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一、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人民观察)郭齐勇新儒学思潮是当前我国社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的社会思潮。
深入把握这一社会思潮的来龙去脉,理性辨析这一思潮的功过得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代新儒学思潮的发展脉络与思想贡献新儒家用以指宋元明时期的道学或理学,最初是冯友兰为方便西方汉学界认知中国哲学而使用的名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与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又用新儒家(学)指称新文化运动后旨在复兴精神性的儒家或儒学的思潮、流派与学者。
为区别于宋明理学,后来人们一般以当代新儒学(家)指代后者。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期间,这也可以视为这一思潮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思潮发生在抗战时期及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大陆。
第三阶段思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第四阶段思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海外,改革开放后又由一些华人学者引入中国大陆。
第一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五四”前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港台新儒学,第四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海外新儒学。
其代表人物,第一阶段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等,第二阶段有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等,第三阶段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第四阶段有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有人持“思想文化决定论”,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思想文化落后尤其是儒学落后。
这种观点在甲午战争后愈演愈烈,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到一个高峰,形成了诸如“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等极端思想。
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绝对地对立起来,把清末的衰败一概归咎于传统文化,无疑是简单粗暴的做法。
那时,儒学面对的困境是空前的。
儒学从对社会无所不在的渗透,变成了西方汉学家所谓的博物馆文化、图书馆文化或古玩文化。
【摘要: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
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等同于“社会正义”或“社会公平”;而在社会民主主义者那里,它就是兼顾“自由”与“公正”。
其实,任何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乌托邦都可以区分出其思想的“意义”与“涵义”,就此点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皆可以作为建构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的思想资源。
未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建构应当是:以自由主义作为社会秩序安排与社会实践原理,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终极信念作为思想导航与制约原则,并且在现实的社会行动与社会政策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调节原理。
这样三者并进,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不失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最好的一种思想整合思路与社会行动整合方式。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社会大动荡与变迁。
这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少有的观念纷争、“道术为天下裂”,并且各思以其道易天下的时代。
当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人们理应跳出历史的牢笼,对思想观念在变革人类自身社会生活方面的功能与作用进行反省与认识。
应当说:处于21世纪的今天,意识形态对峙与斗争的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这三大曾经左右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思想应当达成和解,并且实现它们从意识形态到社会理论的转变。
一、现代性理论的“分裂”: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用以进行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的思想理论,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即使一些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从中国本土思想中提炼出现代性的社会改革思想的20世纪中国思想家们,其思想的灵感也都来自西方而非纯粹的本土文化。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其说是归结于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而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接受西方这种强势文化的影响,不如说由于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改革是一种走向“现代性”的社会变革,而西方是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与国家,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理论,为中国这样的后发性国家提供了参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下)试卷73分1、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过时了。
正确错误2、政治是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的选择,实质上就是某种利益选择和利益斗争。
正确错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正确错误4、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错误5、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到建设的转变,思想观念和理论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
正确错误6、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正确错误7、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正确错误8、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正确错误9、“主义”带有浓厚的利益内涵,代表着一定的利益、价值。
正确错误10、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正确错误11、十七大大会上,第一次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正确错误12、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必须将其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正确错误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正确错误14、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正确错误1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正确错误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毫无关系。
正确错误17、三大空想家不具有任何特点。
正确错误18、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的实践过程。
正确错误19、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应然的。
正确错误20、新中国的建立,是世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进程中的大事件。
正确错误21、形而上学强调普遍联系。
正确错误22、匈牙利现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正确错误23、“主义”是构建和变革社会的主张体系。
正确错误24、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2016年5月第3期总第105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 H EJ O U R N A LO FH A R B I NC O MM I T T E ES C H O O LO FT H EC C PM a y.2016N o .3S e r i a l .105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现状暍影响及对其价值引导李一鸣1,2(1.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口571100;2.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口571158) 摘要:当代中国多种社会思潮并存,呈现出总体趋势多样化、具体形态多变化、理论话语系统化和传播方式多媒体化等特点,并具有增进思想交流与争鸣、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助推意识形态多元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几个方面的作用。
多种社会思潮并存,长期以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必要的批判分析,牢牢把握理论话语权,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 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6)03-0015-04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李一鸣(1981-),男,湖南会同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1996年,由宋强、张藏藏等几名年轻作者合撰的《中国可以说不》一时洛阳纸贵,据说累计发行300余万册;2007年以来在重庆风生水起又于2012年戛然而止的“唱红打黑”运动;2011年易中天、袁伟时与秋风(姚中秋)就儒家和宪政问题的争论引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诸如此类的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它们或在当时短期内引起极大的关注和反响,继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或者是至今仍然产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而探究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以发现正是或风起云涌、或暗流潜行的社会思想潮流,兴起和推动这些事件的产生和发展。
