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沼气的基本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8
沼气及其产生过程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由于这种气体最初是在沼泽、湖泊、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叫它沼气。
沼气含有多种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沼气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过程,叫沼气发酵。
根据沼气发酵过程中各类细菌的作用,沼气细菌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细菌叫做分解菌,它的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CO2)等。
它们当中有专门分解纤维素的,叫纤维分解菌;有专门分解蛋白质的,叫蛋白分解菌;有专门分解脂肪的,叫脂肪分解菌;第二类细菌叫含甲烷细菌,通常叫甲烷菌,它的作用是把简单的有机物及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
因此,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就好比工厂里生产一种产品的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加工成半成品——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再就是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加工成产品——即生成甲烷。
沼气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我国户用沼气系统多属于地下水压式沼气发酵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即静态沼气发酵系统和动态沼气发酵系统。
静态沼气发酵系统的代表性池型是标准水压沼气池,动态沼气发酵系统以北方地区的旋流布料自动循环太阳能沼气池为代表。
标准水压式沼气池主要有进料间、发酵间、出料间、水压间、导气管、天窗盖等构成。
旋流布料自动循环太阳能沼气池,在旧池构成的基础上增值了旋流布料墙、水压酸化间、抽渣管、单向阀太阳能增温装置等构件。
怎样安全使用沼气沼气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清洁、卫生、投资少,能给人类造福的生物能源。
但是它和水、电、天然气一样,当人们没有掌握它的安全使用知识和技术的时候,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使用沼气容易发生的事故,主要是窒息中毒、烧伤和火灾等。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这是生产和利用沼气中仍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过去一些地方因对沼气特性和安全使用的科学知识宣传不够,曾经发生多起因沼气用户缺乏安全使用沼气知识而引起的中毒、窒息、火灾、淹溺等严重安全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沼气冷知识
沼气是一种能源,它是由可再生的生物质发酵产生的。
它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还含有其他杂质气体和微量气体。
沼气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废弃饲料和农作物残渣等。
沼气可以用来发电、供暖和烹饪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沼气冷知识是指一些关于沼气的冷门知识和有趣的事实。
以下是几个沼气冷知识:
1.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和供暖:沼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用于供暖或发电。
在中国,很多村庄都建有沼气池,可以利用沼气发电和供暖,解决当地的能源问题。
2.沼气还可以用来制冷:沼气可以通过吸收式制冷技术来制冷。
吸收式制冷是利用吸收剂吸收蒸发剂的方法来制冷的。
沼气可以作为蒸发剂,吸收剂可以使用溴化锂或氨水等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制冷,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沼气可以用来净化水质:沼气可以用来净化水质,特别是对于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
通过沼气发酵,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减少环境污染。
4.沼气池需要定期清理:沼气池中的有机物质会不断发酵产生沼气,但同时也会产生污泥和底泥。
这些污泥需要定期清理,否则会影响
沼气池的发酵效果和使用寿命。
5.沼气可以产生高温:沼气可以通过高温燃烧产生很高的温度,可以用来加热工业用途的设备和机器。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燃煤和燃油更环保,也更经济。
沼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源,可以用来解决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沼气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能源,为我们的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产生沼气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
沼气主要是由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组成,还包含少量的硫化氢(H2S)、氮气(N2)和氢气(H2)等成分。
沼气的产生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厌氧微生物(如甲烷菌、乙酸菌等)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
有机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废弃物(如人和动物的粪便、农作物残渣等)和有机垃圾。
当这些有机物质进入沼气池或沼气发酵池后,经过一系列微生物作用,先是由酸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为醋酸等有机酸,再经过甲烷菌的作用,将有机酸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整个反应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水解、酸化、产甲烷和成熟等阶段。
在产甲烷阶段,甲烷菌通过对有机酸的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同时,沼气池内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也是沼气产生的重要因素。
沼气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水分等条件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通过合理管理和控制这些条件,可以提高沼气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沼气的高效利用。
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气体的过程,主要产生的气体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填料阶段:有机废料(如农畜禽粪便、食品废弃物等)被投放进沼气池,与水混合形成废料混合物。
沼气池通常由混合池和发酵池两部分组成,混合池用于预处理废料混合物。
2. 水解与酸化阶段:混合池中的废料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
此阶段,厌氧菌主要将有机物转化为简单有机酸,如乙酸、丙酸和酒精等。
这些简单有机酸在厌氧的条件下生成。
