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_刘沛谞
- 格式:pdf
- 大小:482.44 KB
- 文档页数:4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
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
所谓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荫癖的药品。
又根据《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非经国家指定的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进行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运输、供应。
行为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严重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
所谓走私毒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以及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毒品,或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毒品的行为。
所谓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或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购毒品。
所谓运输毒品,是指通过携带、邮寄或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将毒品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行为。
这种行为既包括贩毒集团内部分工的运输行为,也包括贩毒集团以外的人为牟利而替他人运输毒品的行为。
所谓制造毒品,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对毒品原料加工、提炼、配制成可供人吸食、注射等毒品的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从毒品原植物中提炼毒品和利用化学等方法将粗制毒品精练、加工、合成为精制毒品等。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之一的,即构成本罪,如制造毒品的,构成制造毒品罪。
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制造毒品后又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应当直接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论处。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试论运输毒品罪的相关法律问题试论运输毒品罪的相关法律问题朱震炜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11中国禁毒报告》,全国禁毒执法部门保持主动进攻和严嫌疑人吨,查347条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医学专用药品和精神药品。
运输毒品罪在我国刑法中是一个重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运输毒品罪和走私、制造、贩卖毒品罪是同等性质的犯罪,量刑幅度相同。
因此,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观念中,应认定运输毒品罪和走私、制造、贩卖毒品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同或相似,享有相同或相似的否定评价。
但是,笔者认为,相对于走私、制造、贩卖毒品罪来说,运输毒品罪行为类型比较多,其定罪量刑也应根据不同的行为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要探讨运输毒品罪的量刑,首先需要考虑什么是运输毒品罪。
二、运输毒品罪的定义(一)我国运输毒品罪的定义由于毒品生产、制作的地域性、隐蔽性、集团化和毒品消费市场的广泛性特征明显,因而决定由于运输在毒品犯供、出售、转让、分销、和进出口、运输、发送毒品等多种行为都规定在了“交易”一词当中。
例如,英国法律规定,非法提供毒品罪是指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的人,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管制的毒品的行为,非法提供甲类毒品的,处终身监禁,并处或单处罚金;非法提供乙类毒品的,处十四年监禁,并处或单处罚金:非法提供丙类毒品的,处五年监禁,并处或单处罚金;而日本1951年《兴奋剂控制法》规定:非法运输、提供兴奋剂的,处10年以下惩役,以营利为目的的,处10年以上15年以下惩役,并处300万日元以下罚金: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在交易毒品罪中则分别规定:“销售、供给或为交易运输毒品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并处3000—10000镑罚金;从宽处理的,处终身劳役。
”“走私、运输或以其他方式交易医学专用品的,处二十年以下徒刑”。
我国运输毒品罪刑罚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毒品犯罪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毒品犯罪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是一片毒品的重灾区,为了打击毒品犯罪,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
其中,运输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的一种,并且是毒品犯罪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其危害更大,刑罚也更重。
然而,我国运输毒品罪刑罚的适用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适用刑罚、如何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运输毒品罪刑罚适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提高运输毒品罪的查处效率,保证社会安定。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1. 运输毒品罪的概念和法律规定:通过对我国刑法中有关运输毒品罪的法律规定进行剖析,明确运输毒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 运输毒品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近年来一些案例的分析,研究运输毒品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提出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3. 运输毒品罪的刑罚适用问题:运输毒品罪刑罚的适用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刑罚的适用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判决和社会治安的稳定。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运输毒品罪的刑罚适用问题。
4. 如何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如何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将对如何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探讨。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运输毒品罪刑罚适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运输毒品罪的查处效率,保证社会安定。
同时,为今后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完善我国刑法中有关运输毒品罪的条款提供依据。
2. 提高运输毒品罪的查处效率,维护社会安定。
3. 深化对我国运输毒品罪刑罚适用的认识,探讨如何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4. 为今后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参考。
