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676.09 KB
- 文档页数:2
河道清淤中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摘要:近年来,城市河道污染严重,导致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大大超过当地环境背景值,成为河流水质二次污染的“源”和“汇”。
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已成为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就此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河道清淤;底泥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1概况重金属元素与河道底泥结合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恶劣影响。
因此,对河道底泥污染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究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情况,本文以某河道区域为例,对此展开了分析。
某河湖水域占据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在示范区三地中水域面积最大,现有河道2600多条,湖泊320多个。
然而,区域河湖碎片化程度较高,物理连通性不足,纲目欠合理,集约化、组团化的高效河湖生态功能没有凸显[1]。
一方面,改善河道联通状况,恢复河道生态流量,放大重点河湖清水、蓄水、行洪等生态功能,彻底解决黑臭水体问题,实现等量河湖产品供给的最优生态效能;另一方面,水岸同步、高效优化区域空间,一体贯通、提升岸线景观品质,为一体化发展赋予新的空间和动能。
由于吴江区存在较多大型工厂及垃圾废物处理站,因此,及时清理区域内河道污染底泥,对提升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河道清淤中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2.1样品采集与室内检测本次研究选取某河道段进行研究,试验段全长4000m,对该试验段选取41个测试点进行河道底泥取样,每个测试点间距100m。
河道底泥取样按照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将试样妥善保存后送回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
针对某河道底泥试样展开重金属污染情况,遵照CJ/T221—200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对Hg、Cd、As、Pb、Cu、Zn、Cr和Ni共计8种重金属元素成分及其含量展开了检测,其中,Hg和As元素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Cd、Pb、Cu、Zn、Cr和Ni元素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检测。
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处置分析作者:祝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29期摘要:底泥中的重金属是重要的污染物,其具有持久性毒性,较难降解,会在水中生物体内累计,破坏生物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所以,应加大对底泥重金属的含量检测,分析其风险,以找到适宜的处置方式。
本文对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及来源进行了概述,对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及其带来的危害风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处置中图分类号:X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b)-0074-03Abstract: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are important pollutants. They have persistent toxicity and are difficult to degrade. They accumulate in aquatic organisms, destroy organisms and seriously har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detection of the content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and analyze their risks in order to find an appropriate disposal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sources of sediment were summarized,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hazard risk brought by it were analyzed, and several disposal technologies were listed.Key Words: Sedi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Risk assessment; Disposal我国的底泥重金属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严重,底泥是水资源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污染物的蓄积地,起到吸收水体中污染物、减轻水体污染作用,同时,当环境条件出现变化,底泥也会向水体释放污染物,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破坏生态环境[1]。
2012届分类号:X522单位代码:10452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设计--绿水长流、江山如画姓名刘如学号200810830124年级2008专业环境工程系(院)资源环境学院指导教师邱继彩2012年4 月25 日目录题目:绿水长流、江山如画—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设计 (1)绿水长流、江山如画 (1)1 毕业后找工作 (1)2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及培养方向 (1)2.1 专业概述 (1)2.2 专业要求 (1)3 社会就业基本状况 (2)3.3 就业前景 (2)4 个人能力分析 (3)4.1 个人性格分析 (3)4.2 专业知识背景 (4)5 工作计划 (4)6 结语 (4)第二部分技能展示(毕业论文) (6)摘要 (6)ABSTRACT (7)引言 (8)1 临沂市祊河河流概况 (8)2 实验部分 (8)2.1 监测点布设即河流监测断面布设 (8)2.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9)2.3 实验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 (10)2.4 实验试剂及仪器的简介 (10)2.5 铜、锌、镉测定的实验结果 (11)3 环境影响评价部分 (11)3.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1)3.2 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3.3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14)3.4 结果和分析 (14)4 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谢辞 (19)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设计绿水长流、江山如画1 毕业后找工作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自认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喜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
喜欢看励志文学、经典小说,也喜欢看科普类的杂志或图书。
平时与人友好相处,同学感情基础较好。
喜欢创新的东西,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我希望找份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完善自己,在生活中展现自己,未来几年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我觉得应该抓住机遇,找一份适合自己,而且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工作,弥补自己在学生生涯中的不足,减少短板效应带来的弊端。
太湖沿岸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秦红【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24(43)6【摘要】为进一步探究太湖底泥污染状况及环境治理措施,研究以太湖各沿岸湖区底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29个样点底泥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
结果显示,太湖表层底泥中Zn、Cr、Ni、Cu、Pb、As、Cd、Hg的平均值分别为(126.86±73.31)、(90.25±47.66)、(44.62±24.30)、(39.36±28.46)、(36.86±7.84)、(11.65±5.33)、(0.86±1.31)、(0.08±0.04)mg/kg,除Hg外,其余7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背景值。
地积累指数评价表明,Hg、As、Cr、Cd整体上呈清洁状态,Cu、Zn、Pb、Ni整体上呈轻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在0~30 cm深度内,西北沿岸区为重度潜在生态风险和竺山湖为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他湖区在0~100 cm内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Zn、Cu、Ni、Cr、Hg和Pb间具有很强的同源性,为污染物的第一主成分,多为工业污染源;Cd为第二主要污染物,和其他组分同源性小,与农业污染源有关。
