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第6章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07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市场经济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市场参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涵盖了市场准入、竞争监管、合同法律关系、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面的法律制度。
首先,市场准入是指市场经济中企业进入市场的门坎和条件。
为了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市场主体的资格条件、注册登记程序、市场退出机制等,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竞争监管是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对市场中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管和打击。
这些法律规定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准则,禁止垄断行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保护市场的竞争秩序。
合同法律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各方之间的合同行为所依据的法律制度。
合同法规定了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合同的履行和权益的保护。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程序和要求,确保市场经济中的交易秩序和合同的有效性。
知识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为了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了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侵权追究等程序和要求,保护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权益。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
这些法律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禁止虚假广告、不合理定价、欺诈行为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为了保护市场参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制度涵盖了市场准入、竞争监管、合同法律关系、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市场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监管等方面详细介绍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个人、企业、合作社等。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对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市场主体的自由和平等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例如,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享有财产权、合同自由等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违约责任等义务。
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则需要遵守相关的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规定。
二、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依法进入市场的过程。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对市场准入进行了规范,旨在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秩序的稳定性。
例如,市场准入的条件和程序应当公开透明,不得歧视不同市场主体。
同时,市场准入还需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三、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对市场竞争进行了规范,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例如,反垄断法规定了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得进行垄断行为,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同时,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还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以维护市场秩序。
四、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涉及多个方面,如产品质量监管、价格监管、金融监管等。
例如,产品质量监管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认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价格监管则需要防止价格垄断和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总结起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为了规范市场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体系,涉及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
经济法学之市场规制法引言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活动法律规则的学科,旨在调节和规范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的行为。
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市场规制法在经济法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市场规制法以保护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基本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公平竞争原则:市场规制法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禁止市场主体采取垄断、限制竞争等不正当手段。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市场规制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2.保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市场规制法关注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包括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等各方的权益。
通过制定各种消费者保护法、企业法和投资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
3.监管和执法原则:市场规制法除了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和执法体系,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通过执法检查、罚款和起诉等手段来管理市场主体,确保市场规制法的有效执行。
4.奖励和惩罚原则:市场规制法既需要对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也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激励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增加依法经营的动力,降低违法成本,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市场规制法的内容和方法市场规制法的内容和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市场规制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反垄断法限制市场主体通过垄断行为排除其他竞争者,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2.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遭受不公正对待。
消费者保护法规定了商家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商品信息,禁止商家欺诈、虚假宣传等不良行为,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金融法:金融法是市场规制法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经济法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哎呀呀!经济法第六章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丰富又重要呢!
第一,关于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
这可是整个第六章的基石呀!其中公平公正原则,强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和歧视,嘿,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呢!还有维护市场秩序原则,只有良好的秩序,市场才能健康发展,就像交通要有规则,市场也不能乱套呀!
第二,说说垄断行为的相关知识。
垄断协议,这可是个大问题!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比如横向垄断协议中的固定价格、划分市场等行为,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让市场失去活力呀!纵向垄断协议中的限制转售价格等,也会影响市场的正常竞争。
第三,再讲讲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不是错,但滥用可就不行啦!像不公平的高价销售、低价购买,或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交易、限定交易等行为,那都是不被允许的呢!
第四,经营者集中也是个关键知识点。
它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实现规模经济,但也可能带来消极后果,比如减少竞争。
所以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啦!
第五,行政性垄断也不能忽视。
地方政府或者行政机关不能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比如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这是绝对不行的呀!
总之,经济法第六章的知识点涵盖了市场规制的多个重要方面。
我们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呢!哇,是不是感觉这一章的知识特别有分量?所以呀,咱们可得好好掌握,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法--市场规制法反垄断法(一)反垄断法:是调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因限制竞争行为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立法目的:预防和制止垄断,保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二)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原则;保护经济自由权与监管和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四)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
纵向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垄断协议(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垄断协议的豁免(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1、支配地位的确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两个经营者三分之二;三个四分之三的。
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索要垄断价格;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限定交易;搭售;价格歧视(六)经营者集中形式:(1)经营者合并;(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2021年自考“经济法概论”讲义68四、证券业市场规制法律制度:1、证券业市场规制体制:(1)国外规制体制模式:自律性规制模式(如英国)国家或政府集中规制模式(如美国、日本)中间型规制模式(如德国)(2)我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实行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办理。
国家对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规制的体制,在此前提下,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进行自律性办理。
2、证券市场进入行为规制:(1)证券市场的主体类型:规制主体是国家证券规制主管机构,规制受体则是在证券市场中从事交易和办事的主体。
(2)证券市场准入的实体要件:主要表现在本钱(资金)、人员、制度和场所设施等方面,尤其是本钱(资金)、人员资格两个方面。
(3)证券市场准入的程序性要件:证券市场大多数主体的市场准入都需要履行审批或核准程序,审批和核准机关是国务院证券监督办理机构。
同时证券市场设立后在注册本钱、章程、合并、分立等重大变动以及闭幕,须履行原审批或核准程序,此后再履行变动登记程序。
(4)市场主体业务资格的再核定:我国对证券市场主体特别是证券经营机构从事具体业务,既规定了最大范围,又对每一个机构具体从事的业务又设置了核定程序。
3、证券市场行为的一般规制:证券市场行为定义:指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上市公司收购等行为及为之办事的证券经纪、登记结算和其他交易办事行为的总称。
(1)证券发行行为的一般规制:a.证券发行的模式:规制模式从总体特色上可以分为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类。
我国的证券发行规制制度基本上属于核准制,但吸收了注册制的因素:由申请发行人按我国《公司法》以及《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发行实体要件提交资料,并由国务院证券监督办理机构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机构核准或审批,始得发行。
强调信息披露,便于投资者及时得到全面、真实和及时的信息b.我国证券发行的一般原则:公开、公安然平静公正c.股票发行的实体要件:(见教材第512面,要求理解记忆)d.公司债券发行的实体要件:(见教材第512至513面,要求理解记忆)e.证券发行的程序要件:股票首次发行的程序:申请、审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