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鉴定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7.27 MB
- 文档页数:117
7万维9 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珠宝首饰行业宝玉石检验员(四级)理论知识鉴定内容大纲(参见培训计划)(理论考试时间150分钟,机考,判断题,单选题)模块1 宝玉石基础理论1.1 结晶学专业知识1.1.1 晶体与非晶体1.1.2 晶体结构、基本性质及对称要素1.1.3 常见晶体形态及晶体分类1.2 矿物岩石专业知识1.2.1 矿物与岩石的基本概念1.2.2 矿物岩石与宝石的关系1.3 法定计量单位构成、使用方法及换算规则专业知识1.3.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使用方法毫克(mg)克(g)千克(吨)毫微米(nm)微米(μm)毫米(mm)米(m)温度(k ℃)压力(帕)1.3.2 行业内仍在使用的下列单位克拉(ct)格令(C)1.4 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的专业知识1.4.1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算术平均值异常值的检验剔除方法及随机变量概念1.5 抽样检验的专业知识1.5.1 抽样检验概念及抽样方法1.6 宝玉石的力学性质的专业知识1.6.1 解理、裂理与断口1.6.2 硬度、密度1.7 专宝玉石的光学性质的业知识1.7.1 颜色、光泽、透明度1.7.2 光的折射、反射、(双)折射率1.7.3 干涉、衍射、色散、特殊光学效应1.7.4 其它性质1.8 晶体光学的专业知识1.8.1 光及电磁波、光的偏振、均质体与非均质体1.9 珠宝玉石标准的专业知识1.9.1 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基本内容1.9.2 国际珠宝联盟(CIBJO)的《钻石、宝石、珍珠手册》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珠宝玉石标准的基本要点1.10 珠宝玉石证书的阅读1.10.1 阅读各类有关珠宝玉石的鉴定和检测证书1.11 宝玉石饰品工艺的专业知识1.11.1 宝玉石饰品工艺设计原理与构图方法1.11.2 各种量具对宝玉石成品的几何尺寸的正确测量和质量评判1.11.3 宝玉石琢磨工艺(雕工、切工、磨工、抛光学)及饰品镶嵌工艺、质量评判1.12 宝玉石饰品生产工艺的专业知识1.12.1 特殊宝玉石材料加工特点及饰品生产工艺流程1.12.2 宝玉石饰品最终成品质量的初步评价1.13 艺美术的专业知识1.13.1 工艺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要求及构图方法1.13.2 设计与加工制作的关系1.14 饰品检验的专业知识1.14.1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及检验步骤1.15 饰品检验的评判标准的专业知识1.15.1 饰品制作工艺检验的基本要求1.16 贵金属首饰材料的专业知识1.16.1 镶嵌用贵金属种类、物理化学性质1.17 贵金属首饰的专业知识1.17.1 贵金属首饰的标识及标准1.17.2 K金的有关知识模块2 宝玉石检验技能理论教学1.1 宝玉石检测仪器的专业知识1.1.1 宝玉石检测的常规仪器、量具(10x 放大镜、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偏光仪、天平、滤色镜、荧光灯、宝石显微镜等)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应用范围1.1.2 宝玉石检测的常规仪器、量具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知识及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1.2 常见宝玉石检测的专业知识1.2.1 用肉眼和10x 放大镜观察宝玉石的鉴别项目(颜色、透明度、光泽、解理、断口、硬度、形态、特殊光学效应等)1.2.2 常规仪器检测宝玉石的项目(折射率、多色性、吸收光谱、荧光性、密度及正交偏光下的光学性质等)和方法1.3 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分类1.3.1 根据《珠宝玉石国家标准》的内容了解并掌握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4 常见宝石种类及基本性质的专业知识1.4.1 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石榴石、尖晶石、橄榄石、托帕石、锆石、长石、石英等宝石的化学成分、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1.5 常见玉石种类及基本性质的专业知识1.5.1 翡翠、软玉、岫玉、独山玉、青金石、绿松石、鸡血石、孔雀石及石英质玉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6 