相较2003年,太湖表层底泥各沿岸湖区平均的Cr、Cu含量上升,Hg、Pb含量降低。
【总页数】9页(P161-168)【作者】秦红【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水文勘测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相关文献】1.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2.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3.安徽省怀宁城区排污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4.太湖沿岸区浅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5.“十三五”期间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一、介绍在许多湖泊和河流中,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底泥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底部的沉积物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物质,这些重金属物质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调查来判断底泥中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底泥采样分析、物种敏感性评价和生物指标评价等。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来确定底泥重金属的具体含量和分布特征,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和地统计学方法等。
下面分别对这两大类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定性评价方法1.底泥采样分析底泥采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底泥样品,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测试,来判断底泥中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准确,可以直接获取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但缺点也很明显,采样、分析和测试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且只能反映当前时刻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持续情况。
2.物种敏感性评价物种敏感性评价是通过对一些特定水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生态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判断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可以及时了解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但仅仅依靠少数水生生物的反应来评价整个水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可能存在判断不够客观和准确的问题。
3.生物指标评价生物指标评价是通过分析水生生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分布情况,来判断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准确,可以直接反映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蓄积和影响情况,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需要大量样品和数据,且对于底泥中有机质和胶体物质的干扰比较敏感。
3.地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估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底泥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物的不当处理,导致水体底泥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底泥重金属污染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前提。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却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目前,有多种评价方法被用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风险,本文将对这些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底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形态、分布等物理化学性质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其优点在于检测方法相对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快速获取底泥中重金属的总体情况。
物理化学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无法直接反映出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同时也无法准确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物理化学方法只能作为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独立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
二、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利用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指标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生物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够直接反映底泥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的富集或者毒性反映了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生物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程度。
生物学方法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受到环境因素干扰较大,实验过程复杂,结果解释相对困难等。
生物学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观察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情况,不能满足一些紧急环境监测的要求。
生物学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一起使用,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底泥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2011年3月下 第9期(总第231期)莫愁湖是金陵名胜古迹之一,已有1 500多年历史,其美丽的风景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享誉于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原本地处郊区的莫愁湖越来越繁华喧嚣了。
与公园美景相伴的是周边繁华的商业区和住宅小区,高楼越来越多,人流越来越密集,使得莫愁湖原本静谧优雅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
重金属元素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难降解、易积累、毒性大等特点,且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1]。
重金属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绝大部分迁移至底泥中,具有极强的累积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又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2]。
为了清晰地了解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本文对莫愁湖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莫愁湖水污染的历史和现状,为湖泊水环境的治理提供借鉴。
1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1.1 样品采集莫愁湖水面区域大部分开放给游客作水上游乐场,主要功能是景观水域和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湖的北岸和南岸人流较为密集,湖的东北角有两处雨水排放口。
采样点分布在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岸近岸处和湖心位置(图1中黑点标记位置),用手提式抓斗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分析。