运输毒品犯罪刑罚适用问题探讨发布日期:2010-03-17 文章来源:互联网本文是作者结合审判实践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刑罚适用问题进行的一些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运输毒品犯罪的特殊性,阐述了对单纯性的运输毒品犯罪案件应当与走私、制造、贩卖毒品犯罪案件在适用刑罚上有所区别。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保持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量刑平衡问题,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由最高法院通过复核死刑案件发布典型案例,逐步形成一个有一定幅度、相对统一的运输毒品案件适用死刑的数量标准,待条件成熟时,再就运输毒品案件的刑罚适用标准发布专门的司法解释;二是参照最高法院对发生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盗窃案件制定专门的数额标准的模式,对铁路运输中的运输毒品案件适用刑罚的数量标准进行专门规定。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运输毒品犯罪案件刑罚适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主要包括毒品数量对运输毒品案件量刑的影响、自首和立功对运输毒品案件量刑的影响、毒品含量鉴定问题对运输毒品案件量刑的影响、诱惑侦查对运输毒品案件量刑的影响、运输毒品案件共同犯罪的量刑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对运输毒品案件适用死刑应注意的问题,主张要严格控制运输毒品罪的死刑适用,提出了运输毒品犯罪与走私、制造、贩卖毒品犯罪适用相同的死刑数量标准的限制条件。
近年来,各级法院始终把打击毒品犯罪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严惩了一大批毒品犯罪分子,为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禁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毒品案件审理中还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运输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运输毒品犯罪在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所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特别是在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更占有绝对的比例。
从某铁路运输两级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毒品案件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年度毒品犯罪案件数运输毒品犯罪案件数运输毒品犯罪案件比例04774153%051006060%06603660%从某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毒品案件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年度毒品犯罪案件数运输毒品犯罪案件数运输毒品犯罪案件比例04282796%054848100%06191684%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实践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刑罚适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法制园地法制博览2019年03月(下)运输毒品罪相关问题研究顾光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目前我国毒品犯罪现象仍然十分严峻,每年吸毒人员高达1000多万人次,而我国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存在不同争议,尤其是对运输毒品罪。
关键词:运输毒品罪;主观要件;推定明知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9-0205-01作者简介:顾光美(1994-),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
一、运输毒品行为自身属性在考察运输毒品行为时,从其行为表面来看存在几种情形,一是行为人纯粹是为了金钱利益或人情往来而运输毒品;二是行为人因为分工合作而实施了运输行为;三是行为人本身就是制造,贩售毒品本人;四是行为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沦为他人运输毒品的工具。
第一种情形行为人为获取一定佣金而为之运输以运输毒品罪定罪处罚没什么争议。
而基于人情往来应承运输毒品的,如甲借口顺路而让同窗好友乙捎带一点‘礼品’回家,并答应给予报酬,乙基于情谊且能有额外收益就答应了,此间甲告知乙途中要小心谨慎。
从主观恶性来看,基于人情而运输毒品的明显要小很多,但就其社会危害程度来说其与明知、故意的程度相当,并不能以此而要求脱罪或减轻惩罚。
况且在实践中,行为人为了脱罪而否认知晓其运输的是毒品,基于这种情况,是否要求行为人需明知毒品‘本质’。
笔者倾向于行为人明知是毒品而实施非法运输行为,也即只需要知道自己运输的是毒品,不需要知道是何种类型。
司法机关在认定明知上,可以根据其他证据而推定行为人明知,例如在此案例中,甲叮嘱其小心谨慎,乙作为成年人应该有所察觉,在没有要求查看所带之物或者拒绝捎带的情况下,其主观上至少是间接故意。
或者行为人听从其建议刻意躲避交警盘查追问或者安检时,或者其他人的口供证言等等情形均可以推定其明知。
允许推定明知就是为了防止行为人为脱罪而矢口否认自己运输的是毒品,并且明知这一概念是人的主观意图,人的主观内心只有当事人清楚明白,如果仅靠行为人的说明会放纵运输毒品行为,不利于打击毒品犯罪。
论运输毒品罪及其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摘要毒品犯罪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社会各界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运输毒品行为在毒品犯罪过程中属于中间环节,也是打击毒品犯罪的重点领域。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1]本文就运输毒品罪的内涵及司法实践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运输毒品罪,认定,量刑,司法实践一、运输毒品罪的内涵及学术争议(一)运输毒品罪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运输毒品是指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在我国领域内将毒品从此地转移到彼地。
运输毒品必须限制在国内,而且不是在领海、内海运输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毒品,否则便是走私毒品。
[12](二)运输毒品罪的学术争议运输毒品罪这个罪名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没有单列,而是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罪一起作为选择性罪名以简单罪状方式规定。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就毒品犯罪多次召开工作座谈会,并形成会议纪要后公布执行,如《南宁会议纪要》、《大连会议纪要》及《武汉会议纪要》等。
这些文件的出台逐步规范了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但也存在文件之间有大量内容重叠、文件之间相关规定的冲突等情况,没有解决运输毒品犯罪适用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因此也对实践中司法适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现学术界主要对运输毒品罪有以下几点争议:一是刑法定位问题改该罪量刑标准;从选择性罪名中分离出来,该罪名单列;废除该罪。
二是既遂标准争议:运既遂”、到达目的地既遂”、与“范围控制既遂”。
三是量刑问题:我国刑法没有就运输毒品罪配置单独的量刑标准,对该罪可以适用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对此学术界争议较大。
[11]二、运输毒品的定性问题运输毒品罪的认定一直存在学术争论,如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分认定存在争议,但两罪的最高法定刑却不同,罪名适用关系到行为人的生命权是否可能被司法机关剥夺,那么,准确认定运输毒品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运输毒品罪相关问题的探讨作者:郑佳琪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毒品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缉毒实务工作中又以稽查运输毒品犯罪为重点。