常见有机宝石的基本性质的专业知识1.6.1 珍珠等常见有机宝石的基本性质1.7 常见宝石检验方法和鉴别特征的专业知识1.7.1 常见宝石品种的检验方法和鉴别1.8 常见玉石和有机宝石检验方法和鉴别特征专业知识1.8.1 常见玉石和有机宝石品种的检验方法和鉴别宝玉石检验员(四级)技能操作鉴定试卷(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准考证号:鉴定所:一、用偏光仪对宝玉石的光性特征进行测定(共2件样品,每件样品2分,共4分)操作要求1)用正交偏光对宝石的消光现象进行描述2)通过宝石的消光现象对宝石的光性特征进行判断1、样品编号:偏光测试:现象:结论:2、样品编号:偏光测试:现象:结论:二、用天平对宝玉石的密度进行测定(共2件样品,每件样品3分,共6分)操作要求:用相对密度计算公式测算出宝石的相对密度1、样品编号:计算公式:样品相对密度:2、样品编号:计算公式:样品相对密度:第 3 页共95 页三、宝玉石综合鉴定(共7件样品,每件样品10分,共70分)操作要求1)用偏光仪、折射仪、放大镜等对宝石进行鉴定2)根据检测结果对宝石进行定名第 5 页共95 页四、镶嵌首饰的综合鉴定(共2件样品,每件样品10分,共20分)操作要求1)用偏光仪、折射仪、放大镜等对镶嵌宝石进行初步鉴定2)用放大镜对宝石的镶嵌工艺进行评价宝玉石检验综合复习(一)判断题1 . 凡是晶体都有对称面。
“金课”背景下《宝玉石基础》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王健行1杜中文2发布时间:2023-04-26T09:46:52.68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作者:王健行1 杜中文2 [导读] 本文通过对《宝玉石课程》“金课”建设期间,融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金课”背景下《宝玉石基础》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王健行1 杜中文2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深圳 518000;2.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资源环境与珠宝学院赣州 341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宝玉石课程》“金课”建设期间,融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分析包裹体教学现状,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增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了解包裹体形成和探索大自然,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探索出适类本专业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关键词:宝玉石基础包裹体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这才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本文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基础课程《宝玉石基础》“金课”建设背景下,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宝石包裹体课程为例,对思政元素进行探索发掘,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
《宝玉石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门类较广的专业课程,包括物理学、材料化学、普通地质学、岩石矿物学、晶体光学、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要求掌握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理论基础,掌握宝玉石常规鉴定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具备独立鉴定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的能力。
而《宝玉石基础》课程教学中,宝石包裹体的观察更是课程的重中之重。
因此,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学生全面了解宝石包裹体观察的重要性和在宝玉石鉴定中的特殊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专业训练,养成包裹体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最终,服务于后续的《人工宝石》和《优化处理宝石》等课程的学习。
