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5
圆明园的简介资料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位
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建于清雍正二年
(1720年),是众多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建筑最为豪华、文物最为
丰富的一个。
圆明园是由康熙帝赐名,它的设计理念是融合中西,兼取精华。
园内有山水、建筑、古迹、花卉、树木、草坪和湖泊等各种景观,是
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名胜古迹众多,包括圆明三大殿、清漪园、长春园、宝
成殿、丽春园、御曲园、玉泉山房、曲园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
二生肖头”的铜像,它们原本是放在圆明园的老母鸡山上的。
这些铜
像作为圆明园的代表性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水平的高超。
值得一提的是,在圆明园中还有一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众鸟朝凤”石雕。
这个“众鸟朝凤”的石雕是一块长约22米、宽约5米的石壁,上面雕刻了270只鸟,它们排成不同的层次,形成了一幅壮观的
画面。
这个石雕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是圆明园的一大亮点。
自圆明园建成以来,历经沧桑。
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联军侵华战
争中,圆明园被毁。
如今,圆明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每年
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圆明园介绍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西侧,是清代一座具有
极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50公顷,有诸如乾清宫、御花园、大海翁庄、长春园等诸多建筑和园林。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乾隆和同治两位皇帝所兴建的皇家园林,因为
把“地圆人明”作为园林的规划原则,被称为“圆明园”。
圆明园是
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中外历史上很多人都曾经到圆明园参观,包括陈寅恪、鲁迅、叶
剑英、邓小平等人,他们对圆明园给出了许多美好的评价和赞誉。
圆
明园曾经是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得
到了人们的肯定。
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
法联军烧毁,以至于现在整个皇家园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尽管圆明园历经沧桑,但它仍然是一座具有较高价值和深刻历史
含义的文化遗产。
人们对它的保护和修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的重点之一。
圆明园的介绍资料
x
一、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又称“大清明堂”,是清朝一个规模宏大、集艺术、建筑、景观、文物等于一体的著名园林,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建于1709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属世界文化遗产。
圆明园是清朝圆明园烈帝乾隆在御厨温实和御厨择佐两家之间,由清朝园林大师歌钧赵祯一系列艺术家所建造的一座园林,历时12年,占地面积2.4万亩,是中国宫廷园林的巅峰之作。
二、圆明园的历史
1709年,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外,把温实和择佐的宅院并起,建立“大清明堂”,即今日的圆明园。
这里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景观,全部由宫殿、园林、表演场所、游乐场所等组成,宫殿和园林部分在宫壁上刻字,称为“墨封”,其中有“游乐之乐,超凡于天”,“景物以变,日新于景”,“温实择佐,形成应一”,“陈列百家,各自显道”等,语句动人。
三、圆明园今天
今日的圆明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保存完好的清朝宫殿及其古迹,二是公园部分。
其中,圆明园宫殿及其古迹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不少重要古迹,如乾隆帝的宠幸园,乾隆皇帝的九龙壁,乾隆皇帝圆明园千叶大殿等。
圆明园公园也很有名,有多种植物,还有不少游客来此游览,欣赏大自然的风光。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原为清代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始建于15世纪初,历经200多年的经营,荟萃了中国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以水景为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湖泊、河流、小溪、喷泉、瀑布等水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圆明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景观,如“九洲清晏”、“万花阵”、“海棠香榭”、“长春仙馆”等。
其中,“九洲清晏”是一处以园林建筑为中心的大型庭院,展现了清朝皇家的皇家气派。
园中的“海棠香榭”是一处以海棠为主题的花坛和景亭,春季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长春仙馆是圆明园中最豪华的建筑群之一,内设殿堂、庭院、水景、假山、花园等,展示了清朝皇家建筑艺术的精髓。
此外,圆明园内的文物收藏也是非常丰富的。
圆明园遗址上现存的许多文物和艺术品都是清代的珍贵遗产。
其中包括古代名画、书法、陶瓷、玉器、青铜器等,其中一些珍品甚至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
它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既有北方建筑的宏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精致细腻。
同时,圆明园的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石雕、木雕、琉璃等工艺,展现了清朝皇家建筑的辉煌。
总的来说,圆明园是一座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文物收藏和文化遗产于一体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的美丽和辉煌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在游览圆明园时,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的景观和建筑风格。
