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蜜蜂》课件精品版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33
第14课《蜜蜂》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蜜蜂》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年-1915年,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代表作:《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14《蜜蜂》说课稿一、说教材《蜜蜂》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无论、实验、纸袋等课文重要词语。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同时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法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一)、读写词句、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
2、听写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听写课文重要句子,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又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
】(二)、默读课文,粗知大意1、法布尔的试验,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试验下了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学生默读课文,读后交流,课文第2自然段写试验的过程,第3-5自然段写试验的结果,末尾一段写作者下了结论。
14 蜜蜂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跨进包括查看的确沿途陌生2.蜜蜂山峰辨认辩论阻力小组检查捡起3.(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1.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5)(3)(1)(2)(4)《蜜蜂》教学反思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
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文章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
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
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
14.蜜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 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来理解课 文,体验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 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出示放大的蜜蜂彩图。
提问:谁能介绍 一下有关蜜蜂的情况?(蜜蜂不仅采蜜,而且采集花粉。
它的 脚就是它的好帮手;蜂在采集花蜜时,对花朵是有选择性的。
它的采摘对象是盛开的花朵,因为此时花蜜或分泌物的含量是【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调 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比较丰富的;工蜂是辛勤的劳动者,在短暂而又忙碌的一生中,它不仅养育了幼蜂,照顾了蜂王、雄峰,更为人类献上了甘甜的蜂蜜。
蜜蜂具有很强辨别方向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蜜蜂的辨别方向有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蜜蜂)。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问题:(课件出示3)本文是怎样介绍蜜蜂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作者是怎样验证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