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测试100题(教师用卷)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2
古代文化知识测试题1.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李白的作品集《李太白全集》是以作者的谥号命名的。
(字号)B.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纪传体通史。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取材宽泛,文风谨慎清楚。
(编年体)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
(诗、书、礼、乐、易、春秋)D.“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册。
记录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此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2.若是小明和小强从小一块长大,感情十分要好,能够说亲如兄弟。
长大后小明发达了,小强十分贫穷,但两人友情并未所以改变,那么两人之间的友情不可以够称为( D)A.车笠交(不分贵贱贫富)B.存亡之交(特别要好、齐心合意)C.金兰之交(齐心合意、存亡与共) D.竹马之交3.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A.《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编年体(纪传体)通史,被称为“正史” ,康熙年间编定。
B.《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此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C.《资治通鉴》,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二百五十四卷,是一部对后辈产生很深影响的纪传体(编年体)史册。
D.《太平广记》,着名类书,由南宋李昉独自编写(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因成书时代天下升平,故名。
4.以下哪个选项是欧阳修的谥号( D)A.欧阳永叔B.少陵野老 C.醉翁 D.欧阳文忠公5. 以下诗文集不是以作者字、号命名的是(D)A.《文山(文天祥的道号)先生全集》B.《稼轩长短句》C.《王子安(王勃的字)集》D.《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集》6.我们常说的“两姓之好”指的是( B)A.兄弟父亲母亲之间亲情深沉 B.指两姓联婚C.朋友之间关系交好 D.国家与国家和平共处7.“三省六部”中的“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分别管的是(A)A.决议权、审议权、履行权 B.审议权、履行权、审议权C.履行权、审议权、决议权D.履行权、决议权、审议权8.先人常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那么阴历十月被称为(C)A.建子月 B.建酉月 C.建亥月 D.建丑月【阴历十一月为建子月】9.以下节气次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C)①芒种②惊蛰③小满④谷雨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10.以下作品属于《礼记》中的是( A)A.《大学》B.《论语》C.《春秋》D.《孟子》【《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第四十二篇独自成文。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100 题〔附带答案〕中国文化知识 100 题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C〕A、文章B、画作C、乐曲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A、戊B、戍C、戌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A、早上B、中午C、黄昏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管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普通都是?〔 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 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A、十个 B 、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 B〕A、颐和园 B 、圆明园9、“水〞字属于以下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C、端五节B 、元宵节D 、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B、光武中兴D、开无盛世12、以下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13、A 、大都 B 、中都C 、上都 D、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罗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以下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密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文、行、忠、信19、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刀兵,其中哪个指的是谨防武器?〔B〕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A〕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往往避讳 73 和 84 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A 、孔子和孟子B 、老子和庄子C 、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阴文印B 、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B 、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恭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B 、《三字经》C 、《千字文》28、以下哪项不是端五节的习俗?〔C〕A 、挂香包C 、登高采菊B 、插艾蒿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 、十五岁B 、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B〕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根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 、晚春B 、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1-2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教师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端午节D. 万圣节答案:C2. 中国古代的“四书”指的是?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春秋》《左传》《国语》《史记》D.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答案:B3. 中国古代的“五经”中不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道德经》答案:D4.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E. 丝绸答案:E6. 以下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出自同一历史故事?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指鹿为马D. 完璧归赵答案:A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B8.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经、史、子、集、诗、词答案:A9.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王之涣B. 王勃C. 杜甫D. 苏轼答案:D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负荆请罪”的故事有关?A. 刘备B. 曹操C. 廉颇D. 诸葛亮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又称为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五经”不包括_________。
答案:《道德经》3.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___。
答案:数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_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老师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中,负责教育的官员被称为______。
2.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
3. 古代私塾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经典之一是《______》。
二、选择题1. 古代科举考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古代科举考试中,哪一级的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童试答案:C三、简答题1. 简述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
答: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生首先参加县级考试,通过后参加府试,再通过院试,然后是乡试,乡试合格者可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最后参加殿试,殿试合格者即可获得官职。