二、宝石学基础1.宝石的定义: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2.宝石的分类:天然宝石天然珠宝玉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合成宝石宝石(珠宝玉石)人工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仿宝石3.定名规则:(自己复习)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是在DZ/T0044-93和DZ/T0045-93基础上制定的,保留了上述地质部标准中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
国家标准参考了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制定的《钻石、宝石、珍珠手册》,以及美国宝石贸易协会(AGTA)制定的《宝石优化处理手册》(Gemstone enhan cement manual)和日本全国宝石协会制定的《宝石和装饰品的定义命名法则的规定》。
该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类别、定义、定名规则及表示方法,适用于珠宝玉石的鉴定、贸易活动,对于海关、保险公司及珠宝玉石进口也要参照执行。
我国珠宝玉石的传统与宝石学新体系之间存在某些矛盾,为了使珠宝玉石概念明确,以利于销售、司法仲裁、国标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
于2003.7.1发布了《珠宝玉石名称》修定版本(GB/T16552-2003)代替了1996年的原版本(GB/T16552-1996)。
新版本与原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养殖珍珠可简称为珍珠——优化处理定名规则中关于处理宝石增加了宝石的名称描述方法——仿宝石增加了天然宝石仿制品的内容——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内容有所增加(1)定名总则各种珠宝玉石的定名必须以附录A中所列基本名称为基础,按标准中规定的各类定名规则及附录B确定。
附录A基本名称未列入的其他名称,在使用时必须加括号并在其前注明附录A中所列出的同种矿物(岩石)或材料的珠宝玉石名称、附录A未列入的其他矿物(岩石)名称可直接作为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宝石”不能作为具体商品的名称。
(2)各类宝石定义及定名规则天然珠宝natural gems定义:由自然界产生,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统称为天然珠宝玉石。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鉴定方法折射率、双折射率(一)阿贝型宝石折射仪1、方法原理当光从折射率为n的被测样品进入折射率为N的棱镜时,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Υ,则sin i N———= —— (1)sinΥn在反射型折射仪中,入射角i =90°,代入(1)式得1 N———= —— (2)SinΥnn = N²sinΥ (3)棱镜的折射率N为已知道,通过测量折射角Υ,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折射率n。
可测量样品折射率的范围取决于N值及接触折射率油的折射率值。
用双折射率样品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为双折射率。
实测时,受样品定向的随机性影响,所测的双折射值≤样品的理论值。
2、仪器宝石折射仪,精密度为±0.002,测量范围:1.350~1.800。
3、操作步骤a.清洗或擦拭被测样品。
b.将适量折射率大于样品的折射率油滴在样品台一侧的金属台上。
c.将样品的抛光平面或晶面朝下,轻放于油上。
d.轻推样品至样品台中央。
e.由观测目镜读出明暗交界线的刻度即为折射率值。
折射率大于1.80时,用>1.80表示。
f.不断转动样品的偏光片,非均质体可测得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两值之差则为双折射率。
注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折射率不作为重要鉴定项目:a.样品过小(平面直径く2mm)时不易测定折射率。
b.镶嵌金属超过样品平面时所测折射率误差大。
c.样品没有光滑平面时不能测定折射率值。
d.折射率值高于折射仪测量范围。
注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双折射率不作为重要鉴定项目:a.样品过小时不能测定双折射率值。
b.样品为弧面形时不易测定折射率。
c.样品为集合体时不能测定双折射率值。
(二)反射型宝石折射仪1、方法原理样品的表面反射率与折射率存在下列近似函数关系,即:(n-N)2反射率= —————(n+N)2式中:n--样品的折射率N--周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的N ≈1)。