关于运输毒品罪的若干问题在现在的侦查活动中、审查案件活动中都是存在的,因此弄清楚此罪的一些重要问题——量刑、定性、此罪与彼罪问题的界定等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将通过本文对运毒犯罪的相关问题的论述为实务中案件的解决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本文中笔者提供的些许建议能够对完善运毒犯罪相关规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运输毒品罪;量刑规范;定性一、与其他罪的界定问题贩卖毒品罪,笔者的理解为被告人知道是毒品,还非法转手销售或自制销售,以营利为目的而买卖毒品的行为。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研究》中指出:区分这个罪与另一个罪,必须把握其构成特征、主观、客观等方面,才能完整的将不同的罪区分开来。
运输毒品罪与贩卖毒品罪在客体、对象、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区别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犯罪的客观表现不同。
运输毒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人将违禁品以不同的方式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而贩卖毒品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总的来说,贩卖毒品罪中包含运输行为,但运输毒品罪中却是不能包含贩卖行为,要不就不是该罪了。
第二,行为人对毒品占有形式不同。
本罪中的运毒人员对运输的毒品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只能说在运输的过程中暂时的保管,也就是说运毒人员无所有权;贩卖毒品罪的行为人则是将毒品进行买卖,此此过程中他对毒品享有所有权。
第三,获取利益(本处指非法利益)的方法不同。
运输毒品罪的行为人主要是通过为实际对毒品享有控制权的人运输毒品,以求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贩卖毒品罪中则是行为人亲自上阵买卖毒品,获得非法利益。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人实施了多个犯罪行为的复杂案件,应当根据不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来定罪量刑,必须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定罪量刑,犯什么罪、量多少刑,都得根据具体情况得出。
运输毒品罪既遂、未遂问题探析运输毒品罪既遂、未遂问题探析【内容提要】基于运输毒品罪是行为犯这一特性运输毒品罪应以运输行为的完成(即运输毒品抵达目的地)为既遂。
若行为人着手实行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运抵目的地则是运输毒品罪未遂。
鉴于毒品犯罪的共同犯罪形式较为常见其既遂、未遂问题应参照单独犯的标准予以认定。
当共同犯罪是以共犯(狭义)和正犯方式组合应以“二重性说”为基础来认定当共同犯罪是以共同正犯形态进行则应以“整体既遂说”予以认定。
【关键词】运输毒品罪运输行为犯[Abstract]Drug trafficking is a behavioral offense, so that in an acplished drug trafficking, the drug should have been transported to the destination. If an actor menced trafficking, but owing to some reasons beyond volition, the actor failed to transport the drugs to the destination, so that the actor should be accused to mit the crime of attempted drug trafficking. Moreover, the aforesaid standard should also beapplied to the joint offence. [Key words]drug trafficking; trafficking; behavioral offense 近代以降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解放后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禁止种植罂粟禁止生产、进口、销售鸦片及其他麻醉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至1960年彻底根除了毒品。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贩卖毒品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刑法学指导教师:***20061008摘 要贩卖毒品是毒品犯罪的终端犯罪,在该罪中共同犯罪是其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贩卖毒品共同犯罪的复杂性,及其立法上对贩卖毒品共同犯罪的某些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影响了对该罪的司法适用。
因而,结合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基础理论对贩卖毒品的共同犯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对司法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贩卖毒品罪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的基本理论建构着手,结合司法案例,阐说了构成贩卖毒品罪共同犯罪的主、客观方面因素:在论述贩卖毒品共同故意的理论时,鲜明提出贩卖毒品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形式可表现为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其共同故意的内容、形成时间与方式较其他的共同犯罪有其特点,贩卖毒品帮助犯与正犯意思联络在“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即较为特别且其认定涉及到此罪与彼罪的问题,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共同贩卖毒品故意的,不能以客观上有帮助行为即认定为共犯;在论述贩卖毒品共同行为的理论时,从刑法上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概念阐释出发,从贩卖毒品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确定该罪的实行行为是:“销售毒品”和“收买毒品”,论说了共同贩卖毒品的各种行为类型、结合方式,以及贩卖毒品帮助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关系,联系贩卖毒品罪共同犯罪主、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分析了有关买卖毒品双方和居间介绍买卖毒品中构成共同犯罪的各种情形,进一步指出贩卖毒品罪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以犯罪人主观上有共同贩卖毒品的故意,并且客观上必须进行了以贩卖毒品实行行为为基础的犯罪行为:或共犯人共同实行贩卖毒品实行行为,或一方实行贩卖毒品实行行为、一方实行帮助或组织、教唆等非实行行为;论文最后论述了实践性较强的贩卖毒品共犯人作用认定及其定罪量刑的问题,提出判断贩卖毒品共犯人作用可从其主观方面的故意、犯罪目的、犯罪经验、犯罪态度、对犯罪对象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及客观方面的提供毒资、毒品所有、犯罪行为类型、犯罪次数、分赃情况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判断,正确确定共同贩卖毒品犯罪中主、从犯的贩毒数量,根据其罪责和作用大小确定刑罚;提出同宗毒品上一人为多种实行行为的定罪在立法上应明确为结合犯,罪名形式按照所实施的实行行为在刑法上对应的罪名并列予以确定,量刑上应比照单一犯罪作从重处罚;在此建立结合犯定罪原则基础上,对同宗毒品上多人为多种实行行为的,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说理论,贩卖毒品人在同宗毒品上实行了走私、运输、制造等多种实行行为,其他共同犯罪人仅与其就结合罪中一独立罪有共同故意的,前者构成结合犯,二者就后者的独立罪成立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