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经济林分类与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18.47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我国地域进行逐级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为现代林业建设服务,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全国林业发展区划的服务对象是各级管理部门,应具有很强的宏观战略性。
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
一级区:为自然条件区,旨在反映对我国林业发展起到宏观控制作用的水热因子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考虑地貌格局的影响。
通过对制约林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林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不同区域今后林业发展的主体对象,如乔木林、灌木林、荒漠植被;或者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如:开发、保护、重点治理等。
二级区:为主导功能区,以区域生态需求、限制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林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依据,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主导功能类型的差异,体现森林功能的客观格局。
三级区:为布局区,包括林业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
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生产力的差异性,并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
通过一、二、三级区划,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体系,对全国林业发展进行分区管理和指导,从而提高全国林业发展水平。
这不仅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迫切需要。
2三级区划既是二级区功能的落实和完善,也是二级区特殊地段和优势区域的反映,是实现林业宏观控制的基础。
为全面落实一、二级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功能,组织实施和实现三级区的目标,特此制定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区划办法。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工作组二○○七年十二月3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与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 指导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3 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4 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二章区划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1 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2 类型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3 主要区划因子的确定和主要因子分析要求. . . . . . . . . . . . . . 92. 4 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2. 5 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第三章区划数据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第四章区划成果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4. 1 区划报告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4. 2 附表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 3 成果图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附件一:生态区位等级与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附件二:森林生产力级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附件三:非木材林业资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附件四:林业产业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附件五:林业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附件六:各二级区三级区划参考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55 11 . 1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在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 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合理分区和布局,以生态优先, 生态恢复和治理为重点, 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保护与发展并重,建立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山区林农的脱贫致富,构建现代林业空间布局。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一)地理位理沙河林场始建于1963年,位于阿城区东南部,距阿城区30公里。
行政区划隶属阿城区交界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20″—127°13′27″,北纬45°16′14″—45°25′56″。
