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获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手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手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手指的命名和编号方法;•学习手指的常见动作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手指的保护意识和正确使用手指的习惯。
2. 教学内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命名和编号方法;•手指的常见动作和用途;•手指的保护和正确使用方法。
3. 教学过程第一步:手指的结构和功能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帮助他们想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2.讲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向学生介绍手指的基本结构,包括指骨、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组成部分。
同时,解释手指的主要功能,如握持、抓取、触摸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找出使用手指的不同情景和场景。
第二步:手指的命名和编号方法1.示范指导向学生展示一个手掌示意图,用数字标记每个手指,并解释每个手指的名称。
2.学生练习让学生模仿示范的图像,并自己尝试用数字标记和命名每根手指。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三步:手指的常见动作和用途1.演示手指的常见动作教师用实际动作向学生演示手指的弯曲、伸直、张开、捏取等动作,并解释每个动作的用途和常见场景。
2.学生互动让学生相互模仿和演示手指的各种动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第四步:手指的保护和正确使用方法1.安全教育向学生介绍一些手指受伤的常见原因,并提醒他们应注意的危险行为,如不乱摔东西、不乱夹东西等。
2.示范操作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手指使用方法,如如何握笔、如何使用剪刀等。
3.学生操作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时遵循正确的手指使用方法,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示练习题或简答题,检查学生对手指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使用手指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本次手指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对手指的认识和正确使用习惯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小组讨论、示范演示和学生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手指。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让学生认识到手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手指。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让学生认识到手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我们上节课的内容,那就是身体的不同部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谁能告诉我,我们之前讨论了哪些部位?学生A:我们讨论了头部,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重要性。
老师:非常好,你记得很清楚。
那么,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另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位——手指。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学生B:我们用手指拿东西,写字,还有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老师:非常正确。
我们的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完成各种精细的动作,还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手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2. 分析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述手指的段落,并逐一进行分析。
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师生对话:分析课文中的手指描述老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找出所有关于手指的段落,并试着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标记相关段落)老师:好,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段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从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我们手中的手指,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功能和特点,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多功能性,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用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作者对手指的深入浅出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课堂上,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手指的图片、视频等。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课堂板书。
3.教学用具:准备手指模型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手指的了解,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手指》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馈: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二、同桌交流,整体感知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第1篇教材分析:在本组课文中,《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现本组课文共同的特点,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学情分析:关于人文主题,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情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而这些情与理的内省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为前提,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辅助。
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课外的信息与课内的文本互相补充,从而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系统。
关于知识能力培养主题,把从三年级开始的抓住重点句段继续熟练应用,六年级上册重点习得的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蕴含的深层意思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
还要体现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以增强语感。
另外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要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随着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由有意的模仿到个性化的创新,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水平。
教法选择:首先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在广泛的交流中矫正、完善、丰富个人对文章的品读。
其次就是教师要在抓重点句段理解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上着力强化。
再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为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用“大语文”的思想引领学生搜集整理课外信息,为学习文本服务。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22《手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手指》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能通过画关键句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介绍了手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体会它的特点,能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学重点】1.能通过画关键句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介绍了手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体会它的特点,能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学难点】读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体会它的特点,能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白鹅》一文,课文中那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预设1:那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预设2:那是一只架子十足的白鹅。
过渡:《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你还记得他吗?2.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3.揭示课题: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丰子恺文章的最大特点,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大师的风采。
出示课题《手指》。
(板书:手指丰子恺)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从学生学过的《白鹅》入手,回忆丰子恺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画出文中的关键句并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随文识字拇(mǔ)指按弦(xián)揿(qìn)电铃搔(sāo)痒窈(yǎo)窕(tiǎo)秽(huì)物轧(yà)伤拧(nǐng)螺丝解纽(niǔ)扣周仓(cāng)附庸(yōng)爱憎(zēng)3.集中识字拇(mǔ)弦(xián)揿(qìn)搔(sāo)窈(yǎo)窕(tiǎo)秽(huì)轧(yà)拧(nǐng)纽(niǔ)仓(cāng)庸(yōng)憎(zēng)点拨1:“拇、秽、纽”都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记住读音。
22手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弦”等17个生字;会写“拇指、窈窕”等10个词语;理解“窈窕、附庸”等词语的意思。
2.结合课文内容,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品读课文风趣的语言,并正确工整地摘抄下来。
3.能从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有感情地朗读,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课时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内容。
3.通过比较语言,想象画面,品读作者风趣的语言。
4.能从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建立“手指”和“人”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语言和想象画面,品读作者风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回忆四年级学习的《白鹅》,揭示课题。
2.【板书:22 手指】齐读课题。
3.学习句子,导入新课。
出示: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1)指名读(重点读好“随时随地随身、永不离身”)、齐读。
(2)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板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5.师小结。
6.再读概括句,了解课文介绍了手指的哪些方面。
三、学习第2自然段(一)初步了解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出示第2自然段)1.读懂段落内容,理清层次。
(1)读第2自然段,找到哪些内容写大拇指的姿态,哪些内容写它的性格?(姿态)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少一个关节。
(性格)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下22《手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领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性,体味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解读目标】风趣的内涵:风趣,指一种幽默诙谐且富有趣味的语言表达方式。
真正的风趣不是浅显可见的,而是需要反复品味、深入体会方能领略其中的独特韵味。
