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认识自然2
- 格式:doc
- 大小:26.51 KB
- 文档页数:5
《认识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认识到自然不仅养育了人类还造福于人类,了解自然灾害,培养学生要爱护、保护大自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2.在生活中自觉做环境保护的事情,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大自然养育了人类。
2.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图片展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认识自然》是冀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小主题。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懂得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自然中美丽,并喜爱大自然。
但这种体验、感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不够具体,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也不尽相同,对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也有待强化认识,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力求体现本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我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整理资料、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积累情感。
本堂课中我将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教学法、视频感悟法、辨析导行法、讨论交流法等。
在教学中具体设计“说一说”、“讨论交流会”“我是小法官”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想认识到参与实践去体验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郊游》师:这首儿歌被你们跟着一唱向施了魔法一样,弄得老师心里痒痒的好想到大自然去走走啊,你们想不想去啊?那么跟我一起打开我们的耳朵,睁大我们的双眼用心去感受一下我们的大自然吧。
学生活动:随着图片展示,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河北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课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第一课:认识自然1、大自然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广袤的(土地),茂密的(森林),(人类)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2、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气)、(水)和(食物)等。
3、我爱大自然,(阳光、空气、水)给我们滋养和沐浴。
4、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的好处,也带给人类不少(灾害)。
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两次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5、1976提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顷刻间摧毁了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工业城市。
6、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
答:自然灾害的种类有:洪水、沙尘暴、地震、蝗灾、冰冻、风灾、干旱;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7、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感到(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是因为(人们对自然过渡索取和环境破坏)。
8、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答: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地,过渡放牧,对森林和草原造成严重破坏;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对地表的破坏。
9、灾害发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10、你的家乡不同季节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答:主要有沙尘暴、干旱、暴雨、冰雹等。
11、植树有什么作用?答:植树能保持水土不流失,净化空气,阻挡风沙的侵害,收获果实、木材等。
12、蜻蜓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不能捕捉。
13、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手可做的小事有哪些?答:课本71页。
第二课:防止火灾1、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用火不慎)、(电器使用不当)和(吸烟)。
公安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各项(防火安全制度),加强(节假日值班),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普通居民要注意(家用电器)、(煤气)等的安全使用。
2、我们怎样从我做起,避免火灾的发生?答:①了解火灾的有关知识,进行防火安全宣传。
②请消防员进行防火讲座。
③不做有引起火灾隐患的事情,如不放烟花爆竹、不玩火不玩电等。
珍爱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我们只有珍爱自然,才能够让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一种和谐中,人类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进步。
珍爱自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人类的责任,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自然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并加深自己对于自然的了解和认知。
今天,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也很清楚自己应该怎样珍爱自然,这就是我们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珍爱自然应该从最基础的意识开始。
我们需要明白,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人类可以生存,可以繁衍后代,可以得到生命的保持和发展。
即便是面临环境变化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去保护自然环境,对于自然进行维护和保护。
这样,我们才能够让自然的保持更加可持续化,能够为其他的生物也提供更好的生存保障。
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珍爱自然并不仅仅是个口号,具体的行动才是更加重要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减少使用单次性塑料、节约水电等等一系列小小的行动来减轻对于环境的压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出一点点贡献,自然环境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能够创造更加良好的生存条件。
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尊重自然。
在去追求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尊重和体谅自然,保护各种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各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在保护的同时促进自身和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珍爱自然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思想和行为。
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并珍爱自然。
我们应该站在更长远的视野中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并放眼维护整个自然的可持续性和平衡。
希望大家都能够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关键字】三年级《认识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大自然养育了人类;2、了解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的又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3、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讨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认识到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发生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要爱护、保护大自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2、在生活中自觉做环境保护的事情,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教学重点: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们活动的关系。
3、如何保护生存环境。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搜集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自然灾害的相关图片;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在过去的很多假期里,许多爸爸妈妈都曾带自己的孩子到自然中走一走,因为大自然中有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去欣赏欣赏大自然中的美丽,好不好?2、讲授新课播放图片。