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清朝皇家气派和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此外,圆明园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通过这里遗留下来的文物和艺术品,人们可以了解到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总之,圆明园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还是对于欣赏自然和人造景观,都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文化探索者还是只是想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圆明园都会为您带来难忘的体验。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与颐
和园相毗邻。
圆明园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艺术品和图书,被誉为“万园之园”。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园林布局:圆明园的布局独具匠心,以水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山、林、石、建筑等景观,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风景图。
2. 园林建筑:圆明园的建筑精美,包括宫殿、楼台、亭廓、轩榭、廊桥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其中,圆明园的“长春园”和“三山五园”是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3. 园林艺术品:圆明园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瓷、玉器、书画、雕刻等,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园林艺术宝库。
4. 自然风光:圆明园四周环绕着山脉和湖泊,形成了优美的自然
风光。
园内还有泉、石、山、林等景观,景色秀丽,气势磅礴。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游
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郊,原为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圆明园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传承。
一、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建设始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期继续扩建,直到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
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500余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以华丽的建筑、精心设计的园林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而闻名。
二、建筑特色1. 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将中式和西式建筑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园内的宫殿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2. 精致的园林景观:圆明园借鉴了中国南方园林的优秀传统,融合了北方园林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园内有湖泊、山川、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构成了一幅宛如画卷的景色。
3. 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圆明园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包括陶瓷、书画、雕塑等各种形式。
这些文物艺术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文化传承1. 清代皇家文化的传承: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清朝皇家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文物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风采,对后世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西式建筑和艺术品的引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圆明园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见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3. 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19世纪的战火中,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艺术品被洗劫一空。
但是,圆明园的文化价值依然深远,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以保护这段珍贵的文化遗产,并通过举办展览和研究活动,传承圆明园的文化。
综上所述,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有盛誉。
圆明园的历史介绍资料一、圆明园的兴建1. 建造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的赐园。
当时清朝处于康乾盛世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统治者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营建大型皇家园林。
2. 早期建设(康熙 - 雍正时期)- 康熙年间开始建造,圆明园的基址是在明代皇亲国戚的故园基础上改造的。
雍正帝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他将圆明园打造成为自己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增建了正大光明殿等诸多宫殿建筑,使得圆明园开始具备皇家园林和宫廷理政场所的双重功能。
3. 鼎盛发展(乾隆时期)- 乾隆帝对圆明园更是大力扩建。
他六下江南,将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的特色融入圆明园的建设中。
例如,圆明园中的狮子林就是仿照苏州的狮子林而建。
乾隆时期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壮观,又有江南园林的婉约秀丽。
这一时期圆明园的规模和建筑艺术达到了鼎盛。
园内有众多的宫殿楼阁、亭台水榭、园林景观等,还收藏了大量的奇珍异宝、书画古玩。
- 除圆明园本园外,还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为万春园),通称圆明园三园。
三园的布局巧妙,圆明园以水为主题,水面广阔,各个岛屿通过桥梁和堤岸相连;长春园以欧式建筑和园林景观为特色;绮春园则以自然山水和小型园林组合为胜。
二、圆明园的辉煌1. 建筑艺术- 风格多样- 圆明园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有中式传统的宫殿建筑,如正大光明殿,采用了典型的中国皇家建筑布局,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的威严。
