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是在诊疗过程中处理血液的医务人员,他们面临的职业危害主要包
括传染风险、放射性污染和职业暴露等。
针对这些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1. 传染性疾病的防护。
处理血液时,护士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防止自身受到感染,同时也可以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在处理感染源较为严重的患者时,可以增加防护层级,比如穿戴医用防护服、面罩等。
2.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
部分患者出于治疗需求需要接受放射性物质的治疗,这时血
液净化中心护士也需要增加防护。
在处理这些患者时,应佩戴专业防护装备,如铅衣、护
目镜等,减少自身暴露于辐射环境下的时间。
同时要注意保持房间通风,并按照相关程序
对污染物进行包装和处理。
3. 职业暴露的防护。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处理血液时要面临着暴露于病原体、有害物
质等危险中的风险。
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提前了解相关知识,采取正确的传染病控制措
施和操作规范,如保持手卫生、正确使用已知物质的工具和设备、借助某些物理屏障等,
以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总之,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面对的职业危害较多,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自
身的安全,保护患者的健康。
在相关操作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专注,按照标
准化操作规程实施诊疗,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血液净化中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医疗设备,其主要的职能是通过血液净化等技术手段,将血液中的过多的废物和毒素卸载,同时使血液的物质平衡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主要操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泵操作等复杂的技术操作,对其健康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主要就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职业暴露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主要通过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进行血液透析、血浆换肤等操作,无疑会暴露在患者身上的各种病原体上。
患者中可能包括艾滋病、肝炎等病患,因此对护士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 化学物质的危害在进行血液净化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药物,例如抗凝药、红细胞增值剂等,这些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气体、蒸汽等化学物质,对长期在该环境下工作的护士造成损害。
3. 眼部危害当血泵不稳定时,血液中的颗粒物可能会进入眼睛,造成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肝肾危害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期接触各种抗凝、红细胞增值剂等药物,这些药物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会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1. 个人防护1.1 参加职业健康培训,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强化个人防护意识。
1.2 戴手套、口罩、护目镜、面罩等一系列防护装备,防范各种病原体。
1.3 穿戴透气舒适的防护服,以保证舒适性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 环境防护2.1 血液净化中心应该建立严格的门禁制度,对属于高危人群的患者应该进行分类治疗,并建立独立的感染病房。
2.2 血液净化中心应该配备高效洁净化器设备,不断过滤室内空气,从而保证环境的洁净度。
2.3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并提高药物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暴露。
3. 应急措施3.1 应急基础工作的建设,包括现场救护、应急演习、院内救援等。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提供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治疗服务。
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虽然工作内容较为特殊,但也面临一些职业危害。
下面将介绍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
1. 感染风险: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护士常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体液,容易
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2. 肌肉骨骼损伤: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执行工作任务,护士易出现腰背疼痛、腰间盘
突出等职业病。
3. 精神压力: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长时间接触,有时会面临生死关
头的抉择,很容易感到心理压力。
4. 化学危害: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护士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和清洁剂,接触这些
化学物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二、防护措施:
1. 感染防护: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使用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
装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要定期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
2. 工作姿势调整:护士需要注意正确的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时
休息并进行体操操练,以减轻肌肉骨骼疼痛的风险。
3. 心理关怀: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
和排解。
4. 化学物品防护:护士在接触化学试剂和清洁剂时要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
防护装备,确保化学物品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对职业安全危害的认
识和防护意识。
只有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护士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负责为血液透析或血液净化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这一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比如接触感染性病原体、染色体异常、职业暴露等。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需要做好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护工作,保护自己的健康。
以下是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一些介绍。