换句话说,这些不时涌现出来的事件,只不过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所浮现出来的一角,它们所根植的是现当代以来中国社会多样化的思潮。
〃社会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兼论我国社会思潮的特质摘要:社会思潮反映着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与要求,具有现实性、流动性、能动性和综合性等一般特征。
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质,即多样化基础上的时空压缩。
因此,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就更加密切而复杂。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必须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具体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整合。
基本的引领机制包括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灵活的传播控制机制、全面的分析预测机制、多样的渗透转化机制和有效的疏通引导机制。
关键词:社会思潮;独有特质;意识形态;引领机制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它不仅包含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影响着所处时代的思想倾向和精神气质。
可以说,社会思潮是时代的必然存在物,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或积极的、或反动的)必定争相涌现,呈现出一种万千澎湃的气势。
因此,社会思潮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同一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
一、思潮的定义与一般特点顾名思义,思潮是“思”与“潮”的结合。
“思”表明其有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基石,但没有学术思想体系那样严格化、系统化和结构化。
“潮”表明它能够被广泛传播、拥有较为宽广的社会影响力,并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心理趋向。
但是,与心理倾向的某种汇集不同,能成为思潮者,总是源于人们心理上的强烈震动,而这种心理上的震撼与共鸣如若没有一定的理性诱导、激发和渗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盲目低级的情绪宣泄,终究会陷于浅薄和浮泛。
总的来说,定义社会思潮应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社会思潮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一种历史现象。
社会思潮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存在并发生影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演化,同时也受文化环境和一定时代人们思想觉悟和思想水平的制约。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一、倡导国家独立和民族强盛近代中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处于被动地位,民族危机严重。
因此,各种思潮都主张国家独立和民族强盛。
这种倡导体现在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思想中,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民主国家;改良派则主张通过变法,振兴国家,增强民族实力。
二、主张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的兴起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兴起与科学教育的普及和知识分子的兴起密切相关。
科学教育的普及使得中国社会开始接触到西方思想和知识,进而启蒙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掌握了现代知识,开始对中国传统观念和制度提出质疑,并积极探寻的途径。
三、传统与西方思想的交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传统与西方思想的交融。
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而近代启蒙思想具有西方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尊重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观念与西方的现代化思想相互纠葛,既有倾向传统的保守主义,也有倾向现代的进步主义。
四、思潮多样性和对立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和对立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思想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倾向和观点,如保守主义、进步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
这些思潮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辩论和对立,代表不同思想派别的知识分子相互争论,试图影响社会的进程和方向。
五、注重实践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更加重视实践和。
知识分子们通过诸如新闻报刊、杂志、书籍等媒体,积极传播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方针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
他们重视现实,试图通过现有制度和观念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六、思潮与革命运动的关联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革命运动有着紧密的关联。
许多思潮的提出和发展,往往伴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思想家们的思想启迪了革命者,成为他们推动变革的理论基础。
同时,革命运动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潮的酝酿和蔓延。
以上所述是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对立性和动荡性。
论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几种社会思潮及其特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与外界不断交流融合,大学生不再只生活在象牙塔中,他们的思想也受到社会中各种思潮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接着分析了这些社会思潮特点和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关键字:社会思潮特点大学生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中国社会不仅仅在经济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文化上也同样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不同文化的全球性传播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深深的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现今影响大学生的几种社会思潮1、消费主义思潮消费主义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本文中的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彻底满足的“欲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在全球已成蔓延之势。
消费主义思潮伴随着西方物质产品和消费方式的涌进开始进入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已有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21 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2、全球化思潮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其主要标志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同时随着经济生活的一体化,各国政治和文化或迟早地出现同质化趋势。
可以说全球化是一种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全球性社会变迁。
从本质而言,社会思潮是一种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潮实质是就是自由化、市场化、资本主义化,就是西化甚至美国化,是为干预别国内政,弱化一个国家的主权,为自己在全球获得更多的政治筹码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在全球化思潮的涌动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纷起,不断地对大学生发生影响,并冲击、动摇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3、利己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它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思想和行为完全以我为中心,是一种有害的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安全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述评“意识形态”一词是西方步入现代社会的产物。
最先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指一种观念的科学和认识论概念,也因蕴含启蒙主义的价值信念而被帝制专权的拿破仑斥之为虚假的观念,证明了这一概念一开始就与政治权力和国家统治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赋予意识形态新的内涵。
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自己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统治意义的思想意识和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就要打破那种虚幻的意识形态,建构人类解放的新意识形态。