采用近红外光做光源,测得抛光良好样品平面的反射率值,计算或仪器自动换算成折射率值。
宝石的物理性质一、光泽1.光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定义是指宝石表面和表层对光的反射能力,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大小、表面的抛光程度和表层结构。
(2)折射率因素对结构均匀的表面,折射率越大反射能力越强,光泽越亮。
在抛光良好的前提下,以折射率的大小把光泽分成四级,如表1所列:表1 宝石光泽的等级划分折射率光泽宝石矿物折射率>3 金属光泽铂、金、银、铜折射率2.6—3 半金属光泽乌刚石(针铁矿)、闪锌矿折射率1.9--2.6 金刚光泽金刚石、锆石(亚金刚光泽)折射率1.3--1.9 玻璃光泽绝大多数宝石属于此类光泽(3)表层结构因素如果宝石的表层具有不均匀的结构,如起伏不平、密集的平行包体、薄层状等,都会对光泽产生影响,形成特殊的反光现象,如油脂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等,这些现象也称为变异光泽。
2.光泽的类型(1)金属光泽由铂、金、银、铜等金属以及黄铁矿等金属矿物的抛光表面所显示的非常强而明亮的光泽。
(2)半金属光泽呈弱的金属状的光泽。
有些宝石品种,如辰砂、乌刚石和黑色闪锌矿具有半金属光泽。
(3)金刚光泽光在宝石表面反射出较强的光亮,如钻石所显示的明亮光泽。
(4)亚金刚光泽锆石和翠榴石等高折射率宝石所显示的明亮光泽。
(5)玻璃光泽大多数宝石的表面反射出的光泽都在此范围内。
根据折射率的大小和宝石抛光面上反射光的明亮程度,划分为强玻璃光泽和玻璃光泽。
例如石榴子石族、刚玉族和金绿宝石等为强玻璃光泽;祖母绿、碧玺、水晶和橄榄石等折射率较低的宝石为玻璃光泽。
(6)油脂光泽在一些颜色较浅,具玻璃或金刚光泽的宝石的不平坦表面上所见到的类似油脂表面的反光。
如钻石的原石表面具油脂状的光泽。
(7)蜡状光泽在一些半透明或不透明、低硬度的隐晶质或非晶质块状集合体表面所呈现的一种类似于石蜡表面的反光,如块状叶蜡石、绿松石。
(8)珍珠光泽珍珠具有的平行薄层结构导致从表面和近表面的晶质层反射光发生干涉作用,造成辉光,称为珍珠光泽。
珠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42、宝石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概念,是泛指所有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和工艺品的材料,它包括了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等。
狭义概念,是专指那些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且可琢磨、雕刻成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单晶体。
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等。
玉石,主要是指那些自然界产出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如翡翠、软玉、岫玉、独山玉等。
43、要了解珠宝玉石,就要先了解珠宝玉石的种类和它们的定名。
珠宝玉石的分类:珠宝玉石按其成因类型(即是天然成因还是人工制造)分为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
44、天然珠宝玉石按成因和组成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
天然玉石:如翡翠、软玉、岫玉等。
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等。
养殖珍珠也属此类。
45、人工宝石是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做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如合成祖母绿、合成红宝石。
人造宝石:如人造钇铝榴石、人造钛酸锶等,人造宝石是指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此种矿物。
拼合宝石:是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简称“拼合石”。
再造宝石: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等。
46、珠宝玉石的命名:目前,在市场上对珠宝玉石存在着定名混乱的现象。
有些商家往往直接以颜色、产地、特殊光学效应等对珠宝玉石进行定名。
例如将红色的宝石称为“红宝石”;将绿色的宝石称为“绿宝石”、“绿晶”;将合成立方氧化锆称为“苏联钻”等等。
在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中,国家对珠宝玉石的命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可以根据珠宝玉石的定名原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
