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含量为61%(质2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s突然增加到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s突然降到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 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天体、星际物质、总星系、天球、潜水面、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地温梯度、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岩石、结构、构造、表层地质作用、部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成岩作用、正断层、逆断层、褶皱、震源、震中、震中距、平行不整、角度不整合、天文地质、陨击作用12. 风的沉积作用产物主要有和。
1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和,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14. 火山喷出物包括、和。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和。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三、判断题1.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5.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漂移机制问题,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横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而纵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且纵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参考答案:错误2.下列人类活动不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是()参考答案:植树造林3.列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平均经圈环流是指在东西方向的环流,平均纬圈环流是指南北方向的环流4.下列有关地下水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_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时,采取措施不当,则很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_地下水能够软化或溶蚀边坡岩体,导致崩塌或滑坡5.下列褶皱类型中,哪些是根据褶皱两翼关系进行分类的()。
参考答案:对称褶皱_不对称褶皱_倒转褶皱6.陆地水主要包括冰川和冰盖、湖水、洋流水、沼泽水和地下水等()参考答案:错误7.全世界河流每年运入海洋的数亿吨的溶解物质中大部分来源于地表水()参考答案:错误8.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根据气旋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为热带气旋和寒带气旋。
()参考答案:错误9.植物无效水指的是()参考答案:吸湿水10.土壤有效水与无效水的分界点()参考答案:萎蔫点11.下列生物中能够改变土壤结构的是()参考答案:蚯蚓12.土壤的组成部分包括()参考答案:空气_水分_生物群_固体成分13.土壤通气性取决于()参考答案:充水孔隙比例_孔隙比例_孔隙度1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1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参考答案:生物圈16.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7.纵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而横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且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正确18.云南西双版纳许多地方地表有厚达40多米的土壤层,局部发育有氧化型铁锰矿床,根据矿床的成因可将该矿床划为分下面哪一类矿床()。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I.根据SiO2的含量,可以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等4种类型,如果岩浆喷出地表,相应地形成(科马提岩)、(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4类喷出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凝结晶,则相应地形成(橄榄岩)、(辉长岩)、(闪筱岩)而(花岗岩)等4类侵入岩。
2..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3.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0)、(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4.肉眼鉴定矿物的依据有(形态)、(颜色)、(条痕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和(断口)等8项指标。
5.可以通过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分选性)、(磨圆度)、(层理构造)、(层面构造)、(颜色)、(化石)等特征来研究沉积环境。
6.断层的三种基本类型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10.外力作用的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作用或成岩作用)等5种。
II.流水机械搬运作用包括(悬移)、(跃移)和(推移)等3种方式。
2.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o(V)16.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o ( V)三、选择填空题8.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岩石中哪种岩石最易发生化学风化作用?(b)a.泥岩。
b.玄武岩。
c.砂岩。
d.花岗岩。
13.河流的袭夺现象是由(b)作用造成的。
a.下蚀b.溯源侵蚀c.侧蚀d.河流的摆动14.T列哪个陈述最好地描述了承压水的性质o (a)a.两隔水层之间的饱和水。
b.受大气压力影响的地下水位。
c.地下水位与地表相交,地下水流出或渗出地表。
d.不透水岩石或粘土之上的主要含水层。
四、简答题1.对比节理和断层的异同点。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 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正确-T;错误-F)()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 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正确-T;错误-F)()()))))))))))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 A.高原;B.平原;C 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 1. 历史比较法 2. 重力异常 3. 岩石圈 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 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 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 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 1. 重力异常 2. 克拉克值 3. 化石 4. 地层层序律 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 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 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 4. 克拉克值 5. 化石 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 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 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2.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有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 地球内部最主要的二个不连续面是__ __, 其平均深度分别为__ __。