东部与小岭林场相邻,南部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部与亚沟、玉泉林接壤。
本场东西17.2公里,南北18公里。
(二)气候条件我场地处张广才岭西坡,整个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南—西北方向狭长,坡度10—22度,最大坡度35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250—600米。
本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最高气温34.9度,最低气温—35度,年平均气温2.6度,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560小时,积温2739度,无霜期为117天。
(三)社会状况全镇有10个村,50个自然屯,本场现有职工66人,其中干部13人,内含工程技术人员7名,总人口182人。
(四)经济状况沙河林场现有固定资产128万元,年产商品材2000立方米,年产值168万元,年上缴利税20万元,交通便利,境内平均公路网密度达5.3米/公顷。
第二节森林资源状况全场施业区面积698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91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77532立方米。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711公顷,其中用材林2035公顷,蓄积189130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876公顷,蓄积388402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4公顷,灌木林面积21公顷,宜林地11公顷,无林地73公顷。
第三节林业生产建设情况从建场以来,共生产木材62.24万立方米,森林采伐消耗蓄积92.9立方米,封山育林300公顷,更新造林5400公顷。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现已具备年生产木材2000立方米,造林130公顷,育苗50万株。
第四节自然环境与森林资源状况分析(一)自然环境状况分析根据2008年省勘察设计院二类调查结果,我场林业用地面积6911公顷,占总面积98.9%,非林业用地面积73公顷,占总面积的1%。
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经济林产品: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虫胶、虫蜡等三、经济林栽培的意义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为人民生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食、调料、香料、饮料、中药材等。
一、经济林的分类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具体分为15类:1. 油料类:(1)食用油类:油茶、油橄榄、油棕、椰子、文冠果、元宝枫(2)工业用油类:油桐、乌桕、千年桐、麻疯树、黄连木2. 芳香油类:山苍子(樟科)、桉树类、樟树类3. 干果类:(1)油脂类干果:核桃、山核桃、榛子、香榧、腰果、松籽(华山松、红松)、阿月混子、巴旦木、仁用杏(2)淀粉类干果(木本粮食):板栗、枣、银杏、橡子4. 鲜果类:甜柿、杨梅、樱桃、猕猴桃、木瓜、柚、杏5. 饮料类:茶、咖啡、可可、甜茶、苦丁茶、绞股蓝、柿叶茶、银杏茶、杜仲叶茶、刺梨、沙棘、余甘子6. 纤维类:(1)编制亚类:杞柳、竹、白蜡、紫穗槐(2)造纸亚类:青檀、山棉皮、雪花皮(3)纺织亚类:构树、罗布麻(夹竹桃科)(4)绳索亚类:棕榈、蒲葵7. 蔬菜类:香椿、竹笋8. 工业原料类:(1)栓皮类:栓皮栎、栓皮槠(2)鞣料类:黑荆、化香、落叶松(3)染料类:苏木(苏木科)、黄栌(4)色素类:黄栀子9. 树液、树脂类:(1)胶料类:橡胶、印度榕、杜仲(2)漆料类:漆树(3)树脂类:松树(4)糖料类:糖槭、糖棕10. 中药材类:杜仲、枸杞、厚朴、红豆杉、萝芙木(夹竹桃科)、金银花、幸夷、山茱萸、槟榔等11. 农药类:苦楝、枫杨、臭椿、马桑12. 寄主树类:白蜡树、盐肤木、黄檀13. 饲料、肥料类:榆、桑树、栎、胡枝子14. 香料、调料类:桂花、白兰花、八角、肉桂、花椒15. 其他类:维生素类、皂素类2. 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按不同的气候区域分为:(1)东北地区:属北温带和中温带,为针叶林带,如榛子、麻栎、蒙古栎、核桃等;(2)内蒙地区:属中温带,如文冠果、桑、榆、沙棘、扁桃、蒙古栎、榛子等;(3)甘新地区:全国最干旱的地区,如枸杞、沙棘、核桃、榆、枸杞、枣、花椒、文冠果、阿月混子、巴旦杏等;(4)华北地区:属南温带,如板栗、柿、枣、核桃、栓皮栎、银杏、盐肤木、山楂、花椒、文冠果等;(5)华中地区: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如油茶、油桐、板栗、杜仲、乌桕、漆树、竹笋、枣、柿、核桃、金银花等;(6)华南地区: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如橄榄、椰子、番石榴、木瓜、腰果、槟榔、咖啡、油棕等;(7)康滇地区:分旱季(11-4月)和雨季(5-10月),如栓皮栎、黄连木、滇香樟、滇八角等;(8)青藏地区: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属高原气候区,如花椒、漆树、核桃、桑►生长: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主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实现。
第 2 单元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本单元教学目标:掌握林种分类和区划小班的条件与小班区划的具体操作技术;熟悉林种区的划分 内容与方法;了解森林分类、林业区划、森林区划、小班经营法和组织经营类型的概念、意义。
理论知识第 1 节 森林分类一、森林分类的内涵根据 2003 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规定,把森林(林地)划分为生态 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类别。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1.森林分类经营有利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