48、目前,自然界已经发现的矿物及矿物集合体近3000种。
其中,可作为宝玉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约有230余种,而较常见的宝玉石原料仅有30余种。
宝玉石肉眼鉴定的依据摘要宝玉石的肉眼鉴定是通过肉眼和放大镜对宝石矿物的晶体形态,表面特征,包裹体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由此可判断所鉴定宝石的真假.肉眼鉴定,无论对宝玉石经销商,鉴定专业人员,还是广大的珠宝消费者均具有特殊的意义.肉眼鉴定不仅能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和种属,还能帮助鉴定宝石的成因,也能为确定宝石是否通过后期优化处理提出重要线索.但肉眼鉴定不仅仅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以坚实的理论依据作保障.了解宝石肉眼鉴定的有关依据,对于正确掌握肉眼鉴定方法会大有裨益.宝石的结晶学性质,物理性质,包裹体等均是其中重要理论依据.关键词肉眼鉴定晶体表面特征包裹体引言宝玉石鉴定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准确无误的鉴定,需要扎实的宝玉石专业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并借助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但由于宝玉石的特殊性,在宝玉石从原石直至商品各个环节的鉴定中,肉眼鉴定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对原石交易而言,由于宝玉石原石往往产于条件艰苦的地方,不可能指望应用各种仪器进行现场测试.而且,客观上由于原石的特殊性,即使有仪器,也无法获得所有信息,更何况行业中已长期形成了凭肉眼鉴定的传统;其次,对于珠宝鉴定师,肉眼观察是进行宝石鉴定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宝石所呈现的表面性质的观察分析,引导你对下一步检测方法的选择;特别是对广大的消费者而言,掌握必要的宝玉石肉眼鉴定方法和知识,是确保所购宝石货真价实的关键之一.总之,宝玉石的肉眼鉴定,无论对宝玉石经销商,鉴定专业人员,还是广大的珠宝消费者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肉眼鉴定不仅仅是凭借丰富的经验, 更必须以坚实的理论依据作保障.了解有关肉眼鉴定依据,对于正确掌握肉眼鉴定方法大有裨益.为此,本文主要对宝石肉眼鉴定的理论依据作简要讨论.并以钻石为例,对肉眼鉴定方法作简要介绍. 肉眼鉴定的依据从形式上看,宝玉石的肉眼鉴定主要凭经验,但其实质上是建立在宝石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即必须以坚实的宝石学理论基础作为依据.以下作简要归纳:宝石的结晶学性质宝石结晶学性质涉及到宝石矿物的晶体结构,形态和结晶习性等,是宝石原石肉眼鉴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晶体:晶体是内部原子结构有序的固体,晶体的充分发育导致其外部晶面呈规则的几何形态[!].不同的晶体由于不同的内部原子结构,而具不同的晶体外形特征,即称结晶习性.表面的特征也各不相同,这就为我们肉眼鉴定宝石提供了重要依据.如金刚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有三角形生长标志;水晶常呈六方柱状产出,晶体主要由六方柱,菱面体和六方双锥形成单形,柱面上常有横纹和六边形凹坑等.依据这些特征,就能为正确鉴定这些宝石矿物提供重要线索.除具明显外形的宝石晶体外,尚有一些不具规则的几何形态,但具有内部有序原子结构的宝石矿物,它们是由无数微晶组成的集合体,这些微晶用肉眼或借助于$"倍放大镜可以被观察到,这些被称为多晶质的矿物集合体,即玉石,如翡翠,东陵玉,汉白玉等.肉眼能观察到的粒状结构也就成为这些宝玉石重要的鉴别特征.还有一些玉石矿物也是由细小晶体组成的集合体,但组成这些玉石的矿物晶体是如此之小,以致用普通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这类矿物被称作是隐晶质矿物,这些组成矿物虽然难以观察到,但它们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如玛瑙的显微结构等.这些结构特征也为我们肉眼鉴定宝玉石提供了重要依据.非晶质体:有些貌似固体的物质,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但其内部原子结构排列无序,这类物质被称为是非晶质体,如欧泊,火山玻璃,琥珀.无特定的内部结构,无特定的晶体外形等,也为我们肉眼鉴定这些宝石提供了重要依据.