还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像圆明园中的安澜园,以水巷、小桥、亭台等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柔美意境。
长春园中的西洋楼景区则是欧式建筑风格,如大水法、谐奇趣等建筑,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等参与设计,这些建筑采用了大理石、青铜等材料,具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元素,如拱券、柱式、喷泉等,是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融合的典范。
- 布局精妙- 圆明园的整体布局以山水为骨架。
圆明园的景色资料简介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28号。
圆明园的景色独特迷人,被誉为"万园之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布局以水为主题,水面广阔,大量的湖泊和水流穿插其中。
园内有多座湖泊,其中最大的是占地约40万平方米的西湖。
西湖水面宽广,湖中有小岛和桥梁相连,使整个园区呈现出优美的水景画卷。
湖中还有石舫、亭台、花坛等景点,增添了园林的韵味和浪漫气息。
园内的建筑也是圆明园的一大特色。
园内有宏伟壮观的宫殿、寺庙和楼阁,有仿古建筑和欧式建筑相结合的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水法兰西建筑群,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欧式建筑群之一。
建筑群包括西洋楼、大观楼、建东楼等建筑,造型独特,雕梁画栋,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与欧洲建筑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除了水景和建筑,圆明园的植被也非常丰富多样。
园内有大片的花坛和草坪,四季花开不断。
春季园内盛开着樱花、桃花、杏花等各种花卉,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觉。
夏季园内郁郁葱葱,花草繁盛,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秋季园内的枫叶红艳如火,落叶飘飘,给人以浪漫唯美的感觉。
冬季园内的景色虽然没有春夏秋那般繁花似锦,但银装素裹的园林也别有一番风味。
圆明园的景色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园内有大量的雕塑和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翠玉白菜和紫禁城博物院陈列的兽首铜像。
这些雕塑和石刻作为园林装饰,增添了园林的艺术氛围。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九龙壁、三春堂等,这些建筑和雕塑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圆明园的景色独特迷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宏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多样的植被。
园内的人文景观也是其特色之一。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能在圆明园中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圆明园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大约修建于18世纪中叶,作为清代皇帝的夏宫之一。
园林之美、建筑之繁、文物之丰、艺术之精皆为人称道,被誉为“万园之园,无境
之境”。
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61年,当时的清顺治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
立了一个园林,命名为“圆明园”。
这个园林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被改
建多次,成为了一个华丽、规模巨大的皇家园林。
每个清朝皇帝都会
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里,供奉着七百多个殿、观和亭台楼阁,以及各
种湖泊、彩虹桥、假山等景点,园林面积之大,极为壮观。
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并且正确
地摧毁了大部分圆明园建筑和文物。
这次摧毁被视为文化残忍行为,
因为他们强行拿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千年的中国古代文物和图
书信息、书画艺术和古代天文台等珍贵文化遗产。
这些文物和书籍散
布在全球各地,并且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中的招牌藏品。
随后,历经多年努力,圆明园修复工作开始进展,但进展十分缓慢。
而今,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并且这个地方在中国的人
们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感情价值。
园内的那些殿堂、亭台和湖
泊已经成为历史上的见证者,密密麻麻的废墟则表明了这座宫殿的辉
煌历史和不可磨灭的文化影响力。
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一、圆明园概述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19号,是清朝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占地面积350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皇家园林、宫殿建筑群以及海洋文化场景。
二、圆明园的建设与发展1. 建设背景圆明园的建设是康熙皇帝下江南之后,受到园林文化的影响所启发的。
康熙皇帝曾经下江南多次游览园林,对园林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建设圆明园的契机。
2. 主要建筑与景点圆明园由一千多座建筑组成,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庭院等。
其中,海洋文化场景是圆明园的一大特色,包括了人工湖泊、假山、海洋生物雕塑等。
3. 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清王朝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探索了中西合璧的艺术创作方式。
三、圆明园毁灭前的历史事件1. 第一次被掠事件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占领北京。
他们洗劫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文物和财宝。
这次事件使得圆明园损失惨重,许多珍贵文物被掠走。
2. 第二次被掠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略中国,焚毁圆明园和颐和园。
他们以“惩罚”为借口,肆意破坏和掠夺了圆明园。
这次事件使得圆明园陷入了火海,毁灭得更加彻底。
3. 圆明园的重建在被毁灭后,圆明园一度被荒废。
直到1995年,中国政府决定对圆明园进行重建,恢复其原貌。
虽然无法完全还原,但重建的圆明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传世之珍。
