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件]-9 作物栽培各论----水稻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3
发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再生稻: 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强势花与弱势花: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分蘖节: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有效分蘖: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不完全叶片:是指从茉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
完全叶片:是指自第二片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
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最高茎蘖数期(高峰苗期) :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拔节基部节间进行居间生长开始伸长时,出现所谓拔节。
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高效叶:上三叶的生长与穗分化同步,并处于受光良好的上层,生理年龄有轻,为籽粒灌浆的主要功能叶抽穗:在稻穗发育完成,即花粉粒充实完成期后2~3d,穗颈节下方的节间迅速伸长,使稻穗从剑叶叶鞘上方抽出,叫做抽穗。
1·我国的栽培稻可以分成哪些类型?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辽阔,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类型。
我国的栽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陆稻两个型,每个型也就分为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
籼稻和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而来的气候生态类型,其中籼稻为基本类型,粳稻为变异类型。
早稻、中稻晚稻是适应不同光照类型而产生的气候生态类型,晚稻为基本型,早稻为变异型,中稻的迟熟类型对日长的反应近似于晚稻,中稻的早熟型也就接近于早稻。
水稻和陆稻是由于稻田土壤水分不同而分化的土壤生态类型,其中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秥稻和糯稻是淀粉分子结构不同形成的变异型,其中秥稻为基本,糯稻是变异。
这里分类所谓的早稻、中稻、晚稻与双季稻生产中的早稻、晚稻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生育期的长短,后者是指种植季节的早晚。
3·试分析我国北方水稻发展的资源优势及限制因素。
优势:北方日照时间长,云量较少,光合产物多;北方昼夜温差大,温光水资源分布与水稻生长发育基本同步,白天高温,有利于养分的制造夜晚低温,有利于积累,特别是水稻成熟期间秋高气爽,有利于形成优质米。
北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较少,冬季严寒,病菌害虫越冬困难,威胁水稻的病虫害较轻。
因而在同样的水肥条件下,不仅产量高于南方,而且容易生产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和有机稻米。
劣势:水资源不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常出现干旱缺水的局面,影响稻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低温冷害频繁,使水稻产量高而不稳水田多年连作,地力消耗严重待开发地方一般为荒地或低洼地,瘠薄、盐碱严重,土壤砂性较大,保水保肥能力差限制因素:6·简述水稻的“三性”。
“三性”在水稻生产中有何指导作用?水稻的三性指的是: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栽培上的应用: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迟播时温度较高,生育期会大大缩短,营养生长量不足,容易出现早穗和小穗。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发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再生稻: 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强势花与弱势花: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分蘖节: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有效分蘖: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不完全叶片:是指从茉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
完全叶片:是指自第二片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
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最高茎蘖数期(高峰苗期) :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拔节基部节间进行居间生长开始伸长时,出现所谓拔节。
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作物栽培学各论第一章水稻栽培学第一节概述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稻谷产量将近占粮食总产的1/2,约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云南是全国稻米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稻作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稻种资源,我省也是水稻亩产量创全国纪录的产地。
例如:1990年永胜县涛源乡,一季杂交中水稻“D优10号”亩产达1104.69kg,大理市新达选育的水稻良种“87~66”于1993年再创出一季水稻亩产1024.64kg的世界纪录,1994年“榆杂29”再创1108kg/亩的世界粳稻纪录。
但我省水稻的总体生产水平差,目前全省平均亩产才330余kg,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云南水稻播种面积近1400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但产量则近全省粮食总产的一半。
水稻的特点:1、适应性强,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①不论酸性红壤,含盐稍高的盐碱土、排水困难的低洼沼泽地,以及其他作物不能全面适应的土壤,一般都可以栽培水稻,或以水稻为先锋作物。
②水稻的品种类型和稻作制度有多种多样,海南岛一年三季连作,长江中、下游地区可雨季连作。
③最北到黑龙江漠河地区也可种植生育期短,抗寒力强的水稻品种。
云南种植水稻最高的海拔地区是宁蒗县,海拔2676m,尼泊尔在2500m地区大量种植水稻。
2、稻米营养价值高,一般精白米除含水分12.9%外,含淀粉77.6%,蛋白质7.3%(少数高达12~15%)脂肪1.1%,粗纤维0.3%和灰分0.8%。
稻米淀粉粒特小,并含有营养价值高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粗纤维含量少,易消化。
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高。
产稻国家或地区共112个,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亚洲占89%、92%,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美洲占6%、5%;非洲占4%、2%;欧洲与大洋洲均有1%以下。
第二节稻的起源和分类稻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现在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演变形成的多类型植物。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分类第三节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四节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第五节我国作物栽培学主要成就与展望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一、性质与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之相关的学科很多。
作物科学研究领域每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都必须通过检验评定与组装配套,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用推广,才能在农业生产中显示其功效和价值。
作物栽培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其任务与作物、环境和措施有关。
作物本身。
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群体。
个体有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群体也有它结构和发展规律,必须探讨如何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环境条件。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外界环境条件。
不同作物、品种及生育时期和器官要求不同。
必须通过选择和改造环境来满足它。
技术措施。
作物对环境要求,如自然条件满足不了,采取相应人工措施。
如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尽量满足作物的要求,以达高产优质目的。
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二、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基础。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大田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重要的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约40%的工业原料如纺织、医药,70%的轻工业原料如卷烟、食品、造纸、制糖等来源于作物生产。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比重将会下降,但仍是重要出口物资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4、稳定”三农”。
作物种植业比重大,对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5、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