3. 产甲烷阶段:水解与酸化后的废料混合物流入发酵池,其中的简单有机酸会被产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气体(沼气)。
产甲烷菌是一类厌氧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简单有机酸进行氧化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4. 气体收集与利用:在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会积聚在池顶部,通过管道收集起来。
沼气可用于供应燃气灶、热水器、发电机等能源设备,从而实现能源的利用和再利用。
此外,沼气消耗后的污泥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施用。
总的来说,沼气发酵利用了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废料,并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第一章1、沼气的产生沼气是多种有机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及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代谢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
沼气的产生过程称为沼气发酵,国际上统称厌氧消化。
地球上每年由光合作用生成4×1011吨有机物,其中约5%以不同形式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生成沼气。
2、沼气的主要成分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除主要成分甲烷(CH4)外,还含有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等气体,其中甲烷含量为55%~70%,二氧化碳含量为25%~40%,其他含量较低。
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厌氧消化的最终产物,可燃,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性质较稳定,是沼气、天然气、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3、沼气的特性沼气热值:20000~22000kJ/m3煤气热值:15000kJ/m3天然气:37000~39000kJ/m3液化石油气:50000kJ/m34、沼气工程的概念:最初是指以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以沼气生产为目标的系统工程。
单纯追求能源生产。
目前已拓展为以各种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为手段,以追求能源为目标,最终实现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5、阅读文献,了解沼气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6、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相关法令、法规(1)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管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3)其他环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沼渣、沼液使用技术规范》GB 7959-8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 25.1-89;《污水排入城市地下水道水质标准》GJ 18-8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87;其他标准、规定和规范。
2024年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1.1 沼气发酵的生物作用沼气发酵微生物是人工制取沼气的最重要因素,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使各种类群的微生物获得基本的生长条件,沼气发酵原料才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
沼气发酵过程中主要有五大菌群(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参与活动。
五大菌群:①发酵性细菌:一些不溶性物质被发酵性细菌所分泌的胞外酶水解为可溶性糖、肽、氨基酸和脂酸,再将吸入细胞,发酵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及一定量的H2及CO2②产氢产乙酸菌:除甲酸、乙酸和甲醇外的物质均不能被产甲烷菌所利用,所以必须由产氢产乙酸菌将其分解转化为乙酸、氢和二氧化碳③耗氢产乙酸菌:它们既能利用H2+CO2生成乙酸,也能代谢糖类生成乙酸。
④产甲烷菌(食氢、食乙酸):它们在厌氧条件下将前三群细菌代谢的终产物,在没有外源受氢体的情况下,把乙酸和H2、CO2转化成CH4+CO2。
产甲烷菌广泛存在于水沉积物和动物消化道等极端厌氧的环境中。
不产甲烷菌(水解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等)-为甲烷菌提供营养(将发酵原料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有机物水解后形成可溶性的简单化合物,该类菌为产甲烷菌提供合成细胞的基质和能源。
--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厌氧生态环境(该类菌群中的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的活动,使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下降,逐步为产甲烷菌创造厌氧生态环境。
--为产甲烷菌清除有毒物质。
--与甲烷菌共同维持环境中适宜的酸碱度(氨化细菌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可以中和部分有机酸;产甲烷菌不断利用乙酸、氢和二氧化碳生成甲烷;通过这两类菌群的共同作用,使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适宜范围。
产甲烷菌将不产甲烷菌产生的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发酵基质转化为甲烷。
1.2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条件沼气发酵就是培养和积累厌氧消化细菌,使细菌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只有首先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沼气生产率或污水净化效率。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要求多种条件,其中主要条件包括发酵原料、厌氧活性污泥、消化器负荷、发酵温度、pH值、碳氮比、有害物质的控制及均质等。
沼气发酵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沼气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有机物降解沼气发酵的第一步是有机物的降解。
微生物通过产酸、产气、产胶等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酸、气体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1.2 产气过程产气是沼气发酵的关键步骤。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产气菌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产生的甲烷是沼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1.3 温度和pH的影响沼气发酵过程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较高。
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可以促进沼气发酵过程的进行,提高产气速率和沼气产量。