2. 古代私塾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答:古代私塾教育的特点包括小规模、个性化教学、重视经典诵读和儒家思想的传授。
私塾通常由一位或几位老师负责教学,学生数量不多,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私塾教育强调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四、论述题1. 论述古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古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使得社会阶层不再完全固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再次,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有才能的官员,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持。
最后,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如重视读书、尊重知识等。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及答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教育制度和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些制度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对现代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训练100题及答案解析(1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歌《咏柳》中的名句,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A. 王维 B. 贺知章 C. 李白 D. 韩愈答案解析考点B《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语言文字运用(1分)成语“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A. 欧阳修B. 李清照C. 匡衡D. 刘禹锡答案解析考点C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哪位著名僧人A. 玄奘B. 鉴真C. 皎然D. 灵澈答案解析考点A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皎然,唐朝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卞山人,据说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灵澈,本姓杨氏,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修行于云门寺,刘长卿有诗歌《送灵澈上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屈原B. 司马相如C. 王勃D. 纳兰性德 C“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语言文字运用 (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 罗 贯中B. 曹 雪芹C. 吴 承恩D. 蒲松龄D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且两人都是明代小说家。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语言文字运用(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A. 赛 龙舟B. 吃 粽子C. 喝雄黄酒D. 登高望远D登高望远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相关的描写。
语言文字运用(1分)“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A. 秦 始皇B. 唐 太宗C. 武 则天D. 乾隆帝B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政策,厉行节约,休养生 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51-100)5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办事的官员。
窃:私下里。
这两个词都可以用作对对方的敬称B.祖:临行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D.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5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作参乘,“乘”是两匹马拉的车。
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伤感悲凉。
D.古时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53.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略有变化。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干支纪年循环往复,易造成混乱,古人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一郎就是以行第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D.“杀青”指写定著作,完成作品。
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和便于书写,先把竹简用火烤干叫做杀青。
5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本指宫廷的侍卫;宋代以后,民间特称医生。
“祖”本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竖子”是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它还有“童仆”的意思。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喜悦;羽,声调激愤。
D.“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词,“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词,“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词,“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参考答案:B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B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参考答案:D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参考答案:A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十六个D.十八个参考答案:A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参考答案:B8、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参考答案:B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竹林七贤”?()A.嵇康B.阮籍C.山涛D.王勃参考答案:D10、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白鹿洞书院参考答案:C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参考答案:D12、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参考答案:C1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深夜参考答案:C14、“豆蔻”是指女子()岁。
A.十二岁B.十三岁C.十五岁D.十六岁参考答案:B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航海活动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
传统文化教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其中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3. 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4.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春节B.圣诞节C.中秋节D.端午节5. 以下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6.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诗经》B.《尚书》C.《周易》D.《论语》8. 以下哪个乐器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八音”?A.琴B.瑟C.笛D.钢琴9.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 以下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意思相近?A.破釜沉舟B.悬梁刺股C.画饼充饥D.刻舟求剑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2.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______、丑。
3.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______、数。
4.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与古代的______有关。
5.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其中“白日”指的是______。
6. 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______、杨玉环。
7. 古代的“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8. 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9.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______。