感受风趣的途径:(1)诵读:通过朗读课文,贴近语言的本真面貌;(2)品鉴:细细品味文字,深入探究其中的巧思妙语;(3)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切磋;(4)实践:尝试模仿风趣的语言表达,体会其中的乐趣;(5)联想: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思路,领悟更深层次的内涵。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环节一:领略语言幽默奥秘--剖析丰子恺的文风特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丰子恺的散文《手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作家。
(出示丰子恺画作)丰子恺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和教育家。
你们看,他的画作朴实无华、意境幽默,与他的文风极其一致。
生:老师,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子恺独特的幽默风格。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一段。
(师生诵读第1段)读了字面,你觉得作者写的是什么生:写的是手指啊。
师:没错,但你有没有发现,丰子恺的写法与众不同他把手指当成了一个人来写,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而且语言极其繁琐,但每一句都是必不可少的。
生:是的老师,看似每句都是废话,但如果少了哪一句,整个段落就会失去味道。
师:总结得很棒。
那么,从这种与众不同的写法中,你们发现了丰子恺表达的哪些特点呢生:我觉得他的表达方式很幽默有趣,让人读后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生:而且他的描写都是最朴实无华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直接的现实。
师:很好,你们都抓住了要点。
丰子恺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幽默风趣的语言,关键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他的描述意思是正确的,这是基础;其次,他能够让读者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这是关键所在;最后,他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琢,这是表现手法。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手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区分“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渗水3、指导读句〔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③指导读句〔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②指导读句3、师引读3、4、5节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手指》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手指》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手指》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略)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五个手指的故事“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手指的奥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知识和功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享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难点: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手指的奥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手指图片、实物模型等。
2.教学道具:手指模型、实物手指等。
3.学习资料: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
同时,讲解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指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用手指模型或实物手指,展示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手指功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更多知识。
《手指》教案优秀8篇《手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
(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
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
(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手指教案篇二目标:1、学唱歌曲,在角色情境中感受欢快的旋律。
2、初步尝试简单的创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核心素养目标】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手指》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由丰子恺先生创作,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五个各具特色的手指形象。
通过对手指特点、用途的描写,说明了它们虽然各有长短,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先是总起全文,指出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特点。
接着分述每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如大拇指的吃苦耐劳,食指的勤奋卖力等,都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描写得以展现。
最后,文章通过比喻的手法,强调手指的全体如同人群的全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手指的特点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与他人协作,共同达成目标。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感受到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进一步提升语言品鉴能力。
综上所述,《手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和深入浅出的道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启迪。
《手指》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新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尝试进行简单的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识字写字教学,掌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方法。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2. 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这一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上有五根手指。
22《手指》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读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特别要注意“弦”“撤”“窈窕”“秽”“轧”“拧”“憎”的读音,关注“貌”“庸”的写法,理解“窈窕”“秽物”等词语的意思。
2. 感受本文独特的语言特点。
体会作者拟人化的语言风格和用词简洁、风趣幽默的精妙所在。
3. 体会文中蕴含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人生哲理。
4. 内化文章语言,通过小练笔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并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走进文本,学习生字词1. 导课。
我们的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每一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先考考大家,你认识他们么?直观看,这五根手指有什么不同?(大拇指又粗又短,中指最长,小拇指又细又短)2. 其实他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手指》,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这些老朋友。
文章中有很多生字,请同学们把生字和生词都画出来。
拇指琴弦揿门铃搔痒窈窕污秽轧伤拧螺丝纽扣周仓薄弱附庸爱憎(1 )读准字音,尤其要关注“弦”“窈窕”“轧”“憎”的读音,关注“庸”的写法。
理解“附庸”的意思。
(2 )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词语的结构是同一类的,看看是哪四个?(3 )这组词语都是写什么的?(人的行为动作)3.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在文中找找。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学习活动二:阅读课文,发现语言特色语言一:体会拟人的写作方法1. 这一组词语写的是谁的动作呢?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
2. 分别出示两个句子。
在这一部分描写中,无论是大拇指还是食指,作者的称呼是什么?(他)3. 可见,作者是把手指当作人来写的。
那么写其他几根手指的句子也是这样么?读课文,发现共同点。
4. 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其他地方。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的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手指》,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中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手指》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手指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对手指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手指的珍视和重视之情感。
三、教学设计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状的手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学习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手指》,理解文中描述手指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梳理重点知识。
3.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或特点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4. 语文游戏•设计与手指相关的语文游戏,如字谜、填字游戏等,巩固学生对手指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实施及评价1. 教学实施•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通过口头问答、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手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通过对《手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指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手指》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题引入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读书效果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板书课题:6绿手指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
你读懂了什么?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
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
反馈学习情况。
各小组互相补充修改断意。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进行评价。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6段。
《手指》获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
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
”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
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
”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
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
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
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
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
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
“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
”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
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
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