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一、综述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患者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患者变异与退出的问题成为影响临床路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主要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与预设临床路径预期不符的情况,如病情恶化、并发症出现等。
这些变异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按照预设路径接受治疗,进而影响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
患者退出则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或放弃治疗,从而导致临床路径管理的终止。
这些退出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因素、医疗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综合分析已有文献和临床实践,患者变异与退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病情复杂性,如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导致临床路径实施困难;二是医疗服务因素,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流程不合理等,影响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三是患者自身因素,如患者意愿改变、对临床路径认知不足等,导致患者无法继续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四是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压力、社会支持不足等,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
1. 介绍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
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其重要性和目的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日益凸显。
临床路径管理主要围绕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制定标准化、流程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接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医疗服务。
其目的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提升。
通过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规范医生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同质化程度,保证患者得到更加稳定可靠的医疗服务质量。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医疗管理工具,旨在标准化医疗流程,规范化临床操作,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效率。
然而,实际临床应用中,临床路径的变异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变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临床路径变异的定义与分类临床路径变异指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与制定的临床路径计划相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计划不符的情况。
根据变异的发生时间和程度,可以将临床路径变异分为前端变异、中途变异和后期变异。
1. 前端变异前端变异指患者入院前,即治疗开始前,临床路径计划与实际医疗需求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患者的病情比预期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手术安排;或者患者的合并症导致治疗过程需要额外的步骤或操作。
2. 中途变异中途变异指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路径计划与实际治疗操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进行调整,或者患者出现预期之外的并发症,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3. 后期变异后期变异指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路径计划与实际康复和随访情况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患者的康复过程延长,需要额外的康复方案;或者患者术后复发,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二、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临床路径变异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常见的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1. 患者个体差异患者个体差异是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患者的病情、生理指标、对药物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 医生经验与意识差异医生经验与意识差异也是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医生对于相同的疾病可能有不同的治疗经验和偏好,这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对临床路径的调整或改变。
3. 疾病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某些疾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是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之一。
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导致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难以统一。
4. 医疗资源限制医疗资源限制也可能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发生。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临床路径是医疗机构针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诊疗过程进行详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指导方针。
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医疗机构可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路径的效果并不总是理想的,存在着变异现象。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变异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临床路径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医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但是医患个体差异以及疾病发展的复杂性使得每个病患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导致临床路径的变异。
其次,临床路径的变异还可能受到医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
不同的医生对疾病的了解、经验和判断都不尽相同,可能会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产生偏差。
此外,医生的工作负荷、个人意愿和医疗资源的限制等也可能导致临床路径的变异。
另外,患者个体差异也是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重要原因。
不同患者可能在疾病特征、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产生影响。
例如,年龄偏大、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复杂和费时的治疗方案,而年轻、健康的患者可能只需要较简单的治疗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临床路径的变异。
首先,需要对临床路径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临床路径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变异的发生。
其次,医生在执行临床路径时应该注重临床判断的灵活性,并积极采取个性化的调整措施。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指导方针,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判断能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加强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可以减少临床路径变异。
医生之间可以通过病例讨论、多学科团队会诊等方式,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医生的共识和执行一致性。
最后,提高患者的参与度也是减少临床路径变异的重要策略。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被视为主动参与者,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临床路径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管理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然而,临床路径的实施中常会出现一些变异因素,进而影响到了其效果和效益。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中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
一、变异因素分析1.人为因素: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而不同医护人员的经验、知识和态度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在执行临床路径时出现变异。