10.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全国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古代文化常识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答全国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请您耐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一。
3. 古代中国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
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5.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6. 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8.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9.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重视孝道和家族的延续。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11. 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士农工商是主要的社会阶层。
1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13. 中国古代的画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绘画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
14.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讲究和谐的布局和精美的细节。
15.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重要物品。
16. 古代中国的服饰讲究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女性的饰品尤其多样化。
17. 中国古代的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
18. 古代中国的诗歌以唐诗为代表,形式多样,言简意赅。
19. 中国古代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训练和武器技能,注重内外兼修。
2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上的国饮。
21.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儒教、道教和佛教。
22.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
23. 古代中国的纪年以皇帝的年号命名。
24. 中国古代经典的《易经》是研究自然和人生哲理的重要著作。
25. 京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26. 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擅长运用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疗。
高二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
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3.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4.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勒石”是碑刻术语。
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
C.“郊庙”是指帝王、诸侯在郊外祭祀。
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D.“三十六年”、“四十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等。
5.A.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
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
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 河东代指山西西南。
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古代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六艺”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书答案:D2. 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他主张的教育原则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学而优则仕D. 以上都是答案:D3.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4. 以下哪位不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A. 孟子B. 荀子C. 韩愈D. 王安石答案:D5. 古代“四书”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__。
答案:《孟子》2. 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________。
答案:解元3. 古代“六艺”中的“乐”指的是________。
答案:音乐教育4.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________”,即教育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学。
答案:因材施教5. 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的第一名被称为________。
答案:会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流程。
答案: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流程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是地方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举人;会试是全国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贡士;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合格者根据成绩分为状元、榜眼、探花等不同等级。
2.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强调“因材施教”,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学;倡导“学而优则仕”,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对古代教师考试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些试题涵盖了古代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家、教育原则、科举制度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价值。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1.诗经2.屈原3.司马迁史记4.刘勰文心雕龙5.王羲之兰亭序6.山海关“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7.司马相如 8.陆机9.王献之 10.李白杜甫11.程颐 12.孔雀东南飞13.凌濛初 14.三国“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哪四部。
2.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
4. 古代中国的“儒、道、法”三家分别代表了哪种思想。
5.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些人物。
6. 古代希腊的主要哲学家有哪些。
7.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为谁建造的。
8.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9. 古代中国的“诗经”属于哪个文体。
10. 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象征什么。
11. “天人合一”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
12. 《周易》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13. 古代罗马的“元老院”是什么机构。
14.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什么。
15. “兵马俑”是哪个朝代的文化遗产。
16.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是通往哪个地区的贸易路线。
17. “木牛流马”是哪个历史人物发明的。
18. “三顾茅庐”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19. 古代印度的宗教主要包括哪几种。
20.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21.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是什么。
22. “雅典”和“斯巴达”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3. “古希腊”的四大城邦分别是哪些。
24. “中庸”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概念。
25. 古代中国的“九品中正制”是什么。
26.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籍。
27. 古代埃及的法老被视为什么。
