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_王蜀昌
- 格式:pdf
- 大小:537.78 KB
- 文档页数:2
牵引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徐鉴如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8(016)002
【摘要】目的:探讨用牵引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联用牵引疗法和电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牵引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总页数】2页(P198-199)
【作者】徐鉴如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陆川 537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用针刺疗法、推拿疗法联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J], 马泽军;邓亚平
2.应用电针疗法结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J], 陶聪
3.心理护理联合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焦虑的疗效观察 [J], 张轩;李佳
4.智能脉冲枪联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J], 朱立涛
5.电针疗法联合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J], 张涛;王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娇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目的::探究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X2=21.3214(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9-9)
【作者】马娇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
【相关文献】
1.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J], 朱建红
2.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廖家权
3.电针配合牵引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蔡朝阳
4.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向黎明;曾振秀
5.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J], 江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牵引下按摩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7例临床观察
谭峥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1(17)7
【摘要】目的:观察牵引下按摩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将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牵引下按摩并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55例先采用牵引治疗30 min后施以按摩治疗,再接收针刺治疗。
1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0.7%,对照组为63.6%,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为优(P<0.05)。
结论:牵引下按摩配合电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2页(P70-71)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按摩;电针
【作者】谭峥
【作者单位】茶陵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相关文献】
1.内服中药配合牵引下手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 [J], 牛淑亮;杨磊;邢小燕
2.干涉波疼痛治疗仪配合电针疗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 廖庆华;黄玉娟
3.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观察 [J], 朱震云
4.电针配合按摩对5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观察 [J], 张向远;郑亚君;王静慧
5.电针配合按摩对5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观察 [J], 刘慧霞; 赵梦鸥; 史荣; 王蓓蓓; 马丽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以2010年5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均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1年内复发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针灸、推拿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穴、颈夹脊穴局部压痛点为主穴。
上肢麻木者配曲池、外关、合谷穴;头晕者配风池、太阳穴。
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针顶部放置艾条灸,2壮/d[1]。
针灸治疗结束后患者休息10min,取坐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按揉项后线、椎旁线、颈旁线3min,以放松肌肉。
按揉肩胛带区、肩胛背区、肩胛间区3min。
取风池、风府、缺盆、颈根、天宗等穴位,以推法推拿3min。
伴颈椎后关节紊乱者扳法操作整复关节。
托起患者颈部,边拔伸边做后枕部发际理筋手法,左右各5遍。
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2]。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颈椎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知识,针灸推拿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
嘱患者放松全身肌肉,艾灸时皮肤表面放置硬纸片,以防艾条灰烬掉落引起烫伤。
针灸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晕针、滞针、断针等意外,应紧急处理。
推拿前嘱患者放松肌肉,避免空腹、饱餐或饮酒后进行治疗[3]。
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颈部保暖,秋冬季节穿高领衣服,必要时系围巾,夏季少吹空调、风扇,避免冷气直接吹向颈部。
限制做针线活、伏案工作、上网、看书的时间,每隔1-2h起身休息5min,并进行颈部操锻炼,依次进行颈部前屈、后伸运动后回到中位,再进行右侧弯、左侧弯运动后回到中立位,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电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62例患者,治疗组用电针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36例,对照组单纯牵引26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结论电针结合牵引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牵引疗法。
【关键词】电针牵引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03-02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后,导致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器官受累而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
30-6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段,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占颈椎病总数的50%-70%[2]。
目前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有针灸、牵引、理疗等传统方法,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为针灸结合牵引疗法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且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推拿治疗,现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执行:(1)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2)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3)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麻木疼痛的症状,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4)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
1.2排除标准:(1)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颈背部筋膜炎、肱二头肌腱鞘炎、旋前圆肌综合征等所致者;(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3)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3一般资料:入组6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2014.11临床经验93据相关文献报道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60%以上,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
由于颈椎神经根病变,导致颈部、肩部、上肢等相应神经节段发生病变,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情志,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本院采用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吴在德、吴肇汉主编的《外科学》中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 为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颈肩疼痛,逐渐加重,并向上肢放射,可伴上肢皮肤麻木、放电感觉;或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
(2)体征:可见患者面肌痉挛、患者颈肩部有压痛点,上肢牵拉试验(+),压头实验(+)。
(3)辅助检查:颈椎四位片、颈部GT 、MRI 等可明确显示颈神经根受压。
1.2 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因“颈椎病”治疗的90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42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75岁,平均年龄在56.7岁;经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纳入标准(1)凡是在2013年4月~2014年2月到我院因“颈椎病”治疗的患者。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1)非颈椎病颈部疼痛的患者。
(2)非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3)外伤急诊导致的患者。
(4)有颈椎手术病史的患者。
(5)颅内病变导致的患者。
(6)不合作的患者及其家属。
(7)有精神病的患者。
1.3 方法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蔡 贺贵州电力职工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摘 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因“颈椎病”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45例予“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45例予“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