例如,有些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诊疗,而不完全遵循临床路径的规定。
2.患者个体差异: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患者个体差异的存在。
临床路径的设计通常是基于大量研究和经验总结,但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患者无法完全符合路径的情况。
3.环境因素: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等。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医疗机构面临着资源匮乏、人员紧张等问题,这会导致临床路径的实施受到限制,进而出现变异。
二、改进措施1.人员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认同。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临床路径的背景和意义、路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路径执行的具体流程等,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临床路径的核心理念和要求,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2.规范化指南: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范化指南,明确临床路径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指南可以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最佳实践为基础,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引,如何应对个体差异等,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执行临床路径。
3.信息化支持:建立和完善医疗信息系统,将临床路径与之整合。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实时监测、评估和反馈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4.持续改进:临床路径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方法,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
进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
1.我科变异原因占比例最多的就是疾病本身所致。
最主要的就是临床路径病种在实施路径的过程中,患者的疾病演变不符合预期,还有相当部分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治疗所致变异。
针对此变异,我科室对本科室的所有临床路径表单对照着最新版的临床诊疗指南进行梳理,按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通过修改,降低临床路径的变异率,提升科室医疗质量水平。
2. 患方原因导致变异,我科病人产生变异退出的,主要为脑卒中后期康复患者,病人及家属对康复进展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临床路径工作,脑卒中病人康复周期长,对康复目标要求高,个体经济情况,其他如患者拒绝检查、拒绝出院或要求进行某项路径外的检查或治疗等。
我科在此之前,对临床路径患者入径前并未对患者充分说明,这可能是导致该项变异较高的原因之一。
将患者入院后需要做的主要诊疗工作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等概况在内,临床科室制定的临床路径详细告知患者,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也从另一方面来督促临床医师按临床路径表单规定的每日的诊疗项目来完成诊疗工作,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医方原因导致的变异。
小结:通过本阶段的工作,深深地体会到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变异数据发现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抓住导致临床路径主要、次要原因,临床路径变异率下降,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也都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消化内科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涉及到多种常见疾病。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疾病预防的推广,各类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路径也在逐渐偏离标准化。
在此,我们将分析疾病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一、肝硬化原因:由于肝硬化的多样性和重症程度差异,医院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同时,在一些医院中,医生的医疗观念和临床治疗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措施: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肝硬化的标准化诊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疾病知识学习,提升其对疾病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二、消化性溃疡原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复杂,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容易导致诊疗路径的变异。
另外,不同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处理也存在误差。
措施:诊疗路径应以标准化治疗为基础,并制定区别疾病不同病程的技术细节,以及全面超级检查和协商合作等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更应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掌握疾病的先进治疗方法,提高医护技能。
三、胃癌原因:胃癌早期症状隐蔽,临床路径歪曲度较大。
同时,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等因素也会影响诊疗路径的变异。
措施:制定规范化的胃癌诊疗方案,包括分级诊断、剂量的控制,以及术后支持等措施。
在医护人员的训练中,应重视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利用先进技术检测和预测,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
四、慢性胃炎原因:慢性胃炎患者多方面异常,但不同患者病程、病情鉴别、诊疗方法等条件也会影响临床路径的歪曲度。
措施:建立慢性胃炎标准化医疗团队,制定一系列实用、有效的诊疗方案,建立规范化的治疗路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制定更加严格地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部分严重病例的团队会诊。
五、炎性肠病原因:炎性肠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病情,不同患者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不同也会影响炎性肠病的临床路径。
措施:规范炎性肠病的治疗标准,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诊疗方案,建立多专业科室组成的专业团队,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疾病诊疗知识的学习。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在医疗领域中,临床路径是一个重要而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它旨在优化患者的医疗流程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变异,这可能导致患者照顾和治疗的质量下降。
本文将探讨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
一方面,医生和护士的知识、经验和态度可能会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产生影响。
例如,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实践习惯,导致同样的病例在不同医生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另一方面,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也可能导致临床路径的变异。
有时,患者的状况可能比预期的更加复杂,或者患者可能有其他疾病需要额外的治疗。
针对临床路径变异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策略。
首先,建立一个临床路径执行监测系统是必要的。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系统来实现,这些系统可以记录和分析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数据。
其次,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也是关键。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统一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执行标准。
此外,培训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他们更加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通过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减少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变异。
另外,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减少不同医生之间的偏好差异,提高临床路径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此外,患者的主动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被鼓励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并积极配合治疗。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临床路径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通过患者的参与和支持,可以提高临床路径的执行效果。