2. 应用沼气发酵广泛应用于能源和环境领域。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2.1 生物能源沼气发酵产生的甲烷可作为生物能源进行利用。
甲烷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可用于发电、加热和燃料替代等领域。
2.2 农业废弃物处理沼气发酵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能源。
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经过沼气发酵可以得到沼渣和沼气,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沼气则可用作能源供应。
2.3 污水处理沼气发酵也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
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减少废水的体积,同时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利用。
2.4 地热源利用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地热源利用。
在一些地热能开发项目中,沼气被用作燃料驱动地热能设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3. 沼气发酵的优势沼气发酵技术具有以下一些优势:•可再生能源: 沼气发酵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的,不会枯竭。
•环境友好: 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可变为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
•综合利用: 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加热、照明等多个领域。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可以转化为沼渣和沼气,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4. 总结沼气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其应用领域包括生物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和地热源利用等。
沼气发酵技术具有可再生能源、环境友好、综合利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优势。
1 沼气定义沼气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泥、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
沼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燃料,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甲烷(CH4 )约占所产生的各种气体的50~70%,二氧化碳(CO2)约占30~40%,此外还有少量氢(H2)、氮气(N2)、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和氨(NH3)等。
在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除了矿物质和木质素外,几乎所有的生物质都可以用来产生沼气,包括动物和人的排泄物、污水污泥、农作物秸秆、含碳工业废物等,所以沼气的成本相当低廉。
沼气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一个农村家庭就可以建造自己的沼气池。
沼气的用途也很广泛,它不仅能用于燃烧和照明,还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
沼气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质气体燃料,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得到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主要从保护环境出发,建立了很多沼气工程,以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并获得煤气替代品。
在发展中国家,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的一项重要途径,印度和中国是最早大力开发沼气的国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沼气是一种高热值、高品位的能源,它是最合理利用、多次利用和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有效形式,可以将植物机体的肥料、饲料、热能3种机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广大农村牧区普及沼气,可以把人畜粪便和杂草、秸秆、枯叶等一起投入沼气池发酵,制取沼气作燃料。
沼气池中的水和沉渣,保存了植物和粪便中的绝大部分氮、磷、钾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使生物质能利用3次至4次,使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各种成份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城镇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和生活污水来生产沼气也正在迅速发展,造纸厂、酿酒厂、屠宰厂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均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废物都可以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变废为宝,从而减少城市污染,造福市民。
沼气发酵原理
沼气发酵是一种通过厌氧发酵过程生产可燃气体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甲烷气体。
沼气发酵过程一般需要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如农业废弃物、食品废弃物、污水和粪便等。
这些有机物经过分解和降解后,产生了混合气体,其中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还有一些微量的氮气(N2)、硫化氢(H2S)、氨气(NH3)等。
沼气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厌氧消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
厌氧消化菌能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厌氧氨氧化菌则能将氨气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提供能量以维持沼气发酵的稳定运行。
沼气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一般来说,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5°C-55°C。
发酵过程中,微
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热量,保持温度有助于维持发酵反应的速率。
同时,适当的湿度也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沼气发酵的产物主要是甲烷气体,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甲烷可以作为燃料供应给炉灶、发电机和燃气车辆等设备使用。
此外,产生的副产品如有机肥料也能用于农田肥料的施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的来说,沼气发酵依靠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甲烷。