一、职业危害1. 接触感染性病原体: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大量的患者血液,存在感染性病原体的危险,如乙肝、丙肝、HIV等病毒。
2. 染色体异常: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有毒的物质,导致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
3. 职业暴露: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净化时,可能会有暴露于血液溅射、尖锐器械刺伤等意外伤害。
以上这些职业危害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身体健康构成着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防护措施1.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遵守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
2. 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检测病毒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使用防护用品:在处理患者血液时,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应该正确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注意职业暴露的防护: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时应当注意避免暴露于血液溅射及尖锐器械等,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加强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医院应加强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以上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中受到职业危害的风险,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应当严格执行相关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医院管理层也应该加强对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危险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对护士的影响。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探究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对策。
方法:选取我市10所综合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8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对比防护对策制定前后的职业危害认知评分以及职业危害防护行为评分。
结果:制定后的职业危害认知评分以及职业危害防护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制定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还有待提升,职业防护行为也急需加强。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对策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由于工作开展的需要,护理人员经常需要暴露在血液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中,极有可能感染上肝炎、艾滋病等下血源性传播疾病。
另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经常需要消毒,使用到的消毒剂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极易造成严重污染。
各种因素的存在,致使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面临潜在的职业危害,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
基于此,本文选取86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其面临的职业危害,并就危害的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市10所综合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86名护理人员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
全部护理人员中,男2名,女84名;年龄最大37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27.3±1.5)岁;大专及以下53名,本科及以上33名;工作年限最长17年,最短1年,平均工作年限(6.2±1.3)年。
具体情况如下表1。
表1所有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情况1.2方法1.2.1职业危害因素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每天都需要进行血管穿刺、体外循环,与病人的血液接触频繁。
在进行护理工作中,每天还需要与各种仪器设备接触,这些机械设备使用不小心,极易对自己及他人造成危害,刺伤后血液被感染,增加了疾病出现的概率。
化学药剂的污染: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有各种各样的消毒物品,护理人员在进行消毒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频繁接触到消毒物品,这些消毒物品通常具有很强的化学性质,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化学消毒物品中,皮肤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容易遭受损害。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职业性危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1] 。
现将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并将防护措施阐述如下:1 血液净化过程中职业危害的因素1.1 物理因素透析前后均需紫外线照射消毒及臭氧进行床单位消毒,这样,导致空气中臭氧浓度增加, 臭氧对机体的危害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 阻碍血液运输功能,长期吸入会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人的衰老。
而长期受到紫外线的大剂量照射, 还可致皮肤癌和眼炎。
针刺损伤也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 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传播疾病。
1.2 化学因素过氧乙酸、次氯酸钠、伦拿灵、戊二醛、柠檬酸等, 是血透室常用的消毒剂。
伦拿灵主要用于复用透析器及血路管的消毒。
成分是过氧化氢2.7% , 过氧乙酸 4.5% , 带有腐蚀性,如皮肤, 眼睛接触此药品,可导致眼睛受损和皮肤过敏, 溅到衣物上, 衣服立即褪色并灼烂; 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结膜炎。
含氯消毒剂可轻度损伤皮肤, 而混合性气体污染物由于毒性相加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2] 。
1.3生物因素日本平平山报道,透析单位HBsAg阳性是一般单位的7倍-14 倍[3] 。
有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BV、HCV、HGV 的感染分别高达58%-78.4%、3.3%-80%、3%-26%[4] 。
美国CDC 报道2170 个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的170028 例患者中1.5% 患者发生HIV 感染。
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 一次即可感染[5] 。
