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2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23
元上都历史元上都遗址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
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和关厢组成。
城墙用黄土夯筑,宫城、皇城城墙还用砖、石包砌。
外城方形,每面长2200米,开4门,有瓮城。
城内用土墙隔为两部分,北面是御园,南面是官署和作坊区。
皇城在外城东南角,方形,城内街道整齐对称,多官署和寺庙建筑。
长方形,城内建筑错落分布,带有离宫色彩。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长方形。
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
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
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
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
宫城内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
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
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开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所筑成,建于1266年。
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
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
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很大,建筑遗迹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库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
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
城西还有离宫西内,周围十里,建筑以行宫和营帐为主。
还有一处方圆25公里的大御花园,北郊则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
元上都按离宫设计,有很强的园囿性,并极注意防御和对宫城的防护。
把居民区设在城外,突出了此城整体的宫殿性质。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登上蒙古大汗国宝座。
随后,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忽必烈于是立足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展开全文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上,始建于1256年;元大都位于北京城内,始建于1267年;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城西,始建于1307年。
而最为出名的就是元上都,这里是忽必烈建立帝国后作为元夏都办公和起居使用!假如忽必烈今天还活着,历史也许就会重写了!秋风瑟瑟吹过元上都,不用带走几分忧愁,更不用太多的幻想,在金色的秋天,尤其是这个十月开启一次不一样的人文旅行。
走近美丽的金莲川草原,寻找隐藏在元上都遗址王朝的史诗,感受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梦回千年的大蒙元时空。
我要穿越,穿越到700多年前的元上都...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部的金莲川草原上,到今天都还屹立着这一座雄伟的古城遗址,这就是沉寂了七百余年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元上都遗址。
我将要到你走进一个曾经繁华的元上都,探寻和告知你一个不知道的秘密:早在7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世界的大都会和中心!“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
”这是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所写的著名诗篇《忽必烈汗》里的诗句。
元上都遗址,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既熟悉而又陌生,甚至还会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在元上都,我真实的体会,如果历史可以轮回我愿意回到元朝,与忽必烈东征西讨,周游列国;而现在我们只有坐在电脑、电视面前观赏所谓大腕导演虚假的构思和那些穿帮的镜头。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成为我国第42处世
界遗产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9)003
【摘要】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会议中心斯莫尔尼宫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元上都遗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了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
【总页数】1页(P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3
【相关文献】
1.世界遗产理念与元上都文化景观 [J], 王大方
2.世界遗产视角下元上都遗址旅游资源开发 [J], 额尔敦
3.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 [J],
4.《世界遗产名录》增加26项新遗产——中国澄江化石遗址和元上都遗址双双入选 [J],
5.我国3个申请世界遗产的项目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
元上都遗址是元朝的上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草原政治中心之一,也是元帝国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的见证。
元上都遗址占地面积广阔,由多个建筑群组成。
最著名的是元大都宫殿,它是元上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元朝宫廷的代表。
元上都宫殿建筑精美,布局严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元上都还有元上都皇帝陵墓、元上都龙王庙、元上都东宫、西宫、公主坟等著名景点。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古代草原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近年来,元上都遗址还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金莲川草原与元上都遗址
何福来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走进金莲川草原,已不止一次.每次去,总要到元上都遗址看看.走在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感受变化不大的自然和变化很大的历史.寻觅古人留下的深深脚印,聆听千百年来依旧的风声和鸟鸣.在春花秋实的过往中,感悟历史的沧桑.
【总页数】1页(P15)
【作者】何福来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生态办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草原文化视域下辽金蒙古时期金莲川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J], 王双梅
2.《世界遗产名录》增加26项新遗产——中国澄江化石遗址和元上都遗址双双入选 [J],
3.草原文化遗址元上都区域开发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J], 曹欢;高润宏;李梓豪;岳永杰;刘果厚
4.金莲川草原上的都城 [J], 青彝;小猪君(图);
5.元上都遗址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 [J], 白力军;宝音陶格涛;苏金华;布仁图雅;万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锡林郭勒元上都遗址(SiteofXanadu)元上都遗址,英文Site of Xanagu,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上都镇以东17公里处,地处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
是沉寂了六百余年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元上都。
元上都遗址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城“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
”(王恽《中堂事记》,《秋涧集》卷八十)每当夏秋季节,闪电河水蜿蜒曲折,金莲花遍野盛开,自然景色十分优美。
元代诗人就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雁门集》卷六)的生动描写。
公元1251年,蒙哥汗在漠北即位,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元史》卷四《世祖记》一)。
忽必烈南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1256年,命刘秉忠选择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
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这里遂成为临时都城。
一个在中国北方草原勃然兴起的蒙古大帝国,没有一个固定的都城,这对于习惯于定居生活和王朝统治的中原人士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公元1260年冬季,在哈剌和林过冬的忽必烈,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通过几千里的草原、戈壁把中原地区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运到漠北,以保证庞大的中央机构、军队及迅速增长的都市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他也意识到,大蒙古国的统治基础,已经在中原地区奠定,他要做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正统王朝的皇帝。
于是,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汉人谋士郝经实行两都制的建议,便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
中统四年(1263年)大都(今北京)建成,遂将开平府改名为上都,亦称上京、滦京,这里便成为和元大都并列的草原都城。
以大都为正都,是加强蒙古政权在中原的统治,确立正统中原王朝地位并进而统一全国的政治需要;以上都为夏都,则可以北控大漠,南屏燕蓟,通过定期的巡守以联系漠北的蒙古宗王和贵族,稳定内部,保持蒙古旧俗,对蒙古民族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元上都遗址知识卡片:◎名称:元上都遗址◎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建成时间:1256年◎建造者:忽必烈◎遗产类别:世界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12年6月29日世界遗产委员会: 元上都遗址作为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以其地处中原农区与亚洲北方牧区交接地带的地理特性,在13-14世纪游牧民族从军事征战转向王朝治理的过程中,见证了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与文化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独特产物—“二元文化”。
“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
元上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它是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当然更是中国草原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座迄今不可以逾越丰碑。
元上都是一座位于亚欧大陆架接东西方文明的国际性大都会,它打通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陆路交通,使草原文明、欧洲文明和东方文明在此相互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堪称当时的“世界心脏”。
元上都与元大都(今北京市)共同构成元朝两大首都,元朝的11 位皇帝中有6 位皇帝是在上都登基,大多都是在上都的大安阁举行登基仪式的。
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曾用大量的篇幅向世界介绍了元上都,记录了都城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宴会、民俗风情、围猎、巡游等活动。
元上都与元大都(今北京)两个都城虽远隔千里,但用的是一条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古开平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
这条中轴线全长7.86千米,是古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当年元大都的中轴线。
根据实测结果,这条中轴线与元上都宫城正北中央大殿和宫城南门至皇城南门的南北中轴线,用的基本都是一条中轴线。
可以说元大都是套用了元上都的构思模式然后有所发展,是在元上都三重城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元上都是标志了13世纪欧亚文明分水岭的忽必烈建立蒙元帝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与引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直接关联,是导致13世纪后亚洲宗教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宗教事件“佛道大辩论”的发生场所,遗址所在地至今仍传承着游牧文化的活传统“那达慕”、“敖包祭祀”,它还作为梦幻花园Xanadu这一文化符号的原型闻名于世,在当今世界的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