成都医学院学报J ou rnal of C hengdu M edical College2011Ju n,6(2)do i:10.3969/j.issn.1674 2257.2011.02.021论著 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王蜀昌,钟建国,姜楠,代国强(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51)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短波组53例,在电针、颈椎牵引的同时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52例,仅给予电针及颈椎牵引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减轻或消失,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超短波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电针结合牵引治疗。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电针;牵引;超短波治疗;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R681.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257(2011)02 0166 02C linical eff 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ction and ultrashort wave in treatment of53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WA N G S hu chang,ZH ON G J ian guo,J I A N G N an,D A I Guo q iang(D ep ar tment of rehabilitation,A f f iliated hosp ital416of nuclear ind us try,Chengd u,Sichuan61005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observe the clinica 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 mbined with t ractio n and ultrashor t wav e in treatment o f cer vical spo ndylosis.Methods 105cases o f cervica l spo ndy losis w ere r andomly div ided into two gr oups:ultrashor t wav e gr oup(n=53)and contro l g ro up(n=52).Pat ients in the ultr asho rt w ave g ro up wer e treated wit h acupunctur e co mbined w ith tractio n and ultr aw ave,w hile t ho se in the contro l gr oup received only acupunctur e and traction.T he clinica l symptom changes after tr eatment in both gr oups wer e obser ved.Results A fter tr eatment, the sym pto ms and physical sig ns in both g roups relieved or disappeared.T he compariso 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 wo g r oups show ed a sig nificant dif fer ence(P<0.05).Patients in the ultr asho rt wav e g ro up obtained better effi cac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 ol g ro up(P<0.01).Conclusion A cupuncture combined w ith tractio n and ultrashor t wave is superio r to only acupuncture and tr action in tr eat ment o f cer vical spo ndylosis.Key words cerv ical spondy lo sis;electr oacupuncture;tractio n;ultr asho rt w ave;clinical effect颈椎病是因为椎间盘、颈椎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压迫神经和周围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它是常见的中老年骨关节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
其中,以上肢麻痛、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
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电针、牵引配合超短波治疗仪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2009年7月~2011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短波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35岁,病程3~24个月;对照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6.74岁,病程2~26个月。
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选择病例。
1.2.1 诊断标准 年龄25~65岁; 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 颈部活动时加重; 颈椎旁压痛; 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 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异常。
1.2.2 排除标准 非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骨折或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采用牵引加电针治疗。
牵引为仰卧位颌枕牵引。
牵引仪为台湾产医用颈腰椎牵引床,型号Digit T rac tio n900(台湾联兴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重量:男性一般为10~12kg,女性为8~10kg,为避免出现不适,应根据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调整牵引重量,每次25m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
166王蜀昌,等.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电针主穴取风池、天柱、百劳及大杼(均为双侧取穴),配合取患侧肩井、肩贞、肩髎、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运用0.35 50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0.8~1.5寸,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连接汕头市医用设备厂805 A 电针仪,选择连续波,频率为5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配合以T DP作用于患侧部位,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
1.3.2 超短波组:采用牵引加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
牵引及电针治疗同对照组。
超短波治疗采用汕头医疗设备厂生产的DC C C型台式超短波治疗仪,剂量选择80~100mA。
每次2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痊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肌力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3个月未复发;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颈、肩背疼痛减轻;未愈:症状无改善。
1.5 不良反应包括牵引及超短波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面白、眩晕、汗出、恶心、呕吐、心悸)及针刺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面白、眩晕、汗出、恶心、呕吐、心悸、出血、瘀斑、青紫)等。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for window 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 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超短波组与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超短波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见表1。
结果表明,电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仪治疗颈椎病优于电针结合牵引治疗。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Tab.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超短波组20(37.7)27(51.0)6(11.3)47(88.7)对照组14(26.9)21(40.4)17(32.7)35(67.3)3 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包括关节继发性改变、颈周围肌肉与相邻椎体退变增生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的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及一侧上肢疼痛,并伴有该脊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缺失、反射改变与运动功能缺损[2,3]。
该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所有类型颈椎病中占60%左右[4]。
近年来因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5],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6]。
在治疗上主要通过解除对脊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改善症状[7]。
本文所探讨病症属于中医 痹症 范畴, 痹 通 闭 ,乃闭阻不通之意,针刺的主要作用就是 疏通经络 ,这是采用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理论依据。
天柱穴系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膀胱经 从巅顶人络脑 ,天柱具有疏通经络、通脑开窍、振奋阳气之功效。
百劳穴系经外奇穴,主治诸虚百损,而颈椎病的退行性病变,宜用本穴。
大杼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骨会穴,又为督脉之别络,手足少阳及足太阳之交会穴,该穴具有强筋健骨的作用,用于治疗所有骨质的病变,尤其对脊柱骨病的治疗更为重要,三穴正好位于颈椎的上、中、下三段全方位的调整颈椎,缓解肌肉痉挛,达到疏通清窍、补益精髓,使针感直趋病所,能直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受压状况,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及水肿[8]。
辅以随证配穴,能化瘀止痛、通经活络。
颈部牵引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枕颌带仰卧位牵引作为基础治疗。
枕颌带牵引的作用主要来有3个方面[9]: 扩大椎间盘间隙和椎间孔,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粘连; 缓冲椎间盘组织对周围的压力,并有利于向外突出的髓核组织回纳;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
与针刺结合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和松解粘连等作用。
笔者在牵引与电针结合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能够改善深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消散无菌性炎症是加用此治疗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