列宁把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运动相联系,首次提出无产阶级政权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和领导权,强调工人阶级政党意识形态的灌输功能。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也存在着各种思潮尤其是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噪音杂音时有出现。
如何在批判引领社会思潮中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二十世纪以来,国外对这一领域大体有五种研究路径。
一是科学主义路径,试图从客观的角度看待意识形态,运用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定量方法或社群认知系统研究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
二是新制度主义等流派从否定性角度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是阻止制度变革、引发宗教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是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安全研究,把冷战和后冷战条件下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安全结合,强调文化权力在国际权力格局和国家安全的作用;文化安全和国家认同是影响国家战略的决定性力量。
四是意识形态终结论。
认为冷战的深入使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和美国的自由主义都丧失了以往活力,出现了意识形态终结;冷战的结束标志着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成为终点,此后人类不再需要关于理想社会的争论。
五是国外马克思主义路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与阶级意识、与文化领导权的密切关联;到了法兰克福学派时期,愈加强调意识形态领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的提出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态,有的提出资本主义统治的重要国家机器就是意识形态,有的提出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合法化危机,即意识形态危机,有的运用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理论去解构后工业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崇高客体”。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靳辉明靳辉明当前,当前,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
社会思潮不同于学术思潮。
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学术思潮,还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
这些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这些学术思潮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思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不同的是学术思潮更加以理论学术的面貌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也自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土”,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在我国,有人主张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甚至宣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一种理论表现。
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很深广,主要因为它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通通过逐步的改良就可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
三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改良主义派别和思潮,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曾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受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深刻影响最深。
民主社会主义的中心在欧洲,在那里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苏东剧变后,这种思潮开始传入中国,有人竭力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宣称“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才是社会主义的正统”等等。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不同:“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而民主社会主义却坚持世界中立论,主张多元化的指导思想;而是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民主社会主义只是取消社会制度的更替,把社会主义仅视为一种价值观,作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止境的价值目标追求,既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坚持伯恩斯坦所谓“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微不足道的思想。
”1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经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而不可能走欧洲国家的发展道路。
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是对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主张在经济上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制度;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题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新自由主义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宣扬资产阶级的意识是形态、经济政治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工具。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姓名:学号:学院:《辞海》中对思潮的解释是指“(1)某一历史时期内反应某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及要求的思想倾向。
(2)涌现出来的思想情感。
”我们将社会思潮理解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应,在某一时期内某一阶层和群体中影响较大、流行较广的一种理论观点和思想潮流。
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中流行的各种思想潮流的总和。
它既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也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还包括新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对社会变迁的观念反映,社会思潮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当代社会思潮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1)时代性,社会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时代的产物。
(2)群体性,一种社会思潮之所以能被某个特殊群体所接受和认可,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于它反应了相当规模的特殊社会群体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要求。
(3)价值倾向性,社会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包含的思想倾向决定了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与需求。
如西方的社会思潮,都往往代表着某个或某些利益集团,都不同程度的反应了某个或某些利益集团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态度。
(4)复杂多样性,由于社会思潮是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必然具有复杂性;社会思潮的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思潮的复杂多样。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存在,是当代中国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现实。
这是与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社会现实密切相联系的。
面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
我们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最大社会共识,用富裕和谐的目标所反映出的百姓的共同愿景,来增强信心和信念,凝聚各方力量,在解决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主流思想整合多样化思想的进程。
出版物刊名: 理论视野
页码: 74-7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社会思潮;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由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社会利益群体;民粹主义
摘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作者马立诚)指出,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分为如下八种:邓小平思潮、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涵盖了体制内外及左、中、右不同的政治思想谱系。
观念本身没有绝对的价值,重要的是秉持观念的人持怎样的立场与理由坚守自己的阵地,以及它们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走向多元与开放,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分化,并形成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
与此相应,对社会现状及其未来的分析解释,日益走向多元。
试述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是什么?这种思潮的优劣何在?