四、圆明园的意义与影响1. 文化遗产保护圆明园的毁灭事件使得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更加强烈。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2. 历史教育与文化交流圆明园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对于历史教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圆明园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和文化发展。
五、结语尽管圆明园在历经战火后遭受毁灭,但通过重建,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得以传承。
圆明园的毁灭事件使人们深切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国圆明园文化遗产简介圆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中国古代极具规模和艺术价值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占地达350多公顷,包括山水园林、宫殿建筑、人工湖泊和石雕等各种景观。
圆明园紧邻清朝的皇家暑寝避暑山庄,被誉为“北方领先园林”,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
历史沿革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9年,当时康熙皇帝下令从原有的地产中选取一片地扩建园林。
康熙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和规划,并命名为“圆明园”。
在康熙和他的子孙们的努力下,圆明园逐渐成为一个壮丽的皇家园林。
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严重破坏。
敌军焚毁了园内的宫殿、庙宇和文物,勾画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幕惨痛画面。
逃离的清朝皇帝慈禧太后在初步修复后,又被义和团烧毁了一次。
自此之后,圆明园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伤痛记忆。
文化遗产圆明园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这些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和智慧。
1. 山水园林圆明园的山水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园内有众多的山岳、水池和溪流,营造出一种恢弘大气的景观。
这些山水景观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绘画,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2. 宫殿建筑圆明园的宫殿建筑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皇家建筑风格和细腻的工艺。
宫殿大气磅礴、雕梁画栋,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颐和园中的万寿山和宝蕉山,它们的规模、建筑风格和装饰极具特色。
3. 人工湖泊圆明园拥有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名为绮春园。
湖泊的北部是南湖,南部是北湖,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
湖泊周围的景观包括岛屿、亭台楼阁和桥梁,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环境。
4. 石雕在圆明园,有大量的石雕艺术品,它们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雕作品包括石桥、石船、石狮子等。
这些石雕作品精雕细琢,栩栩如生,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技艺。
保护和修复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圆明园在19世纪末几乎被完全毁坏。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摘要:
一、圆明园的位置和背景
二、圆明园的建造过程
三、圆明园的毁灭
四、圆明园的现状和保护
正文: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它建造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历经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的扩建和修缮,最终形成了占地约350 公顷的规模。
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艺术收藏和独特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初是康熙皇帝为了赏赐他的四子胤禛而建造的,后来胤禛继位成为雍正皇帝,他对此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增加了许多新的建筑和景点。
在乾隆时期,圆明园达到了它的巅峰,园内共有145 处景点,其中包括了宫殿、园林、湖泊、假山等各种景观,成为了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
然而,圆明园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他们掠夺了圆明园内的珍宝,并对园内建筑进行了破坏。
最令人痛心的是,为了掩盖罪行,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使得这座世界著名的园林成为了废墟。
如今,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座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和凭吊。
在遗址公园内,游客可以看到许多残留的建筑和景观,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十二生肖兽首铜
像和大水法等景点。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它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圆明园的建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三代皇帝的修建,最终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以中西合璧为主,园内有大量的古典建筑、雕塑、石刻、壁画等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铜像和“海上牧云图”壁画。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精妙,园内有湖泊、山岳、草坪、花园等景观,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美丽画卷。
然而,圆明园的历史也充满了曲折和悲剧。
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圆明园被洗劫一空,大量文物被掠走,建筑被烧毁。
此后,圆明园多次遭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摧残,至今只有部分遗址和残存建筑留存。
