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拓展延伸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
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
在1840
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
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
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
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
“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
(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中国从开始“沉
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
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1)“沉沦”鸦片战争;“谷
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
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
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
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争
《辛丑条约》
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复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复习重、难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2.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4.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5.“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依据课本知识,自主完成下列填空。
2.熟读知识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二、典题讲解,分析运用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二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增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2. 课文主题的理解与分析。
3. 语文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
3.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与目标。
b. 学生齐读第二单元的标题,回顾单元主题。
2. 生字词复习(15分钟)a.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c. 老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课文内容复习(2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课文主题。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 语文园地复习(15分钟)a. 老师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讲解重点。
b.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收获。
5. 课堂小结(5分钟)a.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
b. 学生谈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课文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题。
3. 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方面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点。
2.难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对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整理本学期的历史笔记,准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逐一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第二单元复习课一、文化本单元主要内容涉及了宋、元、明三代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成就。
这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需要回顾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
二、宋朝1.宋朝的建立:了解南宋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赵匡胤的起义和其成为皇帝的。
2.文化成就:介绍宋代的科技发展、绘画、诗词等文化成就,如柳宗元的《江雪》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宋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诗人李清照和画家郎世宁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宋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宋史》和《宋词三百首》等。
三、元朝1.元朝的建立:了解蒙古族建立元朝的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成吉思汗的征服过程。
2.文化成就:介绍元代的文化成就,如《元曲十六首》和元代的戏剧形式。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元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诗人杨万里和文学家关汉卿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元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元史》和《元曲选》等。
四、明朝1.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朱元璋的起义和其成为皇帝的。
2.文化成就:介绍明代的科技发展、文学和文化成就,如郑和下西洋和明代的小说发展等。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明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郑和和文学家冯梦龙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明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明史》和《红楼梦》等。
五、历史知识点1.梳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回顾宋、元、明三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于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非常重要。
2.分析历史文化成就: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成就,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
3.学会阅读历史文献:介绍一些经典的历史文献,如《宋史》、《元史》和《明史》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六、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和进度。
2.多种复习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刷题、做笔记等多种方式巩固知识。
3.重点复习:将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帮助记忆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主要涵盖了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科技文化成就,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繁荣与变迁。
本册书的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既包括了、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涉及到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把握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内容。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第4-7课基础知识点。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理解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投入复习。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难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以课本为主,认真复习导学案,将复习导航中的基础知识标记在课本上,注明要点。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复习导航】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原因)(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3)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1957年底5、主要成就(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课文内容: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语文园地: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书写,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 课文内容回顾:通过PPT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4. 语文园地学习:通过PPT展示语文园地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3. 完成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 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线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概况,了解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为本期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
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教学,共有七单元二十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