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部分1)老渔夫已经(84)天没打到鱼了。
2)老人太太留下的遗物中,有两幅图画。
它们分别是(《耶稣圣心图》)和(《考伯瑞圣母图》)。
3、老人出海时从来不带饭,他只带(.一瓶水)。
4、老人仅仅只是抓到那条大鱼,不算回来的时间,花了将近(3)天。
5、老人抓到大鱼后要带回去,可却把(鲨鱼)引来了,把他的大鱼全给吃了。
6、老人在大鱼遭鲨鱼偷吃时,英勇地把鲨鱼杀死,并说: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人可以毁灭,但不能(挫败)。
7、经过鲨鱼群的偷吃,大鱼还剩下(鱼头)8、老人用(鱼叉)打败了第一只鲨鱼。
9、这条鱼从鼻尖到尾巴总共(18)英尺。
10、后来,浪把(鲨鱼)的遗骸卷上岸,又卷回了大海。
第二部分1、本文主人公是(A)。
A.老人B.小男孩C.皮里哥3、老人早上一般会喝什么,那是他一整天的营养(A)。
A.咖啡B.果汁C.含矿物质的水4、老人抓那条大鱼,花了将近(C)。
A.2天B.4天C.3天5、什么鱼最后将大鱼吃掉了(B)。
A.鲸鱼B.鲨鱼C.食人鱼6、老人打算怎样处理鱼头?(A)A.让皮里哥劈碎,放进捕鱼机里B.将它当作晚饭吃掉7、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C)A.宽容B.善良C.不怕挫败8、老人打的大鱼有多长(B)A.17英尺B.18英尺C.20英尺9、小男孩跟老人打鱼跟了多少天(C)A.20B.30 C.4010、老人名叫(A)A.桑提亚哥B.皮里哥.第三部分1、《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
2、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
3、圣地亚哥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
4、圣地亚哥十分(孤独),只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跟他在一起。
5、老人在每天早上负责(把曼诺林叫醒)。
6、圣地亚哥爱大海,他认为海是(女人)。
7、一段时间,老人独自乘小船打鱼,他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
8、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人运气差,让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3)条好鱼9、在第85天,老人终于钓上来了一条大(马林)鱼。
1、作者:(美国) 海明威2、主人公:圣地亚哥圣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乐观、顽强,有自信心,有不服输的精神。
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从与小孩马诺林的交往来看:圣地亚哥生活经验丰富、热爱生活、宽厚仁慈、充满爱心。
3、主题: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打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
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4、老人为什么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①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②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6.选段最后一句“吃吧,星鲨。
做你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一个人吧”反映了老头儿怎样的内心世界?蔑视对手,不甘失败7.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自己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你是怎么看待的?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因为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
但是,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一位胜利者,不仅仅因为他杀死了许多条鲨鱼,更主要的是从他的搏斗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他那高傲、坚强的精神,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子形象。
8.作者笔下的老头儿是一位怎样的典型形象?选段中描写老头儿与鲨鱼搏斗时,产生过“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这样描写是否削弱了对老头儿形象的塑造?老头儿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
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的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第03课老人与海·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
父亲嗜好渔猎和各种运动,母亲喜欢音乐和绘画。
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父母的影响。
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
这部作品表现了第一次大战后西方青年一代迷惘、颓唐的精神状态。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他们的人生理想,于是他们沉醉在放荡不羁的生活中,消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女作家斯泰因读了此书后,称海明威为“迷惘的一代”。
从此,他便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使他跃入名作家之列,这是一部具有强烈反战思想的作品。
它通过一个美国青年亨利与英籍护士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欺骗性和残酷性,从客观上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是摧毁青年一代的社会根源。
亨利是又一个“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品描写了他志愿参战──厌战──反战的思想变化过程,真实感人,但又流露出人类无法逃避这场灾难的悲观情绪。