尽管圆明园的历史遭遇了许多不幸,但它仍然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如今,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圆明园也在不断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希望能够让这座历史名园得以永久保存,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圆明园的资料1. 圆明园的概述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以园林建筑和皇家庙宇为主体的大型皇家园林。
它曾是清朝皇家园林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前园和后园,总面积达到350多公顷。
它以其宏伟的建筑、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2. 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初的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皇帝康熙和他的继任者乾隆都对圆明园的建设进行了大力支持。
整个园林的建设历时近150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尤其是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下,圆明园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和完善。
然而,圆明园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侵袭。
最著名的是发生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令整个园林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至今,圆明园仅存一些石雕和雕塑,大部分建筑已无法重建。
3. 圆明园的建筑与景点前园前园是圆明园的主体部分,被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正中轴线上的石船、前海和前山。
石船圆明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石船。
这是一座以长约36米的仿木船为样式、以大理石建造的假山建筑。
石船的船头雕有鲲鹏和水族等浮雕,整座建筑看起来极为逼真,给人一种仿佛可以浮在水上的错觉。
前海前海是圆明园前园的主要水域景观,面积辽阔。
在前海岸边,有数座精巧的建筑如亭、台、楼、阁分布其中。
其中,“全园最佳”蓬莱三岛建在水中心,四面环水,形似仙山,是前海最引人注目的景点之一。
前山是圆明园前园的主要山体景观。
以假山为主体,布置有数座亭台楼阁,岩石错落有致,植物丛生。
前山山脚下还有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溪流,增添了园林的生气。
后园后园是圆明园的一部分,面积较前园小。
后园以水景为主题,包括大小湖泊、溪流、瀑布等。
园内的建筑主要包括后海、后山和长廊。
后海后海是圆明园后园中最大的一个湖泊,湖面广阔,水质清澈。
在湖边,有亭台楼阁建筑,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后山后山是圆明园后园的主要山体景观。
与前山不同,后山的建筑以仿古犬与犭为主题,岩石固实,造型神似各种动物。
圆明园简介和资料哎,说到圆明园,那可是咱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宝贝疙瘩,让人又爱又恨,心里头五味杂陈。
这园子啊,简直就是古代皇帝老儿们的后花园,豪华得让人眼馋,可惜后来遭了难,成了个伤心地儿。
想当年,圆明园那叫一个气派,占地好几百公顷,比咱现在的好几个足球场加起来还大。
里头有山有水,有宫殿有楼阁,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皇帝老儿们没事就爱往这儿跑,赏花看景,听曲看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哉游哉。
这圆明园啊,不光是大,还特别讲究。
它把江南的好多名园胜景都搬了过来,还加上了西洋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那叫一个别致。
你想象一下,走在园子里,左边是古色古香的中式亭台,右边就是洋气的欧式喷泉,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古今中外的美景都让你看个够。
可惜啊,好景不长。
1860年那会儿,英法联军那帮家伙闯了进来,跟强盗似的,把园子里的东西抢了个精光,最后还放了一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这火啊,把个好好的圆明园烧成了个废墟,看得人心里直滴血。
从那以后,圆明园就成了个伤心地儿,每次提起它,都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
不过啊,咱们中国人有股子倔强劲儿,就算是园子毁了,那份儿记忆和感情还在。
建国以后,政府就开始修缮圆明园了,虽然没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但好歹能让大伙儿有个地方凭吊一下。
现在的圆明园啊,虽然是个遗址公园,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瞅瞅,去感受一下那份儿历史的沧桑和沉重。
说起来啊,这圆明园还是咱们国家的一个教育基地呢。
每次带孩子去那儿玩,我都会跟他们讲讲园子的历史,让他们知道咱们国家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和屈辱。
这样一来啊,孩子们就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了。
所以啊朋友们啊,咱们得记住这段历史啊!不能忘了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人们啊!同时啊咱们也得努力啊!让咱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啊!这样啊咱们才能对得起那些先烈们啊!才能让那些曾经欺负过咱们的人啊看看咱们中国人啊!不是好惹的!。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
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遗址复原图圆明园的沧桑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
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
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
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
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
(2009-12-06 20:36:53)
转载▼
分类:1.做有道德的人标签:
杂谈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
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
一。
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
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玄烨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王玉琪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