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 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商品林建设主要就是产业型林业建设;公益林建设主 要就是生态型林业建设。
2.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合理配置林种结构, 做到既能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护生态效益, 并且能够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产业部门和公益事业双重功能的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 样性需求,这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解放林地生产力,为森林资产产业化 管理,发展林产工业创造条件。
同时,是把少量有限的资金用在商品林的培育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为化解木材供需的主要矛盾创造机会与条件。
4.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的新体制、新措 施。
它对理顺政府、社会各部门、林业企业以及个人对森林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对林业经营模式转变 具有重要作用。
5.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林业进人市场步履维艰,已比 其它行业滞后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态型林业,其公益性得不到社会的经济投人,一切费用都由林业 部门、林业企业一家承担,造成生态型林场的贫困化。
林场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要集约经营,增加 科技含量,更是困难重重,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就把发展林业置于全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公益林建设 要由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各级政府投入,使它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林业的大发展。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状况一、地理位臵大来林场位于佳木斯市西45公里处松花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07″至130°4′02″,北纬46°33′45″至46°39′55″。
西、南与依兰境内的佳木斯造纸厂所属祥顺林场接壤,北隔松花江与汤原相望,东与群胜林场相连。
二、山脉大来林场属张广才岭完达山北麓,山势连绵,纵横交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高,坡度10-35度,海拔高150-350米,最高峰海拔508米,属低山丘陵区。
三、水系施业区北靠松花江干流,有山音河、卧龙河、倒流河、双龙河四条河流入松花江,为松花江一级支流。
其中松花江南岸卧龙河流程30公里,集雨面积135.8平方公里,年平均经流总量2377万立方米,由南至北流入松花江.四、气候大来林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年平均气温2.9°C,最高气温38.1°C,最低气温-36○C,无霜期129天,年降雨量316.7—742.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525小时。
五、植被我场植被属张广才岭完达山植物群系,乔木有红松、樟子松、赤松、黄菠萝、榆树、色木、落叶松、水曲柳、柞树、黑桦、白桦等。
灌木有兴安杜鹃、平榛、胡枝子、忍冬等二十多种。
地被物有蕨菜、薇菜、地榆、铃兰、蚊子草、苔草等一百多种。
其中:中草药有生麻、串地龙、苍术、白眼皮、人参、防风等三十多种。
菌类有榛蘑、松树伞、元蘑。
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我场隶属佳木斯市郊区林业局,行政区域归属佳木斯市郊区大来镇,施业区内分布十三个村屯,四个农场。
人口3.5万人。
林场年国民生产总值194万元,年人均收入7000元。
同三公路、哈同公路横穿施业区,交通便利,有用于生产和森林防火。
第三节森林资源状况一、森林资源概况资源数据为2009年底,经营总面积5035公顷,林业用地面积475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793公顷,林木总蓄积203190立方米 ,未成林造林地403公顷,无林地553公顷,疏林地1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285公顷。
第 2 单元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本单元教学目标:掌握林种分类和区划小班的条件与小班区划的具体操作技术;熟悉林种区的划分 内容与方法;了解森林分类、林业区划、森林区划、小班经营法和组织经营类型的概念、意义。
理论知识第 1 节 森林分类一、森林分类的内涵根据 2003 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规定,把森林(林地)划分为生态 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类别。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1.森林分类经营有利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
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 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商品林建设主要就是产业型林业建设;公益林建设主 要就是生态型林业建设。
2.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合理配置林种结构, 做到既能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护生态效益, 并且能够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产业部门和公益事业双重功能的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 样性需求,这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解放林地生产力,为森林资产产业化 管理,发展林产工业创造条件。