28.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分别代表了什么。
29. 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什么宗教活动。
30. “唐诗”的代表诗人有哪些。
31. “丝绸”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如何。
32. “长恨歌”是谁的作品。
33. 中国古代的“道家”强调什么。
34. “天子”在古代中国的地位是什么。
35. “兵法”一书的作者是谁。
36. “古罗马”的“斗兽场”有什么功能。
37. “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38. “故宫”是哪个朝代的皇宫。
39.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份是何时。
40. “古代中国的书法”主要分为哪几种风格。
41. “亚历山大大帝”是哪个国家的国王。
42. “古代中国的祭天”仪式通常在哪里进行。
古代教师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古代私塾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_________。
2.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张的教育原则是_________。
3. 在古代,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之一是_________。
4.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___。
5. 古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1. 口授心传2. 因材施教3. 背诵经典4. 殿试5. 温故知新二、选择题1. 古代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不采用以下哪种方式?A. 讲解经典B. 背诵经典C. 集体讨论D. 个人研读答案:C2. 古代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背诵经典B. 写作文章C. 口头答辩D. 体育竞技答案:D3. 以下哪位不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4.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低级别的考试是?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童生试答案:D5. 古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强调以下哪种学习方法?A. 温故知新B. 举一反三C. 死记硬背D. 学以致用答案:C三、简答题1. 简述古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2. 描述古代科举考试的基本流程。
3. 阐述古代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答案:1. 古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资质、性格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资质较高的学生,教师可能会教授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思考方式;而对于资质较低的学生,则会从基础开始,逐步引导其提高。
2. 古代科举考试的基本流程包括: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生试是最低级别的考试,通过后成为秀才;乡试是省级考试,通过后成为举人;会试是国家级考试,通过后成为贡士;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后成为进士。
3. 古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通过讲解经典、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一、选择题1. 先秦时代,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 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A. 射B. 御C. 礼D. 武2.经魏晋多名士, 有著名的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A. 阮籍 B. 嵇康 C. 刘伶 D. 向秀3.“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A. 李白B. 杜甫C. 李商隐D. 李清照4. “豆蔻”是指(A)岁A. 十三B. 十五C. 十八D. 二十5.友谊的深浅, 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A. 莫逆之交B. 金兰之交C. 刎颈之交D. 点头之交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资治通鉴7.“天道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A. 孟子B. 韩非子C. 荀子D. 老子8.魏晋时期, 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 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A. 嵇康B. 曹植C. 山涛D. 阮瑀9.“茕茕子立, 形影相吊”出自(C)A. 《出师表》B. 《答司马谏议书》C. 《陈情表》D. 《报刘一丈书》10. 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A. 周易B. 尚书C. 史记D. 尔雅1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A. 慧思B. 慧能C. 神秀D. 玄奘12. 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①方今天下, 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 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A.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 孟子孔子老子庄子C. 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13. 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A. 汉元帝B. 汉武帝C. 汉高祖D. 汉明帝14.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A. 诗佛B. 诗仙C. 诗圣D. 诗鬼15.“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A. 白居易B. 柳宗元C. 周敦颐D. 刘禹锡16.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哪国人?(B)A. 秦国B. 楚国C. 魏国D. 赵国17. 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 B )A. 诸葛亮B. 蔺相如C. 曹操D. 越王勾践18. 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B )A. 彖传B. 穀梁传C. 象传D. 文言传19. 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 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 大学、孝经、论语、孟子20.“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A.李白的作品集《李太白全集》是以作者的谥号命名的。
(字号)B.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纪传体通史。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取材广泛,文风严谨清晰。
(编年体)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诗、书、礼、乐、易、春秋)D.“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2.假如小明和小强从小一块长大,感情十分要好,可以说亲如兄弟。
长大后小明发达了,小强十分贫穷,但两人友谊并未因此改变,那么两人之间的友谊不可以称为(D)A.车笠交(不分贵贱贫富) B.莫逆之交(非常要好、情投意合)C.金兰之交(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D.竹马之交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A.《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编年体(纪传体)通史,被称为“正史”,康熙年间编定。
B.《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C.《资治通鉴》,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二百五十四卷,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太平广记》,著名类书,由南宋李昉独自编辑(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因成书时代天下太平,故名。
4.下列哪个选项是欧阳修的谥号(D)A.欧阳永叔 B.少陵野老 C.醉翁 D.欧阳文忠公5.以下诗文集不是以作者字、号命名的是(D)A.《文山(文天祥的道号)先生全集》 B.《稼轩长短句》 C.《王子安(王勃的字)集》 D.《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集》6.我们常说的“秦晋之好”指的是(B)A.兄弟父母之间亲情深厚 B.指两姓联姻C.朋友之间关系交好 D.国家与国家和睦相处7.“三省六部”中的“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分别管的是(A)A.决策权、审议权、执行权 B.审议权、执行权、审议权C.执行权、审议权、决策权 D.执行权、决策权、审议权8.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那么农历十月被称为(C)A.建子月 B.建酉月 C.建亥月 D.建丑月【农历十一月为建子月】9.下列节气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①芒种②惊蛰③小满④谷雨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0.下列作品属于《礼记》中的是(A)A.《大学》 B.《论语》 C.《春秋》 D.《孟子》【《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第四十二篇单独成文。