作品中电文式的对话,情景交融的环境气氛渲染,已显露出海明威风格的特色。
此后,海明威又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其中以《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和《乞力马扎罗的雪》为最佳。
前者以文笔的洗练、结构的紧凑而著称;后者是一篇典范的意识流小说,通过作家哈里清醒时和昏迷中两股意识的交叉流动,表现了他临终前对自己一生的反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改变了他对生活的“迷惘”状态,始终活跃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战场上,既是一名有正义感的记者,又是一个自觉的反法西斯战士。
1945年海明威回国后,长期隐居在古巴哈瓦那郊区。
他又恢复了30年代的冒险生活,经常到深海去捕大鱼,到非洲去猎猛兽。
在旅游时,接连两次飞机失事,他虽死里逃生,但身上又增加了许多伤痕。
他在创作上曾一度出现衰竭现象,但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挽回了他的声誉,并获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知识点归纳1、圣地亚哥(桑提亚哥)就是古巴得一个老渔夫。
2、桑提亚哥一连出海84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
第85天后,她捕到一条马林鱼。
3、《老人与海》里得主要人物有:桑提亚哥、马诺林。
4、、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了五个回合。
搏斗得具体对象与所用得工具:(1)用鱼叉扎向尖吻鲭鲨。
(2)用绑在桨得一头得刀子击中一条犁头鲨。
(3)杀死了另一头犁头鲨。
(4)用刀戳向第三次出现得鲨鱼,结果刀折断。
(5)用舵劈第四次出鲨鱼群。
结果:只剩下马林鱼得骨架。
5、老人得人生信条:为并不就是为了失败而生得,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
6、海明威就是美国小说家。
7、《老人与海》以摄像机般得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捕鱼得全过程。
8、《老人与海》得象征手法:(1)小孩马诺林象征:未来得希望,人类得希望。
、(2)狮子象征力量。
(3)马林鱼象征美得理想。
(4)老人与马林鱼间得关系象征艺术家与她得杰作间得关系,(5)捕鱼得过程象征艺术得创作过程。
(6)大海就是环境力量得象征。
(7)老人与大海得搏斗,象征了人类与自然、命运以及一切外在邪恶力量得抗争。
9、《老人与海》开头与结尾都写到老人梦到狮子,作用就是:(1)结构上照应,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突出老人要做精神之王。
狮子不百兽之王,孤苦贫困得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10、《老人与海》体现了哪些主题?答:以殉情得基督教精神教育世人;用古典悲剧中得命运观念来说明现代得生活;表现了“硬汉”精神,就是对英雄得赞歌。
11、有人称海明威得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老人与海》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答:①结构上得单纯性。
②避免使用过多得描写手法。
③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得意境。
高一语文名著阅读——《老人与海》默写试题(测试范围:《老人与海》试题卷1—10题)Ⅰ、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1.《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一个老渔夫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心,有不服输的精神。
2.《老人与海》中的“狮子”在作品中有节律地反复出现,有助于深化主题。
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勇敢、自信、坚强(3种品质)的象征,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3.象征手法是海明威创造的小说《老人与海》的重要特点。
作者借助象征手法突出主体、渲染主题。
桑地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就是强者与强者之争的写照。
Ⅱ、解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方式刻画老人形象的?答: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方式刻画老人形象。
(4分)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鱼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
(4分)大马林鱼、凶鲨它们强悍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军,毫无畏惧,为所欲为;(4分)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面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
(4分)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坚强。
(4分)2. 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答:桑迪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
(5分)在世俗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5分)但在作者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8分)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位真正的英雄。
(2分)3.《老人与海》中有不少独白,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人物的内心独白,忠实地记录了桑迪亚哥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7分)不但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6分)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