最后,临床路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需要得到完善。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临床路径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旨在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然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变异现象,这些变异可能会对临床路径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临床路径的变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路径的变异1. 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临床路径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这就导致了在具体操作中,医生们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使得临床路径的执行存在一定的变异。
2. 医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会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些医生可能更倾向于依照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诊疗,而不是完全按照规定的路径来执行。
这样就导致了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变异。
3. 患者的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个体差异会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临床路径在不同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变异。
二、临床路径变异的影响1. 医疗质量的影响:由于临床路径的变异,可能导致医疗质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一些变异可能会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从而影响医疗质量的提升。
2. 医疗费用的影响:临床路径的变异也会对医疗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的变异,可能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而无法实现临床路径的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
3. 患者体验的影响:临床路径的变异也可能会对患者的住院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确定性或者变化较大的情况,患者可能会感到不安或者疑惑,从而影响其住院期间的体验。
三、临床路径改进措施1. 完善临床路径制度:对于临床路径的制定,要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更加灵活、可调整的路径。
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董秀琴徐国明徐鑫巍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0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的分析提出适合实际的临床路径改进建议和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三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分析路径的变异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在临床路径中通过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和网站平台的开发,可以增加临床路径的入组率和降低变异率,从而真正使临床路径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临床路径;变异因素;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指医疗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1]。
我们把患者偏离临床路径的情况或沿着临床路径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成为变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费用多,诊断明确,治疗护理有模式可循、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需住院治疗的病种,治疗效果和住院日期较明确,特选择阑尾炎+阑尾炎切除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正常分娩(剖宫产)三个进入路径病种病历500例。
查阅变异记录本,并收集这500个患者变异和退出的相关病历信息。
1.2 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者、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座谈,了解我院临床路径的开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及疑惑;分析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出现变异及退出的
记录,为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变异及退出原因分析提供依据,并提供改进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普外科阑尾炎+阑尾炎切除术共进入临床路径180例,发生变异41例,正性变异4例,负性变异37例。
眼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共进入临床路径152例,发生变异37例,正性变异5例,负性变异32例。
产科正常分娩(剖宫产)共进入临床路劲168例,发生变异40例,正性变异7例,负性变异33例。
2.2 变异原因分析
变异按着发生方向分为正性变异和负性变异。
负性变异根据变异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与系统相关的变异、与患者相关的变异、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2]。
也有按着发生来源可分为患者
本身、医务人员、医院和社区相关4类[3]。
2.2.1 与系统相关的变异①术前检查不能如期做完,这个主要与我院患者较多有关。
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科室之间的协调不顺畅导致临床路径实施时间延长。
②休息日不能如期手术,与节假日顺延导致临床路径实施时间延长。
③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
需要做变异处理,退出临床路径。
2.2.2 患者原因的变异①进入临床经后患者提出某些特殊的要求,如要求某些特定专家做手术,由于专家时间有限,故延长了手术等待时间。
患者对药的特殊要求,要求用贵药和特效药。
患者对床位的特殊要求,要求住单间和高间。
导致住院费用超出标准水平。
②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如合并高血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基础疾病或出现上感等疾病的患者需要延长术前等待时间或者不能行此种手术。
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等需要做特殊处理的患者,做变异处理。
③患者个人原因无法执行医嘱,如等待特殊关系家属后才行手术或无故要求延长术前等待时间。
2.2.3 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医务工作者培训不到位,受原有的诊疗方式、治疗模式限制,不能完全按着临床路径的有关程序完成临床路径,对患者的医疗质量、住院时间及相关费用产生影响。
2.3 变异退出原因的分析
2.3.1 第二诊断影响第一诊断。
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第二诊断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的实施,或第二诊断上升为第一诊断,就需要做退出临床路径的处理。
2.3.2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
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就需要提出此种病的临床路径。
2.3.3 医院对临床路径理解出现误区。
在临床路径具体的工作中,医务工作者认为只有完全符合卫生部临床路径表单的标准才可进入路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只有完全符合标准才能正常进行,稍有偏差就退出路径。
3 改进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
加强人员培训,转变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管理者固有的思维理念,使医务人员理解和支持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可控变异的发生。
3.2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
目前德国、台湾等国内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4]。
所以加强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开展,减少变异率的发生。
3.3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和网站平台的开发。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5]。
为此各个医院迫切要求提供临床路径工作的动态监测,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作出统一规定。
为后期的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改进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2]李亚平.临床路径中的变异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9-
[3] Zander K. care map toopls and case management across the continuum. Lecture sponsored by the Mar
[4]尚庆娟,甘秀妮,骆文龙.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与前景.重庆医学,2007,36(12):1143-
[5]吴素玲,杨大锁.实施临床路径的相关思考.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