1.2 样品分析将采集的底泥样品于阴凉处风干,用玻璃棒压碎,剔除其中的杂物及碎石块后,经磨碎、混匀后全部过100目尼龙筛,贮存备用[3-4]。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9.104莫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吴刚刚 吴晓霞 陈昌云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南京 211171摘 要 通过对莫愁湖底泥中铜(Cu)、铅(Pb)、锌(Zn)、铬(Cr)、镉(Cd)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中,只有Pb为无-中度污染,其余4种均未构成污染;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极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Cr>Zn。
关键词 莫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9-0104-02Evaluation on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in Mochou Lake //Wu Ganggang, Wu Xiaoxia, Chen Changyun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ediments of Mochou Lake were sampled and analyzed for the contents of 5 kinds of heavy metals (Cu, Pb, Zn, Cr and Cd) and evaluated by the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and the Index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by Pb was 0-1 degree while that of the other 4 were free of pollution. Generally, Mochou Lake was exposed to a ligh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the degree ranked as follows: Cd>Pb>Cu>Cr>Zn.Key words Mochou Lake; sedi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Bi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1171*基金项目: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样品经过HCl-HNO 3-HF-HClO 4消解后,用TAS-98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测定底泥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铬(Cr)、镉(Cd)的含量,同时做空白实验。
所用器皿均用稀HNO 3处理,二次去离子水洗净后烘干[3-4]。
2 结果与评价2.1 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表1列出各采样点Cu、Pb、Zn、Cr、Cd等5种元素的分析结果。
从表1可看出,莫愁湖底泥中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湖四周略比湖心高一些,北岸和南岸又比东岸要高些。
原因是东岸人流量相对少一些,加上莫愁湖的水体流动性不大,水体中的金属污染物的横向扩散比较小。
与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各种重金属含量2011年3月下 第9期(总第231期)略有超过背景值,除Cd外其他金属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的背景值本身就高于二级标准)。
2.2 重金属污染评价目前常用的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有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I geo )法、污染负荷指数(PLI)法、回归过量分析(ERA)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
本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
1)地累积指数法评价。
地累积指数法[5]是德国学者Muller和Suess于1979年提出的。
地累积指数(Index ofGeoaccumulation)的计算式为:nigeo B K c I ⋅=2log 。
式中:C i 是底泥中元素i 的实际浓度(mg/Kg);B n 为当地岩石中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本文取南京当地土壤该元素的背景值);K 为考虑各地岩石差异可能会引起的背景值的变动而取的系数(一般取值为1.5)。
Forstner等人提出地累积指数I geo 与重金属污染程度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表3给出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地累积指数。
对照表2、表3可知,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只有Pb为无-中度污染,其余Cu、Zn、Cr、Cd均未构成污染。
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 )评价。
该评价方法是由瑞典科学家Hakanson于1980年提出的关于沉积学的方案,已应用于世界各地多条河流的生态危害影响评价。
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110nni ii i i i T C RI E C −=×==∑∑……①。
式中:RI 为底泥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 i 为第i 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The PotentialEcological Risk Factor);T i 为第i 种重金属的毒性响应系数(Toxic Response Factor),此值被用来反映重金属的毒性水平及水体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程度(Hakanson指出几种重金属的毒性响应系数值:Cd=30,Cu=Pb=5,Cr=2,Zn=1);C i 为底泥中重金属浓度的实测值,C i0为参比值,此处以南京土壤重金属背景值B n 作参比值(见表1)。
生态风险指数RI 、E i 值与生态危害程度分级见表4。
将各重金属含量实测值代入①式,计算得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指数,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5种元素的E i 值均小于40,属于低生态危害,它们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Cr >Zn。
总体上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表现为极轻微的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 远小于150。
3 结论1)莫愁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较为均衡,湖心浓度略低于湖周边。
5种重金属中,只有Pb为无-中度污染,其余Cu、Zn、Cr、Cd均未构成污染。
2)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远小于150,表现为极轻微的污染程度,5种元素均属于低生态危害,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Cr>Zn。
表3 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元素Cu Pb Zn Cr CdI geo <00.07<0<0<0表4 生态危害指数、系数与危害程度分级E iRI E i <40RI <15040≤E i <80150≤RI <30080≤E i <160300≤RI <600160≤E i <320RI ≥600Er i ≥320生态危害程度轻微中等强很强极强表1 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的实测值及南京地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mg/Kg)元素实测值平均值背景值①标准值②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湖心Cu 48.751.547.549.445.648.5433.20≤100Pb 45.547.544.643.441.444.4828.00≤300Zn 95.9100.597.298.396.797.7285.10≤250Cr 84.388.285.787.383.685.8266.70≤300Cd 0.520.600.550.580.480.5460.53≤0.30注:①背景值为1978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资料(由53~58个样本统计);②此处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pH=6.5~7.5)。
表2 地累积指数与污染程度分级I geo <00~11~22~33~44~5>5级数0123456污染程度无无-中中中-强强强-极强极强表5 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指数Cu Pb Zn Cr Cd RIT i 551230C i (mg/Kg)48.5444.4897.7285.820.546C i0 (mg/Kg)33.2028.0085.1066.700.53E i 7.37.9 1.1 2.530.949.7参考文献[1]程杰,李学德,花日茂,等.巢湖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4):1403-1408[2]陈静生.水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75-176[3]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5-137[4]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Forstner U, Ahlf W, Calmano W. Sediment quality objectives and criteria development in Germany[J]. Water Sci Technol,1993,28(8):30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