同时,是把少量有限的资金用在商品林的培育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为化解木材供需的主要矛盾创造机会与条件。
4.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的新体制、新措 施。
它对理顺政府、社会各部门、林业企业以及个人对森林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对林业经营模式转变 具有重要作用。
5.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林业进人市场步履维艰,已比 其它行业滞后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态型林业,其公益性得不到社会的经济投人,一切费用都由林业 部门、林业企业一家承担,造成生态型林场的贫困化。
林场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要集约经营,增加 科技含量,更是困难重重,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就把发展林业置于全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公益林建设 要由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各级政府投入,使它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林业的大发展。
经济林栽培第⼀章1、▲经济林:是指以⽣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的的林⽊。
第⼆章经济林分类与区划1、经济树种的类别: ⑴⽊本油料类⑵芳⾹油类⑶⾹料调料类⑷饮料类⑸纤维类⑹⼯业原料类⑺树液树脂类⑻蔬菜类⑼中药材类⑽农药类⑾寄主树类⑿饲料、肥料类⒀⼲果类⒁鲜果类⒂其他类2、.经济林栽培区划(1)意义: 为开展经济树⽊的引种驯化,制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如京东栗。
(2)⽬的: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经营,达到优质、⾼产的⽬的(3)▲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a.区划等级的划分第⼀级⽓候带。
第⼆级,⼲湿区。
第三级亚区。
区的命名:地理位置(省、⾃治区)+地貌+经济林⽣产项⽬。
第四级⼩区。
(.⼩区的划分⼩区的划分是亚区范围⼤,或跨⼆个省区,或跨不同类型地貌。
亚区范围不⼤,就不再进⼀步划分⼩区。
因此,并⾮所有亚区都花⼩区。
)▲ b.栽培区划的原则: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遵循⾃然规律的原则③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相协调的原则④环境因⼦中的综合作⽤与主导作⽤的原则⑤环境的空间结构原则第三章经济树⽊的⽣长发育规律1.童期:果树学中,童期常指从种⼦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和正常开花结实能⼒为⽌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幼年阶段。
2童期的长短主要有基因型决定的,童期长短⼜受栽培条件影响.▲缩短童期的⽅法:①育种时选择童期短的作亲本。
②控制环境条件。
如控制光照,提⾼温度,⼈⼯缩短年⽣长周期。
③栽培技术措施。
疏剪摘⼼,撑枝吊枝,⾼接桥接④减少移栽⑤加强肥⽔⑥⽣长促进剂3、物候期:在⼀年中,果树器官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理、⽣化等⽅⾯的规律性变化。
落叶果树⼀年中⽣命活动分⽣长期和休眠期两个阶段。
4、经济树⽊⽣长物候期的特性(前两个是重点)Ⅰ、顺序性:每⼀物候期都是在前⼀时期的基础上进⾏的,不同的经济树⽊顺序性不⼀致。
Ⅱ、重演性:物候期在⼀年中重复发⽣。
Ⅲ、不同器官的同名物候期不⼀定同时通过。
五大林种及定义《森林法》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①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⑤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实施市场化的分类经营政策是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辅助措施。
我国1990年已开始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制度,为生态公益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分类经营,指将《森林法》中划分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其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重新划分。
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为商品林。
最近,国家林业局从国土治理的角度,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将全国森林划分为4个区域并作出规划。
即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流域地区,大规模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风沙干旱区,主体建设生态公益林,以实施防沙治沙工程为核心,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主要任务是调减木树产量,分流人员,恢复植被;其他地区,以建设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为目标,按照分类经营思想规划建设生态林和商品林。
由此可见,在退耕还林的主要地区,国家计划还的主要是生态公益林。
如何把退耕还林中的公益林营造和市场机制衔接起来是个经济学难题。
分类经营与五大林种的关系:一方面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对五大林种属性作进一步归纳,把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为生态公益林,把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划为商品林;另一方面根据五大林种精细经营和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即在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下划分为五大林种,五大林种再分解为若干小林种,形成三级分类经营体系,使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也具有易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时维护了《森林法》的法律效力和以法治林。