4. 内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 __ __。
5. 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 __ __ __ __ __。
6. . 物理风化作用类型有__ __ __;化学风化作用类型有__ __ __。
7. 下古生界可划分为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
8. 上古生界可划分为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
9. 中生界可划分为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
10. __纪,__纪,__纪,__纪,__纪只分二个世。
二、选择题(举例)1.地球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说明地球具有A. 磁性B. 重力 C. 压力 D. 塑性 2.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 A. 磁倾角 B. 磁子午线 C. 磁异常 D. 磁场方向 3.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 A. 磁偏角 B. 磁子午线 C. 磁异常 D. 磁场方向 4.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 A. 磁场强度 B. 磁子午线 C. 磁异常 D. 磁场方向 5.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 A. 磁倾角 B. 磁偏角 C. 磁异常 D. 磁场强度 6.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倾角B. 磁偏角C. 磁子午线D. 磁场强度7.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倾角B. 磁偏角C. 磁场方向D. 磁场强度8.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地壳 D. 地幔9.在地球表面北纬20°测得的地磁场磁倾角比有北纬40°测得的磁倾角 A. 小 B. 大 C. 相等 D. 不能确定10.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A. 4771km B.6371km C.2891km D.3191km 11.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其界面划分的依据是 A. 各圈层厚度不同 B. 岩浆物质组分不同 C. 岩浆的比重不同 D. 地震波速突然变化12.上地幔盖层和地壳组成的圈层称为 A. 构造圈 B. 软流圈 C. 岩石圈 D. 低速层13.岩石圈之下的圈层为 A. 构造圈 B. 软流圈 C. 地核 D. 地幔14.构造圈是指A. 地壳+岩石圈B. 岩石圈+软流圈C. 岩石圈+上地幔盖层 D. 地壳+地幔15.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为 A. 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 B.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C. 大陆架+边缘海+深海沟 D. 大陆架+边缘海+大陆基16.东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为 A. 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B.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C. 大陆架+边缘海+深海沟D. 大陆架+边缘海+大陆基17.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为 A. 大陆架+大陆坡+边缘海+岛弧+深海沟 B.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深海沟 C. 大陆架+大陆坡+边缘海+大陆基+深海沟 D. 大陆架+大陆坡+岛弧+边缘海+深海沟20.克拉克值前五种元素依次为 A.O Si Al Ca Fe B. O Al Si K Fe C.O Si Al Fe Ca D. O Si Fe Al Ca 2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A. 断口 B. 节理 C. 片理 D. 解理22.黄铁矿属于 A. 氧化物矿物 B. 卤化物矿物 C. 含氧盐矿物 D. 硫化物矿物23.黄铜矿属于 A. 氧化物矿物 B. 卤化物矿物 C. 含氧盐矿物 D. 硫化物矿物24.正长石属于 A. 氧化物矿物 B. 硅酸盐矿物 C. 碳酸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25.石英属于 A. 氧化物矿物 B. 硅酸盐矿物 C. 含氧盐矿物 D. 硫化物矿物26.方解石属于 A. 氧化物矿物 B. 碳酸盐矿物 C. 含氧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46.珠穆朗玛峰地区常见的风化作用是A. 温差风化B. 根劈作用 C. 冰劈作用 D. 水解作用47.塔里木盆地地区常见的风化作用是 A. 温差风化 B. 根劈作用 C. 溶解作用 D. 氧化作用48.溶解作用强烈发育地区是 A. 华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华北地区49.土壤是 A. 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B. 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C. 物理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D. 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50.在风化过程中,石英通常是以 A. 物理风化为主 B. 化学风化为主 C. 生物风化为主 D. 物理和化学风化均强烈51.在风化过程中,方解石通常是以 A. 物理风化为主 B. 化学风化为主 C. 生物风化为主D. 物理和化学风化均较弱53.河流侵蚀基准面是指A. 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 B.河流不再发生沉积作用时的沉积物表面 C. 实际形成的河床表面D.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时的沉积物表面54.通常在河流上游的地质作用是以 A. 下蚀作用为主 B. 侧蚀作用为主 C. 沉积作用为主D. 下蚀和侧蚀作用均较弱55.通常在河流中游的地质作用是以 A. 下蚀作用为主 B. 侧蚀作用为主 C. 沉积作用为主 D. 下蚀和侧蚀作用均较弱56.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 A. "V"形谷、瀑布、河流袭夺B. "V"形谷、瀑布、牛轭湖C. "V"形谷、蛇曲、河流袭夺D. "U"形谷、瀑布、河流袭夺57.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A. 瀑布、蛇曲、牛轭湖B. "V"形谷、蛇曲、瀑布C. 曲流、蛇曲、牛轭湖D. 河流袭夺、"V"形谷、牛轭湖58.河流搬运碎屑物质粒径大小的能力主要与A. 流量有关B. 河床宽度有关C. 流速有关D. 河水化学成分有关59.三峡大坝建成后,在重庆至万县一带长江地段内A. 河流地质作用不发生变化 B. 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C. 下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D. 下蚀作用和沉积作用都减弱61.具有二元结构的沉积物通常发育在 A. 浅海 B. 滨海 C. 沼泽 D. 河漫滩64.从河流上流到下流依次沉积顺序为 A. 金-磁铁矿-石英-白云母 B. 金-磁铁矿-白云母-石英 C. 金-石英-磁铁矿-白云母D. 金-石英-磁铁矿-白云母86.早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 ?、O、D B. ?、D、P C. ?、O、S D. O、S、D 87.晚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 D、C、P B. S、D、P C. O、D、J D. P、J、K 88.中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 D、C、P B. P、T、K C. T、K、E D. T、J、K 89.上志留统的地层代号为A. Z3 B.Z2 C.S2 D.S3 90.上震旦统的地层代号为A. Z3 B. Z2 C. D2 D.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