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6.10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郗公值永嘉丧乱
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所从来 战则请从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 及下船
D.席苫于公灵床头 行者休于树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心乐之
②悄怆幽邃
③斗折蛇行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乙】
浪游记快①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②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③,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 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 卷四》)
【注释】①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②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③罅(xià):缝隙,裂缝。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循山脚(遵循、沿着)
B.深仅丈许(只有)
C.未见有如君者(像)
D.怀之归寓(居住)
(5)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余 兴 发 挽 袖 卷 衣 猿 攀 而 上 直 造 其 巅。
(6)【甲】【乙】两文都叙述了作者探山访水的经历和感受。【甲】文中柳宗元起初“心乐之”,最后却说“不可久居”;【乙】文中沈复“未得遍游”,最后却说“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分别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 柳宗元传》)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日光下澈______
②凄神寒骨______
③与之图事______
④既罹窜逐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3)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柳宗元感到忧郁悲凉的原因。
7.【甲】
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
论书法与人品
[明]李日华
姜白石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徵老自题其米山①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②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③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④,争巧拙于毫厘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①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②凑泊:会合、聚集。③澡雪:清洗、洗涤。④髹采圬墁之工:指漆匠、泥水匠等工匠。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方法的整理。以下是“寻宝”小分队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1)请参考下表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方法 文言词语 解释
查阅字典法:A.声音小。B.精致。C.细微;细小。 大非细事 ①
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 即日对丘壑 ②
结合语境法 佛印绝类弥勒 ③
勾连成语法:历历在目 珠可历历数也 ④
(2)翻译要注意特殊句式,如翻译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请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
(3)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
(4)艺术是相通的。小分队队员们对【甲】文“技亦灵怪矣哉”的评价有不同看法。请联系【乙】文论述,谈谈核舟的作者王叔远仅仅是“技法”高超吗?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明】谢肇湍《五杂组》)
【注释】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③淛(zhè):同“浙”,钱塘江的古称。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C.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
D.亦若是则已矣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鹏 安陵君其许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