《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人物:桑提亚哥、马洛林主题: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
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
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性格分析:《老人与海》塑造了迷惘一代时期一位面对重压仍保持优雅性格的人物形象,这种优雅就是面对困难仍旧坦然、潇洒、永不言败。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所创作的长篇中文小说。
中文原版分为3个部分,共100段,总计近80万字。
英文版的中译本,对于中文版,包含了最后的13段,在结构上是完整的,但是总共只有50万字,比原稿少了一半左右的内容。
该小说曾两次被翻拍为同名电视剧。
主要人物:祁老太爷:代表着清朝人。
一脑子的中庸之道,主张一切事情“忍”为先。
祁天佑(太太):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
一个正直的生意人,一个总以“和气生财”为宗旨的人,因不忍于日本人“我是奸商”的侮辱而选择跳河自杀。
老大瑞宣:纯粹的民国人。
与祖父在年纪上只差四十岁,而在思想上却相差有一两个世纪,是四世同堂的顶梁柱;是一个想革命而不能革命的人;知识渊博,懂英语,为谋生而屈于英国府作事。
也因之被日本人带入狱一次,后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敢于承担大事,时时忧国,是本书真正的主角。
老二瑞丰、蓝东阳、冠晓荷(丁约翰): 瑞宣眼中的一群最无聊的人。
课题老人与海课型自学验收时间2012.12.编制审查审批【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 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3. 感悟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向自身、自然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学法点拨】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处理相关生字词。
2.反复诵读,勾画圈点出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仔细品味,加以批注。
3.认真完成导学案内容,工整书写,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并写在我的疑问处。
【知识链接】1.关于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
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伊利诺斯州的橡树园,这是芝加哥一个富庶的郊区,曾被誉为“世界中产阶级之都”。
身为医生的父亲喜欢钓鱼和打猎,而在上流社会的乡村俱乐部里长大的母亲则十分重视家人的文化修养。
海明威“像一头良种的公牛,在审美方面有母亲的传授和指导,在友朋交往方面,父亲教给他耐心,尽善尽美,热爱自然以与征服自然。
”(《海明威传》)这一切为他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他的一生经历就是一部传奇。
他身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也曾涉足非洲丛莽,险遭不测。
他做过战地记者、斗牛士、拳击家、打狮子的猎手和帆船上的渔夫,他吃过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世界上野蛮部落的佳肴、蚯蚓和蜥蜴。
海明威的坚实的生活基础是他的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等。
其中,《老人与海》获1953年普利策小说奖。
也因这部作品,1954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 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由于无法治愈的疾病带给海明威的极度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1961年,他自感无法作为“强者”而生存下去,便采取了父亲的方式——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留下大量的文稿。
2012.6《老人与海》名著导读《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它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阅读理解】1、下列对小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的结构框架,内容的简化使小说的节奏性极强,其中有明丽、恬静而雅致的景色描写,也有豪华而壮观的抒情段落。
B.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C.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
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
D.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答案】 B (老人的自言自语为其心理活动的外露,作者对其寄予同情也不对。
)2.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这句话是理解人物思想性格最关键的句子,也是理解本文乃至全书的文眼。
B.“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消灭掉”的是他的生命,“打不败”的是他的精神和意志。
C.“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这是勇敢者的誓言,也是强者的生存哲学。
海明威就这样借主人公桑地亚哥的话,表达了他自己认为在当时人们应有的生存信念。
D.对弄死鱼罪与非罪的思考,一方面表现了老渔夫心地善良,一方面表明了他对人生存的思考:在现实社会中要生存就必须心狠,你不弄死它,它就有可能弄死你。
【答案】 D (“在现实社会中要生存就必须心狠”一句表述不对。
) 3.对文章层次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开始到“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了”是第一部分,写斗鲭鲨及斗死鲭鲨后的心理活动:决心不被打败。