这种技术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和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沼气的原理
沼气是一种由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沼气的产生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溶解有机物,然后再经过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沼气。
沼气产生过程中,关键的微生物有两种:厌氧菌和甲烷菌。
厌氧菌分解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然后,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酸和醇类物质进行进一步分解,产生甲烷气体。
这个过程是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称之为厌氧发酵。
为了促进沼气的产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温度、PH值、有机物的浓度和混合物的搅拌。
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5-55摄氏
度之间,温度过低会减缓菌群的活动,温度过高则易导致菌群死亡。
PH值一般控制在6.8-8.4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
生物的活性。
有机物的浓度应该适中,过高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过低则无法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
而搅拌可以保持发酵物料的均匀性,提高气体产量。
沼气以其可再生、清洁和高效的特点,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替代品。
利用沼气可以产生热能和电能,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同时,沼气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机肥料,可用于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种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沼气发电原理沼气发电是利用沼气作为燃料,通过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还含有少量氢气、硫化氢、氨气等。
沼气的主要原料是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等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而产生的。
沼气发电原理主要包括沼气的产生、收集、净化和发电四个过程。
首先,沼气的产生是通过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的。
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沼气池中,沼气池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容器内的有机物在缺氧的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理想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其次,沼气的收集是将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利用。
收集沼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固定式沼气池和移动式沼气袋。
固定式沼气池是将有机物投放其中,通过发酵产生沼气,然后通过管道将沼气收集起来。
而移动式沼气袋则是将有机物装入袋中,通过发酵产生沼气,袋子可以移动,方便收集沼气。
接着,沼气的净化是将收集到的沼气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甲烷的含量。
沼气中含有少量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需要通过净化设备进行处理。
常见的净化设备有除硫器、除氮器等,通过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净化沼气,提高甲烷的含量。
最后,沼气发电是将经过净化的沼气作为燃料,通过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
沼气发电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沼气发电的发电设备,它可以将沼气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沼气发电的优点是资源丰富、环保、经济效益好,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总的来说,沼气发电是一种利用沼气作为燃料,通过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沼气发电原理包括沼气的产生、收集、净化和发电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沼气发电具有资源丰富、环保、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希望通过对沼气发电原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推动沼气发电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沼气一、沼气介绍1、沼气来源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厌氧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在含腐烂有机质较多的沼泽、池塘、污水沟和粪坑里,经常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把这种冒出的气泡收集起来,可以用火点燃。
因为这种可燃气体最初是在池沼中发现的,所以称它为“沼气”。
沼气来源于处理畜禽粪便、各种生产生活污水、污泥、秸秆、城市粪便等有机垃圾,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
与其它燃气相比,沼气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良好的清洁燃料,而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的沼液、沼渣又是发展生态农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
因而,利用各种城市垃圾(有机垃圾)、废弃物及秸秆发展大型沼气工程,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可以生产清洁燃料及优质有机肥。
2、沼气的性质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沼气由50~80%甲烷(CH4)、20~40%二氧化碳(CO2)、0~5%氮气(N2)、小于1%的氢气(H2)、小于0.4%的氧气(O2)与0.1~3%硫化氢(H2S)、少量氨(NH3)等气体组成。
由于沼气含有少量硫化氢,所以略带臭味。
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
空气中如含有8.6~20.8%(按体积计)的沼气时,就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简单的碳氢化合物。
它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不溶于水,比空气轻一半,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可燃性气体。
沼气未燃烧时略有蒜味或臭鸡蛋气味,是因为沼气中含有少量硫化氢气体的缘故。
甲烷的分子式是CH4,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合物,不含氮、磷、钾等元素,所以在燃烧时不会把发酵原料中的肥分烧掉。
当甲烷完全燃烧时,呈蓝白色火焰,燃烧温度可达1400℃,能够产生大量的热。
每立方米甲烷气体,完全燃烧时,发热量为8717大卡。
