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文化介绍共2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9
关于苏州的史记苏州,古称吴,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苏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14年,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史记》中对苏州的记载不多,但足以展示其繁荣和地位。
关于苏州的史记记载主要集中在吴地的历史上。
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统一了吴地,成为当时的霸主。
这段历史对苏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设计和精美的园林艺术而享誉全球。
其中最著名的园林有拙政园、留园、寒山寺、报恩寺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精湛的园艺技术,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园林,苏州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苏州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刺绣、扇子、剪纸等,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
苏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虎丘、北寺塔、寒山寺塔等,这些古迹见证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苏州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著名的苏菜有松鼠鳜鱼、鲈鱼糊塌、红烧狮子头等。
这些菜肴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的赞誉。
苏州的人文环境也是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人民淳朴友善,他们热情好客,乐于与游客交流。
在苏州的街头巷尾,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和历史文化的沉淀。
总的来说,苏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城市。
它拥有独特的园林文化、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美味的食物和友善的人民。
这些都使得苏州成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欣赏园林、品尝美食、感受人文环境还是领略历史文化,苏州都能给予游客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感受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
苏州常考历史人文知识归纳苏州民俗风情(一)戏曲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
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苏州的昆山、太仓一带。
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
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
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
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坛二百余年。
在昆剧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以及很多的著名作家,为后人留下许多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
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不过现已遍布大江南北。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其时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州婚纱苏州的婚纱也是一绝。
苏州虎丘婚纱位于苏州城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虎丘是苏州专业从事婚纱制造、批发的生产基地,为中国两大婚纱生产基地之一。
(三)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
民间传说在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
吴地有一种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芒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曰“巧果”,是乞巧节必备供品之一。
此外,当地人还会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
江苏苏州文化传统
江苏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这
座古老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苏州文化传统以“吴文化”为代表,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注重家庭和谐、孝道敬老。
苏州人崇尚礼仪,注重教育,尊重传统,重视文学艺术。
苏州园林、苏绣、苏剧、苏州评弹等都是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是苏州文化传统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园林之都”。
苏州园林以其精
致的设计、精美的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园林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
苏绣是苏州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刺绣而著称。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享誉世界。
苏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之一。
苏州评弹和苏州昆曲都是苏州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形式,传承了苏州文化传统中的丰富内涵,成为苏州文化传统的瑰宝。
苏州文化传统是苏州人民的精神家园,是苏州城市的灵魂。
在当今社会,苏州
文化传统仍然在苏州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苏州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是苏州人民的精神支柱。
苏州文化传统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为苏州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苏州史前文化概述苏州史前文化概述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部,为湖积平原。
境内陆势平坦,湖荡棋布,河流纵横。
长江流经北缘,太湖位于西隅。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条件。
苏州境内经考古调查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
可分为环太湖区、苏南沿江区两个文化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吴县草鞋山、张陵山,昆山赵陵山、绰墩山、少卿山,常熟罗墩,吴江梅堰袁家埭、龙南、广福村,张家港东山村、徐家湾等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
马家浜文化,主要类型有东山村和草鞋山。
东山村类型以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为典型,属苏南沿江文化区。
草鞋山类型,苏州境内主要有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昆山绰墩山等遗址,地处太湖流域腹地。
马家浜文化实行氏族公共墓地,流行俯身葬。
文化特点:以腰沿圜底釜、牛鼻耳罐、三足平底鬶、红衣或外红内黑的喇叭形圈座豆等器形为代表。
崧泽文化,主要以张家港徐家湾类型为代表。
崧泽类型有吴县草鞋山、吴江同里、昆山绰墩等遗址。
其文化特征明显,陶器种类多,马家浜时期主要流行器形釜,到了崧泽文化时期逐渐被鼎所取代;罐、壶等器形以折肩、折腹为特征以及豆把上出现折阶;盛行矮圈足器;刻划纹与镂空组合纹饰丰富多彩以及彩绘的出现。
