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之资本社会化和垄断形成
- 格式:pdf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19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学周历及作业安排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师:葛敬玉)总学时:36注:作业交批时间见开学通知请在此处附上作业:第一章导论1、主要概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2、思考题: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⑵有人说,经济活动都是有人参加的,因而没有什么经济规律。
请对此作出评论。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何异同?⑶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能否统一?怎样统一?⑷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人文精神与数理表达、经济现象与经济本质、历史与逻辑等方法之间的关系?⑸有一种说法,不学政治经济学,也能学好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
对此你有何看法?3、判断题:⑴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⑶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⑷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6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⑼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科学。
⑽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4、辨析题: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⑵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5、问答题:⑴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⑵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6、论述题:⑴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案例分析题:(略)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1、主要概念:商品、价值、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劳动生产力、简单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2、思考题:⑴、为什么在不同所有制下会有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出现?⑵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它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一、单项选择题1.在影响利润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3.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C.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分离D.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合一4.部门内部竞争的目的是追求()。
A.有利的投资场所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5.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6.土地的不同等级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7.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C.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8.平均利润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9.有一张股票,当存款利率为6%时,股票价格为200元,当存款利率上升到8%时,股票价格应当为()。
A.240元B.150元C.160元D.220元10.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价格的垄断D.农产品价格的垄断1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12.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D.平均地的生产条件13.一般来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9.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作为主体,在为数众多的中小资本家之间展开的竞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同一部门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资本家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又会进一步投入激烈竞争。
2.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竞争胜败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因此,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
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
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促进生产集中方面也起了重大作用。
3.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这些方面都是和生产集中并行的。
所以,生产集中的加强也必然促进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股份公司的出现体现资本社会化的初步发展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资本社会化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
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9.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作为主体,在为数众多的中小资本家之间展开的竞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同一部门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资本家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又会进一步投入激烈竞争。
2.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竞争胜败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因此,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
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
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促进生产集中方面也起了重大作用。
3.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这些方面都是和生产集中并行的。
所以,生产集中的加强也必然促进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股份公司的出现体现资本社会化的初步发展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资本社会化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第9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它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作为主体,在为数众多的中小资本家之间展开的竞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2)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①生产集中的含义生产集中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
②自由竞争形成生产集中a.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推动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
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与资本积聚相比,资本集中在提高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从而加速生产集中上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两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就必然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
b.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大资本由于具备许多优越条件,在竞争中容易击败中小资本,将其吞并。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简述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货币具有哪些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决定和实现的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有三方面的基本作用:(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二)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刘诗⽩《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第7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资本的社会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产和资本的集中⽣产集中是指⽣产资料、劳动⼒和商品的⽣产⽇益集中在少数⼤企业中,使⽣产规模扩⼤。
⽣产集中是竞争的结果,⼜由于科技进步和信⽤制度的完善⽽不断得到强化。
2.⽣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的形成当⽣产和资本⾼度集中时,就必然会形成垄断,⽣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竞争引起的⽣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1)⽣产和资本⽇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2)⽣产和资本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3.垄断的实质垄断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家对⽣产和市场进⾏操纵和控制,以保证获得⼤⼤⾼于⼀般平均利润的垄断⾼额利润。
垄断在形成以后就成为⾃由竞争阶段之后的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基础。
考点⼆: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见表7-1)★★★★表7-1 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考点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见表7-2)★★★★★表7-2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考点四:垄断与竞争(见表7-3)★★★★表7-3 垄断与竞争考点五: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私⼈垄断资本和垄断组织在社会经济⽣活中占据了⽀配地位私⼈垄断资本及其组织在急速发展中已经成为这个历史阶段上资本主义经济最重要的经济现象,⽀配着社会再⽣产过程中⼏乎所有的重要环节。
⾦融资本和⾦融寡头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从⾃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融寡头凭借强⼤的经济实⼒,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操纵着国家的政治,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3.资本输出(见表7-4)表7-4 资本输出(1)国际垄断同盟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国际垄断同盟就是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根据协定成⽴的国际性的联盟。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发⽣的变化①以跨国公司为主要代表的国际托拉斯和国际康采恩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并逐步取代国际卡特尔⽽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争夺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材料产地的重要⼯具。
1.垄断是怎样产⽣的? 答:(1 )⾃由竞争引起⽣产和资本的集中。
资本主义企业在⾃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产规模,从⽽引起⽣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
⽽资本主义社会中信⽤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以及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两极分化的加剧,都进⼀步促进了⽣产和资本的集中。
(2 )⽣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产⽣垄断。
当⼀个部门的⼤部分⽣产或流通为⼀个或⼏个⼤企业所控制时,⼩企业很难与其竞争。
少数⼤企业之间势均⼒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囚垄断⽽带来的⾼额利润。
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当经济⽣活中垄断成为⼀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就会由⾃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2.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垄断统治下有哪些竞争形式? 答:(1 )⾸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量的⾮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部分是⼏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仍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竞争,⽽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有新的发展。
(2 )从竞争的范围来看,⼤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垄断企业(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企业之间的⾃由竞争等。
3.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资本对经济⽣活的垄断主要是通过⼀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1 )卡特尔。
是通过⽣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些⼤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垄断的组织形式。
(2 )⾟迪加。
是把⼀些在法律上和⽣产上还是独⽴的⼤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起来,进⾏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