每立方米人工沼气的发热量为5000大卡左右。
相当于1公斤优质煤或0.7公斤汽油的发热量。
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不仅能用来烧菜、煮饭、点灯,还可以用作动力燃料,开动内燃机。
沼气发酵原理与条件一、沼气发酵原理沼气发酵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
各种有机质,包括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以及工农业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在厌氧及其他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最终转化成沼气,完成这个复杂的过程,即为沼气发酵。
(一)液化阶段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垃圾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废弃物,通常是以大分子状态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及蛋白质等。
他们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如纤维素酶、肽酶和脂肪酶等)进行酶解,分解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化合物(即多糖水解成单糖或双糖,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进入到微生物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液化。
(二)产酸阶段液化完毕后,在不产甲烷微生物群的作用下,将单糖类、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和乳酸等)、醇(如甲醇、乙醇等)以及二氧化碳、氢气、氨气和硫化氢等,由于其主要的产物是挥发性的有机酸(其中以乙酸为主,约占80%),故此阶段称为产酸阶段。
(三)产甲烷阶段产酸阶段完成后,这些有机酸、醇已经二氧化碳和氨气等物质又被产甲烷微生物群(又称产甲烷细菌)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通过氢还原二氧化碳形成甲烷,这个过程称为产甲烷阶段。
这种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的混合气体便称为沼气。
二、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沼气发酵微生物要求有适宜的生活条件,对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势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工艺上只有满足微生物的这些生活条件,才能达到发酵快、产气量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往往由于某一条件没有控制好而引起整个系统运行失败。
因此,控制好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是维持正常发酵产气的关键。
(一)严格的厌氧环境沼气发酵微生物包括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两大类,他们都是厌氧性细菌,尤其是产生甲烷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对氧特别敏感。
他们不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哪怕只有微量的氧存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产生沼气所应用的原理概述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由有机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混合气体。
它主要由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组成,还含有少量的氮气、硫化氢等。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沼气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用于烹饪、取暖、发电和肥料生产等方面。
产生沼气的原理1.有机废弃物的收集:产生沼气的第一步是收集有机废弃物。
有机废弃物包括农作物残渣、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等。
这些废弃物被收集起来,以便进一步处理。
2.厌氧发酵:收集到的有机废弃物被输送到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
沼气池通常由一个密闭的容器构成,容器内没有氧气。
有机废弃物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沼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厌氧发酵。
3.厌氧菌的作用:厌氧发酵的关键是沼气中存在的厌氧菌。
这些厌氧菌能够分解有机废弃物,将其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厌氧菌通过吸收有机物的能量生存,并在过程中产生沼气。
4.发酵条件:沼气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
一般来说,发酵温度在30°C到60°C之间,湿度保持在70%到90%,PH值在6.5到8.0之间。
这些条件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和有机废弃物的分解。
5.沼气的收集与利用: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系统被收集起来,并用于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用途。
沼气可以直接用于烹饪和取暖,也可以用于发电和肥料生产。
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利用,沼气可以成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产生沼气的优势1.可再生能源: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
有机废弃物是沼气的原料,其来源广泛,包括农田、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
通过适当的收集和处理,这些有机废弃物可以被高效地转化为沼气。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沼气的产生不会消耗有限资源。
2.环境友好:由于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少。
相比于传统的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沼气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较少。
使用沼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有积极的影响。
产生沼气化学方程式沼气是一种由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发酵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氮气(N2)、氧气(O2)和其他杂质。
沼气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的参与。
沼气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有机物的水解、产酸、产乙酸和产沼气。
第一阶段是有机物的水解,也称为厌氧消化。
在这一阶段,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如脂肪酸、糖类和蛋白质。
这些有机分子是后续产酸和产沼气的前体物质。
第二阶段是产酸阶段,也称为酸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酸菌将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醋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的产生使得发酵液的pH值降低,环境变得酸性。