崧泽文化虽然像马家浜文化一样,仍流行氏族公共墓地,然而,氏族成员之间已出现分化,初级王权已经产生。
良渚文化,主要以吴江梅堰龙南类型为代表。
该遗址所揭示的以河道为中轴,居住址分布在两岸的聚落形态,是苏州最早的水乡村落。
这一时期的遗址苏州境内还有苏州越城、独墅湖,吴县草鞋山、张陵山、澄湖,常熟罗墩、黄土山,昆山赵陵、少卿山、绰墩山等。
良渚时期盛行土筑的高台墓地,埋葬一些氏族首领、贵族,并以随葬玉琮、玉璧为特征的墓葬。
其中,草鞋山遗址首次在国内墓葬出土玉琮、玉璧,解决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琮、璧年代问题,在考古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赵陵山遗址在埋葬大墓的高台外围发现19座墓,其墓主尸骨被砍掉下肢、双脚,或身首异处。
吴文化源流、内容与开发(专题报告)提纲1 吴文化的源流1.1 吴文化的远古渊源1.2吴国的灿烂文化1.3 后吴时期的吴文化1.3.1吴地称谓的演变与地域范围的变化1.3.2唐宋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1.3.3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1.3.4近现代工业与文化1.4 吴文化的嬗变和发展1.5 吴文化的特点2 吴文化的主要内容2.1水文化2.2 稻作文化2.3蚕桑丝绸文化2.4 园艺文化2.5 绘画雕刻与工艺美术2.6 建筑文化2.7 音乐舞蹈戏剧曲艺2.8 宗教文化2.9 民俗文化2.10 饮食文化2.11 名人文化2.12度假区范围内重要历史文化实体2.12.1 古镇2.12.2 明代店铺2.12.3 园林2.12.4寺庙、亭轩、古码头及塔阁2.12.5 古墓2.13度假区毗邻地域重要历史文化实体3 历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3.1 指导思想3.2 建造吴文化渊源博物馆3.3 开发古吴国文化,再现古吴国风采,探索古吴国之谜A兴建古吴国成就展示馆B 建造馆娃宫,营造浓厚古吴国文化氛围a重建香山馆娃宫与琴台,展示吴地歌舞音乐b 恢复姑苏台c 恢复子胥祠C 兴建消夏湾吴王行宫D 神秘古吴墓葬探谜a虎丘阖闾墓探谜b 石室土墩墓探谜E 兴建马术运动场3.4举办祭祀嫘祖活动,宣扬丝绸文化A举办祭嫘祖活动B 举办育蚕观赏活动C 刺绣工艺品制作过程观赏3.5 兴建吴文化娱乐城或苏州乐园3.6 举办四季应时节庆文化活动,让全年充满浓郁地域文化氛围3.7 将度假区建成大花园和大果园3.8宗教文化的开发3.9调整行政地域3.10 古村镇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吴文化源流、发展演变与开发保护(专题报告)前言吴文化主要是指以苏州为中心或苏锡常为核心的太湖流域及毗邻的沪杭地区及宁绍平原的地域文化。
太湖流域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核心地区。
这一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最富庶地区之一。
吴国的都城姑苏城在很长的历史中是长江三角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要说中国最旖旎,最婉约,最柔情,最浪漫,最具活力的城市,那一定会是苏州;苏州,是至真、至情、至善、至美的,可谓水影花光,如诗如梦……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
它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还为苏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聚了能量。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与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隔仅80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沪苏淅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网络。
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苏州滨江近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4米左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大小湖泊300多个,河道2万多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因水而兴,吴文化因水而名,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城市的命脉,古城区沿环古城河体现的是古典水韵、园林之都的特色;城东城北沿金鸡湖、阳澄湖、尚湖体现的是国际风情、现代休闲的特色;城西城南沿太湖、石湖、大运河体现的是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的特色;沿长江地区体现的是浪漫时尚、活力苏州的特色。
来到苏州,可以登临国内仅存的水陆古城门,遥望当年吴越春秋的烽烟;可以伫立千年古刹寒山寺,吟诵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绝唱;也可以漫步沧浪亭,探寻宋诗如歌的遗韵;还可以到阊门外走走,寻访《红楼梦》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从古宫陈迹到幽巷老宅,从会馆牌坊到名人故居,天堂苏州处处是岁月的流痕、文化的积淀。
苏州历史文化苏州建城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当时吴王夫差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这里作为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其中,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
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
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时,“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等,点缀于太湖之滨,另有同里、周庄、甪直、木渎等水乡古镇,这些都使苏州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苏州评弹艺术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评话和弹词: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演出方式:苏州评弹说唱,大体分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三种演出方式。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流派唱腔: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苏州⽂化编者按:这是顾颉刚先⽣⼀九四七年在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新闻学系的⼀篇讲演记录稿,曾刊载于该院《教育与社会》第⼀期上。
苏州在春秋吴国建都时,已渐渐取得南⽅的⽂化中⼼的地位。
迄今⼆千数百年来,承继不绝,可谓根深蒂固,在历史上是与长安、洛阳、北平并驾齐驱,互争光彩的。
伍⼦胥像这地⽅的名称,称为吴县,从秦朝起,这因春秋之季,吴国建都于此之故。
称为苏州,从隋朝起,这因吴王筑有姑苏台之故。
那时伍⼦胥为报⽗仇,说动吴王,举兵伐楚,楚不⽀⽽败,吴国遂为南⽅之最有⼒者。
继⽽吴国⼜向北发展,攻打齐国,特开邗沟,连湖泊以通江淮,交通⽆阻,兵粮不缺,遂⼀战⽽胜齐。
以⼀国的⼒量,开出这样长的⼀道运河,那时的⽔利⼯程是如何的发达呀!吴既胜齐,于是他们⼜向西⽽发展,从济⽔凿沟以通河⽔,在黄池会了晋君,代晋称霸。
这时全中国的强⼤诸侯,只有齐、晋、秦、楚四国,吴竟压倒了三国;只秦国僻在西陲,得保安全。
吴王霸业成功,苏州的⽂化亦因⽽放⼀异彩。
吴王阖闾像据考证吴王的宫殿即现在的⼤公园,在⼲将坊附近;⼲将是吴国当时的兵器制造家,所铸的⼑剑⼽⽭之类,极为锋利,因此吴国出产的兵器极为有名,古书上常常提到“吴⼑”“吴⼽”,这可见矿冶⼯业的发达。
及⾄秦末,项梁杀会稽郡守⽽起兵攻秦,他的侄⼦项⽻继承他的事业,率领江东⼋千⼦弟转战各地,这⼋千⼦弟兵即是从苏州征集来的。
有了这班强悍的青年军,⼜配上这种利器,所以便可把如虎如狼的秦皇室打灭了。
孙吴版图到了西汉,苏州⼜成⽂学中⼼,当时的朱买⾂,严助等都是著名的⽂学家。
⾄三国,吴主孙权建都南京,北⽅⽂化更向南移,东晋时⽂⼈学⼠⼤量南来,当时苏州⽂化更见得灿然⼤观了。
枫桥隋炀帝疏浚运河,贯通南北,这中间的⼀段即是吴王所开的邗沟。
苏州正当江浙之交,为南⽅西⽅的货品的集散地,遂成经济重镇。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绝句,乃由他坐船⾏运河中,⼀天寄泊于此,半夜⾥听岸上寺钟⼀声声传来,兴之所⾄,遂有此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