肌注: 30~50 毫克/千克体重,蛋鸡产蛋期禁用。
奥硝唑配伍禁忌1.与头孢替唑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2.与头孢吡肟混合后液体呈现粉红色,放置10小时无变化。
3.与头孢他啶混合后颜色呈粉红色,放置10小时无变化。
4.与莫西沙星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浑浊及絮状物沉淀。
5.与氨曲南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絮状物,放置24小时无变化。
6.与氟氯西林钠混合后立即变浑浊,放置10分钟后产生乳白色絮状物。
7.与美洛西林钠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浑浊,放置10分钟后有结晶析出。
8.与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混合,2分钟液体变为白色浑浊,随时间增长颜色逐渐加深。
9.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交叉沉淀析出、变色。
10.与奥美拉唑混合后液体迅速变为黄褐色,静置3-4分钟后颜色无变化。
11.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混合后出现白色浑浊液体。
12.与泮托拉唑液体混合后液体迅速变为黄色。
13.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混合后出现乳白色絮状物、浑浊,经白黄不消失。
14.与头孢噻肟钠混合后30分钟后颜色变成淡粉红色,随之由淡粉色-粉红色-深红色。
15.与头孢唑肟钠混合后30分钟后变为深紫红色,随时间增长颜色逐渐加深。
16.与夫西地酸钠混合后立即出现乳白色浑浊,1-2分钟出现乳白色絮状物,放置24小时无变化。
17.与萘普生混合后立即变成白色浑浊液。
18.与炎琥宁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物。
19.与中成药制剂交叉变色、沉淀。
其它常用药物配伍禁1.美罗培南与溴已新混合后液体立即变浑浊。
2.美罗培南与兰索拉唑混合后液体有反应。
3.兰索拉唑与灯盏花混合后液体颜色立即变黄并加深。
4.呋塞米与米力农混合后液体立即变浑浊。
5.奥美拉唑与头孢孟多序贯滴注时,变为淡黄色。
6.奥美拉唑与VB6、VC、ATP、COA、VB1,VK4、脂溶性维生素序贯滴注时,均会交叉变色。
7.奥美拉唑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接触后发生浑浊。
8.地西泮与盐水稀释后发生浑浊。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一)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1、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使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
如氨苄青霉素加入到葡萄糖中,比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发生输液反应的机率要高,这可能由于葡萄糖的弱酸性使氨苄青霉素降解生成微量致敏性聚合物的缘故。
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
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
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
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药物配伍禁忌表药物分类:青霉素类药物配伍:青霉素钠、钾盐、氨基糖苷类(除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多黏效果增强。
庆大霉素、利巴韦林、培氟沙星应分别使用并间隔给药。
维生素C、维生素B、罗红霉素、Vc多聚磷酸酯、磺胺类、氨茶碱、高锰酸钾、盐酸氯丙嗪、B族维生素、过氧化氢可能导致药物分解、沉淀或失败。
药物分类: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头孢系列、氨基糖苷类、洁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可能导致疗效、毒性增强。
应分别使用并间隔给药。
维生素C、维生素B、磺胺类、罗红霉素、氨茶碱可能导致药物沉淀、分解或失败。
氯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盐酸强力霉素与强利尿药、含钙制剂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硼砂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增强。
药物分类: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洁霉素类、TMP素等药物配伍:应尽量避免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因为大多数本类药物与大多数抗生素联用会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
巴龙霉素、链霉素、硼砂可能增强疗效,但毒性也同时增强。
维生素C、维生素B、氨基糖苷同类药物、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可能导致疗效减弱。
不可同时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其他抗菌药物。
药物分类:大环内酯类药物配伍:红霉素、罗红霉素、洁霉素类、麦迪素霉、螺旋霉素、阿司匹林、青霉素类、无机盐类、四环素类、替米考星、碱性物质可能导致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不宜与含钙、镁、铝、铁的中药如石类、壳贝类、骨类混合使用。
含碱类、含鞣质的中成药、含消化酶的中药如、麦芽、豆鼓等,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应至少间隔2小时使用。
增强稳定性、增强疗效的药物包括硼砂,但不稳定、易分解失效的药物包括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三黄粉素等。
药物分类:氯霉素类药物配伍:氯霉素、甲砜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可能导致毒性增强,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常用兽药配伍禁忌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常用兽药配伍禁忌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证,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各类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他佐巴坦(tazobactan)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对β-内酰胺类破坏减弱)。
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常与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用于兽医临床,治疗畜禽的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
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丙磺舒和青霉素竞争肾小球分泌而抑制青霉素类排泄,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
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呈协同作用(青霉素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氨基苷类药物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青霉素G或其它半全成的青霉素均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
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TMP联合应用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青霉素类为快效杀菌剂,四环素类等为抑菌剂,合用干扰了青霉素类的作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别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h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类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理化性配伍禁忌)。
2、氨基苷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如丁胺卡那霉素与TMP合用对各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效。
氨基苷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苷类主要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不但能稳定此聚合体而且阻碍氨基苷类进入细菌内起作用,从而拮抗氨基苷类的杀菌效能)。