第三阶段是产乙酸阶段,也称为乙酸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乙酸菌将醋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产乙酸的反应可由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CH3COOH → CH4 + CO2最后一个阶段是产沼气阶段,也称为甲烷发酵阶段。
在这一阶段,甲烷菌将剩余的有机酸和氢气转化为甲烷。
产沼气的反应可由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4H2 + CO2 → CH4 + 2H2O需要注意的是,沼气的产生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需要确保发酵容器中没有氧气进入,以维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此外,发酵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沼气的产生具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可再生、清洁和高效利用有机废弃物等。
通过沼气化,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
因此,沼气化技术在农村能源供应、生活垃圾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沼气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的参与。
通过水解、产酸、产乙酸和产沼气等阶段,有机物最终被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沼气化技术具有可再生、清洁和高效利用有机废弃物等优势,对于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产生沼气的基本原理1 沼气定义沼气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泥、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
沼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燃料,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甲烷(CH4 )约占所产生的各种气体的50~70%,二氧化碳(CO2)约占30~40%,此外还有少量氢(H2)、氮气(N2)、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和氨(NH3)等。
在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除了矿物质和木质素外,几乎所有的生物质都可以用来产生沼气,包括动物和人的排泄物、污水污泥、农作物秸秆、含碳工业废物等,所以沼气的成本相当低廉。
沼气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一个农村家庭就可以建造自己的沼气池。
沼气的用途也很广泛,它不仅能用于燃烧和照明,还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
沼气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质气体燃料,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得到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主要从保护环境出发,建立了很多沼气工程,以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并获得煤气替代品。
在发展中国家,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的一项重要途径,印度和中国是最早大力开发沼气的国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沼气是一种高热值、高品位的能源,它是最合理利用、多次利用和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有效形式,可以将植物机体的肥料、饲料、热能3种机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广大农村牧区普及沼气,可以把人畜粪便和杂草、秸秆、枯叶等一起投入沼气池发酵,制取沼气作燃料。
沼气池中的水和沉渣,保存了植物和粪便中的绝大部分氮、磷、钾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使生物质能利用3次至4次,使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各种成份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城镇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和生活污水来生产沼气也正在迅速发展,造纸厂、酿酒厂、屠宰厂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均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废物都可以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变废为宝,从而减少城市污染,造福市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分布广泛,其中农业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可作为能源用的秸秆约3.5亿吨,约折合1.5亿吨标准煤;工业废水和禽畜养殖场废弃物理论上可以产生沼气近800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
沼气已成为我国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解决农村的部分能源问题,而且可以把养殖业、种植业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绿色农业、环保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沼气技术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专家测算,安装一个6-8m3的沼气罐,能解决5口之家每年的做饭、取暖、照明、洗浴等生活能源。
每年可节约煤约8000块、节电约230度、薪柴和秸秆2吨左右(相当于3.5亩森林植被),折合人民币可节约2500元以上,同时还可减少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
一次产生的沼渣相当于300斤氮肥、250斤磷肥、200斤钾肥,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40多种农作物病虫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2 沼气产生的基本原理沼气是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和保持一定水分、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多种微生物(统称沼气细菌)的分解而产生的。
沼气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的过程,叫沼气发酵。
这是沼气产生的基本原理,即厌氧机理,其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见图图 1 沼气产生过程示意图第一阶段(液化阶段):发酵性细菌群利用它所分泌的胞外酶,把禽畜粪便、作物秸秆、豆制品加工后的废水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
第二阶段(产酸阶段):这个阶段是发酵性细菌将小分子化合物将其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再由产氢产乙酸菌把其转化为产甲烷菌可利用的乙酸、氢和二氧化碳。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产甲烷细菌群,利用以上不产甲烷的三种菌群所分解转化的甲酸、乙酸、氢和二氧化碳小分子化合物等生成甲烷。