当代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开始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这片独特的土壤中开始孕育、转化,形成一股股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思潮。
有人认为,当今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思潮有三种: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思潮。
也有人提到了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新左派、新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这六种思潮。
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因此这些社会思潮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能完全等同于相对应名称的西方社会思潮。
我认为,在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是自由主义思潮。
一般认为,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命运和历史特征。
但自由主义关于对个人主义、公民权利、私有财产以及多元主义的强调并没有蜕化。
自由主义强调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强调个人存在和个人价值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权利主要是强调其不被政府干涉,包括自由、平等、财产等的权利。
强调多元主义主要是强调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分析这种思潮的优点。
首先是自由主义关于对个人主义的强调上,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指自私自利,它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强调, 个人是社会的核心,在一切社会选择中都应采取个人优先的原则。
这一思想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是被批判的,在实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虽然政府依然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的优先地位。
但从中国实际的情况来看,个人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从社会来说,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要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个体必须以效率优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求的满足。
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这种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需求的满足并不反映公民个体会不顾一切手段来实现个人的利益。
这种个人主义另一方面也要求个人需要的满足要不以干涉甚至侵犯他人的需要、尊严为前提。
而当社会上出现违背这些原则的现象时,他们除了会受到法律的管制外,还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从政府来看,如何处理好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的博弈、矛盾的升级是保证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前提。
各种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利益群体与政府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公民个体之间的矛盾,因为利益群体代表的还是公民个体的利益。
从近年来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来看,对公民个体地位的重视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在有些领域依然存在与民争利的情况,但从总体来看,公民个体需求的被满足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客观的社会环境使这种个人主义并没有被无情打击。
其次是关于自由主义思潮对公民权利的强调,包括对自由、平等、财产权利的强调。
在现阶段的中国,公民虽然对政治参与自由的呼声要求越来越响亮,但要求政治参与权的人群更多集中于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人数占的比例并不大。
更多的人要求的仍然是经济上的自由,虽然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但是国家在很多
领域对原料、技术等的垄断以及国家运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的干预使那些主张经济自由发展的人要求更多的自由权利。
而自由主义思潮中对自由的强调正在于希望个人能自由的发展,政府应当尽量减少对这种自由的干涉,这种思潮正好迎合了主张经济自由的人的心理。
自由主义思潮强调平等权利,这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他们并不反对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与他们强调个人主义是一致的。
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共同存在也是当前中国的现实。
法律保障人民平等地享受各种权利,但由于个人禀赋、才能、环境等的不同,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无法避免。
而作为公民个体而言,虽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抵制,但事实上也承认了这种现状,他们对个人价值的强调、追求效率、追求发展实质是在缩小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差距。
财产权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都被视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中国的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这与自由主义思潮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也有共通之处,在财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转型期,通货膨胀、失业、腐败现象的存在让人们的财产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不仅涉及到个人财产,社会公共财产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也许民众并不了解自由主义思潮,但他们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自由主义思潮的原则。
再次是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多元主义,自由主义者主张文化上的多元和价值观上的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
就文化多元而言,自由主义者强调的是反对单一的主流文化的指导地位。
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亚文化的兴起,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文化领域里发展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
的多元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民间的传播着实对人们的生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张价值观上的多元是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表现之一,要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自由,充分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共同、单一的价值取向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而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指导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的并不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流行于社会上的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价值观。
从以上三点来看,概而言之自由主义思潮的优点在于:它关于个人价值、公民权利、多元价值的强调在某些方面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吻合度,为政府政策的合理制定提供了方向引导。
但同时,虽然自由主义思潮对当前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但其并不能成为主导思潮,其原因之一即是它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自由主义思潮对个人主义的过分强调使每个个体都充分地关注自己,这在经济领域也许行得通,但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而言,过分的自我焦点的集中则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会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
第二、自由主义者强调减少政府的干涉作用的思想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优越性之一正在于政府能对经济实行有效的调控,减少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对内、对外的阻力。
国内民众强调经济自由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而并非是对这一体制的否定。
第三、自由主义者强调的政治自由并不具有普适性。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
自由主义思潮中关于政治自由涉及的核心内容是程序民主与宪政。
中国的民主是实质民主,程序民主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但中国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改革。
但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需要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
他们主张宪政即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领导地位,将国家政权完全置于宪法领导之下。
这种思想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以上就是关于自由主义思潮的优劣分析,其优点是体现在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的,因此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来分析,而关于这种思潮的缺陷由于理解力的有限只能简单的分析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