随着图片展示,学生、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一)、体验大自然养育了人类(板书)你们说得太好了,大自然中不但有美丽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植物和活泼可爱的动物,大自然里还生活着我们人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来源于大自然,你知道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吗?(出示问题: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了提供什么?)展示“海上捕鱼”和“长江三峡”的图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你们说的真棒,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广袤的土地,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我们不得不说: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是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在给了我们许多的好处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人类不少的灾害,这种灾害呢就叫做——自然灾害。
(二)了解自然灾害(板书)先跟你的小伙伴们说一说你了解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好不好?1.地震:(播放视频)A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认识自然教学目的体验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的又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要从我做起。
教学重难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一、导入。
出示主题图画问:图上有什么?给你什么感受?生答二、新课。
出示几幅大自然美景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欣赏。
讲:大自然给了我们广袤的土地,清新的空气,茂盛的森林,温暖的阳光。
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提问: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教师小结读书上的小诗体会大自然的恩惠,说说大自然不光属于我们还属于谁?学生回答:还属于动物和植物。
教师小结:对动物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和我们共有一个家园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第二课时自然灾害将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好处,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
比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特大洪水。
谈谈你对这两次自然灾害的了解生回答,教师补充。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它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保护生存环境读课文《钓鱼》说说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启示?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除了自然的原因之外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是重要原因。
人类的那些行为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指导填书我们的家乡四季有哪些自然灾害?设计调查提纲,撰写调查报告,了解自然灾害情况。
读书上短文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说有哪些随手可做的环保小事,再写下来。
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和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无私,他给了我们许多的东西让我们生存。
我们应该爱护她,保护它,不能破坏它。
否则他就会用自然灾害来惩罚我们,给我们以教训。
《认识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大自然养育了人类;
2、了解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的又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3、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讨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认识到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发生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要爱护、保护大自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2、在生活中自觉做环境保护的事情,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教学重点: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们活动的关系。
3、如何保护生存环境。
教学难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
搜集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自然灾害的相关图片;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过去的很多假期里,许多爸爸妈妈都曾带自己的孩子到自然中走一走,因为大自然中有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去欣赏欣赏大自然中的美丽,好不好?
二、讲授新课
播放图片。
随着图片展示,学生、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一)、体验大自然养育了人类(板书)
你们说得太好了,大自然中不但有美丽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植物和活泼可爱的动物,大自然里还生活着我们人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来源于大自然,你知道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吗?
(出示问题: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了提供什么?)
展示“海上捕鱼”和“长江三峡”的图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你们说的真棒,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广袤的土地,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我
们不得不说: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是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在给了我们许多的好处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人类不少的灾害,这种灾害呢就叫做——自然灾害。
(二)了解自然灾害(板书)
先跟你的小伙伴们说一说你了解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好不好?
1.地震:(播放视频)
A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就是当时地震的情景:(1)这时唐山市文化广场,它的前身是一座四层楼,而我们大家在这里看到仅仅是残垣断壁。
(2)这里的原来是笔直的铁路,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通过地震这些资料可以感受到什么?
B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10年4 月14日,玉树地震
2.洪水:1998年6月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可是一夜之间这里的土地变成了汪洋一片,这里的人民变成了流离失所的灾民。
可见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展示图片)
(1)洪水是可怕的,洪水的产生与人类的行为有没有关系?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的什么?的确,小村庄的故事再一次告诫我们人类,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怎样对待人类。
人类无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破坏了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大自然就以洪水等方式惩罚人类。
3.干旱: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和动物生存困难,在非洲地区干旱灾害非常严重的,1968年非洲持续十年的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展示图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自然灾害后的感受。
小结:大自然不仅养育了人类,还给人类带来了灾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三)保护生存环境(板书)
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自然灾害和他的危害,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自然灾害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这些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难道和我们人类的行为无关吗?我们来看一个身边的小故事:
《钓“鱼”》
星期天早晨,爸爸带我到离县城不远的小河钓鱼。
钓了很长时间,连条鱼影子也没见着。
我正想问爸爸,突然鱼竿震动了一下,我连忙往上一提,钓上来的却是塑料袋。
爸爸见我不高兴,对联说:“人们往河里乱扔废物,污染了河流,鱼就活不了了。
”我问:“鱼活不了,人还能活吗?”爸爸说:“如果人不爱护自然,继续破坏环境,那么,不久的将来,人也……”
听了爸爸的话,我非常担心。
我要告诉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做法和看法,通过交流,深刻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小学生也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
过渡:没错,那些自然灾害正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惩罚和警告,那我们今后应当怎样做呢?
随手可做的环保小事
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木制筷子,用洗菜水、洗澡水冲洗马桶,不乱扔废弃物,作业本用完正面用反面等。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人类每一次的破坏,都会得到大自然相应的惩罚,让我们行动起来,因为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板书设计
认识自然
一、大自然养育了人类
二、自然灾害
三、保护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