老人与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哪位?A. 海明威B. 马克·吐温C. 狄更斯D. 雨果答案:A2. 故事中老人独自出海捕鱼的天数是?A. 40天B. 84天C. 30天D. 60天答案:B3. 老人在海上遇到的主要对手是?A. 鲨鱼B. 鲸鱼C. 章鱼D. 海豚答案:A4. 老人使用的捕鱼工具是什么?A. 鱼叉B. 网C. 钓竿D. 鱼钩答案:D5. 老人在海上的战斗持续了多久?A. 一天一夜B. 两天两夜C. 三天三夜D. 四天四夜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老人在海上遇到的第一条大鱼是一条巨大的________。
答案:马林鱼2. 老人在海上的战斗中,他用________来保护自己的捕获物。
答案:鱼叉3. 老人在海上的战斗中,他用________来鼓励自己。
答案:对话4. 老人在海上的战斗中,他用________来保持清醒。
答案:唱歌5. 老人在海上的战斗结束后,他带回了________。
答案:鱼骨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老人在海上捕鱼时的心态变化。
答案:老人在海上捕鱼时,最初是充满希望和决心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困难的增加,他开始感到疲惫和绝望。
然而,他始终坚持不放弃,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力。
即使在面对鲨鱼的攻击时,他也勇敢地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2. 老人与鲨鱼的战斗中,他展现了哪些品质?答案:老人在与鲨鱼的战斗中展现了勇气、坚韧和智慧。
他勇敢地面对强大的对手,不畏惧困难。
他坚韧不拔,即使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也坚持战斗。
他运用智慧,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工具,与鲨鱼进行斗争。
3. 《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老人与海》的主题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它强调了人类在逆境中的毅力和勇气,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分析老人与海的关系。
老人与海知识点总结第一篇:老人与海知识点总结老人与海(一)作者简介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
中学毕业后开始在《星报》做新闻记者工作。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1954年获得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二)背景介绍《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定居古巴时创作的,用巴州的时间写的,最初以匿名的方式发表在杂志上。
简洁的叙事风格,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扑朔迷离的象征意义立即吸引了读者,得到了读者的青睐。
它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
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
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主要内容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圣地亚哥没有被打败。
那天下午,圣地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
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老人与海》复习资料
一、结构
1、纵式结构
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马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
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2、轮辐式的布局
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一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曼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
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
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3、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海明威在论述节奏时曾这样说:“书启动时比较慢,可是逐渐加快节奏,快得让人受不了,我总是让情绪高涨到让读者难以忍受,然后稳定下来,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氧气棚”这篇小说给人的节奏感就是这样,故事开始给我们交代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娓娓道来,速度比较缓慢,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速度也逐渐加快着,当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之快达到了极点。
特别是鱼在不断的挣扎,起伏波动,鲨鱼在猛烈的进攻,老人很疲惫的情况下,读者情绪高涨,紧紧的替老人捏一把汗。
二、艺术手法
1、完美的照应。
《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
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
2、引人的悬念。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到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条特大鱼,不过最后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就是对付鱼的一切有利办法;他的
“古怪”表现在他那坚毅不可战胜的倔强性格上,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是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形象
1、圣地亚哥
刚开始时,天天出海,但一连40天没有钓到一条鱼,这种失败就够“倒霉”了,后来小孩儿马洛林的离去更让老人的处理显得黯淡凄凉,最后的遭遇更让人感到凄惨,然而就是这种“从失败仍然是到失败”的境况下,圣地亚哥完善地体现了海明威的硬汉子性格:当他的大鱼被鲨鱼吃得仅剩下一副骨骼时,他自问:“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