《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三礼”】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一月份的别称的是(B)A.华月(农历三月)、旦月(农历六月) B.正月、陬月 C.阳月(农历四月)、令月(农历二月) D.征月、正阳(农历四月)12.汉阴指的是(A)A.汉水南面 B.汉水北面 C.汉水东面 D.汉水西面【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13.下列人士对应的官名错误的是(C)A.《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其“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
【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B.“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大光明法蝉蜕”,其“太师”是颜真卿的官职。
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其“司马”指司马迁。
D.“孙讨虏聪明仁惠”,其“孙讨虏”指孙权。
14.下列关于古代地理名词解释错误的是(C)A.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
【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B.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C.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所居四方之中的长江(黄河)流域一带。
【中:中原河(黄河)洛(洛阳)地区,因其在四方之中,故称中国。
华:华胥氏。
华胥氏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故华胥氏为炎黄之祖。
】D.赤县——古人把中国称“赤县神州”。
15.下列各大目录辞书中不是类书(按类编排的百科全书)名的是(B)A.《太平御览》 B.《四库丛书》(丛书:单本汇编,概以总名。
四库:经、史、子、集) C.《永乐大典》 D.《古今图书集成》16.下列节气时间及气候情况关联不正确的是(C)A.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B.立秋 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气温开始下降。
C.寒露 10月11日或12日(10月7~9日)——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露水快要凝结成霜)D.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17.下列几组词语中都含有降职意味的是(C)A.拜、谪、去 B.迁、黜、去 C.谪、黜、去 D.谪、去、乞骸骨(自请退职)18.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是(B)A.老人星 B.天狼星 C.牵牛星 D.文曲星19.在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真情的是(C)A.伯、仲、季、叔 B.叔、伯、仲、季 C.伯、仲、叔、季 D.叔、仲、伯、季20.我们常提到的花中四君子指的是(B)A.梅、兰、桑、菊 B.梅、竹、兰、菊 C.桑、松、菊、竹 D.柳、菊、竹、梅21.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把天空划分为( B )星区。
A.27个 B.28个 C.29个 D.30个22.《汉语大字典》出版前我国大陆上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字典是( B )A.《康熙字典》(47035) B.《中华大字典》(4.8万多) C.《辞源》(古汉语工具书,辞典) D.《辞海》(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词典)2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A.东晋(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员称为学士。
B.我国古代纪月法包括两种,序数纪月法和地支纪月法。
(还有时节纪月法,如“孟冬”、“季春”)C.庠是指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D.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春秋》(《孟子》)。
24.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正对着大门,屋子按传统建筑规律建造,请问此时他的正前方是哪一象( C)A.苍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25.古代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作( B)A.都督 B.太守 C.刺史 D.司马【都督: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刺: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御史。
司马:管理军政军务,隋唐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天子五官:司徒(掌民事,隋唐后为户部尚书)、司空(水利、营建,隋唐后为工部尚书)、司士(吏部)、司寇(司法官,隋唐后为刑部尚书)、司马】26.月亮的别称“望舒”来源于( A)A.月中的驾车之神 B.月中的宫殿C.月中的动物 D.月中的人物27.假如你乘坐时光机器回到战国时代,来到屈原的住所,你满怀热情,想为建设祖国而出份力,这时你会向( A )举荐自己。
A.左徒 B.太史 C.令尹 D.节度使【左徒: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国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史记·屈原列传》)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令:发号也;尹:治也;令尹:握事者也。
】28.电影《十面埋伏》中的琵琶大曲是(C)(朝代)最盛行的音乐。
A.宋代 B.隋唐五代 C.明代后期 D.明代前期29.请分别指出《资治通鉴》《左传》《二十四史》《通鉴纪事本末》四本书属于( C)①纪传体②纪事体③编年体A.②③②③ B.③①①② C.③③①② D.②①②①30.《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以及《拟古诗十九首》“仲春遘时雨”中的“孟冬”“仲春”分别代指农历的(C)A.十月三月 B.九月三月 C.十月二月 D.九月二月31.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字书(以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是(C)A.《四库全书》 B.《说文解字》 C.《康熙字典》 D.《尔雅》【辞书:字典、词典、辞典(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统称。
《说文解字》,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书。
《康熙字典》,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通“迩”,近;“雅”是“正”的意思,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32.在我国古代的民族音乐调式中有“五音调式”,其有(A)五个音效。
A.宫、商、角、徵、羽 B.变宫、商、角、徵、羽C.宫、商、角、变徵、羽 D.变宫、商、角、变徵、羽33.下列古代已出现并且与现代意思相近的一词是(A)A.校 B.同年 C.教授 D.助教【同年:古义,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教授:古义,学官名称;助教:学官名,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
】34.下列加点词用法错误的是(B)A.当年毛泽东同志宴请钱学森时,他虚左以待....,足见对钱学森先生的尊敬。
B.当代社会弱肉强食,处处勾心斗角,人人暗藏心机,官场上,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顶礼膜...拜.。
(形容对人崇拜到了极点)C.夫妻俩在生活中要互相包容,举案齐眉....。
D.他们两家是世交,现今两家又即将结为“秦晋之好....”。
35.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D)A.巡抚(明清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B.刺史 C.都尉(武官名) D.宰相(对中国古代君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36.二十四节气中,反映物候的是(D)A.小暑、清明 B.夏至、寒露 C.惊蛰、谷雨 D.小满、芒种【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有(8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气温变化的有(8个):小大暑、处暑、小大寒、白露、寒露、霜降;反映降水的有(4个):雨水、谷雨、小大雪;反映物候的有(4个):小满、芒种、惊蛰、清明】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陶渊明字元亮 B.杨万里字诚斋C.韩愈字退之 D.欧阳修字永叔【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我们学过他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下列场合不宜直称姓名的是(B)A.自我介绍 B.用来赞美或追悼 C.作传 D.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39.下列对谦称解释正确的是(C)A.鄙:谦称自己地位低下。
(见闻浅薄)B.臣:专指古代官吏对君王。
(也可以是对一般人的自称)C.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D.孤:古代帝王谦称自己国家的人少。
(意为少德之人,与“寡”同义。
另外,古代帝王常用的谦称还有“不谷”等。
不谷:不结果实,喻为无子。
比喻没有德行,所以无后,帝王以此自警、自谦。
)40.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明朝时,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