宝玉石的物理特征光学性质:包括颜色,反射效应(光泽,透明度,特殊光学效应),折射,发光性等,这些性质可为宝石肉眼鉴定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宝石因含有不同的致色元素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有些宝石由于具有极高的色散,干涉,衍射或特征包裹体等,而使宝石具奇特的颜色或光学效应,通过肉眼观察宝石所具有的特征颜色,特殊光学性质便能达到鉴定宝石的目的.具特殊橄榄绿色的橄榄石,具星光效应的红宝石,具晕彩效应的欧泊等均是典型特征. 又如主要取决于宝石折射率的光泽也可为肉眼鉴定某些宝石提供重要依据.如金刚光泽是钻石特有的,软玉具油脂光泽,孔雀石的丝绢光泽等也具有特殊的鉴定意义.某些各向异性的晶质宝石具有非常大的双折射现象,以致于通过透明的宝石台面可观察到棱线"重影",这一性质对于鉴定与其相似的宝石非常重要,如钻石与锆石两者很相似,但前者看不到重影,后者能清楚地看到重影.较易将两者区分开来.力学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韧度,解理,裂开和断口等,同样为肉眼鉴定宝玉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与人造玻璃,虽然外形可能较相似,但前者比重较大,硬度高,后者较轻,硬度小,且易被外来物磨损.通过掂重,观察被磨损的情况等,较易将两者区别开来.又如钻石与尖晶石,前者具完全的八面体解理,后者无解理.原石时清楚的八体解理可将两者明确地区别开来.对成品,由于钻石完全的八面体解理,并在成品上留下$字形切口,胡须等, 也为我们鉴定它们提供了重要依据.又如,玻璃与翡翠,除其它特征外,两者断口也存在重大差别,玻璃为典型的贝壳状断口,翡翠为锯齿状断口.其它物理性质:包括热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等,这此性质在肉眼鉴定中也极为重要.如大多数晶质宝石比仿制品导热率高,因而,晶质宝石手感较凉,仿制品手感较温;又如天然蓝色钻石导电,处理产生的蓝色钻石则不导电,即通过导电情况就可将两者区分开来.磁性也同样有鉴定意义,如天然钻石一般无磁性,合成钻石由于含金属包裹体而产生磁性,通过磁性,也可为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提供依据.包裹体特征宝石的包裹体是指被宝石包裹的天然矿物,杂质,结构缺陷,气泡等物质,它是宝石的"指纹".由于不同的宝石,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宝石,不同产地的同种宝石,经过处理与未经过处理的天然宝石,其内部所含的包裹体均有所不同.因此,包裹体是鉴定宝石,研究宝石成因,确定宝石产地的关键所在.当然也是宝石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帮助鉴定宝石的种属:如石榴石族中的绿色品种可能是钙铝榴石,也可能是翠榴石,利用放大镜观察,含有石棉纤维组成的"马尾状"包裹体则为翠榴石,而含有晶质包裹体组成的"糖浆状"包裹体则为钙铝榴石;帮助鉴定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如天然蓝宝石中常有六边形色带,而维尔纳叶法合成蓝宝石中常有弯曲生长带.帮助鉴定天然宝石与处理宝石:一些经过处理的宝石,往往物理性质变化不大,但经过处理的内部包裹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红宝石中的矿物包裹体,经处理后,由于温度提高,围绕该矿物常出现似"圆盘状"的张力环.帮助鉴定某些人工宝石的合成方法:由于不同的合成方法,其内部的包裹体会有一定的差异.维尔纳叶法合成红宝石常有弯曲生长带,而助溶剂法合成红宝石常有"窗纱状"的羽状纹.帮助确定某些宝石的成因和产地:包裹体是我们研究宝石成因和产地最直接的证据,如祖母绿,凡具粒状氟碳钙铈矿或三相包裹体的产于哥伦比亚,具竹节状阳起石包裹体的产于俄罗斯,具逗号状包裹体的产于印度等.钻石被誉为"宝石之王",市场占有量大.为了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宝石肉眼鉴定的方法,现以钻石为例对宝石肉眼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作进一步介绍.和所有的宝石一样,钻石鉴定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材料的种属问题,即确定被鉴定的材料是否为宝石级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别问题;二是材料的成因,即在确定材料为金刚石后,需要确定其属于天然的或是人工合成的,也就是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问题;三是在确定其为天然钻石后,尚需进一步确定其是否经过后期人工优化和处理,也就是天然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问题.钻石与仿制品的鉴定在各种宝石中,与金刚石矿物晶体较为相似的矿物主要有同属立方晶系的尖晶石和萤石等.而作为刻面型钻石的仿制宝石主要分三类,第一是天然宝石仿制品,主要有无色刚玉,锆石,托帕石,水晶;第二是合成宝石仿制品,主要有立方氧化锆,合成刚玉,合成尖晶石,合成金红石;第三是人造宝石仿制品,主要有莫桑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钛酸锶,玻璃等.