血液净化护士每天频繁的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输血、留取血标本、冲洗下机后血管路均可以接触到血液,因此, 血液净化护士成为易受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1.4 心理因素由于血液透析实施体外循环,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危害性: 透析引起的并发症也较为常见, 如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及发热等[6] 。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近年来,随着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血液净化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卫生行业工作者,特别是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面临着职业危害的风险。
这里主要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1.1 化学物质在血液净化治疗中,护士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
例如,用于膜过滤的消毒剂,用于灭菌的啤酒花酸、过氧化氢等,还有药物、防止凝固剂等。
这些物质易导致吸入或接触引起呼吸、眼睛和皮肤刺激等,长期暴露甚至会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皮肤疾病和癌症。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要频繁与涉及人体血液的设备和物品接触,如血管通道、血滤器等,而其中很多都是病人个体物品,潜在存在血液传播的危险。
护士在对病患进行血液透析、血液调节、血液回收等治疗时,很容易接触到病人血液,而一旦受到感染,则有可能面临严重的感染风险。
护士需要长时间工作在血液净化设备较高的噪音环境下,震动、电磁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危害护士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面对生死考验的病患,护士很容易受到情感和心理的冲击,产生焦虑、抑郁甚至于心理障碍等。
2. 防护措施用化学品进行代替,例如对于消毒剂,可用乙醇、氯气等安全的消毒剂代替。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穿戴好防护器材,如手套、防护眼镜、口罩、防护服等,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
2.2 生物危害的防护护士应该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穿着衣服、手套、口罩等防护器具,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减小交叉感染概率。
同时,在接触病人及其物品时,及时进行手卫生,注意洗手的频率和彻底性。
① 物理危害:护士应该佩戴好耳塞、安全帽等防护器材,尽量降低工作场所的噪音。
同时规范人体工程学,配备良好的工作设备;② 心理危害:建立健康的心理卫生机制,为护士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护士积极拓展兴趣爱好,增加身体锻炼等。
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中,护士应加强防护意识,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和防护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白淑云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血液净化室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环境,而通过血源性传播的传染病有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多种疾病,护士可因穿刺和皮肤粘瞙暴露等职业暴露而感染此类疾病,另外,由于血透室使用化学消毒剂种类多,数量大,而血透室又是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室内空气流动差,易造成污染.这些给护理工作者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的职业防护,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生理.精神上的压力,把接触性危险降到最低。
1 常见的危害及预防
1.1 意外损伤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血透室常用的穿刺针为本16G,针尖锋利.稍有不慎,极易划伤护士的手.特别是透析结束拔针时,穿刺针一旦刺破护士的手,引起的不但是锐器伤,更严重的是会受到肝炎.艾滋病等感染的危险.因此,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小心处理医用垃圾,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1.2 化学因素过氧乙酸.次氯酸钠.伦拿灵.84液等,是血透室常用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均存在潜在的毒性反应.小剂量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会出现流鼻涕.打喷涕.呛咳等症状,重者出
现眼睛刺痛.流泪.呼吸困难等症状.护士在接触这些消毒液时一定要戴手套.口罩.防护镜,严格洗手。
1.3 物理性危害紫外线的接触可造成皮肤红斑.过敏和眼角膜炎.
1.4 噪音透析室设备较多,透析机.水处理机.各种抢救设备,运转时都发出一定分贝的噪音,再加上透析机的警报声,都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性危害及预防维持性透析患者需终身依赖血透维持生命,治疗周期长,费用
高,社会家庭角色弱化。
因此,大多数患者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患者长期在身心双重压力下,大多心情抑郁,脾气暴躁,护士就成了发泄的对象.由于职业.社会造成对护士的不尊重,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及疾病给予病人的压力,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转嫁和影响到护士的心理,使护理工作者就要长时间消耗情绪能量,而产生极度的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处于心身耗竭状态的护理工作者不仅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信心,而且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身在精神上也受到更大的伤害。
为此,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不断更新:①加强专业制度和法律知识,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要明确认识造成心理危害的因素,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处理好在工作中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②管理者应尊重和关爱护理工作者,积极为护理工作者解决实际困难,为护士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让她们在被爱中学会关爱患者。
③适当休息和运动,提高对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来减轻心理压力。
3 小结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护理工作者,不但要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应注意自我保健.做好自我防护,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防止陷入心身耗竭状态,认真仔细的对待护理工作,注意自身的健康以防自身损害.从预防入手,安全操作,明确有害因子的客观存在是可以预防的,这样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完成基础上,对护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又做到了有益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