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6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物理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115
一、编制依据1.东兴·蓝波湾34#楼施工图纸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标准》GB50204—2002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4.公司颁布的相关管理文件5.与业主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二、工程概况工程简况:本工程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前进东路南侧,建筑面积16890m²,本工程全为钢筋混泥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并用泵车和地泵进行浇筑。
主要配备1台HBT80型砼输送泵、布料杆。
混凝土设计标号:垫层为C15,基础、地下室为C35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S6。
三、施工部署1、施工部署根据工程情况、施工现场条件、环境等因素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平板振动器。
从而实现了混凝土施工的机械化,在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及施工等方面,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确保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连续作业时,现场管理人员实行三班制,避免造成施工冷缝。
技术室根据现场要求制定方案及技术交底,并对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项目工程室按进度计划进行总工程调度。
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中,质检员作好隐检、预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施工员在现场监督,同时兼顾混凝土、模板、钢筋的检查工作,试验员做好混凝土现场的测试检验及试块制作;材料室保证及时供应材料,共同配合指导施工,采取岗位负责制,明确工作岗位,责任落实。
施工管理机构图如下:2、施工区段划分:±0.000以上⑴—后浇带,后浇带—(49)为界,划分为两个施工区。
4、劳动力组织:本工程的混凝土浇筑主要由劳务公司承担。
施工队各分为两个浇筑小组,每个小组人员如下:振捣手:4人;找平:8人;放料:4人;养护:2人;看模:2人看;筋:2人;临电、临水:2人;现场清理:2人;指挥:1人。
四、施工条件1、施工机具2、施工准备(1)钢筋工程施工完毕,项目质量检查员进行钢筋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2)模板支撑、加固完毕,填写预检记录;(3)向监理报验,经监理检查合格;(4)填写浇灌申请,并经批准;(5)混凝土搅拌机有满足混凝土施工速度的生产能力和设施,并且各种技术资料齐备;(6)测量员放出50线,墙体、柱、门洞边线。
解读GB50204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篇一:最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9)解读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9)详细解读一、新规范内容本规范共分10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主要脉络与上一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9(2019版)】没有太大区别。
二、新规范适用范围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9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0300-2019配套使用,50300为基础标准,各类验收规范均在本标准的框架下制定。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9同样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9应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50666-2019配套使用,50204为验收标准,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而50666为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国家标准,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前提。
且本次修订更进一步弱化了50204关于施工方面的内容,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50666实施。
三、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与50204-2019(2019版)相比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与50300-2019的修订相符,50300-2019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上改动量较大);2、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删除了部分施工过程控制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50666-2019配套使用);3、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4、加强了对工具式模板及高大模板的验收要求5、删除了模板拆除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50666-2019配套使用);6、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8、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9、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10、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要求;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中增加了回弹-取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49 号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9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5.2 原材料主控项目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说明】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
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 1499.3。
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冷轧扭钢筋》JG 1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
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情况确定:1 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2 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9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49号)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9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9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5.2 原材料主控项目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
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
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扭钢筋》JG 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
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笔记感谢你能看到我的笔记,希望我的整理能为你的二建顺利拿证提供帮助,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在真正知道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要放弃,请坚持下去,生活不止如此2A312034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工程施工技术【2019新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预制构件(部件)为主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总体要求,规范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
一、基本规定(1)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综合协调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等专业,编制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设计。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确定施工工艺措施。
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
根据工程特点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复核及验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特点,按计划规定期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专项培训及技术交底。
(5)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预制构件制作、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宜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
(7)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
(8)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和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
(9)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
(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的施工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11)预制构件吊装、安装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各工序的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工序控制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