另外有还拼合石.依据上述特征就有可能将钻石与其仿制品区分开来原石晶体肉眼鉴定特征金刚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较粗糙,呈弯曲状.晶棱圆钝.八面体晶面上常有生长纹理,三角座蚀象.正方体晶面上常有四边形凹坑尖晶石常以八面体产出,但晶体棱角圆损,晶体表面蚀象不规则萤石单晶产出常呈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晶面上常出现与晶棱平行的网格条纹.宝石种肉眼鉴定特征钻石金刚光泽;较自然的"火彩";小面棱规则,对称,棱角锐利;有时腰棱处可见"须状腰",天然晶面上常有生长标志;线条试验看不到纸上的线条;亲油试验油性水笔在钻石表面可留下划线;托水时间较长;放大镜下,大部分钻石有天然特征包裹体.相似天然宝石无色刚玉强玻璃光泽;刻面棱有破损:;放大镜下可有天然特征包裹体.锆石(高型)亚金刚光泽;强"火彩";强双折射;常有磨损的边棱;:;放大镜下可含天然特征包裹体.托帕石玻璃光泽;小面棱常磨损;包裹体较少.水晶玻璃光泽;包裹体较少.合成宝石立方氧化锆强玻璃光泽;"火彩"强且不自然;小面棱磨损;内部较干净.合成无色刚玉强玻璃光泽;":;放大镜下见有特征的弯曲生长带,气泡.合成尖晶石亮玻璃光泽;":;放大镜下常有异形气泡等特征包裹体.合成金红石极强且不自然的"火彩";双折射明显;抛光纹常见;边棱磨损.":;放大镜下常见气泡.人造宝石莫桑石亮玻璃光泽;"火彩"强;明显的小面棱重影;":;放大镜下常见针状包裹体. 钇铝榴石亮玻璃光泽;"火彩"弱;":;放大镜下见有气泡.钆镓榴石玻璃光泽;"火彩"强;小面棱磨损;":;放大镜下偶见有气泡.钛酸锶亮玻璃光泽;极强的"火彩";小面棱极易磨损;":;放大镜下常见有气泡.玻璃玻璃光泽;小面棱易磨损;":;放大镜下常见有气泡和旋涡纹.拼合石由于拼合材料的不同,常见上下光泽和包裹体不同,接合面上有扁平状气泡.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定合成钻石在物理性质方面与天然钻石基本一致.但由于合成钻石是在实验室中从石墨与金属熔体中快速结晶的产物,因而在晶体的形状以及内含物方面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给我们提供了鉴定的依据"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肉眼鉴定特征晶体特征内含物特征天然钻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较粗糙呈弯曲状.晶棱圆钝.八面体晶面上常有生长纹理,三角座蚀象.正方体晶面上常有四边形凹坑.生长纹较平直,色带较均匀.放大镜下可见有天然矿物包裹体,点群状,云雾状包裹体,羽状裂隙等特征.合成钻石常形成立方八面体,晶面平直光滑,具锐利的晶棱.常见有"停车标示"或"砂漏状"生长纹.颜色分布不均匀,有时呈斑块状.678放大镜下常见有金属包裹体.天然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由于市场的需求,根据钻石的特性,常对一些质量较差的钻石进行人工处理,常用的方法有辐照改色法,镀膜改色法,激光去瑕疵充填等.经过处理的钻石也有许多特殊的特征,可作为其肉眼鉴定的依据!人工处理钻石的肉眼鉴定特征处理方法肉眼鉴定特征辐照改色法颜色浮于刻面宝石的表面,其色带分布位置及形状与琢型形状及辐照方向有关.(天然致色的钻石色带为直线状,且与晶面平行)镀膜改色法钻石膜表面观察具有粒状结构.天然钻石表面不存在此特征.激光去瑕疵充填,裂隙充填放大镜下,充填处由于充填物与钻石的光学性质差异而呈现明显的干涉色和闪光效应,并带有不同色调;充填处常存有充填物的流动构造,并可见充填过程中捕获的气泡."结论通过上述初步探讨,本文有以下结论性认识:宝石的肉眼鉴定十分重要,它体现在从宝石原石,宝石加工,成品交易的整个环节.虽然宝石的肉眼鉴定在形式上是凭经验的,但实质上必须以坚实的宝石学理论作为依据.因此,为了较好地掌握宝石的肉眼鉴别方法,必须充分了解所依据的重要理论基础.从钻石肉眼鉴定可看出,通过肉眼鉴定不但能帮助鉴别宝石材料种属,即宝石与仿制品的区别,而且还可以帮助鉴定天然品与合成品,天然品与人工处理品等等重要问题.从而为正确定鉴定宝石提供重要基础.本文得到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廖宗廷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张蓓莉,系统宝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6;;<廖宗廷,宝石学概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6;; ,武汉,中国地大出版社, 周祖翼,曾春光,廖宗廷,钻石与钻石鉴定赏,上海,东方廖宗廷,宝玉石鉴定与评价,上海,同济大学丘志力,宝石中的包裹体,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薛君治等,成因矿物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