”老人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又绝对相信自我的力量。
相信他纵然是失败依然勇敢无比,相信在精神上并没有败给鲨鱼,因为被消灭的是鲨鱼,而不是自己,正是基于对待失败的勇敢、毫不气馁的精神,圣地亚哥体会到:“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
于是“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自己的港口去。
”当战斗已成往事,辉煌也已逝去,桑提亚哥是那么安详平静地完成剩余的工作,绝好地体现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如果说人生是个竞技场,自然便是人生的大背景。
而此刻的圣地亚哥却已完全超越了这个自然,超越了他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亦或是失败。
2、马洛林
孩子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的,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孩子虽然很小,但并不显很孩子气;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本领,还有自尊自强的精神,并学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
稚嫩的肩膀早已习惯了清早就得出门打鱼的生活的磨砺,纵然是“走路还打瞌睡”,仍然说“这算什么,男子汉就得这样。
”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言语充分的展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3、大海
独自在海上的日子,圣地亚哥看日升日落、观月隐月现,与鱼鸟作伴,和风水对话,他也变成了大海的一部分。
“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最终给予了老人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
可是海洋又是残忍的——那此成群结队而来鲨鱼夺走了他辛苦追捕到的大鱼,粉碎了他的“光荣”。
老人的孤独与快乐、斗争与失败都和大海相联系。
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既依存于大海又要与大海斗争。
他不仅仅从大海获得生存条件、生存技巧,还从大海获得朋友和对手。
大海是他的生活场所和战斗场所,也将成为他的最后归宿。
4、鲨鱼
滩上那具巨大的、白色的马林鱼骨。
它作为老人与马林鱼激烈追逐,与鲨鱼拼死相争的见证,可以说既是胜利的象征,也是失败的象征,正是这种微妙的对立统一与相互之间转换,让我们在一次看到了依附其上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对于马林鱼,作者对它的描写贯穿于全篇。
它大而且美,比老人的渔船还长两尺,风度优雅,仪态万分,在水层潜游时是一抹巨大的黑影,跃出海面时,银光闪闪,它牵引着自己的追捕者在茫茫的大海上急剧而又从容地挺进,将身后的波光浪影染成一片暗红。
这些描写,不仅切合于全篇海上的风光,更重要的是使这条马林鱼作为一种自然的壮观与伟大的象征而与孤独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照,反射也作为它的追捕者与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躯干中所蕴涵的力量与光辉。
在马林鱼这一象征性形象的照耀下,小说的全部描述也就获得了更为丰厚的意蕴。
四、精彩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它。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
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像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在生活中,就是不能取胜,也万万不可以认输,你可以在默默忍受中尽力活下来;放弃感情的纠葛,莫要顾影自怜;在户外的体育运动中寻求欢乐,把“硬汉性格”作为生命的支柱。
五、语段训练。
他是个老人,独自驾了条小船,在墨西哥湾流捕鱼。
出海八十四天了,连一条鱼都没有到手。
前四十天,还有个男孩跟着。
可是一连四十天都没捕到鱼后,孩子的父母就说,这老头真是晦气,倒霉透顶。
孩子听从吩咐,上了另一条船,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了三条好鱼。
看着老人天天空舟而归,孩子心里很难受。
他常下岸去帮老人的忙,把成卷的钓线,或是手钩、鱼叉和缠在桅杆上的帆卸下船来。
船帆用面粉袋打过补丁,卷起来时,活像是常败将军的旗帜。
老人瘦骨嶙峋,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脸上留着良性皮肤肿瘤引起的褐色斑块,那是阳光在热带洋面上的反射造成的。
褐斑布满了他的双颊,双手因为常常拽住钓线把大鱼往上拉,镌刻着很深的伤疤。
不过,没有一处伤疤是新的,每个伤疤都像无雨的沙漠里风化了的沙土一样古老。
除了一双眼睛,他浑身上下都很苍老。
那双眼睛乐观而且永不言败,色彩跟大海一样。
“圣地亚哥,”他们从泊船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可以跟你去了,我们已经挣了些钱。
”
老人教会了孩子捕鱼,孩子很爱他。
“不,”老人说,“你在一条幸运船上,你可要待下去呀。
”
“可是你记得吧,有一回你有八十七天都没有捕到鱼,可后来,一连三个星期,我们每天都捕到了大鱼。
”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怀疑我不行才离开的。
”
……
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
为了治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
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大鱼航行回家,他希望运气的眷顾,可那些不断袭来的鲨鱼却让这个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的奋力作战。
他什么也顾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鱼,哪怕剩下的再少。
1、老人和鲨鱼作战的结果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个结果?
2、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怀疑我不行才离开的。
”那是因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