沼气发酵的3个阶段是相互依赖和连续进行的,并保持动态平衡。
在沼气发酵初期,以第一、二阶段的作用为主,也有第三阶段的作用。
在沼气发酵后期,则是3个阶段的作用同时进行,一定时间后,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持续正常的产气。
3 沼气产生的条件人工制取沼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具备严格的厌氧环境;第二,具备充足的发酵原料和足够的沼气接种物,而且具有适宜的发酵浓度、温度和酸碱度等。
3.1 适宜的温度沼气池内的发酵温度是影响沼气产生和产气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沼气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活跃,发酵顺利进行,沼气产生得快,产气率也高;温度低,沼气微生物活动力差,原料的产气速率差,甚至长时间不产气。
根据发酵温度的高低可分为常温发酵、中温发酵、高温发酵三种。
高温发酵,最适宜的温度是50-60℃,每1立方米池容,日产气2立方米以上;中温发酵最适宜的温度是30-35℃,每1立方米池容,日产气0.4-0.9立方米;常温发酵的温度是10-30℃,每1立方米池容,一般日产气量为0.1-0.25立方米[42,43]。
温度虽然对沼气细菌的活动影响很大,但是多数沼气细菌是属于中温型的,一般最适合温度是在25-40℃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酵越好。
但在普通沼气池中,保持较高温度是有一定困难的,如能经常维持在30℃左右,就很理想了。
由于沼气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由于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地温低,原料分解率低,沼气的生产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沼气使用综合效益差等问题,图 2是温度对产气率的影响,产气量是以每立方米池容中温厌氧消化在35℃时等于100L换算。
我国农村家用沼气池多建于地下,受地温影响很大,一般池内发酵原料温度基本都保持在10-30℃之间。
寒冷地区冬季气温低,使池内温度随之降低,如果低于10℃以下就不能正常产气,必须采取保温和增温措施,保证沼气微生物的正常活动,以利于正常产气。
3.2 碳氮比、适宜的发酵原料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发酵原料既是产生沼气的基质,又是沼气发酵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养料来源。
沼气发酵原料十分广泛和丰富,除了矿物油和木质素外,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质一般都可以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例如农作物秸秆,人、畜和家禽粪便,生活污水,工业和生活有机废物等。
根据沼气发酵原料的化学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富氮原料通常指富含氮元素的人、畜和家禽粪便,这类原料经过了人和动物肠胃系统的充分消化,一般颗粒细小,含有大量低分子化合物——人和动物未吸收消化的中间产物,含水量较高。
因此,在进行沼气发酵时,它们不必进行预处理,就容易厌氧分解,产气很快,发酵期较短。
富碳原料通常指富含碳元素的秸秆和秕壳等农作物的残余物,这类原料富含纤维素、半纤维、果胶以及难降解的木质素和植物蜡质。
干物质含量比富氮的粪便原料高,且质地疏松,比重小,进沼气池后容易飘浮形成发酵死区——浮壳层,发酵前一般需经预处理。
富碳原料厌氧分解比富氮原料慢,产气周期较长。
氮素是构成沼气微生物躯体细胞质的重要原料,碳素则构成微生物细胞质,而且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发酵原料的碳氮比不同,其发酵产气情况差异也很大。
从营养学和代谢作用角度看,沼气发酵细菌消耗碳的速度比消耗氮的速度要快25-30倍。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碳氮比例配成25-30:1可以使沼气发酵在合适的速度下进行。
如果比例失调,就会使产气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因此,制取沼气不仅要有充足的原料,还应注意各种发酵原料碳氮比合理搭配。
3.3 严格的厌氧环境沼气微生物的核心菌群——产甲烷菌是一种厌氧性细菌,对氧特别敏感,它们在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生命活动中都不需要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产甲烷菌只能在严格厌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所以,修建沼气池,要严格密闭,不漏水,不漏气,这不仅是收集沼气和贮存沼气发酵原料的需要,也是保证沼气微生物在厌氧的生态条件下生活得好,使沼气池能正常产气的需要。
3.4 PH值与碱度沼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要求发酵原料的酸碱度保持中性,或者微偏碱性,过酸、过碱都会影响产气。
测定表明,酸碱度在pH=6-8之间,均可产气,以pH=6.5-7.5产气量最高,pH低于6或高于9时均不产气。
农村户用沼气池发酵初期由于产酸菌的活动,池内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导致pH下降。
随着发酵持续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中和一部分有机酸,同时甲烷菌的活动,使大量的挥发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使pH逐渐回升到正常值。
所以,在正常的发酵过程中,沼气池内的酸碱度变化可以自然进行调解,先由高到低,然后又升高,最后达到恒定的自然平衡(即适宜的pH),一般不需要进行人为调节。
只有在配料和管理不当,使正常发酵过程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有机酸大量积累,发酵料液过于偏酸的现象。
此时,可取出部分料液,加入等量的接种物,将积累的有机酸转化为甲烷,或者添加适量的草木灰或石灰澄清液,中和有机酸,使酸碱度恢复正常。
3.5 接种物为加快沼气发酵启动的速度和提高沼气池产气量,要向沼气池加入含有丰富沼气微生物的物质,称为接种物(也叫活性污泥)。
在一般的沼气发酵原料和水中,沼气微生物的含量很少,靠其自己繁殖,很难启动。
所以,在新池装料前,要收集一定量的接种物。
城市下水污泥,湖泊、池塘底部的污泥,粪坑底部沉渣,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的污泥,以及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里的活性污泥等都含有大量的沼气微生物,是良好的接种物。
加入接种物的数量要足够,接种物太少,不利于产气;接种物过多,又会占去沼气池的有效容积,影响总产气量。
因此加入接种物的数量一般应占发酵料液的10%-30% 。
3.6 搅拌静态发酵沼气池原料加水混合与接种物一起投进沼气池后,按其比重和自然沉降规律,从上到下将明显的逐步分成浮渣层、清液层、活性层和沉渣层。
这样的分层分布,对微生物以及产气是很不利的。
导致原料和微生物分布不均,大量的微生物集聚在底层活动,因为此处接种污泥多,厌氧条件好,但原料缺乏,尤其是用富碳的秸秆做原料时,容易漂浮到料液表层,不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分解,同时形成的密实结壳,不利于沼气的释放。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就需要采取搅拌措施,变静态发酵为动态发酵。
沼气池的搅拌通常分为机械搅拌、气体搅拌和液体搅拌三种方式。
机械搅拌是通过机械装置运转达到搅拌目的;气体搅拌是将沼气从池底部冲进去,产生较强的气体回流,达到搅拌的目的;液体搅拌是从沼气池的出料间将发酵液抽出,然后从进料管冲入沼气池内,产生较强的液体回流,达到搅拌的目的。
实践证明,适当的搅拌方式和强度,可以使发酵原料分布均匀,增强微生物与原料的接触,使之获取营养物质的机会增加,活性增强,生长繁殖旺盛,从而提高产气量。
搅拌又可以打碎结壳,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及能量转换效率,并有利于气泡的释放。
采用搅拌后,平均产气量可提高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