临床头孢类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及处理方式头孢类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广谱类抗菌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对细菌起到强效的杀菌作用,在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
头孢类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肾毒性的不同,可分为五代,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钠等。
随着头孢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往往容易与其它药物配伍,而头孢类抗生素的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与其他药物配伍时,需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和化学稳定性。
那么头孢类药物与哪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呢?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药物与抑酸药奥美拉唑结构中含有亚磺酰基,是弱碱性化合物,水溶液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溶液的pH 值、光线、金属离子、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偏酸性环境下迅速降解为磺砜化物和硫醚化物,使溶液变色;pH 值的降低,会生成游离的奥美拉唑,出现浑浊或沉淀。
根据奥美拉唑药品说明书,配制奥美拉唑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应单独使用,不宜接触其他药液。
奥美拉唑注射液与头孢孟多酯钠、头孢哌酮钠序贯滴注时混合溶液变为淡黄色;与头孢匹胺钠、头孢米诺钠混合后出现白色混浊或沉淀。
可能与配伍后pH 改变(头孢类抗菌药的pH 值范围为3.5~6.5,属于酸性药物)导致奥美拉唑溶液的变色和浑浊有关,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滴完头孢唑林钠序贯滴入雷尼替丁注射液时,白色絮状物在输液管内即刻出现。
与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头孢曲松钠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而钙剂中的钙离子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两者混合后容易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头孢曲松-钙。
含有沉淀物或微粒的药液绝对不能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因微粒可阻塞毛细血管,还可在组织中沉积并形成肉芽肿,如发生在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则可导致患者死亡。
与氨溴索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的 pH 值为 5.0,游离碱不溶于水,当其与呈碱性或者 pH 值相对较高的药物溶液混合时,会导致盐酸氨溴索生成游离碱而发生沉淀、游离。
药品注射剂配伍禁忌指南药品注射剂配伍禁忌指南是指在给药过程中,不同药品注射剂之间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和遵守药品注射剂配伍禁忌指南。
下面是一份药品注射剂配伍禁忌指南,供参考使用。
1.配伍禁忌药品:一些药物在配伍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应避免同时使用。
例如:-异丙肾上腺素和硝普钠:可能导致药物降解,降低疗效。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能发生药物不稳定,从而降低疗效。
-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血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增加低血压风险。
-安眠药和镇静药:可能增加镇静效应,导致昏睡或呼吸抑制。
-抗抑郁药和葡萄柚汁:可能增加抗抑郁药浓度,导致药物中毒。
3.药品稀释:一些药物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果未正确稀释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例如:-静脉用药的溶液比例:需根据药物说明书或医嘱要求来稀释药物。
-静脉注射液的浓度: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剂量来调整药物浓度。
4.给药顺序:一些药物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给予,以避免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
例如:-静脉补液和药物给予的顺序:应先给予静脉补液,然后再给予药物。
-不同类别药物的给予顺序:例如,碳酸酐酶抑制剂应在口服铁剂前给予。
5.注射剂相容性:一些药物在注射剂配伍时可能发生不相容性反应,从而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
例如:-磺胺类抗生素和肝素:不相容性反应可能导致药物降解或沉淀。
-乙醇和一些抗菌药物:可能降低药物稳定性,从而降低疗效。
总之,药品注射剂配伍禁忌指南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医务人员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配伍禁忌指南,并在给药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常用兽药配伍禁忌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常用兽药配伍禁忌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证,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 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各类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禺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禺内酰胺类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他佐巴坦(tazobactan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B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对&内酰胺类破坏减弱。
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常与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用于兽医临床,治疗畜禽的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
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丙磺舒和青霉素竞争肾小球分泌而抑制青霉素类排泄,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
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呈协同作用(青霉素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氨基苷类药物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青霉素G 或其它半全成的青霉素均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
青霉素G 、苯唑青霉素与TMP 联合应用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青霉素类为快效杀菌剂,四环素类等为抑菌剂, 合用干扰了青霉素类的作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别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h 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类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理化性配伍禁忌。
2、氨基苷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氨基苷类与&内酰胺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TMP 可增强本品的作用,如丁胺卡那霉素与TMP 合用对各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效。
氨基苷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 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苷类主要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不但能稳定此聚合体而且阻碍氨基苷类进入细菌内起作用,从而拮抗氨基苷类的杀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