第二章经济林分类与栽培区划
一.经济林的分类(15类)
1.油料类:
(1)食用油类:
油茶、油橄榄、油棕、椰子、文冠果、元宝枫
(2)工业用油类:
油桐、乌桕、千年桐、麻疯树、黄连木
2.芳香油类:山苍子(樟科)、桉树类、樟树类
3.干果类:
(1)油脂类干果:
核桃、山核桃、榛子、香榧、腰果、松籽(华山松、红松)、阿月混子、巴旦木、仁用杏
(2)淀粉类干果(木本粮食):
板栗、枣、银杏、橡子
4.鲜果类:
甜柿、杨梅、樱桃、猕猴桃、木瓜、柚、杏
5.饮料类:
茶、咖啡、可可、苦丁茶(大叶冬青)、绞股蓝、柿叶茶、银杏茶、杜仲叶茶、刺梨、沙棘、余甘子、甜茶
6.纤维类:
(1)编制亚类:杞柳、竹、白蜡、紫穗槐
(2)造纸亚类:青檀、山棉皮(瑞香科)、雪花皮
(3)纺织亚类:构树、罗布麻(夹竹桃科)
(4)绳索亚类:棕榈、蒲葵
7.蔬菜类:香椿、竹笋
8.工业原料类:
(1)栓皮类:栓皮栎、栓皮槠
(2)鞣料类:黑荆、化香、落叶松
(3)染料类:苏木(苏木科)、黄栌
(4)色素类:黄栀子
9.树液、树脂类:
(1)胶料类:橡胶、印度榕、杜仲
(2)漆料类:漆树
(3)树脂类:松树
(4)糖料类:糖槭、糖棕
10. 中药材类:
杜仲、枸杞、厚朴、红豆杉、萝芙木(夹竹桃科)、金银花、幸夷(紫玉兰的花蕾)、山茱萸、槟榔等
11. 农药类:苦楝、枫杨、臭椿、马桑(马桑科)
12. 寄主树类:白蜡树、盐肤木、黄檀
13. 饲料、肥料类:榆、桑树、栎、胡枝子
14. 香料、调料类:桂花、白兰花、八角、肉桂、花椒
15. 其他类:维生素类、皂素类
二.根据其利用部位分类
1、以利用树木果实或种子为目的的木本粮食林(如板栗、枣、柿)、木本油料林(如油茶、核桃、油桐、油橄榄、乌桕等)、果木林(如苹果、梨、柑桔、荔枝等);
2、以利用树木浆液作为工业原料的橡胶林、漆树林等;
3、以利用树皮为目的的栓木林(如栓皮栎、黄蘖等)、纤维林(如构树、三桠等)、药用林(如厚朴、杜仲、金鸡纳霜等);
4、以利用树叶为目的的桑树林、柞树林及茶树林等;
5、以利用树木杈条为目的采条林(如荆条、桑条、杞柳等)。
三.根据经济林主要用途分类
1、生产果品为主的经济林
2、生产食用油料为主的经济林
3、生产工业原料为主的经济林
4、生产药材为主的经济林
四.影响经济林的分布的四大因素
(1)气候因素:决定经济林大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2)经济林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橡胶、沙棘、乌桕
(3)古地质地理和气候变迁:银杏、核桃
(4)人为干预:
五.经济林栽培区划
(1)意义:
为开展经济树木的引种驯化,制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如京东栗。
(2)目的: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经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区划等级的划分
第一级气候带,第二级,干湿区,第三级亚区,第四级小区。
a.气候带的划分
我国南北大陆纬度相差达33度,随着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差异,自北而南温度递增现象明显,除青藏高原外,采用一年中日平均气温≧10℃的日积温作指标,可以依次划分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不同的气候带。
但同样的日数,其积温可多可少;有时,同样积温,其日数也有多有少,还带参考其它指标,如地貌、植被、土壤以及其他自然因子分布情况。
b.干湿区的划分
我国水量是受东南季风的控制,因而自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减,长江中下游年降水量是1000-1200mm,至塔里木盆地在50mm以下,吐鲁番盆地在25mm以下。
根据年降水量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干湿区。
c.亚区的划分
亚区是栽培区划和组织生产的单元。
亚区是在干湿区中根据地理位置,地貌与其他自然及经济林生产内容,进一步划分的。
亚区的命名是:地理位置(省区)+地貌+经济林生产项目
d.小区的划分
小区的划分是亚区范围大,或跨二个省区,或跨不同类型地貌。
亚区范围不大,就不再进一步划分小区。
因此,并非所有亚区都花小区。
(4)栽培区划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
❖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环境因子中的综合作用与主导作用的原则
❖环境的空间结构原则
(5)十大经济林开发区
——京、津、冀、辽干鲜果品经济林开发区,包括四省、市64个县。
开发方向是建立以板栗、小枣、梨、仁用杏为主的多品种干鲜果品原料生产基地,外向型创汇基地,加工储藏基地,并在丰产栽培和集约化管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方面形成模式。
——晋、鲁、豫干鲜果品经济林开发区,包括三省93个县,开发方向是建立以苹果、核桃、大枣、板栗为主的名优干鲜果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储藏基地,并在良种选育繁殖,集约化栽培管理,新技术研究成果推广等方面形成模式。
——陕、甘、宁、新名优果品、木本药材、调料经济林开发区,包括四省、区67个县,开发方向以建立苹果、巴旦杏、枸杞、杜仲、花椒等原料生产基地,并在基地速生丰产、集约化管理,产品的综合开发等方面形成模式。
——浙、苏、皖、沪名优干鲜果品和小杂果经济林开发区,包括四省、市48个县。
开发方向以建立银杏、板栗、柑桔、茶、桑及名优小杂果基地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济林产品,并在果品保鲜和保健功能研究主面重点突破。
——湘、赣、鄂木本油料、药材、茶叶及果品经济林开发区,包括三省80个县。
开发方向以建立木本食用油料、木本药材、柑桔、茶叶等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并在优良品种推广、丰产技术及集约化管理等方面重点突破。
——闽、粤、琼热带果品经济林开发区,包括三省41个县。
开发方向建立以龙眼、荔枝、柑桔、腰果为主的果吕原料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本区的区位优势,资金、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创汇基地和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